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法界法師:《金剛經》釋義 第十四品、離相寂滅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金剛經》釋義——第十四品、離相寂滅分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既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既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既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 相。即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肢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做忍辱仙人。於而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既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離相寂滅,離相就是告訴我們的心離開一切色相,我們的心才可以寂靜下來。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只有那顆原本清淨的心,才能見相離相,才可以真正的清淨寂靜下來。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爾時,就是此時。

先問你們兩個問題,什麼叫慧眼?什麼叫法眼?慧眼沒有法眼高,慧眼識英雄,法眼能追蹤。為什麼叫慧眼識英雄?話從江湖說起,江湖這個詞匯是來源於修道人中,當初的江湖是指江西、江蘇、湖南、湖北,都是出高僧的地方,江湖並不大。禅宗五祖是湖北的。其它地方的師父修點東西出來之後,必須要到那兒去得到他們的印證之後,才可以自己出來傳法。這個和草莽說的江湖還不一樣,草莽的江湖也是從佛家來的。

草莽江湖之中有一句話:英雄所見略同。這個英雄所見略同,在哪兒所見略同?是眼睛看到的東西,和心裡理解的東西是一個層面上,所以說叫慧眼識英雄,相見恨晚啊!

法眼追蹤,比慧眼還要高一點。何為法眼?像吳用、袁天罡那樣的,能掐會算,能知道人和事的來龍去脈。法眼可以追蹤到李逵心裡想的是什麼,追到他心裡的那種原始狀態上,所以叫法眼追蹤。我現在是用人道上的東西來比喻法眼和慧眼的層次,還不是太恰當的。

從心地上講何為慧眼?自性不癡迷,即得慧眼。六祖說: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從這三句話上得,只有心性不再愚癡,不愚癡的人肯定會有智慧,有智慧就為慧眼。經典裡面哪一句話看明白了,這都是得益於我們有慧眼了,也就是說我們的心不是那麼無明狀態了,更不是那麼愚癡狀態了。

何為法眼,能聞法自悟的人,即得法眼。一聽聞這法,就明白悟開了,法眼就得了。法眼是聽聞佛法,即得開悟,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很多大羅漢、小菩薩都是在聽經的時候開悟的,證得了無上法,心無所得了。

阿羅漢須菩提是解空第一,他在過去世聽聞那麼多經文,都沒有聽聞過這麼透徹的入理入心的話。他在聽釋迦佛講的這一段話之後,深深明白了釋迦佛講的道理。鼻涕一把眼淚一把,這個哭是法喜充滿的哭,哭著跟釋迦佛說:希有啊!世尊。為什麼叫希有?因為釋迦佛是第一個捨掉王位,修成正果的一個人,這是第一希有。第二希有,天上天下所有者,都不如佛,這是第二希有。第三希有,釋迦佛能捨無余涅槃,再給眾生講四十九年法,這也是希有。幾種希有加在一起,那更是希有,所以叫希有世尊。

【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佛說如此透徹入心的話,破除我們的迷障,讓我們修行的心更加明了,須菩提非常感動,就說自己在過去世修到了慧眼,雖然心性不癡迷,但從來沒有聽聞過這樣的法呀!

慧眼是怎麼得來的?就是心性不癡迷,已經有智慧了,即為得了慧眼。

你們將來說不定在哪一句話上,突然之間引發了無始劫所種的那個種子的時候,一下子花開見佛了,入佛知見的時候,你就會說:往昔得的慧眼也沒有今天一下子明朗。為什麼明朗?心花開了,心花怒放,看見性了,看見佛了。

自性不癡迷,就會得慧眼,慧眼就是我們的心眼明亮了。如果一個心眼昏暗的人,每天也是渾渾噩噩的。所以說心眼明亮的人能分得清是非,不會再參與是非。這都是指慧眼來說的。

我在往昔證得了慧眼,就是已經覺悟了。但是從來沒有聽聞過如此之經,就是像釋迦佛說的這樣的無上甚深的妙法,從來沒有聽聞過。聽的時候一把鼻涕一把淚,那是從心底裡發出來的眼淚啊!因為歡喜,法喜充滿,所以說他這個哭是高興的哭,是法喜充滿的哭,而不是悲傷的哭。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世尊啊,假如有人,得聞這部經或聽聞這部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真正有緣的人聽聞《金剛經》,或者聽別人講《金剛經》,或者自己去讀這部《金剛經》的時候,他的信心清淨。

什麼叫信心清淨?受持,受為信力,持為念力,信念真的很堅定的時候,你的心自然就清淨了,這叫信心清淨。信願行果,第一個首先是信,信是敲門磚啊!既然信這部《金剛經》是無上之大法,你的心你的自性就會慢慢的清淨。我說這個慢慢是對那些漸悟的人來說的。對上根人來說,聽聞這個法,馬上心就會平穩清淨下來,慧眼就會打開。

慧眼打開的時候,則生實相,而不是我們的凡夫相啊!大家一定要明白,非相就是實相,實相也就是非相。信心一旦清淨下來,法眼一開,實相也就見到了。見到了實相,原來一切山河大地都是如來,都是釋迦佛,都是我自己。所以說“若人欲了之,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以說一切要在心上下功夫。

信心清淨,慧眼一打開,法眼再開,馬上看見實相,那麼你現在看到的聽到的都是實相。什麼實相?聽經的實相、聞經的實相,心中有一種無邊無際的那種感覺,說明實相已經現前。並不是我們兩個眼睛看到的,是你的心證悟到了無邊無際的實相。

【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當然知道這是上根之人,才可以成就第一希有功德,就是成就般若波羅蜜法呀!比如說練個什麼法術,那都是小法,大法就是般若波羅蜜法,智慧是第一大法。

這個人是信心清淨的人,諸佛也是這麼修成的。佛是人做的,很多人把佛想象成了一個虛無的概念,這種理解是錯誤的。真正的解釋,佛是人做的,能明白無生法忍這個道理的時候,心肯定是清淨的。

既然心是清淨的心,那就已經證得了無余涅槃,但是我們現在還是有余之身,身體是大患啊!如果把自己燒掉,就又是造了業了。我們在有余生命之間,要做更多的佛事,為自己多做佛事,就是多多的讓自己的智慧發光,然後去幫助別人覺悟,幫助別人成佛,這個就是我們要做的佛事。

【世尊。是實相者。既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啊!證到實相的人,實相也是非相,非相也是實相,無形無相,無相之相才是真正的實相,就是虛空相。

世尊馬上把語言又轉了回來,又說到性上了。如來只是說名是實相——如來就是我們的法身啊!只能用一個假名來代替,心淨則法淨,心淨則國土淨,心淨則樣樣淨。

很多人到這一句又不明白實相是什麼?非相又是什麼相?其實實相和非相就是一個,用兩種說法來表達一個話。就像說心,用般若也可以,用清淨也可以,用道場來比喻也可以,只是用的語言不一樣而已。

我們的心藏著善和惡,這是七識裡的東西。善惡一除,都歸於第八識,第八識原本清淨。原本清淨的心即為如來藏,如來藏就是第八識。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希有。】世尊啊,我今天在這裡聽聞了您講的這麼深遠的經典,相信它理解它和受持它,都不算什麼難事,都能做到的。

他下面緊接著話鋒一轉,大家就能看出真正覺悟過來的羅漢的心,真是慈悲啊!如何慈悲的?假如未來世,佛走五百年後,如果真的有眾生得聞了這部經典,信解受持,相信它理解它,並受持它,這個人即為第一希有,這樣的人確實是希有的,很難得的。

【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須菩提明白了佛說的心法,他就把自己理解的說出來了,為什麼是第一希有呢?因為這個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就是法無我,人無我,所以才是第一希有,才能信解受持。

【所以者何。我相既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既是非相。】這時須菩提理解的更深入了,又深入的說,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四相都破了,破了四相也就不受四相的束縛了,見相離相的時候就是實相,實相就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通通都是非相了。非相就是心不再會被這個色相所纏縛,被外相來纏縛了。因為心不掛礙了,吃飯沒咬破一粒飯,穿衣沒有掛一絲絲了。

【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原因是只有離開一切萬事萬物的相的時候,才能稱為是諸佛啊!諸佛必須離相,是心離開相,並不是我們的身體離開相。釋迦佛如果身體離開相了,心和體分開了,我們就不能聽到這麼好的法了。是說我們那個清淨心啊,不會再沾染心以外的所有相。比如說須菩提有個相,迦葉有個相,阿難還有個相,釋迦佛本身也有個相。如果他執著這些相的時候,那就不是佛了,更不是菩薩,就是凡夫了。

要想證到佛地佛果,必須心離開一切事相。事相包括凡間的萬事萬物相,也包括法上的相。非空即空也是相,也要離開,就是心不去執著法裡和法外的一切相。什麼叫法裡和法外呢?法外就是心外,法裡是心內,心內還有個阿彌陀佛的相、藥師佛的相、彌勒佛的相。執著他們這個相的時候也不行。要沒有相,心中常寂,常寂就是常常空寂,覺照自己,這個時候不會有任何的相。

不黏附任何相的時候,才是了達諸相。這時諸相就是實相,實相就是非相。一切相都不是真實的,都是幻滅的,彌勒佛的笑臉相也是人造就出來的,他本身並不是那樣的相。北京雍和宮後面有尊彌勒佛,瘦得很。實相也是我們的心,是無形無相的,無實無虛的,稱為佛心。佛心,離開了相,就稱為諸佛了。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須菩提把自己心中的話都說出來了,佛聽了之後很高興,就說是呀是呀,就是這樣,善解我心善解我心啊!這個時候釋迦佛知道,須菩提沒有迷失,明白了他以前所說的話,其他的徒弟們也可能都明白了,所以說他很高興。因為釋迦佛的心通非常厲害啊!別人的起心動念他心裡了了分明,所以說這個時候他很欣慰。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我就是在“不驚不怖不畏”六個字上當下承擔,當下明了的。

聲聞、緣覺雖然不執著於我相,但是他們執著於法相。八地菩薩往下,還執著於法相,八地菩薩往上就不執著了。大阿羅漢基本上都是屬於八地菩薩了。

阿羅漢和菩薩有時很難區分,只要這個阿羅漢受過菩薩戒,不做自了漢,我們都稱為菩薩。自了漢才稱為阿羅漢。

阿羅漢也是佛為了區分凡夫、比丘和菩薩立的一個假名字。聲聞還執著於法相,執著於有為,不了諸法的空義,他還要聽釋迦佛講解一些法上的東西,來破他的執著。只有諸法本來空的時候,心才會空,才會更好的建立萬法。但是羅漢聲聞沒有明白這個道理,釋迦佛講大法的時候,他們聽聞不了。釋迦佛真正用法身給那些上根人(大菩薩們)講經的時候,像《妙法蓮華經》純粹是給大菩薩們講的,小羅漢們小僧人們根本就聽聞不了。

不驚不怖不畏。為什麼驚?為什麼怖?為什麼害怕?是因為我們心中還有妄念,妄念也為魔,也為鬼。黑燈瞎火的,一推門外面冷風嗖一下子過來,頭皮一麻,不敢出門了,有驚恐了,說明我們心中有鬼。

心有驚有怖,是因為心中有魔有鬼。如果一個人聽聞這部《金剛經》之後明白了,當下承擔,不驚不怖不畏,心一下明了了,原來萬法本空,沒有一個實相,也沒有一個非相。實相非相的實質都是我們自己原本的相,這個時候自然就會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才是真正的大人,不是凡夫了,這種人真的是很希有,甚為希有啊!

我們的心一旦承擔當下認可的時候,也就入了禅門,也就知道了禅,明白了禅。什麼叫禅?禅就是當下承擔。當下不敢承擔,入門比較困難。當下承擔了,心就會明明朗朗,不會有是非了,不會有長短了,不會有魔和鬼了,也沒有佛和神了,一切空空曠曠,所以說心能立萬法,也能建萬法,也能破萬法。但我們不建也不破,不立也不靠,隨心去。

心就是無位真人,不用我們的後天思維去參與。無位真人是從道家挪用的詞匯。宋朝的時候,中國的道家學說是非常圓滿的,挪用這個詞的人是修禅宗的臨濟宗,用道家的無位真人來比喻這個心(佛性),這麼一比喻,反而開悟還快了。所以說道和佛,裡面只是用的詞匯不一樣,其實都是在描述那個心。

【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為什麼稀有呢?是因為這個人得到了心法,即宇宙的第一義。前面幾個稀有表明已經離一切諸相,得到真實的心法,即實相第一波羅蜜。接著佛又對須菩提解釋什麼是第一波羅蜜,如來說第一波羅蜜是指自己的心,是佛性,是本性,是大靈,是心法,是宇宙虛空,是無形無相的,是中道,是用心來領悟的,非是語言能達及的。即非第一波羅蜜,但這個心不是表面第一波羅蜜的名字能說得清楚的。是名第一波羅蜜,只是假名為第一波羅蜜,為了表述的方便。

口說心行悟明波羅蜜,口說心不行不明波羅蜜。心有能所即是妄,心無能所則明。心所滅,心行處滅,都是在表明這個心。真的心行處滅的時候,萬法皆空了,無形無相了,佛心(清淨心、涅槃心、妙心)就會現前,這就是真實之相。

修行之路是心路,需要心來行,心行心才明,明了才是第一波羅蜜。

【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接著佛舉了一個忍辱波羅蜜例子。什麼是忍辱波羅蜜?以及忍辱波羅蜜如何來修?

須菩提啊!一個人真能達到忍辱波羅蜜,是通過智慧透過的,並沒有忍辱波羅蜜的概念,也沒有忍辱和非忍辱的心態了,只是給它安一個假名叫忍辱波羅蜜。

忍辱波羅蜜是六波羅蜜中的一種,修布施可度悭貪;修持戒可度毀犯;修忍辱可度瞋心;修精進可度懈怠;修禅定可度散亂;修智慧可破一切邪見。釋迦佛做忍辱仙人的時候,修的是忍辱波羅蜜。

忍和忍是不同的。比如說甲和乙打仗,甲把乙打了,乙就生生的忍,反正打不死我,但他心裡恨甲,你今天打我,我今天不惹你,等哪天我乘你不注意,我也打你。這個雖然是忍了,但他有忍的概念,有忍的境界,就不叫忍辱波羅蜜,叫生忍。生忍就是我憋著,我也不還手,也不罵你,也不惹你了,但心裡恨你。生忍跟忍辱波羅蜜就完全不是一碼事。

忍辱波羅蜜是心無忍的概念,心無忍的境界,是按照中道說的忍辱波羅蜜。無恨無是無非,隨你怎麼來吧,想打想殺都可以,沒有忍辱的境界。人空、法空、空也空了,沒有忍辱的概念了,也就沒有忍辱波羅蜜了,我們稱為忍辱波羅蜜,是為了表述的方便。

忍辱波羅蜜,就是心真正的達到了,不會因為疼、別人罵、被別人欺負,而生生的忍著,而是很自在的,心中沒有怨恨的這種境界的時候,才是真正的忍,才是真正的忍辱。具有忍辱的智慧,是需要心法通達才能做到這樣的境界。這種忍辱波羅蜜的心法,是內性的東西,是無形無相的,不是忍辱波羅蜜這種外在的名稱能等量齊觀的,只是給它冠以一個假名來表述而已。大家要通過這種文字的表述,能領悟心法,而不住在文字相上,死在文字上。

【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肢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為什麼能做到忍辱波羅蜜呢?緊接著佛就講了忍辱波羅蜜這個法門如何來修?

佛怕須菩提不明白,就用自己的例子來解釋原因。我在往昔被歌利王割截身體的時候,如果有我相、有人相、有眾生相、有壽者相四相出來,就會生嗔恨。正因為我心中沒有四相,而是護住我的心脈心性的時候,感覺不到被人家節節肢解。

沒有了四相,六根就閉住了,一體同觀,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了,也就沒有痛苦的覺受了。

【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做忍辱仙人。於而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接著佛對須菩提又講了他自己在過去做忍辱仙人的情況,我在過去的五百世修忍辱波羅蜜、做忍辱仙人的時候,假如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時候,我就會恨欺辱我的人。正因為我修忍辱的時候,心中沒有了四相,所以心中沒有忍的概念,更沒有忍的境界。

這個境界不是修佛的那種境界,這個境界是代表一種沒有忍的那種狀態。因為他的心完全護住了他的原本法身。我們來分析他的狀態,雖然他的身體被人家一段段的割掉,但他那個色魂和他的法身和合了,色空等同觀了,他感覺不到身體的疼痛。所以說他才會無是無非,冤親平等了。歌利王最後也皈依了佛法,也開始了修行。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邈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前面說的是佛,是指要達到的境界。現在開始說菩薩,是指修行的人。

所以說須菩提,你應該明白呀,修行人要見相離相發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不應該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只有你的心見相離相,心才是無所住,才是清淨心。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是因為心不清淨,還有所束縛,還沒有達到無礙無牽無掛的境界。

這裡佛還是告訴如何來修心,只有離相,心無所住,心才能平靜啊!如果心不清靜,是因為還有妄念,還有求什麼的心,就是妄想妄念的心。所以說我們的心只有清淨下來,才能住在無念之上,住在無住之中。

【若心有住。即為非住。】如果心有住,那麼所住的東西也是虛妄不實在的,都是妄念所幻化的,不能作為依靠的。

只要心有住,就會有妄念,有是非,有煩惱,就會成為自己修行道路上的障礙。自己的本性原本就是清淨的,就是無住的。一個真正修行的菩薩,應該不住涅槃、不住諸法、不在諸法相上、不應該住在一切處上,不管是房子還是廟裡,或山上、樹林中等都屬於住處。真正的心不去攀緣的時候,才是真正的心無所住了。心真正無所住的時候,才是菩薩的住處。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由以上的道理推出來布施應如何來對待,佛說真正的菩薩心,是不應該住在色相上去布施。真正的布施,以前講過是三輪體空:沒有布施的人、沒有受施的人、沒有布施出去的這個物。三輪體空才是真正沒有住色布施。

【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須菩提啊!菩薩應該是為利益一切眾生而去布施,不應住色相上布施。

凡夫眼看問題容易住在色相上去布施,這個老和尚修的很清淨,我多給一點;那個小和尚修的不太好,我少給一點。其實小和尚出家二十年,老和尚剛剛出家一年,小和尚已經證得了羅漢果,老和尚還沒有證得。因為凡夫眼,看不見小和尚那麼大的本領,沒得慧眼才會住在色相上布施。

菩薩就不是了,菩薩已經證得了慧眼和法眼,心已經清淨了,尤其是八地菩薩往上的人都不會住色布施的,更不會住聲香味觸法去布施了。見色離色去布施,這個時候才是真正的菩薩心。

菩薩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自覺覺他,所以說修菩薩道很累呀!真正的菩薩心,是內破自己的悭貪之心,外利一切眾生,這樣的布施才是真正的菩薩布施。很多人布施的時候還在考慮,布施的值不值得,這心就不清淨啊!

【如來說一切諸相。既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如來又說到心地上了。如者不生,來者不滅,不生不滅。不生的是凡夫的四個相,不滅的是我們自己的心性,原本清淨的天燈不滅,要常常覺照自己,要覺照不滅。

所有的相都不是真實的相,比如說房子是因緣和合而成的,桌子也是因緣和合而成的,都是生滅無常的,都不是恆定的。從我們的心內講,一切諸相就是自己的妄念所幻化所想象的那些相,也都是不真實的,不是我們原本真實之相。不是真實的相,所以說是非相。唯一恆定的只有我們那顆原本真實的心,這才是真正的實相。但如果開悟了,一切諸相,都是實相。

緊接著又說眾生,即非眾生。從外在來講,眾生也都是妄心變現出來的,都是有為生滅的,沒有一個恆定的眾生存在,所以叫非眾生。

從內心來講,眾生是我們心裡的煩惱和外面的煩惱,一切的煩惱都是眾生。這些煩惱也是生滅變化的,是無常的,是不實在的,所以叫非眾生。但只要心清淨了,把這些眾生都度了歸順了大靈,變成清淨的一合相了,也就沒有眾生了。

文字雖然簡單,但包含的層面是比較多的,從外在到內在,再到一真實相,是層層緊扣,把心中的妄念來剝盡。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釋迦佛怕須菩提等沒有理解透,又怕他們不相信,緊接著就說了這句話。釋迦佛苦口婆心,慈悲啊!

如來,就是法身、法性。人可以說假話,法身法性是不可能說假話的。大家可以拍著心窩子想一想,凡夫可以說假話、說瘋話、說诳話,但我們的本來面目決不會玩假的。

如來是真語者。如來的真語都是本來佛性。真語者是說一切有情無情皆有佛性。釋迦佛成道的那一剎那看到了,一切有情無情都有佛性。石頭也有佛性呀!很多石頭都修成精怪了,很多樹木修成精怪了,所以說一切有情無情都有佛性,這是真語者。

實語者。如來說的話都是實實在在的,善惡有報的道理講得清清楚楚,讓眾生如實的來觀察與體悟自己的身口意,造業就會有報。修行就是從當下善護身口意開始,去四相、法相、非法相。

如語者。如來講的話如理如法,是智慧真言,真如佛性都是圓融的。

不诳語者。如來是不會打妄語的,是平實的,自然的。

不異語者。真如本性的話不會奇奇怪怪的讓人聽起來古怪嚇人。都是自性的流露,所以聽起來很舒服,而且一切邪的東西都會遠離。

真語、實語、如語、不诳語、不異語,這都是從我們自性當中來講的,沒有從外相上、名相上去說。釋迦佛用種種語言來表達我們自己的本源、本心、本土。

大家修行很長時間了,都應該對自身有所了解。人有三魂七魄,三魂就是三身佛。天魂為法身,音魂為化身,色魂為報身。道家的話和佛家的語都能對應,只是用的語言不一樣,表達的方式不一樣。實質的東西,只有爬到山頂上才能看到本是一家。爬不到山頂上,詞匯再好都是假的。修行不依文字,但我們又不離開文字修行。所以說我們修般若法門、修文殊法門,自己就可以修出三身佛來,這是真實不虛的。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如來還是指法身、性。須菩提啊!如來所得那個法,是怎麼得來的?又是什麼樣的法?此法無實無虛。

什麼叫無實?什麼叫無虛?學過瑜珈功或修藏密的或者明白中醫理論的人,我一講你一下就能透過去。無實,法體空寂,無相可得。法體空寂裡面包含著恆沙河的性德,無邊的性德叫不虛。

從我們身上怎麼來體現哪?中脈就是無實無虛,既不是實實在在的有,又不是真正的無,所以叫無實無虛。釋迦佛修了六年的瑜珈功,也是中脈功,給他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但苦練功法並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還得要有心法。他證悟之後把空宗和有宗兩個宗派和自己觀察到的宇宙的真理融合在一起,成為佛教的理論,成立了佛教,創辦了僧團。

無實無虛就是無形無相,我們的中脈也是無形無相,大到無邊和宇宙合,小到體內像一根針一樣細。藏密有一個破瓦法,修的就是中脈法,上師灌頂之後,一根稻草可以插到中脈裡頭,很神奇,這就證明中脈是無實無虛,無形無相的。

從心地上講,心也是性德、如來。我們的性德是法體空寂的,是永不滅的天燈,是不增不減、不生不滅的,所以說也是無實無虛的。這個心並不是肉團心,這個心是從性德上講,心是無實無虛的,是無形無相的,沒有邊際的。法體空寂,修行到這個程度就可建立萬法。

【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既無所見。】前幾品把我相破了,接著開始破法相、法執。須菩提啊!假如菩薩心住在法上,心就有所牽掛了。菩薩如果心住在法相、法執上,去做布施功德的時候,就好比兩個眼睛瞎了走黑道一樣,或者說進了一個黑暗的屋子一樣沒有光亮,無明又起,什麼都看不見了。無明是因為執著於法,緊接著下面又比喻一個。

【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這和前面一句話相反,前面是比喻沒有眼睛,這是比喻有了眼睛。為何有眼睛?心光明亮,有了慧眼啊!就是說心眼明亮了。如果菩薩心不住在法上,沒有法執去做布施,好比人有了眼目能看見太陽、月亮、星星的光一樣,這都是用比喻來說明我們的心、心性。既然有日光、月光、星光,也就真相大白,一切事相歷歷在目了。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前面打完比喻把他們的法執破了之後,佛怕他們不明白,又接著說:須菩提啊!假如未來之世真的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這句話裡有如來又有佛,大家有時就不好理解了。

當來之世,就是後來的末法時候。佛涅槃後五百年為正法時期。五百年之後為像法時期。到我們現在就是末法時期。末法時期也是魔法時期,邪說邪法爭相出土。

在末法時期,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讀誦這部經或者按照這部經去修行,心無法執、我執,精進不退,悟佛知見,入佛知見,就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這個時候,即為如來以佛智慧。如來是性德,性德是宇宙虛空,也就是說他的智慧來自於於虛空,和佛的智慧一樣。【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釋迦佛看這樣的人將是第一希有的人,這樣的人能成就希有的無量無邊的功德。無量無邊的功德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譯成中文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說這個人已經證得了和佛一樣的智慧。

 

上一篇:許智銘居士:談二王的布施功德果報觀
下一篇:許智銘居士:談緣起法與修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