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法界法師:《金剛經》釋義 第十七品、究竟無我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金剛經》釋義——第十七品、究竟無我分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 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於燃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燃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燃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做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燈佛與我授記。做是言。汝於來世。當得做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做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既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究竟無我。從這個標題能體驗到,釋迦佛的這部《金剛經》是成佛的經典,跟其它的經典有所不同。《妙法蓮華經》是直接成佛的。《金剛經》是讓你成佛,又讓你知道如何修行,這裡包含了色法、息法、心法,三法都得了都明了的人,看完這部《金剛經》就已經入佛位了。並不是說馬上就死掉,去坐那個佛位,是因為明白了這部經,明白了裡面的修行方法,然後明白了心法、息法。

息法是呼吸,如何和宇宙去溝通,從頭到尾我講的都是溝通宇宙能量。誰能把宇宙的能量溝通好了,就能達到佛位(涅槃位)。溝通不到的,只是從字面上理解了,這只說明文字般若可以了。

學大乘佛法,第一個般若就是文字般若,通過看經文能明白釋迦佛所說的是什麼。第二個般若是觀照般若,明白文字般若之後,還要把修法和息法配合起來。把修法和息法結合為一的時候,就起到了觀照作用,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覺照。

通過覺照,來反觀自己的心態是不是真的平穩,是不是真的空寂了。這個空寂並不是說什麼都沒有。沒有頭腦的人才叫沒有。哪怕是傻子也會有思維,只是他的思維是亂的。大腦和心之間是一條線,中間的路途有個坑,人的基因就會變化,變化的時候神經就會錯亂,神經一錯亂,那種很穩定的有一定方向旋轉的線粒體思維就會曲折,就會成為瘋子或者成為傻子,心中是有東西的,但是散亂的。

修行就是讓自己的思維像電流一樣,是定向而流,沒有通電的時候是散亂的。

究竟無我第十七品,佛直接就告訴我們,如何能達到究竟無我。這個究竟是清淨的意思,或者說原本就應該這樣的。原本我們人的心性,就應該是無我這種狀態的,是究竟涅槃的,是一念清淨心的,不是後天的東西。

後天的東西分兩層意義來說:一是後天的色聲香味觸法六賊起到了作用,入了眼耳鼻舌身意六門,才有現在的山河大地,才有了五光十色的三千大千世界。二是後天的思維參與了太多太多,我們的妄念就有三千,貪嗔癡各占一千,加起來為三千大千世界。

如果大家都處在一心清淨的境界裡,就是究竟無我,也就沒有了後天的東西。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這個爾時,就是剛好釋迦佛講完前面那個問題的時候,須菩提是解空第一的阿羅漢,又開始祈請釋迦佛,如果善男子善女人發無上正等正覺的清淨心的時候,應該如何安住他們那顆心,如何降伏他們那顆心?這是須菩提又一次來提問釋迦佛。

在前面他已經提問了這個問題,到了第十七品的時候,他又有點顛倒了。因為釋迦佛講的法是無上大法,而不是苦集滅道小法,所以說他又有些顛倒,又重復的來問這個問題。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如果真的是發無上正等正覺的心,應該生如是心,這“如是心”就是本來如是的清淨心,本來就應該生那種清淨而且能正定下來的心。

一旦心能正定,我們就會出現智慧。智慧一旦打開,般若實相就能看到。

【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度了誰了,在凡夫角度這個層面上來講,我們的上師、我們的師父、我們的老師、某一位大德,說出這樣的話是完全百分之百對的。因為站在凡夫的角度,我們需要一個人帶領。

如果從一個更高的角度上來說,沒有誰度誰,只有自己度自己。如果這個話暫時搞不懂,沒關系,明白《金剛經》就會懂了。

須菩提再問,如果釋迦佛滅度五百年後,真的有人發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心的時候,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因為凡夫都是在妄想河流之中輪回的,那麼應該如何讓我們那顆清淨心依靠什麼法能住留在本位上?又依照什麼法來降伏自己那顆浮躁心呢?

前面釋迦佛已經講了,要依照這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來降伏其心,來駐扎在自己的本位。

但是須菩提到第十七品又有些顛倒,雖然須菩提已經是阿羅漢解空第一了,但他還沒有證到,也就是他的修為或者說他真正的道行沒有到四果羅漢的地步,所以他只是解空第一,就是從文字上已經明了了釋迦佛所說的話。

釋迦佛就告訴他,首先要修行,要發一個無上正等正覺這樣的心,才可以轉變自己的心態。所以說後來釋迦佛讓阿羅漢都捨小取大,捨掉小乘佛法苦集滅道小法,向大乘法去靠攏。大乘法首先要發大的心願,大的心願就是度脫一切眾生,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樣正等正覺的心,才可以沒有妄想妄念,才是真正的慈悲。

釋迦佛又告訴他,如果真的發了這種心的善男子和善女人,他應該生如是心。“如是心”就是那種大的心願,大的心量。有大的心願和大的心量的時候,才能做大的事情,所以說要生這樣的心,叫如是心。

小乘羅漢沒有度脫眾生的心,釋迦佛後來講了二十多年的經,就是在講大乘佛法,讓這些羅漢都捨小取大。如果真的生了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我就應該滅度一切眾生的心時,這個“我”包含兩個,一個指的是釋迦佛,另一個指的是眾生心裡的我,要從兩方面去講這個心這個“我”字。

從釋迦佛的“我”來說,就是釋迦佛,滅度了一切眾生,一切眾生都是由我來度化的,當初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開悟之後,他度了最先跟他修行的喬陳如等五個人,成立了最初的僧團,慢慢開始發展壯大,後來他度脫了很多人,這是從表面上看。

接下來他又說,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真正的沒有一個眾生是我釋迦佛度化的,為什麼?苦口婆心不一定能起到作用,鞭打棒喝反而能出高徒。這都是因機而來設教設宗派,從佛教或者其它很好的教派的發展過程看,這一句話可以適應在任何一個門派裡頭。從表面上是釋迦佛給我們開辟了一個陽光大道,但是這個陽光大道開辟了之後,走不走是自己的事,所以表面文字是這麼說。

從眾生心裡的“我”來說,真正的那個“我”應滅度一切眾生,從密意上講這個“我”代表我們每一個人,不只是釋迦佛了,字面上是釋迦佛,密意上是每一個眾生。應當生如是心,是每一個眾生要滅度自己身體內的六賊,這個六賊可以產生八萬四千種煩惱,這是一個數量詞,只是代表煩惱多,真正的煩惱是三千煩惱。

為什麼和尚要把頭發剃掉?三千煩惱絲啊!這個三千也可以說成三千大千世界那麼多的煩惱,本身我們內心當中的煩惱就是非常多。這麼多的煩惱,都是我們的眾生,都是我們應該去度的眾生。

滅度一切眾生已,等我們把貪嗔癡慢疑煩惱眾生全都度光之後,也就是達到了滅度一切眾生已,一切眾生我們都度化了、度干淨了。干淨的時候我們的心就清淨下來了。

我們的心一旦清淨下來時,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一旦我們的心清淨下來之後,也就沒有眾生需要我們度了。體內的眾生沒有了,體外的眾生也沒有了。因為心中的眼睛看到的都是西方極樂國、東方極樂國,根本就沒有眾生需要來度。因為大家都有佛性,都有原本清淨不增不減那個智慧團。

智慧團就是性光,我們的性光團本身沒有增減,本身的能量就跟十五的月亮是一樣的,不增不減的,所以滅度一切眾生就是心裡心外都沒有眾生需要度。

唯一的只有一樣,就是讓自己更加明亮,照到更多黑暗的國土當中,讓那些沒有聽聞過佛法的眾生開始修行,達到跟自己一樣。這是佛講經四十九年原本的心意,也是諸佛如來的心意。

從字面上講是度身外的,也就是心外的,心和身體以外的別人叫眾生,比如說人、畜生、天人、魔、鬼等都是眾生。這些眾生也都是因為我們凡夫有妄念之後產生的煩惱,煩惱化為魔、鬼、天人、畜生等,就化出了不同層次的生靈,生靈也為眾生。

我們大家一定要明了,修行修的是什麼?看經文如何看?哪一段說的是我們的心態,看哪一段說的是法義。如果看經文只是從表面去理解字義,只能說明白了一部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看經看到深處了,也就是《心經》所說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了。如果看得不深,非常淺,只不過是一個自在菩薩,還沒有達到觀自在。能達到觀自在菩薩的時候,看經文或做事情的時候,一定會往深裡走。這個深就是密意,不懂密意,就不懂深淺,懂得密意就懂得深淺。

《金剛經》和《心經》是一部經,《金剛經》是《心經》的展開說,《心經》是《金剛經》的縮影說,《心經》是觀音菩薩修行法門,《金剛經》是文殊法門,展開說就是文殊法門,讓我們明白更多的智慧,進入文殊智慧海裡頭。

為什麼說是文殊智慧海?因為文殊在密宗、在印度最原始教派裡,他是大日如來,大日如來代表的是智慧無量,是最光明的,所以說入了大日如來法,也就是說入了文殊法門。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知道為什麼嗎?須菩提。一個修行的菩薩如果心中有了四相的時候,肯定就是凡夫,不是真正的菩薩。真正的菩薩是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了。心是空空的,這個空空不是什麼都沒有,是有!是有而不生起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如果生四相,就是凡夫。

沒有四個相的時候,心中也不會生起念頭,這叫無念法門、無相法門。禅宗是無念無相無住,最根本的就是兩個字:無心。有心則生四相。無心什麼相都沒有,也就是心空空之處,才能有萬法。

如果只達到空,這只能說是羅漢果位。若達到空空之處的時候,才能進入八地菩薩往上的果位,或者直接就是佛位,就看每個人的智慧,因為智慧有大有小。

心中沒有四相、空空之處的時候,才能稱為菩薩,才能證得涅槃之果,才能住在涅槃之果上。有些人說釋迦佛不住涅槃,不住涅槃只是相對而說,因為他還要來來去去。為什麼來來去去?釋迦佛本身就沒有離開過我們,老子本身就沒有離開過我們身邊,所以說叫來來去去,他不住涅槃的是報身、化身,不是他的法身。法身是住在涅槃上的,是清淨無為的,是如如不動的。報身和化身是隨機而現、隨機而來。

有四相就不叫菩薩,無四相的人就叫菩薩。不管你是張三,還是李四,只要你修行,哪怕你不修佛教,而是修基督的、修清真的、修瑜珈的、修道家的,只要真正做到了心中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時候,就可以稱為是菩薩。

菩薩並不一定非得說是修佛教的才可以稱為菩薩。菩薩只是一個名詞。修行不管是修哪一門哪一派的,真的達到心空空之處的時候,沒有我、人、眾、壽相的時候,就是菩薩,因為心中沒有煩惱了。沒有煩惱了,肯定是沒有我。首先是沒有我,才可以放下人眾壽三個相。四相沒有了,人我是非就沒有了,長短黑白就沒有了。

【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為什麼是這個樣子呢?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有法者,心中肯定是有為法,是苦集滅道的法,或者比苦集滅道法還要低的法。比如說民間的巫術或者術數,都屬於有法,有法(有為法)屬於小法。前面也說了,如果執著於小法,那肯定還是凡夫,是凡夫就有四個相。有四相的人,是發不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根本就不會發起這種大乘的心願。

只有實無有法,就是心中真的沒有小法的那種概念,這時候才能發出無上正等正覺大乘心願、無上心願。發無上心願的人,肯定是人我等法都沒有了,心空空如也,煩惱妄想相對都沒有了。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於燃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燃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啊,你是如何認為的呢?如來於燃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這個如來是釋迦牟尼佛本人,就是我以前在燃燈佛那裡,是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嗎?這個“有法”包括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只有心中無法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回答說,世尊,沒有法可得。如果您真的是有法可得了,就得不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了。這個話就是,如果心中存有任何得法的心態的時候,是得不到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的。只有心中空空的時候,發大乘心願無上心願的時候,才會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果。

須菩提接著就說,如果按照我理解佛所說的話,釋迦佛在燃燈佛那裡沒有得到一個法,哪怕一點點也沒有得到。心中沒有執著任何法,所以說才能稱無有法得。只有無有得法的心,才能真正證得無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接著佛就說,就是呀,就是呀,就是深得我義,深得我義,你明白宇宙法了,或者說明白大道了。

如是如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就是,須菩提啊,你善解我義啊!就是須菩提,明白了釋迦佛說的密意,現在已經完全了得。

【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燃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做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燈佛與我授記。】這個時候,釋迦佛就對須菩提說,假如我真的有法得,我就證不了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正因為我釋迦佛心中沒有執著任何法,我才能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啊,如果有得法的心態,就是說如果我釋迦佛執著於有為與無為的法相的時候,我就得不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燃燈佛不會給我授記的,說我將來要做佛的。

正因為我沒有執著任何法,是以空空之心去證得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時候,所以燃燈佛與我授記了。我真正達到了無上正等正覺的時候,燃燈佛才與我授記。這個就相當於禅宗的以心印心法門,只有達到了和祖師是一個心態的時候,沒有法可得的時候,燃燈佛才開始給我授記。

【做是言。汝於來世。當得做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燃燈佛說我在未來某某時候可以做佛,佛號為釋迦牟尼。是什麼原因呢?接著佛繼續開示。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如來者,就是本來就應該這樣的,本來就是宇宙的實實在在的真理。現在只能說從科學角度上去理解,從佛法上很難明白什麼叫實實在在的諸法如義,就是本來就是這樣的規律。如果執著法了,也就無法了達如來的妙義。只有心達到空空寂靜的時候,才能證得無上的、最高的、最大至尊的果位,所以說,燃燈佛才給我授了記,說我在某某某時候,將得做佛。

從這部《金剛經》就能明白,我們中國的禅宗以心印心是什麼個態度。這已經明確告訴,只有心中空空,而不是一個空,是兩個空,才是真正的空,是無為之空。

只有達到無為之空的時候,才能證得自己的實相。證得實相之後,會順著宇宙的運行規律而行走,行走的時候就叫如去如來。實相本身就是不動的,也不是不動。就像太極圖,並沒有看到它真正的動,但它是在動。就跟太陽一樣,天天在那兒掛著,大家都看不到它在動,但它是動的。

如來之義就是說,原本宇宙運行規律就是這樣的。如果心中執著了法,心中就有了障礙了,也就不會順行宇宙規律而走,不順宇宙規律而走就不叫如來,就不叫做諸法如義了。無論是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都不能住呀!

禅宗的兩部經:一部是《楞伽經》,一部是《金剛經》。基本上能看明白、能理解這兩部經裡面的密意的人,就是佛。其他的法門修菩薩、修羅漢都是要次第而修,沒有真正切入心裡頭去行走。

《金剛經》是直指心性,《楞伽經》更是見性成佛的,看到自己的本來,就成為佛了,但是不能叫佛。叫佛是西方的語言,中國的語言是大聖人、是無極無量天尊、是光明覺悟者。

佛是覺悟者,但覺悟者之間還是有微妙的區別的,因為能量是有區別的。大日如來是佛,釋迦牟尼也是佛,東方藥師佛也是佛,但是我們以大日如來為最高、最大,大日如來的能量是無比的,其他的佛都是從他身上幻化出來的。幻化出來的佛也叫佛,但是能量就有區別。彌勒佛也叫佛,是未來佛,現在不是佛,因為他也是授了記的,現在只能稱為菩薩,或者一生補處菩薩。

聖人也有大有小。釋迦牟尼佛和老子為大聖人,孔子為小聖人,羅漢為聖人,菩薩也為聖人,同樣是聖人,果位是不一樣的。

《金剛經》能看明白了,心中也就沒有兩邊的說法了,因為《金剛經》說的是圓滿的法,圓通的法,法法圓滿,法法皆通,所以說叫萬法歸一,都歸於本位,本位為一為零。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從這一段我們就更加明了,如果執著法,心有法相,也就落了下道了。這裡佛又深入的開示:須菩提啊!實無有法,真正心裡沒有執著任何法,根本就沒有得法的心態,有為和無為法都不執著的時候,才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啊!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來指的是釋迦佛,密意上講是大家的本來面目(法身),法身為如來,指的是心性。如果我們的心性真正能達到了無有法所得心態的時候,就可以當下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果的時候,是一種什麼狀態呢?是“於是中無實無虛”的狀態。於是中,什麼中?我們的心中。從表面上講,就是我們的心性。從密意密法上講,是我們的中脈。無實無虛就是我們的中脈。

中脈,用醫學儀器是查不出來的,是在脊髓裡頭,還是在脊髓外面,還是在我們人體的正中間呢?它是飄忽不定,無實無虛的,沒有實實在在的讓我們看到的影子,又不是真的沒有,有又看不清。大到無邊,整個虛空就是中脈,小到針尖也不容,針尖那麼細的東西都插不進去。

從修法上講,就是修中脈。中脈不通,上不能通天,下不能入地。孫悟空說過一句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五行指的是什麼?心、肝、脾、肺、腎,即色受想行識是為五蘊。五蘊空,可渡一切苦厄,是為觀音菩薩修行法門,往深裡行就是文殊法門。人,上可通天,下可通地,指的就是這條中脈,這是從密法上講。從心性上講,我們的心性應該是無形無相的,無形無相的也是無實無虛的,心法就是無有法可得。

修中脈法,上可通天,天門打開,天門也就是梵天輪(百會穴),百會穴為天門。下可通地,地,是我們的會陰穴(海底輪)。一旦上下通達,我們的無位真人就在這個無實無虛中間開始運行變化,開始建立自己的萬法,建造自己的世界。

佛曾經說過,如果一個羅漢只修慧不修福的話,雖然涅槃了,但他的國度裡是空空的,孤家寡人沒有人來陪伴。只有福慧雙修的時候,他的國度裡才會有眾生來聽法。只有福慧雙修,打開中脈的時候,自己國度的眾生才會建立起來,會把自己三千煩惱眾生全化為你的聽法的眾生。外可度三千凡夫的眾生,內可度自己自性三千的眾生。

如果我們離開了中脈修法,或者離開了心態修法,我們的心性是煩惱的,炁入不了中脈,中脈是堵的。這個炁代表最原始宇宙的能量,炁入中脈,人才會健康,才會年輕。如果宇宙之炁不入中脈,不入體內,智慧就打不開,心脈打不開,就會衰老,就是凡夫。

得大道明大道的人都知道,是修自己的中脈。中國道家修任督二脈,這是小法(有為法)。張三豐後來得到了大法,寫了很多詩,詩中有:無影樹下。這個無影樹就是中脈。只有中脈打開的時候,才叫無影樹,是沒有影的,是看不見的,所以叫無影樹。

中脈像樹干一樣,高不見天,深不見底。張三豐明白了任督二脈的凡間之氣也就是五谷雜糧產生的氣體,要入中脈去換得宇宙的炁,無字下面加個火字,上面還有個撇。那個撇是什麼?就是先天的本性,是法身。法身需要火來煉,四個點是為火,要用火來煉那個本來的我、本來的面目,需要在烈火中來鍛煉,金蓮才可以開開。

在無實無虛的狀態中,我們的心得的法才叫無為法,因為不執著得不得法了,也不執著自己有沒有法了。只有達到這種狀態的時候,才可以叫一心清淨,心才能真正的寂靜下來、寂滅下來,智慧也就打開了。

佛有四智三身,四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禅宗的智慧叫大圓滿鏡智,屬於東方藥師佛。三身,指的是法身、報身、化身。當達到無實無虛,心中寂靜寂滅,不再有想法的時候,四智三身會一起現前,這就是所說的實相般若。一個人真正打開三身四智的時候,從表面就可以觀察到他的圓滿相,臉長得非常圓滿。以前長得不好看,但通過修法修心態,功德海已經開始變了,這時別人從你的表面就能看到,你的相貌和身體發出來的氣息和以前不一樣了。

以前湖南有個顧靖遠老法師是在家居士,他在日本求的法,也是從中國唐朝傳過去的,叫唐密。唐密是密宗,是由龍樹菩薩直接取出來之後傳到中國來的。剛開始藏密是沒有的,藏密也是從唐朝傳過去的,所以說唐密在先,藏密在後。

顧靖遠老法師,在日本取得傳法資格之後,回到中國來傳播這個唐密。在一九四幾年日本人來燒寺廟的時候,顧靖遠老法師就顯了一次神通。他起身在半空中金光燦爛,一下子凡夫身體沒有了,完全是佛的形象。日本兵一看,說他是個妖人,用槍打是沒有用的。他修到那個法位的時候已經不害怕槍了,所以說那一幫日本兵全被嚇跑了。我講的這個故事是真實不虛的,因為顧靖遠法師的徒弟也是我現在的師父,我是從他那裡聽聞來的。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釋迦佛講完前面心法色法修法之後,緊接著告訴他,所以說如來雖然說了一切的法,就是我釋迦佛雖然說了那麼多年的法,皆是佛法。為什麼都是佛法?因為我釋迦佛講的都是宇宙的規律,宇宙的規律都可以說成是佛法。哪怕是講人道上的規律,也叫做佛法。

【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我釋迦佛所說的這些話語,都能說成是佛法。即非一切法。即非,“即”是當下心空寂,心恆定;“非”是不執著。只有我釋迦佛的心當下空寂、恆常,我說的法我又不執著這些法,才能稱為一切法。

雖然我講了一切法,但我心中沒有存留任何法的影子,心是空寂的,如如不動的,只是起一個假名叫一切法。如果心有住,就會有法相了。

釋迦佛講法說法,心中都沒有去留的念頭,都是因機而講法。不是他設定好講什麼說什麼,都是根據眾生來提問,如如不動的本性升起妙用,應機來回答問題,過而不留。

這句話也是破大家的文字相,我講的一切法,用語言表達出來了,但這語言本身不是心,只是給它起一個假名而已,以表述的方便,是通過這樣講來啟發大家的心,能領悟內在的心。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為了讓須菩提能明白,佛接著打了個比喻,比如人的身體長大。

須菩提明白了世尊的意思,於是就說: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這句話和前面的“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是對應的。都是讓大家的心能深入到文字的背後,來通達自己的心的。

從字面上講,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小時候的身體是自己呢?還是現在長大的身體是自己呢?都是在變化的,是無常的,哪裡有一個實實在在的自己呀?只是從習慣上認為這個現在長大的身體是自己。

前面是講法,現在又講身,佛又回到現實中來,看我們自己的身體,這個身體也是空性的,不要認為這個身體就是真實的自己呀!是通過透視人身成長的過程,讓我們明白更多的道理。

這個身體是四大(地、火、水、風)假合的,長得再大也是假合的身體,借假合的身體來修真正的自己,自己的真性法身才是永恆的。

從密意上講,心性真正達到了恆常空寂,中脈達到了無實無虛,心性和中脈真的達到了不二的時候,法身就現前了。只有法身才能稱為大身。

我們修行人主要修的是心,是我們的法身,法身才能稱為大身。我們的那個色身只能名叫大身。內蒙古有一個人兩米四多,世界上最高的人了,那個只能叫作是名大身,跟法身不能比。

法身是非身,法身非身是名真身,真身是為法身,法身是為佛性,佛性為佛光,佛光就是大日如來,佛光也為智慧,智慧之光,是為天燈。

《金剛經》裡的息法色法心法,全都能了解了,就已經得到了釋迦佛真傳灌頂了。灌頂並不是非得釋迦佛親自摸摸頭,摸頭不一定是灌頂,我們天天摸自己家的小孩子頭,並說:上學要乖一點,聽老師的話。——這不叫灌頂。真正的灌頂,就是自己明白如何來吸取宇宙的能量,把宇宙的能量吸收在自己身體裡的中脈,當中脈大到無邊和宇宙融合不二的時候,自己的法身就現前了。

法身就是中脈裡的無位真人,無位真人一旦活靈活現的時候,他就遍虛空了,但又和中脈融合,他就是法身。中國道家叫無位真人,印度叫法身,其實說的是一個,都要從中脈裡出來。

中脈不通,法身不現,佛性不顯。我們大家經常說的見性成佛,明心見性,明的是什麼心?這個心就是心中心,就是明白我們心中的路途。只有我們明白了心中的那個路,才叫心經,才叫心中心。第一是明心的心,是明白我們的原本了,但還沒看見東西,就是沒見大光明團,只是道明理通了,但月不在天。第二是見性,為中脈,月已在天,光燦燦,圓砣砣,不增不減了,原本自性光明已照亮十方法界,通達無礙了。我們只有明白了兩個心的作用,才能明白如何修,如何來吸取宇宙的能量。

成佛並不是說一下子成佛的,而是善根已經種了無始劫了,這一世聽聞這個法,明白這個法如何修了,善根成熟一下子成佛。所以說這一世一下子成佛,不是這一世修的,而是無始劫種的善根,累積的資糧,這一世緣分具足,善根成熟本來就應該得道成佛的。

如果是個凡夫學佛只是念阿彌陀佛,死的時候練出了捨利子,七彩雲也出來了,他是這一世善根成熟該圓滿了。他在每一世做人的時候都在修阿彌陀佛法,所以說這一世圓滿的時候,阿彌陀佛就來接他。

淨土宗說帶業往生,帶業往生也是因為有善根。這一世以前沒有種過善根,這世聽聞佛法,也只是把善根種下,帶業往生還得往後推,並不是說剛種這個善根,就得果,帶業往生只是方便說,讓大家生起信心來。如果大家都不生起信心,不去念阿彌陀佛,釋迦佛又覺得太可惜了。因為末法眾生福德非常薄,所以讓大家先念阿彌陀佛,把善根種好,然後再一點點的開啟自己的智慧。就是到了西方極樂國,也沒有成佛,還得從一品蓮慢慢修到九品蓮,還得倒駕慈航。並不是說到了那兒就什麼事都成了,不是的!所以說往生西方極樂國,還不如直接就修成佛。有往西方極樂國那個心,還不如直接發一個大的願力直接修成佛,這樣更好。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做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既不名菩薩。】佛對須菩提說,菩薩也是這樣的,和上面的語句是一樣的,但是這裡省略了。

菩薩是菩薩,非菩薩,是名菩薩。一個人修到菩薩的境界,自己是沒有菩薩的心態的,人們給他一個菩薩的名號,也是假名而已。如果有滅度無量眾生的心態,就不能成為菩薩啊!

菩薩是有內涵的、有分量的,是有尺度在那兒擺著的。修六度萬行、慈悲喜捨、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無四相無法相的這種修行人,才能稱為菩薩。在家裡什麼事情都不干,只顧自己念阿彌陀佛,就不能成為菩薩。比如某某居士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天天在家念阿彌陀佛,一心想上極樂國,這種人不能叫菩薩,只能稱為自了漢,只是給他一個名字叫作菩薩。

真正的菩薩已經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了,心已經清淨下來,已經達到了空空。達到了空空的時候,智慧就打開了。度化眾生的時候,方法就非常多,這是從表面上來解釋。

如果從密意上講,須菩提啊,菩薩也應該是像我說的沒有四相、心空寂了,中脈開通真正的和宇宙融合了,法身真正的現前了,這個時候說法是應機說法,沒有度人的心態。如果有度人的心態,還是人我眾壽四相不空,就不能叫菩薩了。

只有心真正的和宇宙相合,心中心打開的時候,才能滅無量的眾生。這個眾生是包括體內的、體外的,所有的眾生都可以去幫忙。但幫忙的過程當中是不執著於人我是非、沒有法執、沒有我執。心非常清淨,也只有這個時候,才能稱為觀自在菩薩,也只有這個時候,才能叫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我們這個法門就叫般若波羅蜜法,往深裡行、往深裡入的時候,心與法完全融合為一,這叫不二法。法人融合為一的時候,心無能所。這個時候,天燈才是恆亮不滅的,也就是不增不減。這個時候,才能稱為真正的菩薩了。只要心中有一點點執著,都不能稱為大菩薩。

【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前面說的怎麼樣不是菩薩,接著佛就問解空第一的須菩提,知道原因嗎?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心中不執著人我是非,不執著法我,這個時候就可以稱為菩薩。

【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做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所以說我給你們說一切法,也沒有說什麼法的心態,所講的一切有為和無為法,都是不住相的,都是應機而教化的,其實是實無有法。

如果菩薩心中還有莊嚴佛土的念頭,就不是真正的菩薩了,因為心中有了掛礙了。只能說是從表面上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來莊嚴一下,是有為的莊嚴,並不是無為的莊嚴。

知道為什麼嗎?須菩提,如來說莊嚴佛土這個概念是無為的,不是有為的,是沒有想去莊嚴的心態的,是自心的流露,不是有意去做的,是無為的莊嚴。只是給它起了假名叫莊嚴,是為了表述的方便而已。因為沒有了人我是非、法我,這個時候才是真正的莊嚴自己的國土、自己的心土。

如果有心去莊嚴、去裝扮,把這個佛像裝了金了,只能說是給一個名字,叫莊嚴,並不是真正的無為莊嚴。無為莊嚴就是我們心不再生滅。不再生不再滅的時候,即得了禅定心,禅定心也就是清淨的心。清淨的心也就是佛心,佛心也是菩提心,菩提心也就是智慧心,也就是大日如來心。只有這個時候,才能是真正的莊嚴自己心中的那個國土、那個佛土,外表才能顯現出來國土和佛土。

【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須菩提啊,如果那些修行的菩薩真正通達了我釋迦佛講的無法、無我境界的時候,如來才能說他們是真正的菩薩啊!就像觀音、普賢、大勢至、文殊就是真正的菩薩。

我們在人世間所說的某某菩薩,那只能說是名菩薩。只能說用菩薩這個名字來裝扮、莊嚴一下自己,他的心並沒有達到真正的菩薩那種境界。因為凡夫就有凡夫的相,有凡夫的心,有凡夫的煩惱,一旦落入凡夫有為境界的時候,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會通達,都會有人我是非、有法我執著。

只有我們心無法相,心無執著的時候,才能通達無礙、法我無礙。只有這個時候,我們的內心當中才能安靜,之後才能清淨、寂靜下來。

寂靜下來的時候,性光就開始慢慢增加。性光就是能量。能量不斷的聚足在體內的中脈之中。這時候的身體比以前亮,比以前有色彩,有眼目的人能看到。

通常我們正常人身體外面的光是白光,光就在身體表層三寸到四寸之間,我說的這個正常人是沒有病的,是身體健康的人,是活力非常旺盛的人。生了病的那還差一點。有天目的人可以看到人身體那種白光透出來。生了病的時候,透出的是黑光。

修行人的光是在四寸到六寸之間,不管是修氣功、修道家法、修其它門派,還是念上帝、聖母,都是在四寸到六寸之間。這說明身上是有法力了。什麼叫法力?就是有能量了。

光在六寸到八寸之間,說明是個心性或者心法通達了的人,這個也可以說成是六地菩薩到八地菩薩了,這個是心法通了。

光在八寸到一尺之間,這個時候不光是通達無礙了,也證得了佛的境界了,達到了八地菩薩以上的境界。

我們的光芒大到一尺,小到三寸,所以說看一個人的修為,並不是說非得看修成什麼樣子。一個懂得佛法的人,懂得宇宙道理的人,從身上發出的光芒就能知道修為有多高。真正中脈和心法完全通達合一的人,已經證得了佛果,已經是覺悟者了。這時的光在八寸到一尺之間,有個詞匯叫近在咫尺之間。咫尺之間就是八到十之間的那個九。咫是八寸,尺是十,咫尺之間正好是九,九為佛位啊!——佛位的光芒,就是在九寸。

當一個人的光芒在八寸到一尺之間的時候,這個人就是非常大的覺悟者,這個時候,他是通達無礙的菩薩了,是八地往上的菩薩,是自在的菩薩,是觀自在菩薩了。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了,開始度一切苦厄。這個一切苦厄,有身外的、身內的,身內的已經空了,開始度身外的了,隨機而現身就是觀音菩薩。

我們呼喚觀音的時候,觀音哪怕在十萬劫以外,聽到聲音會馬上趕來,所以說無處不現身,只要稱觀音菩薩的名號,她是無處不現身。

我講經和其他的師父講經可能不太一樣,我是根據自己的修行的過程和理解的程度來講。希望大家從我講的顯義和密意裡,能悟到一點往深裡行的東西。我是鋪路石,你們要踩著我這個鋪路石往前走,因為我把很多坑給你們填平,你們順著往前走就走得非常快。

大家修行看經典啊!一定要放下自我,這個自我是小我,要打開先天的我,吸收宇宙的能量。那個能量佛家叫性光,中國叫炁(原始之炁,就是無字帶個撇,底下四個點,四個點代表的是大日如來的火,叫三昧真火,來冶煉自己體內的那個無位真人,那個一撇叫無位真人)。希望大家把這部《金剛經》聽明白,平心靜氣,用自己的心靈的耳根來聽我講這部《金剛經》。我在講的時候,你們可以微微閉上眼睛,來享受宇宙賜給我們的無窮力量,那就是佛力的加持,我們會有一種感動,就像一潭平靜的水裡面扔下了一個石頭一樣,會掀起層層的漣漪,這是從我們心底裡反應出來的一個狀態。然後自己在私下裡去悟更深層的道理。因為每個人的智慧不一樣,悟出來的東西是也不一樣,我只不過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你們能悟出更深的道理,不但自己受益無窮,還能給同行帶來更多的利益,與大家分享也是在培養自己的福德性。因為你在每一次給人家講經的時候,也都是在給開自己智慧的機會。你不講這個機會就沒有,只要你給人家講,佛菩薩就會給你加持力。加持的時候,很多的法義就會貫通起來的。

 

上一篇:許智銘居士:談以七覺支修斷五蓋
下一篇:許智銘居士:談鴦掘摩與諸尊者論修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