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法界法師:從修行的角度講老子的《道經》第三十二章 知止不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三十二章    知止不殆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p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這章把前面幾章的東西整合後,又要我們對道的理解更加通達無礙。老子講《道德經》和《金剛經》基本上一樣,《金剛經》十八分之後又擴大來講前十八分,所以這兩部經的講法的方式是一個型的,前面講,後面又闡述講,用各種比喻讓你更加明了,遇到什麼困難更加明白。

【道常無名樸】宇宙大道是永恆不變的,是無形無相的,它沒有名字,但是它非常小。樸叫微或小或道,它是最原始的。比如樹的最原始狀態就叫樸,把這個樹割開沒有做成器皿的時候就不叫樸了,變成一個裝毛筆的筒或者說是盒子,就不叫樸了。樸就是他最原始的狀態,道的最原始狀態也叫樸。樸大到無邊,小到無內。小同時又說它大到無邊,它非常大又是非常小的。聖人講話蘊涵著寓意,這就告訴我們外相上的大是宇宙,內相上的小是我們的中脈。

【雖小,天下莫能臣。】外相上的宇宙大道是恆古不變的,是無形無相的無名無份的,它沒有名字又沒有形象,我們只是知道它樸——原始狀態。天下沒有誰能把它看成臣的,沒有不臣服於道的,因為道非常玄妙,非常幽深,看不到尾看不到頭,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尾。

道大到無邊,我們稱為宇宙;小到極點的時候,我們稱為中脈。因為中脈在我們人體內,的確是非常小,用肉眼看不見,科學儀器也測不出來,但是左中右三脈、任督二脈、奇經八脈,的的確確又存在於我們身體之內。雖然它小的像中脈那個樣子,但我們的六根六識所有煩惱也都臣服於聖人腳下,都喜歡這個聖人。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從《易經》和人道法來說,候王都屬於丞相以下的,但沒超過皇帝這一級的時候就稱為千歲或候王。

從自性上講候王是我們的後天思維,後天思維臣服於大靈九五之尊追隨著自然大道,與道與大靈融為一體的時候,那麼外界的萬事萬物也將自動歸順。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天為乾,乾在九五之尊為離,離卦;地為坤,坤在海輪,為坎。抽坎填離變成乾坤二卦,也就是說陰陽二氣要和合,我們自身體內的陰陽二氣要達到平衡要相融相合。相融相合的時候,我們的自在菩薩(自性觀音)自然就給我們降甘露,把我們的怒火和煩惱統統轉為菩提。

【民莫之令而自均】民是指那些煩惱。我們並沒有指揮那些煩惱如何如何,這些煩惱民眾你是指揮不來的,比如說,此時我不要胡思亂想,那煩惱能聽咱們的嗎?它該來還是來吧。你控制不了它,控制不了它的時候怎麼辦哪?這個煩惱就像水流一樣,我也不急不慌先順著它看一下,兩岸猿聲啼不住,看到底怎麼回事,然後在順從的時候我自立為王,這個時候你的陰陽二氣調和成甘露水的時候,自性觀音把甘露水就降下來。降下來的甘露水就滋潤了萬物,煩惱也就自然變成了菩提。

這個話很好說,但在生活當中修行當中確實很難掌握,所以大家平時多看經典,比如《易經》、《佛經》、《道德經》、《聖經》、還有出來的很多西方哲學家寫的那些書,只要是有道理符合般若法你都拿去看,不要怕別人罵你,更不要怕別人指責你看外道書了,沒那一說。外道是心外求法。心內求法,所有的書都要去浏覽把精華吸取過來,變成你自性的智慧,這就叫甘露。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宇宙萬物本來沒有名字,但是我們為了區分和利用就給它們創立了假名字。這些名字都是為了我們人類服務的,擁有了假名字也就有了觀念。人類社會的發展需要這些名字,我們需要這些名字來更好的認識宇宙。

但對於修行人來講,名字是我們利用的工具,明白名字的含義,我們就可以去實修實證。

有人提問:不見本性都是外道?

師答:對的,不見本性都是外道。我們看書學習不叫外道,你看經典學習這都不叫外道,我們首先要學習智慧,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要不這個話就是假的了,經藏並不一定非得包括釋迦佛說的,是所有的經藏。

【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度,超過這個度就會轉變為另一個事物,所以做事要知道那種界限和那種限量,把握一定度,超過限度的時候就要失敗。我們做任何一個事情,不管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都要有一個適中的態度,不能過分,不能超越這個界限。當超越了界限的時候,所有的東西都將會將走向失敗。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譬是明白,從字面上講,明白道在天下,就像平原與山谷的河流匯於江海,道無處不在,在每一個事物上都能體現出來,然而萬事萬物又歸於道上。

從自性上講,當我們的心與宇宙融為一體的時候,我們自身的條條江河(自身的精氣神)流向大海,流到我們的性海,就是我們的海底輪。

大家一定要順應自然法則規律,符合道義符合法義符合佛義的時候,我們身上的所有精氣神統統的流到我們的性海之中,性光就打開了,所以大道不可思議。

大道無形無相,無處不在,釋迦佛說心無處不在,道與心其實就是一個意思,道心,大到無外,小到無內。中脈是我們的心,小到極點了,不能再分割了,但要不斷修正它的時候,中脈就會不斷的擴大不斷的增強,最後和虛空融合。和虛空融合就是和道融合和心融合,所以叫轉識成智,轉凡成聖。

沒學過密宗的、沒學過密法的人聽起來覺得不可理解,怎麼和淨土不一樣呀,其實沒有什麼對與錯,只要去實踐就知道了。要知道梨子是什麼味道就要親自嘗一嘗,實踐了才有發言的權力。

提問:他不提倡先多看經典,先修後悟,這種辦法對不對?

師答:也對,要根據每一個人的心性。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半信半疑;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對於下士就是要一點點的念經,一點點的開智慧。釋迦佛身邊有個徒弟很愚笨,記憶力非常糟糕,釋迦佛就叫他天天掃地,掃地的時候念:掃地、掃地、掃除心地。十年之後突然有一天開悟了,就是這個道理。

傳法的人要根據你的智慧來傳法,所以叫當機法,不當機不叫法。你不斷的修正的時候,突然有一天就會頓悟,在沒頓悟之前叫漸悟,就像我們蓋地基一樣,頓悟就像塔的尖一樣,你在不斷的壘到最後把塔頂的避雷針裝完了,咣當就開悟了(頓悟了),很多人修行都是這樣一個過程的。

能聽完法突然開悟的人是極少數,非常非常少的,正常人都是漸悟到頓悟。漸悟就是多看經文,多看書,在看書的情況下不斷的去參悟,但不能執著。你執著某一句話上就和佛法背離了和道背離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道德經》和佛法的道理是相通的,很多禅宗的大德把《道德經》、《莊子》很多先輩們的東西整合在一起的時候開悟就非常快,寫下了很多的書籍,大家有機緣去看一下。如果把《道德經》看明白了,《佛經》我敢說你是很輕而易舉的就懂了,因為一法通百法通。

 

 

上一篇:蔡惠明居士:中興華嚴的澄觀法師
下一篇:蔡惠明居士:印光大師與弘一大師的法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