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成觀法師:唯識三十論頌義貫 第五章 唯識修行五位 第四節 修習位(修道位)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四節 修習位修道位

四、修習位。謂諸菩薩所住修道,修習位中如實見理,數數修習,其相雲何?

論頌

無得不思議 是出世間智

捨二麤重故 便證得轉依

注 釋

修習位:亦即是修道位,為從二地至十地。以前位見道,初見真如道,如今更入於修道位,數數修習真如理,以求究竟之證。此修道位亦即天台六即佛之分證即佛位。又,菩薩於菩提道,須先悟道、見道,然後修道,是故楞嚴經雲:先悟而後修,不悟復何修?因此,佛道修行之次第為:資糧道此為前方便加行道此為正行見道此為通達修道此為修習證道此為究竟如是修證之位階乃大小二乘、顯密性相諸教所共循之次第。

如實見理:如實,不虛妄故。見理,指見真如理。數數修習:數數,一而再、再而三,勤習不斷,俾令純熟,譬如鍛煉金、鐵,以及學習任何技藝,都須待不斷勤習,方得純熟。此以根本智觀照真如理,亦如是,須經數數修習,其智之運用,方得純妙。

無得不思議:菩薩於前面的初地見道位起,而入於二地,數數修習無分別智。無得,以菩薩此時之無分別智,系遠離所取,以無所取,故無所得,因此稱為無得。不思議,又此無分別智,亦遠離能取,故稱為不思議。尚有另一種解釋:由於此智令行者遠離有漏的分別之戲論,達無所得,故稱為無得;此智並且令行者離一切過謬,妙用難思,故稱為不思議。不思議者,簡言之即:想也想不到,說也說不到:其境界為世間的語言、思想都不能達到的地步,稱為不思議,亦即禅家所謂的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故可知,真如的不思議境界,實是唯證方知、聖人所行境界。此境界在此固是二地以上菩薩所證唯識勝義之境,然而禅宗、性宗,乃至華嚴、天台、以及真言密教,亦是以此境界為最深密之境。如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全名為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禅家十分重視的維摩诘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經。又密教之所謂密者,以如來之身、語、意三密,為如來之自行境界,甚深不可思議,不為凡、外、權、小之所了知,系唯佛與佛乃能究竟法華經語,九界眾生不能以智知,不能以識識,乃離心、意、意識之自覺聖智楞伽經語。是故,一切如來依自所證、所行之真如不可思議境界,依大悲心、應眾生根,而開示種種法教:或禅或淨或密,或性或相,種種大悲大智方便開示,無非欲引攝有情、令悟入唯一真實、不思議、如來所行真如境界,令入如來地,究竟成佛。故經雲:凡有所說,皆為一佛乘故。法華經語。一佛乘者,如來所行、佛地境界也。以此境界,甚深廣大,甚難信、甚難解、甚難發心,甚難修習;是故如來以大悲力,於種種教門,作種種開示,俾令一切眾生,各以其根性、因緣,皆得悟入。是故,如來所說一切法門──顯、密、性、相──皆在此真如法上會通!此不可思議真如之法,有如金字塔之塔尖,四方基石,於其登峰造極之後,在此會晤。

由是可知,末法時期,有些障重之人,依其愚癡、虛妄之心,而閱覽佛所說之甚深經典,卻不信、狐疑、而謗真如法,以及諸不思議法,彼等以凡夫有限的眼耳鼻舌身意境界,而妄欲度忖如來境界;如是,彼等以愚癡障重故,不能知、不能解如來所說,復以我慢、劣慢、邪慢故,而不自承愚昧無知,乃謗一切如來所說之不思議法門,或雲太玄、或雲難以置信。此輩中人其中尤以近世學唯識者為最多,如是自無智慧起於疑謗,又妄以不信如來正法之邪慧教人,以致破壞正法,殊為可歎、可悲。末世佛弟子,於此等邪慧之人當須正知、警覺,勿受其惑;當隨順如來正教正智,信解甚深法,勿謗真如,否則罪障無數,果報不可思議,具載在經中。

是出世間智:智,指無分別智。出世間,以此智能斷除有漏之世間諸惑,故稱出世間智。成唯識論雲:是出世間無分別智;斷世間故,名出世間。在此須一提的是:如來的一切智慧、功德,皆是為令眾生銷盡有漏,而得無漏的出世善根、功德法身、及無漏果報。然而當此末世,竟然有人一反如來所教,反對出世間的法教,而揭橥所謂人間佛教;此人間佛教之說若得成立事實上,現在已十分普遍,便等於否定了佛所說的六道輪回之根本道理。然而一切佛所說之法,都是為了度六道一切眾生,並非只為了人類一道;因此須知,所謂的人間佛教,有如下數弊:

1.人間佛教不是佛所說因此不是佛教。

2.人間佛教違佛所說六道、五乘之法因此不是佛教。

3.人間佛教破壞佛理之根本因此不是佛教。

4.人間佛教違反佛所教出世間功德及修行因此不是佛教。

5.人間佛教導引眾生貪愛世間,不求出離因此不是佛教。

6.人間佛教的盛行,令佛法全面俗化或世俗化,其結果,在人間佛教的保護傘之下以人間佛教之名佛教出家眾或道場,大量地、名正言順地、堂而皇之地大作世俗的事業或企業,日夕忙於籌措及使用億萬資金,處理其龐大機構之工程、器材、設備、人事,並忙著與政、商、工、信徒、大施主之間往還、交涉、交際──如是,哪有時間或精神修行如來正道?若人人都如是奉持人間佛教,則如來之經、律、論三藏,戒定慧三聖學,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如是之正教,誰來修習?誰來護持?如斯不久,佛法即將轉型為世間法;屆時將普遍見出家人忙著作俗事、修相似佛法。若如是者,佛法之滅盡,指日可待矣。以上皆是所謂人間佛教所啟的弊端,將一切不如法之行予以合理化的借口。是故當知,如來以一大事因緣,出興於世,不是為了教導眾生貪愛世間生死之業,眾生已自深貪愛,不須再教,而是欲教導眾生出於污泥。是故有智之人,當自覺知,勿為愚妄之末世顛倒之邪說所惑、所誤。最後,所謂人間佛教,似應正名為人乘佛教。

捨二麤重故:二麤重,即二障種子。二障即煩惱障與所知障。麤重,因為二障種子,令人心無堪任無堪任:堪,能也。任,從事也。令人不能從事、成就所願之事業,稱為無堪任。以其性違於細,故名粗;以其違於輕,故名重。以菩薩數修此無分別智,至於十地--金剛心時,功行圓滿,故能斷捨彼二粗重,於是證得佛果的廣大轉依。此處所謂捨,是指令彼永滅,故說為捨。便證得轉依:轉依﹂之轉,為轉捨與轉得之義。成唯識論雲:依,謂所依,即依他起;因依他起性為能與染、淨諸法為所依故。亦即:依他起是染淨諸法之所依。染法是指虛妄的計所執性諸法;淨法是指圓成實性。而轉即是此染、淨二分之轉捨與轉得:稱為轉捨染法、而轉得淨法轉捨計所執、轉得圓成實。而這計所執與圓成實之所依者,皆是依他起。因此,成唯識論雲:﹁由數修習無分別智,斷本識中之二障粗重,故能轉捨依他起上之計所執,及能轉得依他起中之圓成實性。又雲:由轉煩惱得大涅槃,轉所知障證無上覺。而聖教成立唯識之意義,意為令一切有情證得如斯二轉依果。簡言之,什麼是二轉依果呢?即是涅槃與菩提二者。又,此處所謂轉捨與轉得這兩個名相,最明白而容易記的意義,即是如一般通教中所說的:轉生死為涅槃,轉煩惱得菩提,或轉染得淨,轉識為智,皆是唯識學所說的轉捨與轉得之義。成唯識論雲,又有一說:所謂依即是指唯識真如而言;以其為生死與涅槃之所依故。而愚夫顛倒,迷此真如,故無始來,受生死苦。聖者離於顛倒,悟此真如,便得涅槃畢竟安樂。由數修習無分別智,斷本識中二障粗重,故能轉滅依真如所現之生死,及能轉證依真如所現之涅槃。此即顯示真如之體本離雜染性。真如雖性本淨,而相現雜染,故離雜染時,便假說為新淨,即此新淨而言,說名為轉依。這就是為什麼禅宗六祖大師亦言:但轉其名,而不轉其體也。至於如何才能證得二種轉依涅槃、菩提?成唯識論雲:雲何證得二種轉依?謂菩薩於十地中,修十勝行,斷十重障,證十真如,二種轉依由斯證得。亦即,想要證得二種轉依,須入菩薩地,於地地之中,修十勝行,至於十地,斷十重障,及證十真如,才能證得二轉依果。茲將十勝行、十重障、十真如簡述如下:

一、十勝行──也就是十波羅蜜之行,以此行極殊勝,為地上菩薩所行,故稱十勝行。十波羅蜜是:

·檀波羅蜜

·戒波羅蜜

·忍波羅蜜

·進波羅蜜

·禅波羅蜜

·慧波羅蜜

·方便波羅蜜

·願波羅蜜

·力波羅蜜

·智波羅蜜

一般通教菩薩所修者為六波羅蜜,而華嚴經、一切密教經典、金光明經與解深密經等皆說十波羅蜜,可知此十波羅蜜為顯密性相中的上乘之法所共說。故知顯密性相諸法之教,亦皆是共通而不相乖隔的。又,十波羅蜜皆以菩提心為因。解深密經卷四載,於六波羅蜜之外另施設四波羅蜜之原因,為:

1.方便波羅蜜──作為檀、戒、忍三波羅蜜之助伴,令此三度更易得成就。

2.願波羅蜜──作為精進波羅蜜之助伴;以有願波羅蜜故,更易令菩薩精進勇猛不退。

3.力波羅蜜──作為禅波羅蜜之助伴。此力即五根五力之力。以有力波羅蜜之助,禅波羅蜜易得成就。

4.智波羅蜜──作為般若波羅蜜之助伴;如是所修般若波羅蜜易得成就。

二、十重障

· 異生性障──異生即凡夫,亦即能令有情墮於凡夫地異生性之障,此指分別所知障及分別煩惱障。若不斷此障以離於凡夫性,即不得入地、得菩薩聖性,故此異生性障為證初地之障。

· 邪行障──即俱生所知障之一分,以及依此障所起之三業誤犯,此為能障二地之極清淨屍羅。入二地時,此邪行障便得永斷。

· 闇鈍障──亦是俱生所知障之一分,能令人易於忘失所聞、所思、所修之法。此闇鈍障會障礙三地所修之勝定,及依彼定所發之殊勝三慧。若得入於三地,此闇鈍障便得永斷。

· 微細煩惱現行障──亦是俱生所知障之一分。這會障四地的菩提分法,若入於四地時,此微細煩惱現行障便得永斷。

· 於下乘般涅槃障──亦是俱生所知障之一分,令菩薩厭生死、樂趣涅槃,與下乘二乘之厭苦欣滅相同,這會障五地的無差別道。入於五地時,此障便得永斷。

· 粗相現行障──亦是俱生所知障之一分,為執實有染淨粗相現行,此能障六地無染淨道,入六地時,此粗相現行障便得永斷。

· 細相現行障──亦是俱生所知障之一分。為執實有生滅之細相現行,能障七地之妙無相道,入七地時,此細相現行障便得永斷。

· 無相中作加行障──亦是俱生所知障之一分,能令無相觀不得任運而起,會障八地中之無功用道,故若得第八地時,此障便能永斷。

· 利他中不欲行障──亦是俱生所知障之一分。令菩薩於利樂有情之事中,不欲勤行,而樂修己利。此能障第九地中之四無礙解,入九地時,此障便能永斷。

· 於諸法中未得自在障──亦是俱生所知障之一分。能令菩薩於諸法不得自在,能障十地大法智雲,及所含藏的陀羅尼門、三摩地門,及其所起的神通變化事業。入於十地時,此障便能永斷。

三、十真如

· 行真如──謂此真如為二空所顯, 於一切法中。

·最勝真如──謂此真如具無邊德,於一切法中為最殊勝故;此為初地菩薩所證之真如。

· 勝流真如──謂由此真如所流出之教法,與其它教法相較,亦最極殊勝;此為二地所證之真如。

· 無攝受真如──謂此真如無所系屬,非我執等所依取故,因此此真如離系;此為三地所證之真如。

· 類無別真如──謂此真如之類無有差別,非如眼等六根,隨眾生類而有差別真如平等;此是第五地所證之真如。

·無染淨真如──謂此真如本性無染,亦不可說是斷染後才清淨的,因為真如本淨;此為第六地所證真如。

·法無別真如──謂此真如雖能成立多種教法,種種安立,而真如之體實無別異,故真如無異相;此是七地所證真如。

· 不增減真如──此真如離增減執,其體不隨淨染而有增減。此真如又稱為相土自在所依真如,因為若證得此真如之後,便能於現相、現土方面,皆得自在。現相,即為度眾生而現種種身,乃至千百億化身。現土,即以神力變現淨佛國土,乃至小大無礙等。此是第八

地所證之真如。

· 智自在所依真如──若證得此真如,便於四無礙解皆得自在,善說一切法要;此為第九善慧地所證之真如。

· 業自在等所依真如──若證得此真如已,即普於一切神通作業、總持定門,皆得自在;這是第十法雲地所證之真如。

由此可知,十真如乃是大乘十地菩薩摩诃薩所修、所證之境界;以證如是十真如故,十地菩薩得成就無量福智二嚴,廣度有情,究竟菩提。故十真如實為如來法中之秘寶如來密因、諸菩薩萬行所依的了義之因,亦是菩薩心地解行修證之肝心,無上甚深。是故,如來弟子皆應信解、奉持,更不應妄隨末世愚人,或以惡心,毀謗真如,如是破法之罪,依經上言,將永劫墮於無間,求出不得,其可不慎哉?

義 貫

第四、修習位

修道位,此即謂諸菩薩所住之修道位。於此修習位中,菩薩如實見真如理,而數數以無分別智修習、長養、增進之。其行相雲何?以頌釋曰:此無分別智所顯之真如中,無有少法可﹁得,其性、相、力、用不可思議,即是十地菩薩所證出世間智,遠離世間依他、計,及至第十地此智圓滿,即得永捨煩惱與所知二障之麤重種子故,於金剛後心便能證得涅槃及菩提二轉依之果。

诠 論

至此,本論中一再提及無分別智。然當今末法之世,許多人不解此意,以為無分別就是:連是非、善惡等基本做人的道理都不去思惟、了知之義。其實這是錯解了分別及不分別之義。事實上,分別有二種:

一、善分別──即於一切法,以智照見,了了分明,於一切法之法性、法相,其是非、善惡、因緣、業果,皆了了知,了了見,即是法華經所雲: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這就是善分別。諸法相是世出世間一切法之相;第一義,即是法性。諸法在相上都有種種差等、

差別,行者以有智故,而能分別、了知,因而抉擇其相,此是智慧之用,是故唯有智者能曉了事相,乃至知一切事、物之本末因緣。而言善分別者,是指其所作之了別為完全如實、依理之了別,並非依於個人之愛憎、執著等。若是依於愛憎等所作之了別,即不能稱為是善,也就不是如實了別。換言之,善分別即是依智、依理所作之了別,而非依於愛憎、情見之了別。而本論以及其它諸甚深經論中所說的無分別或無分別智便是指此善分別而言。並非愚癡無智,於事無所了知,而可稱為無分別。否則弱智、白癡便可說已得此智,這豈非污蔑神聖?

二、虛妄分別──虛妄分別稱為﹁妄分別,或邪分別;以其為依於妄想、或個人之愛憎、情見,而分別計度所起之分別,稱為虛妄分別。並且,一切凡夫及外道,不依於真智、不如理思惟,而依於我見、我愛、我慢、我執,乃至依於六十二見、百八見等種種邪見所作之分別,亦皆是屬於虛妄分別所攝。是故,吾人於事、於理若不能理解其真義,切莫作如是妄言:我無分別!如是愚言,不但是妄語以尚未證得真如,便仍未得無分別智故,亦是輕、謗甚深法,增長無明。

 

 

上一篇:溫金玉教授:真禅法師——當代佛教制度建設以玉佛寺為中心
下一篇:溫金玉教授:呂碧城與戒殺護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