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傅味琴居士: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20~29)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13-1)(總第20)

◎ 傅味琴 講於 2001.5.3


修定從念誦下手,是為上法

提要:

  ■ 修定從念誦下手,是為上法
   ■ 度眾生的種種法,還得從聞思修中得來
   ■ 念誦能排除世間的妄想雜念
   ■ 修行人念誦種子一起,會自動轉下去
   ■ 經唸熟,心輪轉動,即能攝持法義
   ■ 平靜的水面能反映出本來面目

   能海上師說:“修定從念誦下手,是為上法,當其澄神靜慮,諷持經咒,即能截斷世間雜染生滅之念,般若淨智自然出生。”

修定從念誦下手,是為上法

“修定從念誦下手,是為上法”。修定跟念誦兩個都要,念誦久了,心細了,修起定來就容易入定,這是一個很善巧的方便。如果不通過念誦,光修定,開發了根本智,可是不懂得世間上的種種相貌,沒有世俗谛的智慧,也很難度眾生。念誦、聽法、修定,能使我們智慧圓滿。戒定慧,你只抓一種,都是不圓滿。有人光抓念誦,開發不了根本智,有人光抓修定,其實他佛法的智慧並不廣大。

度眾生的種種法,還得從聞思修中得來

在禅定中用功,拿禅宗來說,能夠開悟,可是開悟了以後,你度起眾生來,也只能說些開悟的話。一般凡夫眾生誰懂啊?禅師某幾句畫龍點睛的話,只有修行有水平的才能理解,六祖是開悟的人,可是六祖對世俗上的學問也不大清楚,尤其不懂英語。所以開悟只是開悟一條了生死的通道,開悟並不能緣起種種度眾生的法。度眾生的法,你還得通過聞思修去得來,如果我們有廣大的佛法的基礎,再從修禅定上開發根本智,那才叫圓滿。

念誦能排除世間的妄想雜念

我們念的經雖然全是文字語言,可是世俗谛不能否定啊。從用功來說,念誦能排除你世間的妄想雜念,因為一打妄想,這經就唸不下去了,或者唸錯了,你為了不唸錯,心也就在念誦上了,妄想雜念也就自然少了,所以念誦是很重要的。

修行人念誦種子一起,會自動轉下去

“當其澄神靜慮,諷持經咒,即能截斷世間雜染生滅之念”。這是用功的方法,心在念誦上,慢慢成為習慣了,世間雜亂的念頭就不大容易起來。修行人應該跟世俗人兩樣,世俗人走在路上,眼睛東看西看,耳朵東聽西聽,心裡在打買東西的主意,或者把聽到的、看到的,作為話題,講個不完。而一個修行人念誦念熟了,只要心裡的種子一起來,這些經書上的話,自己會一直轉下去。

經唸熟,心輪轉動,即能攝持法義

唸經唸佛同樣能止住妄念,同樣能夠切斷生死的念頭,當然唸經比唸佛更殊勝。世俗人空下來盡打妄想,唸經唸熟的人,拿《心經》來說,只要引個頭,種子一發動,“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自在菩薩……”心輪轉動一直會轉下去,轉一遍就把《心經》的法義重新攝受一遍。唸佛呢?只有佛的名號,可沒法義啊。我鼓勵你們要有偉大的理想,將來個個當法師。假如只唸佛不學法怎麼當法師上座說法呢?用你們的事實來證明,你們今天不是來聽法嗎?因為聽法殊勝,所以你來聽法,聽法的人懂得唸佛,唸佛的人不懂得佛法,哪個殊勝啊?

平靜的水面能反映出本來面目

念誦能夠“截斷世間雜染生滅之念,般若淨智自然出生”,熟能生巧嘛。經書上的法義,首先要求懂,再念熟它,種子下去,越來越深,成熟以後,雜念、妄念、不清淨的念就自然會下去,般若智慧就體現出來。怎麼體現啊?很簡單,一盆水或一缸水裡邊混雜的泥沙和水的波動慢慢靜下去了,平靜水面的反映中就有你一個本來面目,它是自然體現的,制造不出來的。水裡的骯髒下去了,你自然就看見。要見本來面目,要靠生滅雜染之念切斷了,才能見得到,功到自然成。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13-2)(總第21)

◎ 傅味琴 講於 2001.5.3


恰到好處就是般若智慧

提要:

  ■ 體現不出般若智慧來,就因為昏沉和妄想
   ■ 信佛人中有人才,卻不肯辦佛的事業
   ■ 要培養成人才,你就要主動
   ■ 修行被動就出不了智慧
   ■ 當法師可不能照筆記讀
   ■ 恰到好處就是般若智慧
   ■ 越簡單越唸熟,越易打妄想

體現不出般若智慧來,就因為昏沉和妄想

般若智慧沒有形相,抓也抓不著,它既不是方,又不是圓,沒有一個相,可是能在事上表現出來。看你水平,你能夠有始有終,從第一步能看到最後一步,並會出現種種善巧方便,而且恰到好處,這就體現了般若智慧。體現不出般若智慧來,是兩個原因:一個遲鈍,腦子昏昏沉沉,懶得不想動腦筋,想到哪裡算哪裡;還有一個腦子打妄想,剛想到這一步,打妄想了,想不下去了。

信佛人中有人才,卻不肯辦佛的事業

說句實在話,信佛的人不是沒有人才,現在有許多大老板,事業辦得很大,他們也信佛的。這些人才都在當老板、董事長。那麼在佛教裡辦事業的是誰啦?老板也當不成,董事長也當不成,跑到佛門來了,所以佛教的人才就空掉了。

要培養成人才,你就要主動

要培養出人才,被動跟主動就兩樣,被動的人培養起來很困難,主動的人他自己會動腦筋的。說句世俗話,你要娶老婆還要主動一點。吃飯被動,怎麼吃得飽?吃一口,不動了,要旁人說:“你吃了一口還得再吃第二口。”再吃一口,又不動了,可是你們每個人都會主動吃飯,懂得第一口完了,再吃第二口,第三口。有的人做工作就不這樣,做了第一步,不知道做第二步,不知道做第三步,成了吃飯主動,工作被動。尤其下圍棋,圍棋分幾段幾段,憑誰算得遠,你算到對方下一步怎麼下,我該怎麼下,你算到九步算不下去了,他算到十步,結果他勝利了。要發揮主觀能動性,這句話是不錯的。

修行被動就出不了智慧

有人奇怪,傅老師修《文殊法》,我也修《文殊法》,傅老師怎麼想得出來這麼多?我怎麼想來想去想不出來?告訴你:一個主動,一個被動,修行被動就出不了智慧。

當法師可不能照筆記讀

說件好笑的事,以前應邀去外地講法,有個學生臨時照顧我生活,有人告訴他,老師每天早晨要坐在床上修定、唸經,你給他床上的位置鋪好,沖杯牛奶。可是他鋪位子不管距離,坐墊放在這頭,經書就放在那頭疊起來的被子上,可是我手沒有這麼長啊!在我修定時,牛奶就給我沖好了,等我修定完了,牛奶冷了。杯子裡的袋裝中藥,很早就給我沖了開水燙熱,等要吃的時候,已經冷了。本來只要把杯子裡冷水換開水就可以再燙一次,他卻把塑料袋裡冷的藥倒在碗裡,再往藥裡沖開水,這藥就不濃了。不動腦子怎麼開得出智慧呢?還有一種,做了第一步就打妄想,一想別的事情,腦子拐彎了,反正你一撥我一動。再過10年,你們仍然這個樣子,培養人才就落空了。你們筆記記得很多,將來當法師,“傅老師說……”(眾笑)照筆記唸一遍,這叫讀筆記了。所以前面一種叫遲鈍,懶得動腦筋;後面一種,半途打妄想了,話就連貫不下去了。

恰到好處就是般若智慧

你們都想幫傅老師做點事情,你培福再帶修行不更好嗎?要在法義上運轉呀,昏沉妄想去掉,靈敏度高一點,做起事情來,自然而然就會恰到好處,恰到好處就是般若智慧。

  能海上師說:“讀生書,尤能攝心入定。”

越簡單越唸熟,越易打妄想

“讀生書,尤能攝心入定。”這一句很重要,讀生書心容易定得下去。唸佛的居士常向我訴苦:“老師啊,我唸佛唸了這麼多年,妄想特別多,但是我唸起經來妄想就少,這是什麼道理?”豈不證明唸經比唸佛容易止住妄想?唸經不容易打妄想,因為逼著你一個字一個字看著唸,心就不容易飄出去,但等這本經唸得很熟了,也會邊唸邊打妄想,經唸完,妄想打完。老話說“小和尚唸經,口唸心不念。”沒有用。所以經念熟了,要再換一本。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13-3)(總第22)

◎ 傅味琴 講於 2001.5.3


法義深印於心容易出智慧

提要:

  ■ 法義深印於心容易出智慧
   ■ 唸經要記誦經文,無有脫漏
   ■ “心復明照”,不打妄想的習慣就能養成
   ■ 如今修行沒人管,形成聽其自然
   ■ 年輕人求知欲消失了,無知會成無想,下世會成白癡
   ■ 佛弟子愚圓滿,也不可能成“愚如來”

 

法義深印於心容易出智慧

這是說修行人的偏向,眾生的老習氣喜歡打妄想。如果唸佛能做到一心一意唸,那當然是好。你有這本事,那唸經更可以一心一意啊,而且種種法義深印於心容易出智慧。

    能海上師說:“若能記誦《金剛經》,於其文句無有脫漏,心復明照,無有散亂,功夫則到純一之境。”

唸經要記誦經文,無有脫漏

“若能記誦《金剛經》”,假如你能夠把《金剛經》記住,天天念誦。“於其文句無有脫漏”,能夠認真到文字、句子上沒有漏掉,這是要認真才能完成。

“心復明照”,不打妄想的習慣就能養成

更要“心復明照”,開始很認真,文字也沒有脫漏。如能一直保持用功狀態,不打妄想的習慣就會形成,但是很少人會這樣子一絲不苟。

 如今修行沒人管,形成聽其自然

你在學校,考試合格就可以發你畢業證書。你要在佛門修行上拿到畢業證書,可不容易了,為什麼?佛門裡沒人管你,要你自願,自己用功,基本上是聽其自然。所以現在的社會,科學越來越發達,有許多的工藝很細致,照樣能完成。

年輕人求知欲消失了,無知會成無想, 下世會成白癡

不肯學佛法,腦子會越來越遲鈍。年輕人都有個特點,喜歡問個為什麼,求知欲很強,慢慢只要愚不要智的話聽久了,神經也麻痺了,無知就變了無想。無想的人入定了,叫無想定,有福氣就升無想天,天福享完掉下來成白癡,因為他早就種下了白癡的種子,種下了白癡的根。一個佛弟子能無知嗎?一個佛弟子能一問三不知嗎?

佛弟子愚圓滿,也不可能成“愚如來”

釋迦太子成如來是由於智慧圓滿,佛從來沒有講過:“到了末法時期,佛弟子只要愚圓滿,就會成就愚如來。”說愚既然不好,為什麼有人這麼喜歡愚?愚有好處啊,人一愚,不求多懂,就可以自由散漫了,有說:“你計較他什麼,他本來就笨得要命。”全世界最快活的一天,就是“愚人節”,都做愚事,引得人家哈哈笑,可是只有一天。現在有些人在佛門裡365天過愚生活,不要聽法,不要深入經藏,唸經不求懂,完全跟釋迦佛的教導背道而馳。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13-4)(總第23)

◎ 傅味琴 講於 2001.5.3


“觀”了才自在,“照”了才能空

提要:

  ■ 佛弟子不要干滅法的工作
   ■ 學愚怎能開智慧
   ■ “觀”了才自在,“照”了才能空
   ■ 眾生樣子不脫,永遠是眾生
   ■ 《金剛經》不明白,很難進入般若智慧的境界
   ■ 眾生是假相,佛性才是真
   ■ 人會變虎咬死人,因瞋心願力故
   ■ 佛教的觀念變成邪見,佛教就不存在了

 

佛弟子不要干滅法的工作

所以正知正見的善知識大為操心,這樣發展下去可不得了!在《佛說法滅盡經》裡講,法到最後要滅了,是怎麼滅的?有位法師說:“你們只要一句,連法都不要,三藏十二部都要成廢紙了,你們在干什麼,你們知道嗎?你們在干滅法的工作,在消滅法。”

學愚怎能開智慧

你們到這兒來聽法,是來求智慧,有人一聽到我反對愚,他就聽不進去了,說:“我是來求愚法的,傅老師盡是講智慧。”這種知見歪曲的人會導致心靈歪曲,還想開什麼智慧,修什麼行?

“觀”了才自在,“照”了才能空

用功的人能一直用功下去,現在這種人很少了,唸經熟了,心就放松了,這些妄想、習氣就會鑽出來,那時候怎麼辦?“心復明照”,心裡要明明朗朗來觀照經文的法義。600卷《大般若經》總攝在《金剛經》裡,《金剛經》再總攝在《心經》裡。《心經》頭一句,“觀自在菩薩”,頭一個字“觀”,觀了才能自在,你不觀哪來自在?“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照了才能空。前面一個觀,後面一個照,叫你修觀照般若。

眾生樣子不脫,永遠是眾生

五蘊不空,眾生相空不掉,怎麼能超凡入聖?要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才能成就。現在執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可厲害啦!例如問:“你是誰?”你會說:“我是眾生。”有我相,有眾生相,還不夠哩,“我有業障,是業障眾生。”眾生這頂帽子不脫,永遠是眾生。

《金剛經》不明白,很難進入般若智慧的境界

《金剛經》不明白,很難進入般若智慧的境界,不要說修不成法身報身,連個化身都修不成。打個比喻,今天照鏡子,是個老頭子,明天照,是個老頭子,一化身,仍是老頭子,再化,還是老頭子。不把老頭子的觀念觀空,你怎麼會出現小伙子的形象?

眾生是假相,佛性才是真

一切唯心造啊,你沒有成佛的念頭,看不到自己的佛性,整天“我是眾生,我是眾生”,三大阿僧祇劫都輪不到你成佛。整個佛法就是一個轉變,觀念能不轉變嗎?外貌是眾生,裡面是佛性,眾生是假相,佛性是真的,別看了假的忘了真的。多少年來,耳朵裡聽到的就是苦啊苦啊,業障啊業障啊,可憐啊可憐啊,小獅子也會變偎灶貓。

人會變虎咬死人,因瞋心願力故

人還會變老虎。我以前從報紙上看到新聞記者的報道,人怎麼會變老虎?科學家有沒有在研究,就不知道了。講這個例子,最多是一個啟發,管它怎麼會變。有個人忽然不見了,也沒死,據說前天有人看到從他家裡出來一只老虎,把隔壁一個鄰居咬死了逃上山去。據調查後說,這個人對鄰居非常恨,經常罵他:“我變老虎就把你咬死!”

佛教的觀念變成邪見,佛教就不存在了

還有一個人,眼睛突然看不見了,瞎了,檢查一點沒病,就是看不見,做心理學研究的人從另一個角度去調查,原來他經常說這句話:“我最討厭看見你,我寧願看不見你。”結果滿願了,看不見他了。好比現在有句話,叫觀念轉變,厲害得很!佛教的觀念轉變成邪知邪見的觀念,佛教就不存在了,哪怕掛著佛門的牌子,也不存在了。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13-5)(總第24)

◎ 傅味琴 講於 2001.5.3

“隨文入觀”、“心復明照”是用功的要點

提要:

  ■ “隨文入觀”、“心復明照”是用功的要點
   ■ 真能觀不淨,修不淨觀就起作用了
   ■ 念誦觀空就是禅,修定作觀就是誦
   ■ 要遵守三皈戒,不學道教、氣功
   ■ 封建意識不能在佛門內復活
   ■ 法義觀熟,以此返照內心
   ■ 思維法義,心才會清淨,無有散亂
   ■ 觀境純一,就是心一境性

 

“隨文入觀”、“心復明照”是用功的要點

前面講過唸經要隨文入觀,現在又講心復明照,這兩句是用功的要點。如果你想畫龍點睛,少不了這兩句:一個觀,一個照。觀怎麼觀?隨文入觀。比如唸律海十門,唸到一句“糞器死豬腸”,你就要隨文入觀,觀自己的身體是一個裝糞的器具,是皮包的馬桶。現在年輕人沒見過馬桶,老年人都知道,是個油漆的木桶,專供你小便大便,還有一只蓋子,還油漆得很漂亮。以前上海居民一般都用馬桶。清早四點鐘,推來糞車,一聲叫:“倒”,大家知道糞車來了,都去倒馬桶。人皮包的馬桶是什麼?肚皮呀。唸經唸到“糞器”,馬桶臭啊!“死豬腸”,死豬的腸,市場裡有掛出來,觀肚皮裡都裝的腸子和大糞,猶如死豬腸那麼髒。

真能觀不淨,修不淨觀就起作用了

有人愛清潔,一天洗三次澡,臉上粉擦得特別厚,自然的皮色也看不見,化妝的技術也不高,只覺得白慘慘的,再塗一點紅的,可沒有血色。我80年代去內蒙古,火車上看女的全是這麼化妝。還有的人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稍微髒了,馬上撣一撣(做拂拭動作),可是她最喜歡吃大腸鮮菇湯。這麼干淨的人,怎麼喜歡吃大便的通道呢?你真能隨文入觀,修不淨觀就起作用了。

念誦觀空就是禅,修定作觀就是誦

當你唸到觀空咒的時候,“應觀自蘊及聖福田,……一切皆是緣起安立……嗡,薩瓦達馬……行”,自己空掉了,對面佛菩薩空掉了,一切世界上的緣起全部空光了,“行”一下全部空光,這叫隨文入觀。所以念誦中有禅定,禅定中思維的法義,就是念誦。

要遵守三皈戒,不學道教、氣功

你在唸“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的時候,馬上要起覺心,我永遠不學氣功,不學道教、耶稣教、儒教,我只學佛教。“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氣功書不看,《聖經》不看,老子《道德經》也不聽,“之乎者也,之乎者也”,我不聽!(眾笑)受了三皈依就要做到三皈戒,佛法都來不及學,還有時間去學外道典籍?

封建意識不能在佛門內復活

有一年南京居士請我去講法,他們印了很多書,拿一本給我看,我一翻,裡邊有“百忍堂”,要忍到什麼樣?自己的媳婦被壞人拖走也要忍。那麼誰倒霉?他媳婦倒霉。這種封建思想竟然貼上佛教的標簽,像《了凡四訓》這種書能看嗎?封建意識早就被社會推倒了,竟然在佛門裡被佛弟子復活了,這樣做釋迦佛會同意嗎?

法義觀熟,以此返照內心

心復明照,是什麼照?回光返照。世俗上人在臨死前幾天精神特別好,也叫回光返照,那肯定要死了,這是世俗人借用佛教用語。真正回光返照是修行的話,返照什麼?你所聽聞的法義,觀成熟後,用這個觀點來返照自己的起心動念。

思維法義,心才會清淨,無有散亂

《金剛經》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你返照自己有我相嗎?有人相嗎?有眾生相嗎?有壽者相嗎?這樣一返照,自然就起妄想寂滅的覺照作用,所返照的形形色色,我們的思維全是法義,法上的智慧,這時候心才會清淨,無有散亂。

觀境純一,就是心一境性

問你:“鏡子裡看見的是什麼?”你回答:“我看見什麼什麼。”這時的心就無有散亂,這是比方。鏡子照出來什麼,你能明白,你心沒有離開鏡子。功夫達到純一之境,就是心一境性。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13-6)(總第25)

◎ 傅味琴 講於 2001.5.3

專注一境,日久即易於入定

提要:

  ■ 專注一境,日久即易於入定
   ■ 道教能在佛門講,那一切外道都能在佛門講了,何必再受三皈依
   ■ 佛法的頭腦多一點,少鑽牛角尖
   

專注一境,日久即易於入定

整部《金剛經》,你的心只有一個境,什麼境?就是《金剛經》的境。那樣子就達到心一境性了,由於你專注一個境,日子長了,就養成一種容易入定的心,在一個境上能夠不移動,不移動就是不起妄念,一般的眾生亂七八糟的妄念可多啦。

道教能在佛門講,那一切外道都能在佛門講了,何必再受三皈依

我對女生挺客氣,因為你們一批評要哭鼻子。可是對男眾,尤其是跟我這麼多年的學生,我可經常訓話。以前男眾班有一個新來的,聽課後就問我:“儒教道理也很好,道教道理也很好,你老師為什麼不主張?”我說道理好能夠在佛門裡講,那麼《聖經》也能講了,氣功也能講了,因為他們也講“做好事,做好人”。他又要跟我辯,我實在想回去休息,就嚴肅地跟他說:“我是佛教,你別跟我講道教!”這就是佛弟子的本色,佛教就是佛教。

佛法的頭腦多一點,少鑽牛角尖

我昨天累壞了,回到寮房後又想找個人,下來時碰到一個新來的男眾學生,說:“老師,我提一個問題可以嗎?”當然可以喽。“為什麼阿彌陀佛的佛像都畫紅色的?”(眾笑),我說:“因為阿彌陀佛是紅光啊。”“可以不可以金光?”(眾笑)他還要跟我講,我就說:“你這種問題就等於在問,為什麼如來是三十二相不是三十三相?”(眾笑)

剛學佛法的人,有個老習慣,思想盡開小差彎到別的地方去。佛法還沒有學通,已經在研究三十二相跟三十三相有什麼區別。有的是好奇心問,有的是故意刁難。我有這種經驗,讀小學時,開學第一天發了那麼厚的一本書,老師還沒有講課,我翻到最後,找個筆劃最多的字問老師:“這個什麼字啊?”(眾笑)這種心態是胡鬧呀。看我問題提得多高,看你這個老師能回答出來嗎?所以我建議你們佛法的頭腦多一點,鑽牛角尖的頭腦少一點。下課。(2001.5.3 第十講完)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14-1)(總第26)

◎ 傅味琴 講於 2001.5

念誦乃止觀之門,每個法門都是在定中成就

提要:

  ■ 念誦乃止觀之門,每個法門都是在定中成就
   ■ 外道不學佛法,不斷煩惱,跟他們有理說不清
   ■ 偏外一步,成了佛門裡的外道
   ■ 要站穩佛教的立場,不要讓魔王鑽進佛門來
   ■ 不修禅定,戒定慧、六波羅蜜都不全了
   ■ 佛法被你一改,就不像佛法了
   

念誦乃止觀之門,每個法門都是在定中成就

念誦乃止觀之門,修止觀就是修禅定,每個法門都是在定中成就的。佛教的定要止觀雙運。修行的方法有方便,可是修行的內容不能缺不能偏。以前聽老一輩講,外道跟佛教,距離只有一板之隔。外道勸人為善,佛教講五戒十善人天道,區別只有一板之隔,也就是說,你很容易偏到外道那裡去。有人說我這個老師開口外道,閉口外道。我就給他們解說,這不過是把區別說清楚罷了,佛教外面的道路叫外道,是為了說明問題啊。如果說“外”字是罵人,那你為什麼小時候叫外婆啦?外國人稱我們中國人也稱外國人,這生什麼氣呢?

外道不學佛法,不斷煩惱,跟他們有理說不清

旁門外道,不講斷煩惱,練氣功的肚皮裡練出一肚子氣,稍微怄怄氣,肚子裡就難受,本來已經有氣了,現在氣上加氣。如果他虛心一點,給他講佛法,他還聽得進去,否則的話,大都是秀才遇著兵,有理說不清。

偏外一步,成了佛門裡的外道

佛教講佛教話,一只腳稍微邁出佛教一步,就叫外道。從這些道理來理解,外道並不完全是在巫婆神漢,張天師抓鬼,狐大仙這裡。一個佛弟子,如果腳步往外偏了一步,就成了佛門裡的外道。

理論也不能偏出去一步。如來說過,“離經一字,就是魔說”說得這麼嚴格。現在有人簡直是變本加厲,不光是離開了,而且還在佛門裡把佛講的話反過來說,對著干。就算不把釋迦佛的道理推翻,你只要朝佛教外面伸出一步,這一步就成外道了。

要站穩佛教的立場,不要讓魔王鑽進佛門來

有句話叫“立場”,你立在什麼地方?立在釋迦佛這條道路上,那是佛弟子應該走的道路;立在外面一步,你就沒有站穩立場。在釋迦佛規定的道路上,你立場不穩,容易發展成反佛教。佛門裡反佛教,比在佛門外面反佛教,厲害得多。好比掛了佛旗反佛教。有句話,堡壘是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的,所以魔王波旬要鑽進佛門來。

不修禅定,戒定慧、六波羅蜜都不全了

佛教的禅定就是止觀,人們稱為如來禅,是如來講法四十九年中講的戒定慧三學的定學,是六波羅蜜中的第五波羅蜜,叫禅定波羅蜜,或稱靜慮波羅蜜。它不成為一個宗派,宗派是修這個宗可以不修那個宗。可是禅定一定要修,因為是戒定慧之一,你不學禅定,非但錯了,而且戒定慧、六波羅蜜都不全了。即使你不想修改佛法,也形成了修改的事實,罪過一樣。

佛法被你一改,就不像佛法了

佛是佛,你是你,你即使智慧再大,也比不上佛的智慧圓滿,你能修改嗎?現在佛法被這個改一點,那個改一點,改得不像樣了。說法的人,有的用自說自話代替了佛說的話,變得不像佛法了。連宗派也不像原來的宗派了,不論達摩祖師也好,淨土宗的初祖也好,都不像現在某些人這麼說的。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14-2)(總第27)

◎ 傅味琴 講於 2001.5

成就般若智慧關鍵在禅定

提要:

  ■ 有人把三寶變成二寶一寶了
   ■ 佛門清淨,怎能在佛前拍結婚照
   ■ 出家人去證婚,豈不為他生死流轉作證明
   ■ 法沒有什麼不好的
   ■ 修大乘法門,眼前就要為眾生著想
   ■ 要成就般若智慧,關鍵在禅定
   ■ 世間禅達不到出三界的水平
   ■ 不斷盡煩惱,修止不修觀,有福生天,後果成白癡
   

有人把三寶變成二寶一寶了

有人現在皈依三寶變成皈依兩寶了,甚至變成皈依一寶了,有人連一寶也不全了。就說皈依兩寶吧,把“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這條抽掉了,代替成法可以不皈依,但要皈依外道典籍。給人家授三皈依的人,卻在大講《太上老君感應篇》!皈依法以後要做到,“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有些人不是這麼說,改成:“三藏十二部,我們用不著學,讓別人去學吧。”也就是說皈依三寶後,可以拋棄“皈依法”,但他在說皈依的時候,仍然在說,“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行動上破了戒,一個罪,說法上騙了佛,又是一個罪。把佛門清淨、僧團清淨全破壞了。

佛門清淨,怎能在佛前拍結婚照

最近痛心地看到一件事情,本來佛教講男女淫欲是生死流轉的根本,是最不清淨的。比如有兩種花不能供佛,一種是玫瑰花,因為有刺,一種是桃花,桃花是象征男女。我雖然不懂比丘戒,但從前聽老法師講經提到,世間上的婚喪喜事,出家人一律不參加,出家人不到生死流轉的場所去,出家人的腳不踩在不清淨的地方。最近有一本佛教刊物封面上有一張新郞新娘在釋迦佛面前拍的結婚照片,據說是來自國外的新花招。

出家人去證婚,豈不為他生死流轉作證明

佛門變質,哪一種知見影響最大,就該由他負責。人們聽了他的話,所以知見改變了,以為這樣做,能得福報,這豈不讓如來給你證婚了?有的還請“法師”去證婚,豈不為你決定繼續流轉生死作證明?佛教演變到這等地步,夠傷心的了!什麼清淨,什麼戒律,如來知見、眾生的希望,全被掃光,某人喜歡怎麼說就怎麼說,喜歡怎麼做就怎麼做,只要他說一句這樣好,許多人都盲目崇拜跟著走,太可怕了。

法沒有什麼不好的

宗派都是佛法,都應該說好,不能說唯有我這個宗派好,那就等於說其它宗派不好了,法有什麼不好的?那釋迦佛何必說一個不好的法來自找麻煩呢?謗宗就是謗法。《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裡講當初由於韋提希夫人恨她的兒子太壞,因此對娑婆世界的眾生發不起菩提心,所以佛才滿她所願——離開娑婆世界到極樂世界去。如果眾生能聽釋迦佛的話,發心要今生了脫生死,證阿羅漢果,有什麼不好?所以佛法都好,不能認為末法時期,別的法門不行了,唯有我這個宗最好。

修大乘法門,眼前就要為眾生著想

有人說阿羅漢是小乘,釋迦佛自己還說我是大阿羅漢,是發大心的阿羅漢。法無大小,心有大小,大乘經典,每本經都叫你為眾生。如果你的行動、你的知見,只為自己不為眾生,你唸的大乘經典也變了小乘。如果你為了度眾生而修出離生死的法,那麼四谛法、十二因緣,全成了大乘。四谛法的三十七道品,又稱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種菩提的支分,菩提就是能到成佛。

要成就般若智慧,關鍵在禅定

戒定慧是每一個佛弟子都必須要學的,沒有一個宗派能例外。拿六波羅蜜來說,般若智慧才是真正能夠使我們成就的智慧。般若智慧是第六度,第五度就是禅定波羅蜜,如果你把禅定度抽掉了,般若智慧就出生不了。這裡講的禅定不是禅宗的禅,禅宗的禅叫一心禅,俗稱祖師禅,因為中國禅宗是從達摩祖師開始的,禅定是如來規定每個佛弟子都要修的,戒定慧不可缺一。否則的話,你的修行沒希望了。戒是為禅定打基礎,慧是從禅定中開發的根本智,關鍵還在禅定。

世間禅達不到出三界的水平

佛教的禅定要遵照佛教的方法。印度外道也修禅定,不過他們修的是世間禅,最高的境界是非想非非想天,不能出三界。印度外道修四禅八定,佛教也修四禅八定,路同果不同。一個不出世間,一個出世間。所以佛教的四禅八定後面還有一個定叫滅受想定,外道的四禅八定永遠也達不到滅受想定的水平,只有佛教的智慧才能達到出世間。

不斷盡煩惱,修止不修觀,有福生天,後果成白癡

外道為什麼不能出三界?為什麼跳不出生死?第一他們無法斷盡煩惱,第二他們修止不修觀,貪圖修止的舒服。止就是止住妄念。有一個很容易被大家接受的外道定,就是腦子裡什麼也不想,空空洞洞,叫無想定。得無想定的人死後升無想天,福氣享完,掉到人間就是白癡,俗稱傻瓜,上海人叫“戆大”,愚蠢的傻瓜以自己為最了不起,所以叫“戆大”,以“戆”為大。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14-3)(總第28)

◎ 傅味琴 講於 2001.5

佛弟子應該繼承釋迦佛老家風

提要:

  ■ 每本經都有觀,哪能只止不觀
   ■ 臨終時最重要的是能觀得起來
   ■ 只有止沒有觀,也能入定,但不是出世間的定
   ■ 從念誦進入止觀是最好的辦法
   ■ 念誦、修定兩者可以相互調劑
   ■ 不要把佛像當作紀念品掛在胸前
   ■ 佛弟子應該繼承釋迦佛老家風
   

每本經都有觀,哪能只止不觀

不修觀開不了智慧,修止不修觀腦子會遲鈍,腦子靈活靠運轉,動物哪可以不動?佛教叫你定而不動,是指不動妄念,不動貪瞋癡,不等於說正確的動也都不要動。在禅定中是怎麼動?照釋迦佛規定的動,就是修觀。所以修觀是很重要的。每本經都提到觀,《心經》“觀自在菩薩”,首先要你觀。《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哪有可以不修觀的?《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是釋迦佛專為求往生淨土的人講的,也叫你要修觀。

臨終時最重要的是能觀得起來

多年前在一個寺廟裡,我臨走時向一位精通佛法的法師請問,“臨命終時最重要的是什麼?”他說“最重要的是觀得起來觀不起來,觀得起來有把握,觀不起來沒把握”,離不開一個觀字。我年輕時在上海佛教青年會,都有講要觀想唸佛。四、五十年過去了,現在唸佛的人《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也不提了,被掃掉了。相反提出“只要一句,樣樣不要”,跟以前的唸佛法門不一樣了。

    能海上師說:“念誦乃止觀之門,如來曾言:‘凡我弟子,非禅即誦’故如宗大師教派,實承釋迦老家風也。”

只有止沒有觀,也能入定,但不是出世間的定

止觀就是佛教的禅定。只有止沒有觀,也能入定,能達到一心不亂就是定,可這不是佛教斷煩惱、開智慧的出世間禅定。

從念誦進入止觀是最好的辦法

定是很重要的。誦也是為了定,不過誦只是初步的禅定。修定的人從念誦這個門進去,是最好的辦法,所以稱念誦乃止觀之門。因為念誦也能掃除妄念,使心容易定得下去,可以先打好一個基礎。如來曾經說過,凡我弟子,非禅即誦,非誦即禅。這是如來對弟子的教導。一個佛弟子,除了照顧好生活及發心弘法以外,平時不念誦就修定,不修定就念誦,念誦也包括聽經、討論。

念誦、修定兩者可以相互調劑

從科學來講,腦子想得太多,會傷腦筋,應該在修禅定的時候,讓它緩解疲勞;念誦太多了,會傷氣,也應該停一停。總要有所調劑。從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喜歡種樹,他把種樹作為休息來調劑。所以佛教是科學,佛教是辯證法,佛教也是現實。

不要把佛像當作紀念品掛在胸前

非誦即禅,非禅即誦。如果跟誦跟禅沒有關系,出家人就不應該做。燒黃紙、開素食館、茶館、小賣部、推銷紀念品,這跟禅誦有關系嗎?一尊佛像穿一根繩子,掛在頭頸上,一走路,把佛像搖晃不定,豈不罪過?佛像只能供。供了佛像,就不能常去移動,要移動前還要跟佛菩薩打個招呼。還有更罪過的哩,掛了佛像,上廁所咋辦?你帶佛到廁所去聞臭氣?!即使掛在門上,你大便叫佛給你看門?!睡覺怎麼辦?把佛放在床邊,做你護門神?如果掛在胸前睡著了,叫佛睡在你身上,一個翻身,把佛壓在你底下。這些人佛法不懂,滿腦子賺錢思想,天天在造業。

一個修行人,跟了生死沒有關系的事情別忙了,同樣要花費時間,把時間用來修行還能增長功德,減少罪過。

佛弟子應該繼承釋迦佛老家風

“故如宗大師教派,實承釋迦老家風也。”宗大師教派非常注重念誦,非常注重禅定,在實際上繼承了釋迦佛的老家風。咱們就是在照釋迦佛的老家風做,天天教你們禅定,教你們念誦,包括聽課也是誦,輔導老師叫你們背誦經文,也是誦。修行就是這麼修嘛。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誦法》
講記(14-4)(總第29)

◎ 傅味琴 講於 2001.5

念誦可以攝持法要

提要:

  ■ 要弘揚正法,廣度眾生,就要廣學多聞
   ■ 佛是以圓滿的智慧教育眾生脫離痛苦
   ■ 念誦可以攝持法要
   ■ 經文唸熟了,會起心輪轉動作用
   ■ 經文法句提醒我,不能“見作非理不正說”
   ■ 對“破法惡人”你還去慈悲他,也是犯戒
   ■ 必須根據戒律說話
   ■ 要以法為准則來檢查自己是否有錯
   

  能海上師說:講教理者,應學多聞而難攝持,念誦即可攝持法要。

要弘揚正法,廣度眾生,就要廣學多聞

“講教理者,應學多聞。”你們將來要當法師弘揚正法,廣度眾生,應該廣學多聞。多聞能增長智慧消除愚癡,多聞能斷煩惱,多聞能證涅槃。社會上名望高的大人物,賺大錢的大老板都是從多聞開始的,沒有多聞就沒有成就。都是從小學一年級天天上課開始的,從來沒有只要一句就能成就。沒有一個學校只學一句“偉大的母親”就下課,又上課了,“偉大的母親,下課”,考高中只一句,“偉大的母親”。考大學了,還是“偉大的母親”。去公司求職,公司叫你排一排電腦的程序,你只會“偉大的母親”,老板很贊歎:“來吧,工資兩萬元。”有這種事情嗎?

佛是以圓滿的智慧教育眾生脫離痛苦

佛是偉大的教育家,佛以圓滿的智慧教育眾生脫離痛苦。你代佛教育眾生,要完成這樣偉大的事業,能不多聞嗎?聽說有的佛學院,你們有人也去過,老師講跟不講一樣。黑板上盡抄經文和古人的解釋,照唸一遍,這樣,有文化的人自己也能看,要他再解說一下,老師自己也不懂。拋棄了多聞,不可能出智慧,不可能消除愚蠢。有說:“小智不及愚。”以愚為了不起,掩飾自己的無知,這叫狗急跳牆。

念誦可以攝持法要

多聞的人,學的多難攝持,一下抓不起來。有人喜歡聽法,一面聽一面忘。叫他談談今天聽了些什麼?“我只記得沒幾句,大概就是這個意思,……”這樣要廣學就有困難了,很難攝持啊。所以要念誦,念誦就可以攝持法要,因為每一本念誦的儀軌裡,把法的要領都攝持了,念熟了,一抓就起來。你先要聽過這個法的全部解說,以後只要抓住法要就全明白了。

我們講的文殊法,是一部念誦法。你們不必把我講的,每句話都背出來,那要背多久?也來不及背。只要能懂法義就行了。

經文唸熟了,會起心輪轉動作用

攝持呢?天天唸《文殊法》,唸熟就簡單了,只要開頭提一句“南無皈依”,以下的法句,心裡會自動轉下去,這叫心輪轉動,一直轉到最後“願晝吉祥夜吉祥……”,一點也不會錯。如果你能通過念誦攝持法義,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起到悟的作用。例如,你遇到一件事情,正不知該怎麼辦呢,這樣想也不妥當,那樣想也不妥當,突然,儀軌裡的法句它自己會跳出來,而這句法義剛好能解決這個問題,這不僅僅是我一個人的體會。這就是法寶的加持力!

經文法句提醒我,不能“見作非理不正說”

例如,我講法時常會指出在佛門裡出現的種種歪風邪氣、不如法的現象,雖然我對事不對人,從來沒去批評過某一個人,但好心的人怕我得罪人,勸我:“你又何必呢?”還有的人認為:“自管自己修行,說了罪過。”有時候我也會想,我是不是不應該這樣呢?這時心裡就會跳出一句儀軌上的話:“見做非理不正說”。這在《文殊法》裡有的,當你看見別人做不合佛的道理(非理)的事,你不以正法去跟他說清楚,你就犯戒了。因此我還是應該說的。

對“破法惡人”你還去慈悲他,也是犯戒

有時我想,是不是我說得太嚴肅了,給別人的印象,我沒慈悲心。尤其是針對在佛門裡進行干擾搗亂的外道,我說得激動的時候,還會敲桌子。有人說,對這些人也要慈悲,否則一批評,他就不來了。我想是不是我錯了?忽然戒律裡有“破法惡人身口慈”跳出來了,“破法”,他是破壞佛法的,“惡人”,這樣的人稱惡人,“身口慈”,你的態度和語言,還要去慈悲他,你犯戒。

必須根據戒律說話

我必須根據佛的戒律來說。因為我受過律儀戒,受過菩薩三聚淨戒,也受過密乘戒。一個受過戒的人是不敢犯戒的。正像有位律宗的法師說:“要罵由你們罵,即使罵得七顛八倒,我說還是要說,這是我的任務。”從戒律上來說,對破壞佛法、搞歪風邪氣、不清淨的,就不能慈悲,應該要以正法去糾正他們的錯誤。

要以法為准則來檢查自己是否有錯

我這是舉一下念誦的好處,我修《文殊法》一千座早就誦完了。可是在十年動亂期間,宗教活動都停止下來了,我就繼續背誦《文殊法》,又修了十年,所以《文殊法》裡的法句法語,經常會跳出來,可以檢查自己的行動是否有錯誤。下課。
                              (2001.5第12課完)

 

上一篇:淨界法師:《靈峰宗論》導讀講記 第十八卷
下一篇:淨界法師:《靈峰宗論》導讀講記 第十九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