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傅味琴居士:《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勸請功德”的講解(130~139)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19-2) <130>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7年2月27日

聞慧、思慧、修慧都要通過
語言文字的橋梁才能獲得

本次提要:

  ■ 不提問不解答,沒有語言就沒有思想的交流,你永遠老樣子
   ■ 聞慧、思慧、修慧都要通過語言文字的橋梁才能獲得
   ■ 觀察宇宙人生的真理,從而獲得的智慧就叫觀照般若,只有通過禅定的
   觀照,才能證得實相般若
   ■ 只有明白了自己的心才能見到佛性,妄心不止,永遠是生滅法
   ■ 變化的就不是宇宙的真面目,由變化而成的種種形相,都是假相
   ■ 眼睛的觀僅是拍照而已,只有通過心才能明白拍出來的是人還是樹
   ■ 不通過觀就出不了智慧,要觀得清楚就必須止觀雙運
   ■ 神通是場游戲,成佛靠明,明白一分就得到一分覺悟

 不提問不解答,沒有語言就
沒有思想的交流,你永遠老樣子

語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啞巴還要靠手語呢。不通過語言,釋迦佛的智慧怎麼流到你那兒?你不利用語言向老師提問題,老師不用語言解答,你怎麼得到老師的智慧?沒有語言就沒有思想的交流,你永遠老樣子,所以首先要有文字般若。

 聞慧、思慧、修慧都要通過
語言文字的橋梁才能獲得

常有人問,進佛門怎麼修行?首先要聞思修,聞,要聽法,聽法能得到智慧,叫聞慧。思,自己要依據佛法去思維,許多本來想不通的道理,想想就通了,這叫思慧。修,不斷去思維,從粗的到細的,從淺的到深的,再去實踐,這叫修慧。這些都要通過語言文字的橋梁才能獲得。

 觀察宇宙人生的真理,從而獲得的智慧就叫觀照般若,
只有通過禅定的觀照,才能證得實相般若

觀照般若呢?你聽了佛法後去修觀,從觀中了知宇宙人生的一切真理,也就是修禅定。戒是止住我們惡行,禅定是內心進行觀照,這是覺照,只有通過觀,才能達到照。通過禅定止住了妄念,再觀察宇宙人生的真理,從而獲得智慧,這個智慧就叫觀照般若,這是從文字般若提高一步。只有通過觀照才能證得實相般若。

只有明白了自己的心才能見到佛性,
妄心不止,永遠是生滅法

好比明心見性,只有明白自己的心,才能見到佛性,至少真心、妄心你要搞清楚。眾生平時都是妄心,稱為心理活動,既然是活動的,就有生滅,只有排除了生滅,才能達到不生不滅。妄想不止住,永遠是生滅法,永遠在生死流轉裡,前一個妄想生了,你抓不住它,它就滅了,你止不住,後面一個妄想又生了,人就是因為妄想而有生死流轉。

變化的就不是宇宙的真面目,
由變化而成的種種形相,都是假相

妄想中體現不出宇宙人生的真實面貌,因為它千變萬化,變化的就不是宇宙的真面目。比如說天上的雲,一會變龍,一會變虎,一會變狗,一會變蛇。雲的真實面目是氣體,不是龍狗等等,這種種形相都是假相,會變就是假,不變才是真。

 眼睛的觀僅是拍照而已,
只有通過心才能明白拍出來的是人還是樹

你能悟到這些道理,就靠你的觀。眼睛僅僅是一架照相機,拍拍照而已,只有通過心才能明白拍出來的是人還是樹。

 不通過觀就出不了智慧,
要觀得清楚就必須止觀雙運

所以真正的觀,是內心去觀察。你內心觀察清楚了,明白了,就叫覺悟。不通過觀,就出不了智慧,要觀得清楚必須要止觀雙運,不修止,妄想會干擾;不修觀,不會明白。

 神通是場游戲,成佛靠明,
明白一分就得到一分覺悟

比如說佛弟子修出神通叫通,可是釋迦佛的通叫明。神通不過是一場游戲罷了,所以叫游戲神通,我們要證到的是明。神通再大,也擋不住業力。成佛不是靠神通,而是靠覺悟成的,覺悟就是明,你明白一分就得到一分覺悟。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19-3) <131>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7年2月27日

佛法清淨,毋須改良,只有名利思想、享樂主義
發展了貪瞋癡,造成了不清淨,才需要改正

本次提要:

  ■ 清水能照臉,混水照魔鬼,心裡起霧,就難見廬山真面目
   ■ 排除烏雲見太陽,排除虛妄見實相,排除有相證無相
   ■ 生滅、來去、一異、斷常都是相對的,這不過是說明現象罷了
   ■ 名相越來越復雜,導致了眾生分別心越來越重
   ■ 佛法說得越細,眾生越明白,目的是引導眾生進入無分別慧,達到無分別相
   ■ 世間上是利用細細的分別搞創造發明,來進行五欲享受,促使眾生貪瞋癡
   泛濫
   ■ 佛法清淨,毋須改良,只有名利思想、享樂主義發展了貪瞋癡,造成了不
   清淨,才需要改正

 清水能照臉,混水照魔鬼,
心裡起霧,就難見廬山真面目

眾生因為覺悟被妄想煩惱掩蓋了,所以看不明白。就好比缸裡的水夾雜了泥沙,攪渾了,水底是什麼,你怎麼也看不清楚。還會發生錯覺:你的臉本來在清水裡能照得明白,混雜了泥沙,照出來就像魔鬼那樣。起了霧,就難見廬山真面目,我們的清淨法身就是被妄想雜念遮蓋而不現。

 排除烏雲見太陽,排除虛妄見實相,
排除有相證無相

實相就是真實的相,其實並無實跟相,因為眾生被妄想煩惱污染,所以實相是相對虛妄的煩惱假相而說的。煩惱都是假相,它跟我們清淨法身毫無關系,好比烏雲跟太陽毫無關系,可是它能掩蓋太陽的光明。只有排除烏雲才能見到太陽,只有排除虛妄才能見到實相,只能排除有相,才能證到無相。

 生滅、來去、一異、斷常都是相對的,
這不過是說明現象罷了

實相般若就是八不,“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不常不斷”。生滅、來去、一異、斷常都是相對的,把相對的東西說成真理,在世間法上是認可的,稱為相對的真理,因為生活中確實有來去;一跟二,少跟多,就不一樣;母親生下孩子,確實有生,老人死亡,確實有死;繩子拉斷了,就是斷,沒有拉斷的時候,一直是根繩子,就是常。可這不是絕對的真理,相對的真理只不過說明現象罷了,只有絕對的真理才是真正的真理。因為世間上的一切都是相對的,要說明它只能以相對的法來說明,否則凡夫就無法理解。

名相越來越復雜,導致了眾生分別心越來越重

眾生在人世間通過語言文字的交流,通過種種分別,樹立了各種名相,到今天越來越繁多,越來越復雜,就導致了眾生的分別心越來越重。

佛法說得越細,眾生越明白,
目的是引導眾生進入無分別慧,達到無分別相

人世間追求的是發展,要發展,只有靠研究細,研究越細就越發展,結果發展了分別心。假如通過細細的分別,把事物研究得更透徹,看得更明白,這倒可以利用一下。佛也是利用眾生生活中的種種相,利用語言文字,來說明廣大的佛法,說得越細眾生越明白。可是佛教通過這個手段,目的是引導眾生進入無分別慧,達到無分別相。

 世間上是利用細細的分別搞創造發明,
來進行五欲享受,促使眾生貪瞋癡泛濫

世間上是利用細細的分別搞創造發明,來進行五欲享受,促使眾生貪瞋癡泛濫。如今最突出的就是貪財,從享樂中發展了腐敗,糜爛的生活導致精神生活倒退,這個矛盾難以解決。我們國家反對拜金主義,就是想把這些人再拉回來。

 佛法清淨,毋須改良,只有名利思想、享樂主義
發展了貪瞋癡,造成了不清淨,才需要改正

佛門是清淨的,釋迦佛一開始說的就是清淨的法,並不是開始有漏洞、不清淨,後來不斷改善成清淨。釋迦佛的法本來就是清淨、圓滿、徹底,所以能教導眾生恢復自性的清淨,還需要改良嗎?只有佛門裡的人受了名利思想、享樂主義的影響,發展了貪瞋癡,才造成了不清淨,才需要改正。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19-4) <132>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7年2月27日

勸請善知識轉*輪就能消業障,眾生聽到了法,也都能成就清淨法身,代代相傳,這功德大到算數所不能及

本次提要:

  ■ 般若智慧稱大智,大般若是文殊菩薩的自性,能證到一切法性空,才是諸法
   的實相
   ■ 佛法是無上甚深微妙,依文解義是得不到甚深法義的
   ■ 自身業障自己消,自稱為人消災的人,消不了也不退錢
   ■ 勸請善知識轉*輪就能消業障,眾生聽到了法,也都能成就清淨法身,代代
   相傳,這功德大到算數所不能及
   ■ 破轉*輪的人使佛法傳不下去,罪過極大,死後下無間地獄,將來佛法就滅
   在這種人手裡

 般若智慧稱大智,大般若是文殊菩薩的自性,
能證到一切法性空,才是諸法的實相

文殊菩薩的智慧是大般若智慧,所以稱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我們今天學修的文殊菩薩法全是大般若的法。大般若的不來不去、不生不滅、不一不異、不斷不常,就是文殊菩薩的自性,也是文殊菩薩的金剛智。金剛,意思是牢不可破。什麼才是牢不可破,不可能被擊穿被打敗?什麼才是最堅固?那就是空。如果你學到一個法,通過修行能證到一切法性空,這個法才是真正的法,空才是真正的實相。

 佛法是無上甚深微妙,
依文解義是得不到甚深法義的

開經偈上說,“無上甚深微妙法”,佛法無上,再也沒有比佛講的法還要高的了。

“甚深”,雖然佛講法有時比較通俗,容易理解,比如《普門品》、《藥師經》,其實佛法都是甚深甚深,僅僅是佛深入淺出地講罷了。你依文解義,是得不到甚深的法義的,必須要通過善知識的講解。善知識如果僅僅是照文字上給你解說,你還是理解不到深的法義。比如說,“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有文化的人就懂,“海”是非常廣大,意思佛法非常廣博淵深。這樣理解還不夠,海還有淨化的作用,所以佛法能淨化人心。

 自身業障自己消,自稱為人消災的人,
消不了也不退錢

“微妙法”,釋迦佛講法非常細,眾生煩惱重業障重,不講得細,眾生不理解。釋迦佛講了四十九年法,流傳到今天的都收入在《大藏經》裡,《金光明最勝王經》就是《大藏經》裡的一部經,我們講的這部經僅僅是第三卷《滅業障品》裡的一小段。現在眾生只知道業障重,不學這一品,你就不懂怎麼去消除。

業障在你身上,要你自己去消除的。比如說,你身上癢,你要搔自己身上的癢。你搔人家身上的癢,你的癢會消除嗎?花錢布施供養是培福,福氣大的人仍然有業障,仍然會生病、離婚、妻離子散,乃至車禍、自殺,你自己有錢尚且不能消除自己業障,你錢給人家,人家會能消除你業障嗎?

從前醫生不做廣告,只有江湖醫生在馬路上貼廣告,自稱“包醫”。那麼醫不好怎麼辦?說“不好退錢”。其實包醫應該是把病治好,治不好退錢,也不能叫包醫。他肯退錢還算是有點良心,現在佛門裡人收了你錢,你業障沒有消除,他把錢退給你嗎?

勸請善知識轉*輪就能消業障,眾生聽到了法,也都能成就清淨法身,
代代相傳,這功德大到算數所不能及

消業障的方法很多,這一段經文裡,佛教給我們一個很容易做到的辦法,你聽佛話不會上當的。你勸請善知識轉*輪就能消你業障,轉*輪就是講經說法。你請善知識多講講經說說法,讓眾生都能明白怎樣斷煩惱,怎樣消除業障。這非但能消除你業障,成就清淨法身,眾生聽到了佛法,也都能成就清淨法身,將來他們再講經說法,使更多的人聽到佛法成就清淨法身,一代一代傳下去,這功德大到算數所不能及。

 破轉*輪的人使佛法傳不下去,罪過極大,
死後下無間地獄,將來佛法就滅在這種人手裡

相反地,對轉*輪的善知識說閒話、潑冷水,弄得善知識退心,這個罪過也極大。比如,“到處說法,真糊塗啊,最最重要的是修,自己都不好好修,還去給人說法?”人家要來聽法,他又搞破壞,“聽法浪費時間,聽法能往生極樂世界嗎?你聽一個小時法還不如在家裡唸佛。”“聽了法,唸佛就容易打妄想”,“你再去聽法,臨終誰也不給你助念,看你怎麼往生?”人家就不來聽了。這叫破轉*輪,像這樣的人死了下無間地獄。使眾生得不到釋迦佛的法,佛法傳不下去,將來佛法就滅在這種人手裡,你說罪過有多大?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19-5) <133>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7年2月27日

   有佛法可聽不想聽,寧願鑽到貪瞋癡裡去,
那是三惡道的果報

本次提要:

  ■ 老師講法你嫌淺,是你沒有悟到深,你嫌深,是你水平淺,要以平等心對待
   ■ 利用自己的福報,專給自己打閒岔,所以造成“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
   難遭遇”
   ■ 有佛法可聽不想聽,寧願鑽到貪瞋癡裡去,那是三惡道的果報
   ■ “願解如來真實義”,佛用八個“不”說明宇宙人生的真實相

 老師講法你嫌淺,是你沒有悟到深,
你嫌深,是你水平淺,要以平等心對待

經書裡這幾句話,已經講了很多天了,為什麼我要解說這麼細?因為現在眾生煩惱多、邪見多、業障重,講得簡單,不起作用啦。釋迦佛在人間的時候,提綱挈領地講講,弟子們就懂了,我照釋迦佛的話唸一遍,你們能懂嗎?

我這麼樣苦口婆心,反而被人說閒話, “老師講來講去,就是戒定慧”,意思這些都是幼兒園的東西。我只好講深一點,又有意見了,“老師今天講的深,我聽不懂”,那咋辦呢?其實,你認為老師講得淺,是你沒有領會到裡邊的深,你認為老師講得深,是你自己水平太淺,法無高下,僅僅是講到裡邊去了呀。

 利用自己的福報,專給自己打閒岔,
所以造成“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人身已經難得了,往世不知培植了多少善根,今世才能聽到佛法。眾生這麼多,有幾個人能聽得到?地獄、餓鬼、畜生都聽不到,如今六十億人口,聽到佛法有幾個?我們流轉生死一世又一世,數也數不清,如果佛在世時,我們就聽到佛法了,也許早就證阿羅漢果了。就因為沒聽到,一直到今天還是做老眾生。

為什麼聽不到?因為打閒岔了,釋迦佛講法,你去學外道了。(眾笑)如今我講法,有些人剛想來聽,別人來打閒岔,就去搓麻將了,這種打閒岔的因緣多得不得了。

有人還給自己辯解,“都是我不好,我沒得福報。”如果聽法要你買門票,一次十萬元,你說沒福報還有點道理。(眾笑)這裡天天講法,不收你一分錢,怎麼叫沒有福報?你是有福報去卡拉OK、上酒家、打牌、去玩,所以搞得你沒有福報來聽法,這就是愚癡顛倒!

再不聽法,將來你確實沒有福報了。釋迦佛已經涅槃了,釋迦佛當年的大弟子也涅槃了,雖然十六尊大阿羅漢還留在世間上,你也不認得,也不知道他們在哪裡。總算跟我這個老師有緣,千裡來相逢,今年我七十八了,我死了,你還聽得到嗎?說“我聽你學生講。”學生是二等品。(眾笑)假如整個娑婆世界沒有人懂佛法,你無論如何也聽不到,這才叫你沒有福報了。現在有講你不聽,是你自己害自己嘛。

 有佛法可聽不想聽,寧願鑽到貪瞋癡裡去,
那是三惡道的果報

“我今見聞得受持”,見,有經書可見;聞,有善知識講法可聽;得,你得到法了,受持,要能接受,還要持,你不接受,毫無作用,你不持不修,仍然等於沒有。比如你口渴了,你看到一只茶杯,別人說,“那邊有水壺,你可以去倒,這個茶杯你用吧。”你說“好”,可你手不去拿,有什麼用啊?即使將來經書還保存著,誰也不懂,誰也修不起來了,成為古董,還起什麼作用啊?

所以我們今天從見聞中得到法後,能夠修起來,那才是真正的修行。有法不修,浪費自己福報,那是最愚蠢的。真是上天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偏要鑽,眾生不想鑽到佛法裡去,寧願鑽到貪瞋癡裡去,那是地獄裡的果報,這條路能走嗎?

“願解如來真實義”,
佛用八個“不”說明宇宙人生的真實相

“願解如來真實義”,講經說法全是文字般若,觀照般若是叫你修觀,真正的成就是在實相般若裡,佛用八個“不”來說明宇宙人生的真實相。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19-6) <134>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7年2月27日

   法身遍虛空,故不來不去,
菩薩大悲無有時間、界限、生滅

本次提要:

  ■ 法身不生不滅,故無有生死,以法為身,故法身無相
   ■ “有”才會有來去,什麼也沒有,哪有來去,是故不來不去
   ■ 眾生與佛雖不相同,但佛性無異,故不一不異
   ■ 進入無分別時,無分別也沒有了,這就是實相
   ■ 證到法身即證實相,法身常住,何用迎請
   ■ 眾生一直在分別,現量境難以顯現,即使顯現,亦僅一剎那
   ■ 法身遍虛空,故不來不去,菩薩大悲無有時間、界限、生滅

 法身不生不滅,故無有生死,
以法為身,故法身無相

“不生不滅”,人生下來要老,要生病,要死亡,所以今天做人,並不是真實的,因為它要變。人死了,這個人就不存在了。去除了虛妄的假相,就得到真實的實相。有生必有死,死了以後你不再投生,沒有生就沒有死。

有人聽了就害怕了:死了以後再也不生,那豈不是什麼也沒了?那時還有沒有我啊?有啊,這個“我”就是你的佛性,佛性沒有生死,所以叫不生不滅。這時就以佛法為身體,所以叫法身,這個身體沒有相,所以叫法身無相。佛性就是覺悟,以覺悟為自己的性。

 “有”才會有來去,什麼也沒有,
哪有來去,是故不來不去

“不來不去”,要“有”才會有來去,什麼也沒有,哪有來去?比如有這只茶杯,拿過來,叫來,推過去,叫去。但茶杯自身本無來去,你不去拿也不推它,它就不來也不去,所以來去也是性空。一切法性空,就是實相。什麼都放下,什麼都空,徹底究竟地空了,就是佛。

眾生與佛雖不相同,但佛性無異,故不一不異

“不一不異”,佛性都是一樣,都是圓滿的,不會變的,經書上從沒有說過,佛有佛的佛性,眾生有眾生的佛性,因為佛跟眾生不一樣,所以佛性也不一樣。眾生哪怕小到螞蟻、蚊子,跟佛的佛性也是一模一樣。

進入無分別時,無分別也沒有了,這就是實相

一樣是針對兩樣說的,沒有兩樣,這個一也不存在了。比如我們娑婆世界的人有男人有女人,假如娑婆世界的人全是男人沒女人,也沒有必要稱為男人了,只能叫人,因為人還要跟狗區別出來,所以還需要人這個名詞。進入無分別時,無分別也沒有了。這個沒有分別心就是無分別,你還要去抓一個無分別干什麼?這就是實相。

 證到法身即證實相,法身常住,何用迎請

我們要證到的法身,就是實相,那就要證到不生不滅,不一不異,不來不去,不斷不常。“不常”,前兩天講過了,今天講“不斷”,經書裡講,“法身常住不墮常見,雖復斷滅,亦非斷見”。文殊法裡有一段迎請文,迎請文殊菩薩來臨,實際上是迎請文殊菩薩的法身。

法身遍虛空,無有來去,為何要迎請呢?

因為不迎請,眾生會懷疑:文殊菩薩到底來了沒有?(眾笑)眾生有習慣勢力,一定要看到來了才承認,為了恭敬起見,所以要迎請一下。

比如說,我們講法本來是七點半開始,聽說你們衢州八位居士要來,所以一直在等。想到你們春節期間買票困難,我提出來,是不是把車子開去,把你們接過來,這就是迎請。

眾生一直在分別,
現量境難以顯現,即使顯現,亦僅一剎那

“文殊自性諸法現量境”,排除了分別,出現的境界就是現量境。眾生一直在分別,現量境從未顯現過,即使顯現,可能只有一剎那。有人說過一個彈指裡有六十個剎那,一個彈指一秒鐘吧,這麼短的時間一過,馬上又起分別,這是男的、女的,長的、短的。一分別,執著於相,就很難想到眾生的佛性。佛性哪有長短?男女?眾生習氣,看見狗馬上分別是狗,很少想到是過去世爸爸。

法身遍虛空,故不來不去,
菩薩大悲無有時間、界限、生滅

“不來不去不住如虛空”,法身不來亦不去,就像虛空那樣,遍滿整個法界。

“如如大悲離時界生滅”,菩薩無時無刻不在大悲心裡,離開了時間,離開了方位,“界”就是區域、方位。所以菩薩度眾生,南方人、北方人、中國人、外國人全度。今天度,明天度,將來還是度,而且離開了生滅,那可是真慈悲。

眾生的慈悲心有生滅,看見同學生病了,慈悲心來了,去照顧他。病人心情煩躁,難免起一點煩惱,照顧他的人就不高興:我來照顧你,你還要說我不好,慈悲心就下去了。等會兒經過別的同學勸導,慈悲心又來了。看見病人吐了,這麼髒,這麼臭,慈悲心又沒了。這個慈悲心就有生滅。對親家親,對冤家恨,那麼對親家慈悲心顯現,吵了一架,親家變冤家,慈悲心又沒了。

菩薩的悲心可沒有生滅,無論你怎麼樣不領他的情,乃至污蔑他、誹謗他、打擊他,他還是對你慈悲,像虛空那樣,離開了時間、地界、離開了生滅,不來亦不去,那就是永恆的,所以法身是永恆。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19-7) <135>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7年2月27日

   法身光明本來就有,放下執著,法身即現,
執著煩惱,法身即隱,放不下故,又去投胎了

本次提要:

  ■ “於中幻化眾生影色現”,講的是不斷不常,若來若去之相雖有,性實
   非有
   ■ 眾生心中迷霧退了,菩薩顯現,霧又起了,菩薩不見了,因此菩薩僅是
   隱現,實非來去
   ■ 天上有月,人間水中亦有月,此月實是影顯而已
   ■ 有為法都靠不住,生又滅,來又去,常又斷,合又離
   ■ 法身光明本來就有,放下執著,法身即現,執著煩惱,法身即隱,放不下
   故,又去投胎了
   ■ 眾生迷惑在現象上,佛覺悟在實相上

 “於中幻化眾生影色現”,
講的是不斷不常,若來若去之相雖有,性實非有

“於中幻化眾生影色現”,這就是講的不斷不常,“若來若去性相實非有”,修法時把文殊菩薩請過來,修完法了,要送他回去,好像有來去,其實沒有來去。

 眾生心中迷霧退了,菩薩顯現,
霧又起了,菩薩不見了,因此菩薩僅是隱現,實非來去

我年輕時聽經聽到,有人朝五台山,在一個破破爛爛小廟裡休息一會兒,一會兒霧來了,等霧退了,文殊菩薩在面前騎著獅子,等會兒霧又過來了,文殊菩薩又看不見了,等到霧過去了,文殊菩薩沒了。其實文殊菩薩哪有來去?本來就在,你看見以為是他來了,那是他現出來了,你看不見以為他去了,也沒有去,那是他隱下去了。菩薩沒有來去,只有隱顯。

天上有月,人間水中亦有月,此月實是影顯而已

“此之所緣顯現如水月”,水裡的月亮,其實是月亮的影子在水裡現出來,烏雲把月亮遮住,水裡月亮也沒了。其實月亮還是有哇,是被烏雲蓋住了。烏雲一走,水裡的月亮又現出來。

有為法都靠不住,生又滅,來又去,常又斷,合又離

再打個比方,電視機一開,裡面有汽車有房子有人,都是影子,電視機一關,沒了。不是沒了,是你把電視機關掉了,開了就現,關了就隱。就好比電燈,一開,就有光,一關,就沒光,真的沒光嗎?再把電燈一開,光又來了。所以,電燈光是靠不住的,那是人創造出來,叫有為法。

真實的東西是不斷亦不常,那麼什麼是真實?宇宙的電是真實,它沒有常沒有斷,始終存在在宇宙裡,電燈所以會亮,也是靠電呀,家裡的電燈,一關,它就暗了,不常,一開,它又來了,不斷,這個電可以作為法身的比喻。

 法身光明本來就有,放下執著,法身即現,
執著煩惱,法身即隱,放不下故,又去投胎了

法身在整個宇宙中永遠存在,而在我們眾生身上經常有隱顯的作用,如果我們執著世間上一切,放不下,或者被煩惱遮蓋,法身就看不見了,不是沒有,是隱下去了。

一個人到什麼時候才會放得下?其實真正放得下,拿眾生來說,人在臨終一剎那,就會有法身光明顯現,這是每個人本來就有的。因為你放下了一切,它就現出來,你執著了一切,它就隱下去。

可惜臨終法身光明的顯現對不修行的人來說,時間是很短的,過了這個時間眾生的習氣又出來,死後又放不下了,就又去投胎了,也就又有了生老病死。

眾生迷惑在現象上,佛覺悟在實相上

法身非常非斷,不常不斷,不要因為我們今天煩惱覆蓋了,看不見了,就說沒了,非常;看見了就說有了,非斷,實際上只是顯隱。不要被這種,生、死、一、異、來、去、斷、常的現象所迷惑,覺悟就是覺悟這個不生不死、不一不異、不來不去、不斷不常的真理。我們要證到清淨的法身,就是要證到不生不滅、不一不異、不來不去、不斷不常的清淨法身。今天講到這兒。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20-1) <136>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7年2月28日

   法身永恆,所以叫常住,現非常隱非斷

本次提要:

  ■ 法身永恆,所以叫常住,現非常隱非斷
   ■ 好比陰天並非沒太陽,但哪會天天晴天
   ■ 法身光遍十方,故不來亦不去,凡是空間都有法身光明
   ■ 娑婆世界實是淨土,眾生煩惱業障故,淨土就隱下去了
   ■ 佛菩薩所現形象,時間不長,因你心一動就不在定中了

 法身永恆,所以叫常住,現非常隱非斷

前兩天我們講了“法身常住,不墮常見,雖復斷滅,亦非斷見”,這兩句就是講的不斷不常。法身是永恆的,所以叫常住,可是它有時候會隱下去,隱下去了,不等於滅掉,它還會現出來,所以這是隱顯的關系。如果你只看表面,不看實質,隱下去了你說沒了,那就不對了。它還是存在,只是你看不見,不能憑看不見去否定它。

好比陰天並非沒太陽,但哪會天天晴天

有許多東西眼睛看不見的,比如烏雲遮蓋了太陽,人們就說“今天沒太陽”,如果真的沒太陽了,人類全要滅了,太陽還是在啊,等烏雲移開,太陽又現出來了。你說,“既然有太陽,那就該天天出太陽。”又不對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陰天,有雨天,那時候太陽又被遮蓋了,哪會天天晴天啊?

法身光遍十方,故不來亦不去,
凡是空間都有法身光明

不來不去也是這樣,法身光明現出來,你說他來了;隱下去,你說他去了,其實法身沒有來去。比方說,阿彌陀佛又叫無量光、無量壽佛,無量壽是阿彌陀佛的報身,無量光是阿彌陀佛的法身,那是光明無量,遍照十方。法身遍虛空,凡是有空的地方都有法身光明,我們面前有空,所以阿彌陀佛法身光明就在我們面前。為什麼我們看不見佛的法身光?因為眼睛是很低級的儀器,就連太陽裡的紫外線也看不見。

娑婆世界實是淨土,眾生煩惱業障故,
淨土就隱下去了

法身沒有來去,它是遍滿的。我們念經,念到一心不亂,就能看見佛菩薩,或者看到周圍全是琉璃世界。從前五台山有個修行人,天天念《金剛經》。他在五台山修了好幾年,有一天,念到一心不亂,一看,整個五台山全是琉璃世界。

有佛的地方全是淨土,稱為佛土,所以娑婆世界實是琉璃淨土,因為釋迦佛就是在娑婆世界成佛的。為什麼我們看起來全是石頭泥沙?因為我們是凡夫眾生,心裡有煩惱有業障,煩惱業障一來,琉璃淨土就給掩蓋了,就隱下去了。你能達到一心不亂,不起煩惱妄想,它就現出來了,一起煩惱,又隱下去了。

佛菩薩所現形象,時間不長,
因你心一動就不在定中了

我們念經念到一心不亂,忽然一剎那之間就能見到的佛,是有形象的,那不是法身,而是變化身。佛大慈大悲,你心誠,佛就慈悲給你現一現,可是時間不長的,你心一動,就沒了,因為心一動,你就不在定中了。

有人去朝普陀山、五台山,看到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現出來了,一高興,一會兒就沒了,因為你一高興,你心已經動了。(眾笑)誰叫你大驚小怪啊?我二十四歲朝五台山,共有二十四個人,有年輕人,也有老年人,半路上看見前面有光,亮得很,有人說:“文殊菩薩放光了。”大家就拜。心一動,一拜,應該光沒了,可是奇怪,這個光一直在的,走過去一看,原來是一面鏡子。(眾笑)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20-2) <137>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7年2月28日

   法身無相,它不生不滅,不來不去,
不一不異,不斷不常

本次提要:

  ■ 法身無相,它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不斷不常
   ■ 太陽光有生滅,法身光無生滅
   ■ 人世間不可能常,秦始皇求長生不老藥,見解就錯了
   ■ 人死了就沒了,這叫斷見,生孩子要有中有身去投胎
   ■ 不能憑人的眼睛來確定有沒有,你能親見你媽把你生下來嗎
   ■ 懂佛法,什麼問題都可以解答,不懂佛法,什麼都搞錯了,又怎能到極樂
   世界呢

 法身無相,它不生不滅,不來不去,
不一不異,不斷不常

真正的佛是法身佛,《金剛經》裡說的“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這是指如來的法身。法身無相,它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不斷不常。假如有來去,來是來相,去是去相,就有相。

二、三、四……,與一不同,也有相。有相才能數啊,比如蘋果有相,你可以數有幾只。現在房裡都是陽光,光是無相,它遍滿虛空的,你怎麼數?總不能說一只光,兩只光吧?無相,當然沒有一二三四,沒有二就沒有一,有二必有一,有一必有二,這是相對的,在絕對真理裡,就沒有一二三四。

太陽光有生滅,法身光無生滅

不生不滅,法身光明是永恆的,無始以來就存在。太陽光跟法身光不一樣,法身光不生不滅,太陽光有生滅,說到底太陽將來還是要毀滅的。

人世間不可能常,秦始皇求長生不老藥,
見解就錯了

不斷不常,現出來了,眾生就執著常見,隱下去了,就執著斷見。什麼叫常見斷見?長命百歲,到了一百歲還要死,有人求長生不老藥,他希望永遠不死,永遠不老。秦始皇求長生不老藥,求到了嗎?不可能常,他偏要求個常,這種見解就錯了。

人死了就沒了,這叫斷見,
生孩子要有中有身去投胎

什麼叫斷見?認為人死了就沒了,人死了就完了,好像半路裡斷掉了,以後沒了。那你從哪裡來啊?說是爸媽生下來的。有的夫妻一輩子也生不出孩子,去醫院檢查一點毛病也沒有,醫生也沒辦法解答,佛教裡就能解說:生孩子要有三個條件,父、母,還要有中有身來投胎。沒有中有身投胎,父母健康也生不出孩子。為什麼中有身不來投胎啊?他不願意做你兒子呀,這是不能勉強的。

從前有個企業家禅定營來文殊院學禅定,最後一天,大家到外邊太陽底下修禅定,修完禅定有人就提了這個問題,我回答他,“因為沒有中有身願意做你兒子。”所以他明白了。

這個人也挺風趣,那天每個人要把自己坐墊搬回去,他把坐墊頂在頭上,邊走邊說“誰願意做我兒子啊?”(眾笑)真是求子心切。中有身還不是人死了變的?民間就叫鬼。所以認為人死了沒有了,就是斷見。

不能憑人的眼睛來確定有沒有,
你能親見你媽把你生下來嗎

你見不到法身光明,不等於法身光明就沒了,現出來你看得見,隱下去你就看不見了。

世間上人自作聰明:“如果法身真是有,我怎麼看不見?沒看見,就是沒有。”你能說人世間的一切都看得見嗎?你生下來的時候,你也沒有親眼看到媽把你生下來,你怎麼承認這是你媽?所以不能憑眼睛。

懂佛法,什麼問題都可以解答,不懂佛法,
什麼都搞錯了,又怎能到極樂世界呢

懂了佛法,什麼問題都可以解答。不懂佛法的人,一問三不知,人家問“西方的蓮花什麼樣的?”就跟我們池塘裡的蓮花一個樣吧。“那麼西方的蓮花是娑婆世界的種子移過去種出來的,還是自己長出來的?人間有土地有泥土,西方有沒有泥土?西方的蓮花有多大呀?如果跟人間蓮花差不多大,那麼人怎麼鑽得進去啊?”(眾笑)“極樂世界蓮花會放光,這個光怎麼放出來啊?”大概裝了電燈泡吧?(眾笑)笑話!一心想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到底什麼樣?都不知道,怎麼去呢?

打個比方,你長大了才知道,現在的媽不是你親媽,你要尋找親娘,親娘長什麼樣也不知道,也沒有照片。那怎麼找?總不能看見一個女的就問,“你是不是我親媽?”你不懂佛法,怎能到極樂世界呢?

你學了佛法以後就明白了,在佛法裡就能找到極樂世界。有人受了“只要一句”的影響,不學法當然不會懂。比如你要到上海去,人家說,“你到火車站去坐火車。”只有這一句,那麼火車來了,你就上,結果到了廣州。(眾笑)所以不懂佛法,什麼都搞錯了!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20-3) <138>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7年2月28日

   邪師邪說多如牛毛,迷惑性很強,
正知正見是從佛法裡來的

本次提要:

  ■ 寧可千生不悟,不可一生錯見”,什麼時候糾正錯誤,什麼時候才有希望,
   所以不可錯見
   ■ 邪師邪說多如牛毛,迷惑性很強,正知正見是從佛法裡來的
   ■ 處處表現比你懂,處處不承認自己錯,你又受他迷惑了。怪事!菩薩怎麼
   把你身子當旅館啊
   ■ 人生知見錯了,一輩子走錯路,一輩子苦惱,不懂佛法,自己錯了也不知道

 “寧可千生不悟,不可一生錯見”,
什麼時候糾正錯誤,什麼時候才有希望,所以不可錯見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在“見”上,“見”最重要,“見”就是你看問題的觀點,對問題的認識。觀點錯誤、認識錯誤,還有什麼好結果?所以古時候修行人說,“寧可千生不悟,不可一生錯見”,你一千生沒有悟,不要緊,以後還會悟的。

好比你要去一個地方,走了一百天了還沒有到,不要緊,只要方向沒錯,再走幾天就到了。最可怕的是路走錯了,也就是知見錯誤,知見錯了非但這輩子沒希望,如果不糾正,來世也沒希望,一直錯下去,一直沒希望。什麼時候糾正錯誤,什麼時候才有希望,所以說不可錯見。

更可怕的是你走錯了,有人自己不認得路也來指引你,“沒關系,你再走幾天就走到了”。你又走了很多天,還是沒到。總算遇到一位善知識,他一句話就點醒你:你走錯路了。

邪師邪說多如牛毛,迷惑性很強,
正知正見是從佛法裡來的

修行上走錯路,全是知見錯誤,因為不學佛法呀。佛法是正法,正知正見就是從佛法裡來的。

現在邪師邪說多如牛毛,一進佛門就會聽到,釋迦佛早就知道,所以他說,要依法不依人。你不聽佛法,去聽他們的話,肯定腦子裡也會充滿邪知邪見。而且這些知見迷惑性很強,一種迷惑,人家是大名望,怎麼會錯啊?還有一種,人家是老修行,怎麼會錯啊?或者人家從小進佛門的,吃素吃了四十年,人家每天要磕五百個頭,那麼全聽他的了。

處處表現比你懂,處處不承認自己錯,你又受他迷惑了。
怪事!菩薩怎麼把你身子當旅館啊

還有一種人,處處表現比你懂,處處不承認自己錯,你又受他迷惑了。

我家住在上海,附近有個龍華寺,佛菩薩聖誕或者初一、十五,我們常到廟裡去燒香禮佛。看到他們燒一大把香,我女的好心給人家說:“你們燒一支香,表戒律清淨,叫一支清香,燒三支香,表戒定慧。”有個人聽了就不高興,“我進佛門幾十年了,我會不懂嗎?”擺老資格,不接受。

後來我女的要走了,伸手拍拍她肩膀,跟她打個招呼,那人冒火了:“你別在我身上亂拍,我身上都是菩薩。”怪事!菩薩怎麼把你身子當旅館啊?(眾笑)佛門裡這種人很多啊。

還說:“香灰不能亂倒,香灰是菩薩吃飯的米粒。”(眾笑)“燒香不能燒斷香。”長香是香,難道斷香燒出來不是香,是臭?(眾笑)其實做香的時候,每根香都是切斷的,檀香末子根本見不到長,如果劈斷燒有罪過,檀香木都是劈斷了燒的。這是舉些小事情,還有更大的呢。

人生知見錯了,一輩子走錯路,
一輩子苦惱,不懂佛法,自己錯了也不知道

這些封建迷信邪知邪見,雖是不懂佛法的人的錯見,但對初進佛門的人迷惑性卻很大。所以不懂佛法不叫正信,因為他不照佛法的觀點去看問題,去做事情。不正就是歪,也叫斜,全是錯知錯見。

知見最最重要,你對人生知見錯了,你就一輩子走錯路,一輩子苦惱。如果你肯聽佛法,你就能學到正知正見,即使你過去受了邪知邪見的影響,你也會醒過來,改正過來。不聽佛法,自己錯了也不知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三 滅業障品第五

──“勸請功德”的講解(20-4) <139>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7年2月28日

   把佛法歪曲,形成了異見,大部分人
因盲目跟從,產生了更多的異見

本次提要:

  ■ 佛法不送人,不做廣告,要你自己去求法
   ■ 要聽法,必須請善知識說法,佛在世時的法會總有菩薩起來請世尊說法
   ■ 聽了法能使你和一切眾生成就清淨法身,這都是起源於你請善知識說法的
   功德
   ■ 勸請善知識說法,能破眾生種種異見,異見就是錯見
   ■ 把佛法歪曲,形成了異見,大部分人因盲目跟從,產生了更多的異見
   ■ 眾生受苦受難就是因為眾生顛倒。佛是以法度眾生,就是把顛倒的東西
   再顛倒過來

 佛法不送人,不做廣告,要你自己去求法

要聽佛法,總要有人給你講,佛法不送人的,又不像看相算命賺錢。舊社會上海馬路邊算命看相的很多,常有在馬路邊拉生意,人來了,他一拍桌子,把人嚇一跳,“先生,你大難臨頭啊!我送你三句。”

佛門不做廣告,也不宣傳,佛法要你去求,比方說女孩子隨便嫁人,人家要說她賤骨頭。(眾笑)求婚,要你求的,你求表示對人家尊重,現在男女平等,女的假如看中小伙子,也得向他去求婚。

要聽法,必須請善知識說法,
佛在世時的法會總有菩薩起來請世尊說法

有人說:“老師前幾年還到我們這裡講講法,這幾年不來了,老師不要我們了。”這話被同學聽到了,同學就說:“求法,你要自己到老師那裡去求啊,哪有送到你面前的?”送上門的東西不會珍惜,不會尊重的,求來的就當寶。佛法是寶,要你去求啊。所以你要聽法,你必須勸請善知識講法,你不請他不講的,這是佛門規矩,不是他擺架子。佛經裡經常有說,一個法會,總有菩薩起來請世尊說法。

聽了法能使你和一切眾生成就清淨法身,
這都是起源於你請善知識說法的功德

有些人初進佛門,不懂要請法,你們進佛門久了,你懂了就要帶個頭請法呀。說“每天我們沒有請,老師怎麼也講?”你不請有人請過了,當初是齊老把我請來的嘛。(眾笑)

所以你請善知識給大眾講法,這個功德極大,沒有你的請,善知識不一定會講,你和廣大的眾生也聽不到。聽了法能使你和一切眾生成就清淨法身,這都是起源於你請善知識說法的功德。

能破眾生種種異見

勸請善知識說法,能破眾生種種異見,異見就是錯見

還有功德,今天再講下去,“能破眾生種種異見”,異見就是錯見,跟佛的觀點不一樣就叫異,比如佛說這個是黑的,他說這是白的。佛門外普遍是異見,佛說法都是使眾生覺悟,異見的人卻都在搞迷信。應當講清楚:佛教裡沒有迷信,迷信怎麼能使眾生覺悟啊?可是佛門裡有人在搞迷信,誰搞迷信誰負責,不能叫釋迦佛負責,搞迷信的人就是跟釋迦佛的觀點不一樣。

把佛法歪曲,形成了異見,
大部分人因盲目跟從,產生了更多的異見

如今非但世俗人異見多,使人最痛心難過的是,很多佛弟子的觀點竟然跟釋迦佛也不一樣,也變了異見。一方面是邪師、外道、魔道,故意在佛門裡把佛法歪曲,形成了異見,另一方面大部分人是盲目跟從,而產生了更多的異見,原因就是不肯學佛法。你不學佛法,沒有正見,當然就只有錯見、異見、邪見。

眾生受苦受難就是因為眾生顛倒。
佛是以法度眾生,就是把顛倒的東西再顛倒過來

為什麼釋迦佛說了那麼多的法?就是用正見來糾正眾生的顛倒,正的一顛倒,那不是倒了嗎?比如門口貼了一個“福”字,端端正正的,偏偏有人把“福”字倒貼,你所看到的“福”字就是倒見。顛倒的東西有什麼好處啊?福字顛倒那不是禍嗎?眾生受苦受難就是因為眾生顛倒。佛是以法度眾生,你學了佛法就是把顛倒的東西再顛倒過來,那就正了。

眾生一切都顛倒,那怎能免除痛苦,免除災禍呢?生活中你顛倒也不會成功,比如喝水先要把茶杯放正,你把茶杯顛倒了,開水就沖不進去。佛法好比甘露水,有些人聽佛法聽不進去,竟然在他那裡,甘露水灌不進去,為什麼道理啊?很簡單,他這個盛甘露水的茶杯放倒了,他的觀點顛倒,怎麼聽得進佛法?

世間上人愛好喝酒抽煙,也是知見顛倒了,他們的觀點:抽煙是一種享受,喝酒好處很多。你叫他戒煙戒酒,那他怎麼肯聽你的?哪怕醫生說:“再喝酒你就沒命了。”他也聽不進去。我年輕時有一家鄰居,男的偏要喝酒,家裡人極力阻止,跟他說:“醫生說的,你再喝酒中風,就沒命了。”要把他手裡的酒杯搶過去,他把家裡人的手一下打掉,一面喝一面說:“我寧願死。”你說顛倒不顛倒!

 

上一篇:淨界法師: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記 四
下一篇:淨界法師: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記 五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