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法界法師:《金剛經》釋義 第五品、如理實見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金剛經》釋義——第五品、如理實見分

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釋迦佛在第四品裡告訴須菩提以及聽法的諸位徒弟,要破四相首先要發一個願,就是發心菩提。什麼叫發心菩提呢?就是想做一個事情之前,首先要發一個願力,心量才可以慢慢的打開。

如果沒有這個願力做為一個鋪墊的話,心量是打不開的。阿羅漢雖然能修到涅槃,住在涅槃之中,但是他沒有發度眾生的願,所以也就得不了佛那麼大的果。

只有發大願,然後才能得到最大的果。釋迦佛發的願非常大。還有地藏王菩薩發的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個願就大到無邊了,因為地獄永遠是有人在的。地獄什麼時候空,他才什麼時候成佛。我看這個太陽系或銀河系消滅了,他才可以成佛。發這麼大的願,是要有心量來作為主導的。

大家修行一定要有心量!心量不大,發願又不大,修起來非常累的,只能說靠自力。自力能得到多少利益呀?這個不好說了。只有心量大,然後願力再大,將來證得的果才能大。

我們學佛修行首先要發願,不發願就證明心量不大。只有發願之後,心量才能看得出來。皈依的時候,有個四宏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要有發大願的心量,沒有發大願的心量,將來是證不到果的。

如何發願呢?是要在佛菩薩前發願的。如果沒有佛菩薩的像,就在心中燃起九根香,九根香燒出的香可以飄到十方國土之中,所有的諸佛菩薩都能聽得見,都能感應得到,真心發願會得到十方護法的護持,假的就得不到了。

如果家裡有佛堂最好,點上九根香,然後鄭重其事的在佛菩薩面前發出一個真誠的心願。口說、心想、還要行,三者合一才是真正的修行、學佛。因為做菩薩的必須要知行合一。

九是個吉數。佛家講三六九,三是個最基本的數,代表佛法僧。燃九根香是把這種願力心帶到九天之上。九天正好是在三十三層天,修行到一定層次的時候,是通過三十三層天出三界。想出三界,九根香是最圓滿的,佛家講九為圓滿,也為回歸的數字。

前面講了破四相的問題,然後是讓大家按照佛說的方法去修行。如何去修行呢?釋迦佛教導我們如何發心,如何明心。剛才講了發心菩提,現在講一下明心菩提。

發心菩提之後,自己在實踐當中慢慢的就會體悟到,自己這個心確實是太浮躁了,妄想太多了。今天想這個明天想那個,一分鐘前想吃,一分鐘後又想穿,所以說妄念翻飛,奔流不息,沒有一個自主的意識。

我們發心修行,修正自己歪曲的心,主要是落在修上。行是讓我們去做。在做的過程中,會感知到宇宙不可思議的能量在自己身上起的作用。

經常說:相由心變。五官相貌,如何去改變?真正的改變是從心開始。心正止惡,眾善奉行。只要把心修正了,自己的五官自然就會漂亮。本來並不是多麼好看,但是你的心非常善良,別人看你的時候就心生喜悅,美是從內心中流露出來的。有的人不善良,外表會隨著心惡的變化而發生扭曲變化。經常打罵別人的人,一看就是一臉的橫肉。

大家都有這樣的同感,所以說修行可以改變自己的身和心。發心之後就要付諸於行動,慢慢就會明白宇宙和人生之間微妙的作用。當自己能體驗到佛家講的真空妙有的時候,才真正的感歎到釋迦佛是多麼的偉大!

前面整個就是發心菩提和明心菩提。大家首先要明白《金剛經》講的是什麼?為什麼要問須菩提?須菩提翻譯成中文叫解空,所以說《金剛經》講的也是空。這個空不同凡夫的空,凡夫的空是沒有。釋迦佛講的空是有,但不能執著有。說它沒有也不對,說它有也不對,這個空叫性空。

只有真正明白了宇宙,也就明白了這個空。如果不明白宇宙,也就不明白釋迦佛說的空。不明白釋迦佛說的空,就會落入凡夫見的斷滅空,那就是邪知邪見,就是外道。

如理實見。就是以佛法的真實妙義能明白心的本源,能領悟到宇宙的實相。對於一個真正入道的人來說,只有知行合一、心行合一的時候,才能看到宇宙本來的面貌,也就是實相。

《金剛經》講的是智慧般若。般若分三種般若:第一種般若為文字般若,第二種般若為觀照般若,第三種般若為實相般若。

從經文上依文解義,是文字般若。大家首先從文字般若開始,通過讀經了解經文的意思,來開發出自己的智慧,這是文字般若,文字般若屬於顯。

如果有的人聽一句半句經文,開悟了,就像釋迦佛說的依四句偈等就能開悟,說明這人在無始劫很多佛前已經種下了善根,所以一聽就能開悟。

觀照般若屬於密,這個密也算密中顯、顯中密,也不算非常深。很多開了天目的都屬於觀照般若,能看到佛菩薩直接來了。

實相般若,就是自己的無位真人完全修煉出來了,自己知道宇宙是怎麼生成的,像釋迦佛那樣能觀到宇宙的本來了。

現在的科學已經研究得知,宇宙有一百五十億年了,太陽有一百億年,地球有五十億年,這是大概的數字。科學研究的范疇並沒有超越釋迦佛所看到的范圍,釋迦佛集科學家、天文家、哲學家等等於一身,所以說他是最偉大的聖人。

【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佛問解空第一的須菩提,你是怎樣認為的呢?可以用我們色身相見到如來嗎?須菩提回答:不可能的,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色身是有為法中的身相,是通過父母因緣和合而成的血肉之軀,這個色身是假我,是小我。色身相是有生滅的,是後天思維的色身。色身造善造惡在六道輪回的生死海中自己去承擔。

我們佛堂供的佛像是人為的,起初是紀念釋迦佛而造立的佛像,後來又發展出很多的像:阿彌陀佛像、地藏王像、觀音像、藥師佛像,這都是用各種材料色體造成的非常莊嚴的各種形象的佛像,都屬於有形象的色身,這是能看到的。但只要是凡夫就永遠看不到法身。只有通過修行打開了慧眼、法眼,才能見真實如來。這個需要修行達到一定的定力才行,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到。如果一下子看到了,我想這個人就不用修了,也不用學了。

如來是法身,法身是無形無相的,眼睛是看不見的,也摸不到的。法身也不參與後天的是非善惡的,只能憑我們的心靈去感應。說有天目的人可以看到法身,錯了!天目看不到。有慧眼的人能看到,阿羅漢就有慧眼可以看到,但不一定是每個阿羅漢都能看到,因為阿羅漢證到了四果的時候,並不一定是五眼開開,只是把自己無始劫的陋習修成無漏。無漏就是沒有煩惱和習氣了。

我見過很多活佛,智慧確實非常大,陋習和妄念基本上沒有了,但離四果純正的阿羅漢還有一段距離。有些人確實能把宇宙中最原始的東西看到,但是講不出來,這不是最究竟的。

最究竟的就是自心自性把籠罩在心頭上的烏雲撥開,看到朗朗明月。自性好比珍珠埋在了沙土之中,我們要把它挖掘出來擦掉泥土,自然就會放射出原本就有的不增不減、不垢不淨的光芒,這個就是原始本性,也就是我們的清淨法身。

法身、報身、化身都在我們的色身中。如果離開了色身,找不到法身。清淨法身就是法身佛,也就是佛性(佛根、光明),本來就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化身是因為我們有思維了,然後應化於三界之中也叫應身。報身是在三界之內做善做惡都是由色身去受報,所以叫報身。

肯定有人問,天眼開了能不能看到?天眼的層次比慧眼和法眼的層次低很多了。修行達到四果阿羅漢,沒有煩惱和陋習了,這個時候慧眼才能開。所以說修行非常艱難的,不是想修成就得到了,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辟支佛可以看到法身,但是他也是通過不斷的修行達到了清靜無為的一真法界,法界也為法身。所以說我們要摒住一切往外散馳的心念,守住原本清淨無為的真如,去掉污垢的煩惱,這個時候就能見到法身。

通過不斷地修行懂得理了,然後還得有行動。知和行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在某一天某一時刻突然之間大徹大悟。我們平時是小悟不斷,大悟沒有。那個小悟,我起了個名稱叫瞬間智慧,瞬間和宇宙的信息波接通了,就像發電報似的滴滴答滴滴答,正好這個時候你和宇宙的某位佛菩薩的信號接通,他給了你一定的能量,你的智慧突然之間打開了,你說出的話和你給別人解的經文都如理如法,這個是瞬間智慧。

釋迦佛讓我們不斷地把這瞬間智慧擴展成永恆的智慧,也就是說大光明,讓這個光明不生不滅,不垢不淨。它本來就是圓滿俱足的,只不過是在無始劫生死流浪中,把這顆圓滿的珍珠給沾滿了髒東西,我們就通過修行、念佛號、拜忏、讀經,慢慢的把髒東西抹掉,恢復我們的本來面目。

【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須菩提雖然知道不可以用身相見如來,但對所以然的原因並不是太清楚。接著佛又繼續開示“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如來所說的身相是實相,是空相,它不是凡夫認為的身相。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佛緊接著告訴須菩提,凡是能看到有形象的,都是我們妄念生出來的,都是不真實的如來本義的身相。如來本義的身相是實相,不是虛妄的相,什麼叫如來真實的相呢?下面緊接著又開示,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法身佛為了眾生而開顯一切方便法門,都是為了針對凡夫的各種思想病,才有了八萬四千種佛法或者是法門。

諸相就是萬事萬物所呈現的各種形象,為色。假如看到了諸相,不去執著這些萬事萬物色相的時候,也就看到了原本的那個非相,非相就是最原本的不是相的相,因為法身是沒有相的。

對於萬事萬物,不執著於心念的時候,不落在兩邊見的時候,看到的才是真正的法身,法身為非相,才是真實如來。有一句詩: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佛身法身猶如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就是這個概念。

心念真正不去向外馳求什麼法身佛的時候,也就看到了法身佛。唐朝的禅宗大德們把《金剛經》已經悟透了,於是就用大白話說:平常心是道,直心是道場。只有不去執著三界內的一切法或非法的時候,才是真正見道,才能悟道。

如果說看見如來來了,這個如來在哪兒?我們兩個眼睛看不見,因為我們沒有到五眼六神通的地步,所以說看不見。什麼叫能看得見?就是心領神會,心與虛空中十方諸佛菩薩相應相合相融的時候,才是真正見到了佛菩薩。

什麼叫神?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第七識末那識是被污染了的神。污染了的第七識把第八識裡清淨的種子輸送在眼耳鼻舌身意上,就形成了後天思維,妄念多多,念念不相斷。

六祖惠能從《金剛經》裡悟出來:無念為宗,無住為本,無相為體。之後在廣東嶺南開始了自己傳法的路。

無相為體。惠能說:無相者,於相而離相。就是說眼睛看到的不要去執著它。就像我們每天穿衣吃飯一樣,都是很自然的,沒有掛礙的。如果每天執著穿衣吃飯,就會被穿衣吃飯的相所束縛,就會煩惱而不自在了。三祖向二祖請問:請和尚為我解縛。和尚就問他:誰來縛你?他一聽這句話就開悟了。就是讓我們看到任何一件事物都要用正思、正信、正念、正知、正見來思考,就不會住在相上。所以說見相要離開相,是為無相。

如果看到相而去執著於相的時候,我們原本清淨的真如又被束縛,就會有掛礙。天津有個老太太念佛三年,能預知自己什麼時候走了。她的家人尤其小孫子不相信佛法,但老太太臨走那天中午十一點半的時候,她家屋頂上金光閃閃,天籁之音從天上飄下。她的兒子、兒媳婦、還有孫子都看到、聽到了,小孫子看到西方三聖在他家房頂上,一家人全都相信了。老太太這個時候兩眼一閉,雙腿一盤,雙手合十就走了。但這老太太有點私心雜念,想起牆角裡還埋了一個瓦罐,裡頭放了給小孫子的兩萬元錢,她又下來了,睜開了眼睛說,還不能走,我給小孫子存了兩萬塊錢還沒交代呢。

《阿彌陀經》裡講: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如果在往生的那一剎那之間,本來已經上去了,但因為心中還有所牽掛,牽掛那個東西重如須彌山,一顛倒老太太又下來了。下來之後她就講了這個故事。這就告訴我們,心念不能住在世間萬物上。如果住留在萬物上,走時會不順利。

無住為本。《金剛經》是禅宗的根基,涵蓋乾坤,言語道斷。就是告訴我們,不要用後天思維住在後天的妄念上,心如如不動,隨它去,隨風飄逝,這樣念頭就駐扎不了,就好像站在岸上看滔滔的江水東流去,心卻是靜靜的。這時候,念念不住於一切事物上,萬事萬物沒有一個能束縛心念的,這樣才是無住為本。

無住就是清淨的本性念念不住,雖然現前起了煩惱的念頭,但是不去執著煩惱的念頭。很多人念經、拜佛、參禅的時候,妄念是一個接著一個,有人就害怕,其實煩惱是菩提根啊!剛開始修行時,用一個參照物的方法來降伏自己的妄念,比如誦佛號,把念頭住在佛號上,各種妄念似流水,不住在妄念上,這樣心慢慢的就會越來越清淨。隨著自己定力的提高,就可以用正知正見來度化自性眾生了。正如六祖所說: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自心中邪見煩惱愚癡眾生,將正見度。既有正見,使般若智打破愚癡迷妄眾生,各各自度。邪來正度,迷來悟度,愚來智度,惡來善度。如是度者,名為真度。

如果心住在妄念上,就會被妄念所束縛。比如說,我兒子學習不好,怎麼辦呀?每天為此憂慮,這就是心住在妄念上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如果明白這個道理,隨他去,就不會自生煩惱。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因這句話而開悟。惠能大字不識一個,但他心性淳厚,心性淳厚的人悟道見道快。越是狡猾的人,越不易見道。

無念為宗。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在一切境界上心不被外界事物所牽連、污染。比如說你正在誦經的時候,突然有朋友來叫你,學什麼佛呀,佛還能給你飯吃?能給你錢花?走,跟我去卡拉OK。這個時候,讓你去卡拉OK的話進到你耳朵裡。你想:是啊,還不如去吃喝玩樂呢。心念一動即為染著,就被外界環境事物所染了,牛鼻子被牽著走了。

無念就是自己原本自性清淨,不被外界所牽動。只有自性離開境界、離開外相的時候,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才會建立萬法。為什麼能建立萬法?自性清淨不為外界所牽縛,萬法才會從心中油然而生。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

六祖惠能從《金剛經》裡總結出來:無念為宗,無住為本,無相為體。無念為宗,但又不能脫離對事物本體的觀點和對主體思維的觀點,所以說這三點又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

學佛非常困難,困難在哪兒呢?因為大家都沒有見道,會因文解字。很多自認為有學歷的人是依文解文,不是依文去解釋真實的第一義,更不是依字來解釋宇宙第一觀。觀為照,覺是覺悟,只有自己心念覺悟的時候,才能時時觀照自己的念頭,不要被外境所牽動。比如說正在聽法,別人叫你,你耳朵聽到,就像風從耳邊一刮就走了,身和心不被這話所牽動,這時候你是入定了,是心在入定。

在佛教中有這麼一句話:在心為宗,出口為教。在心為宗就是以心為根本,以無念、無住、無相為最終的根本,才可以達到定和慧。惠能不太講究顯教或者漸悟法門的戒律。今天我在休息的時候,佛王(文殊師利)來了,給我說了一句話:那些戒律是給凡夫設定的。這句話剛開始我不太明白,這不是誹謗嘛!後來突然之間明白了,凡夫必須有法律來約束,要不然會翻天的。顯教宗派的戒律是給漸修漸悟的人,也就是給凡夫用的。惠能講慧、定、戒,自性本身就清淨,哪有戒可以去持呢!直心是道場就是定,不入不亂是為慧,定慧一如。

禅宗是中國化了的佛教,而非印度佛教了,已經演變成中國式的博大精深的宗派。真正有智慧的人不需要戒律,因為他自性上是有戒律的。所以說很多禅宗大德不注重戒律。有沒有戒律呢?有!是在自心裡。外在的戒律是因為釋迦佛在的時候,很多比丘屬於強盜或是小偷小摸的人,沒有飯吃,混不下去了而混入佛教隊伍裡頭,發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所以釋迦佛就給這種人定了戒律。戒律也有好處,能控制不犯更多的錯誤。犯的錯誤越多,智慧也就越糟糕。這句話可能你們一時還不太明白,當你們真正的智慧打開的時候,就懂得為什麼要定這麼多的戒律了。六祖惠能曰: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六祖惠能講法不離自性。

 

上一篇:楊惠南教授:成唯識論中時間與種熏觀念的研究
下一篇:許智銘居士:談佛說四識住輿五受陰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