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善知識
心裡有東西,不講出來,永遠也不會講。只要講話,就會有錯話;只要做事,就會有做錯的時候。古人說:“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同樣一個錯誤,連續出現三次就說不過去了。不要怕說錯,可以隨便談談,包括干活有時大家對你說的話,提的建議,可以講講你的種種感覺。大家都說你干活不怕苦。那麼你修行肯定也不怕苦。修行比干活還要苦,腿痛了,一分鐘也挺不過來,必須得拿下來。
合華,你一直想閉關,說有好多話要講,今天講出來聽聽。(合華師:慚愧,過去沒有參學過,來師父這兒,是第一站,大家都是看到師父的書來的,都是實修的,都有自己的目標。心裡面真希望師父能帶我們一程,也不知道有沒有這個福報?當居士沒幾天,出家後發心走釋迦佛原始的修行道路,想自己早點站起來。日子每天也好過,想用點功很難。過去認為,善知識可能這一輩子也遇不到了,走來走去發現,到處都有。最初發的心是“上求佛道、下化有情”現在看來,只有先充實自己、武裝自己,“上求下化”還很遙遠。)
上求佛道、下化有情是一個意思。上求佛道就是下化有情,下化有情就是上求佛道。眾生也是佛,佛也是眾生。“利益眾生”,不是給眾生種種布施,你不做壞事就是利益眾生。好事做得越多的人,我執越大。每個人都不做壞事,就是在做好事。不需要我們出家人再去叫人做好事。我曾經說過,不需要放生,只要不吃肉,就是在放生。我出家十幾年吃素,一次生也沒放過,可是和“活佛”相比,他每天吃雞、鴨、魚、肉,放生再多,有什麼用呢?真正的放生是終生食素。
實際上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善知識,只是我們沒去用心體會,就像你們來到萬行身邊,只要你們對我有信心,我說的每一句話,都會對你有幫助。現在的眾生,就算佛菩薩來到面前,也沒辦法。因為你的慧眼未開,沒辦法識別。《普門品》中說應以什麼身得度,就化什麼身。佛、菩薩從不度眾生,是我們認為他在度。無量劫來,有恆河沙數佛菩薩,為什麼沒把我們度走?自己不想修行,等著佛菩薩度我們。如果佛菩薩度眾生,為什麼眾生越來越多?自己吃飯自己飽,自己生死自己了。正因為現在眾生聽到開示、見到師父、得到法寶太容易了,所以不懂得珍惜,不用功修行。
法理聽得越多,越不想去參究,總想等師父把答案說出來。修行依靠自己,不要依靠師父、依靠佛菩薩,否則此生注定不能成就。
做任何一件事,在做預算時,都要想著自己完成,做起來自有人幫忙。但不要想著別人來幫,否則會失望,會報怨。我早就說過,來到萬行面前,就把萬行當作一個普通人,不要把萬行當作佛菩薩,否則你會失望,如果是尊重萬行,把萬行當作一個普通的出家人就行了。
我在閉關以前,只聽了四個小時的開示,一次是台灣的游祥,一次是四川的賈題韬,還有空有和尚的十幾分鐘。前後加起來,也就是四個小時左右。可以說基本上沒聽過開示,但我卻以書為師,叫它們來給我開示。讀十本書,不如把一本書讀十遍。佛經讀的再多,若不去實踐也沒有用,佛經是修行後的體驗。
現在好多人不習慣向內看自己,眼睛只看別人,禮佛三拜後有個問訊,要手碰到額頭;基督教劃十字,本來也是從額頭到心窩、從右到左(現在人一比劃就算完了,也不到位了)。為什麼都要觸到額頭?就是讓你往內看,現在社會上的人和出家人,都是不想付出,就想得到。都想不勞而獲,實際上付出十倍,只能得到一倍,我一直是付出十倍,得到一倍。從不想付出一倍得到十倍。更沒想到過付出一倍就得到一倍,修行人不要從外表看,外表得到的越多,內在失去的也越多,如果你不相信,你就不配做一個修行人。就像我們行布施、做善事,當下什麼也見不到。功德福報,不是有形有相去修的,布施、做善事,是為了讓以後得到福報、智慧。自己無明太重,看不見 “吃虧是福”的結果,只覺得眼前吃虧了。
過去有很多大師,要弘法就會碰到大護法。為什麼我們不會?只怪前世沒修好,應該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也就不會報怨對方了。像六祖當初到五祖那裡,前後不到十分鐘就讓他去舂米,一連舂了八個月沒見面。哪像現在,哪裡有善知識,就奔去了,而且馬上要見,一分鐘也不想等。如果現在哪個善知識把一個人拒之門外,非被罵臭不可。如果聽說師父打人、罵人,早從心裡把你打死掉了。古人不是這樣,認為善知識打罵自己,是自己的福報,現在人做事的心態都是:我是你非,我對你錯。身邊的道友,哪一個不是你說他一句,他回你十句?為什麼會是這樣?你們每個人心裡都要有答案。在我沒說出答案來以前,每個人心裡必須有自己的答案。就是因為心量太小,根本沒有心量,容納不下不同的意見。這樣的人要開悟成佛怎麼可能?沒有佛的心量,甚至連做人的基本心量都不夠,怎麼可能成佛?我曾經說過,學佛,就要學習佛的心量;要成佛,就要忍受凡人不能忍受的,要做聖人,就要不同於凡夫。
打坐,一個兩個小時還可以,再讓多坐,是給師父坐的,就不想坐了。拜佛也是,我想拜多少,就拜多少,不想拜,就不拜。讀聖賢的書,是教導我們自己怎麼做人做事,不是要我們叫別人如何去做。自己做不到,不要叫別人做。之所以修行上不了路,都是因為沒有慚愧心,無慚無愧。要想修行,准備著默默無聞地過一生,否則沒門!想成佛度眾生,沒那回事!想弘揚佛法、普度眾生,拿什麼來度眾生、弘揚佛法?拿滿腦子的貪、嗔、癡,殺、盜、YIN,去弘揚佛法、度眾生能行嗎?
佛是善良、慈悲、無我的。我們有嗎?人,誰也騙不了,只能自己欺騙自己。為什麼要跟身邊的人比?而不能跟祖師大德、佛菩薩比?有一次辦事,請人吃飯花了幾百元。他們要求請,我本來不願意,但還是請了,我如果堅持不請,也可以,反正事兒辦完了,但為了恆順他們,還是請了。十來個人當中,只有一個人心生慚愧,那個人當時的一念慚愧,就是菩薩。
實際上我們的錢都是十方信眾布施來的,我們自己都是省吃儉用。好多人勸我買車,我都不捨得買。每次出去都是坐摩托,遠路坐大巴。
新加坡的一位朋友,送給我一塊價值15萬元的手表,他說你現在是師父了,要像個師父的樣子。我說我哪裡是什麼師父,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出家人。再說,手表貴就說明身價高了?戴一塊十元錢的電子表就身價低了?回來後,我把這塊手表賣了。
* 今天和明天心態不一樣,上午和下午不一樣,所以只管好現在,不要想明天和未來。
* 修行人一定要真實,你敢於真實多少,你就能得到多少。敢於真實,才能破除貪心和我執。
* 大家都想快點開悟、成佛,理可頓悟,功夫得慢慢修。
現在是鹦鹉學舌,經都會背了,但功夫上不去(沒有內在的境界)。
* 我從不勸人學佛,“學佛”是和自己過不去,是反著來。順者凡夫,逆者聖人。既然讓隨緣,為什麼還要講正知、正見、正思維、正精進呢?開悟成佛,你我都不要想,都無份。老實講,開悟成佛是造化的恩賜。恩賜不恩賜是他的事,求他不求他是我們的事。即使是造化恩賜給我們,我們也接受不了,因為佛菩薩的力量,沒有我們的“我執”大。佛菩薩也奈何不了我們的貪、嗔、癡。因此,我現在是看清了,要先把人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