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萬行法師:降伏其心 二 只有跟佛比才能看清自己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只有跟佛比才能看清自己

今天變換一個方式,你們大家推選一個人出來講開示。光聽,自己不學著講,總以為自己懂了,知道了很多;真正讓自己講的時候,才能夠覺察到自己懂得很少,很多知識都不懂。如果一個人對修行真的通達的話他不僅會用功,而且也很會講。他講出來的理論都是成系統的,不會是顛三倒四、前後不一致的。如果說你講不出來,說明內在真的沒有明白,既然內心真的沒有明白,那麼你用功肯定沒有辦法上路!

學佛修道,最關鍵的也就是那麼幾句話,而幾句話裡面最關鍵的也就是幾個字,但是落在自己的言行當中,既很困難,也很簡單。當你的心態沒轉變的時候,就會覺得很困難;心態一轉變,再大的困難對你來講,就不是困難。

就像一個人面對一件事物,當他不願意接受它時,覺得是一種痛苦;轉變一種心態,當願意接受它的時候,這件事物對他來講就是變成了一種享受。前後面對的是同一件事物,只是由於兩種不同的心態,而致使當事人對這件事物的感受發生了徹底的轉變。

就像一個愛喝酒的人,說酒香得不得了,而一個不會喝酒的人就說酒辣得不得了。一旦後者學會了喝酒,他就不覺得酒辣了,也會覺得酒很香。其實這個酒並沒有起變化,只是這個人前後起了變化。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也同樣是這個道理:覺得這件事情不對,覺得這個人不好,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心態轉變了,就會覺得這個人也好,這個事也對。這個“人”和“事 ”,從來沒有變過,就如同剛才講那個酒沒有改變一樣,只是自己的心念有所轉變。

又像你們沒來這裡之前,覺得萬行很有修行,修行很高;可是你們來到這個地方十天半個月,甚至更久一點,又覺得萬行什麼都不是!那麼這個期間。是否萬行前後變了兩個人呢?根本沒變。究竟是誰變了呢?就萬行本人而言,不僅沒有變,甚至一直在努力;可是對於來者講,看萬行不僅沒有進步,而且越來越笨了!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區別呢?實際上每個人都渴望進步,也都在進步。但是我們對身邊的每個人都期望過高,都是帶著自己的知見來看對方,來給對方定性。如果不帶著自己的知見看對方,那麼對方也就不存在前後不一致。實際上是自己的思想前後不一致,所以看對方也就前後不一致了。

大家來到這裡,我看到你們每個人都在進步,但是進步得比較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教導的方法不得力,二是因為每個人原有的成見和觀念太深了!很難轉變。當我們到一個地方去學習的時候,就應該把自己過去所有的成見,暫時放在一邊,不要帶著自己的成見來學習。當你學習完了以後,再和你原有的成見作個比較。

我們和人接觸的時候,往往對方的一句話,就能夠讓我們受用終生。問題是我們能否讓自己的心態平靜下來,聆聽對方的意見。

在座的都是接觸佛教好多年了,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叫你們講的時候,你們就要大膽講。你講的只是你自己的理論,不能代表佛,也不能代表某一位祖師。也不應該跟祖師一樣,跟佛一樣!你就是你,並非說你講的跟某位祖師一樣你才是對的。佛與佛之間、祖師與祖師之間也有區別。

自己內在的東西不往外掏,永遠沒有!只有通過一直不斷地往外掏,才能夠使自己的內在逐漸逐漸地充滿;如果把外面的東西不斷往裡塞,反而會使裡面的失去得更多!

今天晚上我那個湖北老鄉,叫什麼師呢?沒有來嗎?我看每次我講時,他都有對答,像是什麼都懂。如果我們對一件事物真的懂,按自己的方法一做,必然就行得通。別人按你的方法去做,也必然行得通。如果說自己認為懂了,做起來又行不通,那說明自己的認識還是錯誤的!

為什麼說方法重要?因為方法就是規則,沒有規則,也就沒有方法。你只有通過一個規則才能夠入道,尤其剛學佛的人,更需要規則。

可是許多學佛的人都是自由散漫慣了,看上去像有許多規矩,實際上什麼規矩都沒有。都是無拘無束!既然是無拘無束,你怎麼能管得住自己內在的起心動念呢?你如果不喜歡別人管,同樣你也不會自己管自己。你能夠接受別人管,那麼你也能自己管得住自己。你做事情喜歡按照規矩去做,那麼你學佛修道也同樣能按照規矩走進道裡面去!

這樣講起來大家可能很難以接受。“學佛就是為了自在、為了超越”!如果你沒有經過一段正規地訓練、正規地走路,你怎麼能夠把路走得很好呢?就像學習書法一樣,你沒有經過一段時間寫楷書,沒有楷書做功底,你怎麼可能會把行書、草書寫好呢。你從來沒有按規矩正規地訓練過自己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又怎麼可能會很好地做人、做事呢?又怎麼超越方法、超越自己呢?“規矩”是各行各業入門的基本功。

剛才我去看了一下在“獅子”肚子裡閉關的星雨,他說他最近幾天心很穩定。實際上連他自己都不知道,這幾天他的心非常浮躁,說話又非常激動。而且站在那裡都站不穩,腳一直在動來動去,手也一直動來動去,又摸摸腦袋、摸摸手的。他自己以為自己很穩定。在前一段時間我去看他,他連話都懶得跟我說,那個時候才是真正的內心很安靜。可是他自己覺得那個時候不安靜!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呢。實際上當一個人處在大散亂當中的時候,他感覺到自己很專一、很清淨;當一個人真正在專一、在清淨的時候,他又會感覺自己很散亂。就像一個人感覺到自己很有能力,修行很高的時候,實際上他既沒有能力,修行也不高;相反一個人總以為自己什麼都不是,既沒能力、修行也很差,實際上他就在道裡面,就已經修行很高了!

只有當一個人在真正很安靜的時候,才能感受到自己的散亂;當一個人處在散亂當中,他感受不到自己散亂。當一個人很有能力的時候,覺察到某一件事情自己做得不夠完善時,才會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很差。當一個人能力很有限,什麼都不會做的時候,他對事物根本看不到,也認識不透,他以為很簡單。所以他會以為自己能力很強,修行很高!如果真的對外界能夠徹底地認識到,那麼也就意味著他對自己的內在已經徹底認識到了。對內在徹底認識到的同時,也就認識到了外在。
我們都是來學佛的,要跟佛比,跟祖師比,跟聖人比;不要跟凡夫比,不要跟你身邊的張三、李四比。他不想成佛,也不想成聖人,又不想成賢人;他只想做一個混混的人,只想得過且過。結果你跟他一比,你覺得你自己還算個“東西”,還不錯,實際上你什麼“東西”都不是!只有你跟佛比的時候,你才能看清自己什麼都不是。如果你跟身邊的人比,那你真是沒出息!

可是我們人往往都不跟偉人、聖人比,總喜歡跟身邊的人比。難怪我們很難進步、很難提升自己的素質。因為我們一直是跟身邊的人比,從來沒有拿聖人的標准來跟我們自己比較。你自己想要什麼,難道自己不清楚嗎?如果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為什麼還跟身邊的人比呢?

明眼人到處都有,況且我們都生活在群體裡,“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自己是個什麼“東西”,身邊的人未必能看清你,但是總有人能看清你。人,不怕別人不認識自己,就怕自己做得不到位,沒有什麼能力和德行值得別人認識我們。

如果別人能做的事,你也能做,那麼你和別人有什麼區別呢?別人不能做的、做不到的,你能做到,而且能夠作好,那才說明你與眾不同!偉人、成功人士,就是因為他能夠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情。他能夠接受常人不能夠接受的事情!如果我們每一個人把自己往佛的方位靠,以佛的標准要求我們自己,進步就快了。

年輕人啊!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你自己不能嚴格要求自己,誰又能夠對你嚴格要求呢?父母親對你嚴格要求,結果你與父母親的感情不好、合不來,從家庭裡面出來。你還說跟父母親沒有緣!如果師父對你要求嚴了,你跟師父感情也不合、跟師父也鬧意見,說跟師父沒有緣!如果師父順著你來,父母親順著你來,你會說跟他們很有緣。一個人不能夠接受別人的幫助,不願聽逆耳之言,永遠沒辦法進步,永遠走不出自己小市民思想的框框!

不要因為一點小事把自己的人品、人格降了下來。就像是我們通常談論的一個話題:人們愛財,你占了一點小便宜,你也一樣生活;你不占那點小便宜你也一樣生活。結果由於你愛占便宜,而被人瞧不起!就算是你占了一點小便宜,你還要想辦法掩蓋自己、為自己辯護,怕別人發覺。你還生活在恐懼之中!如果你內心亮堂堂的,以真實的面目出現在大家面前,你做人做事會很輕松。你要想超越、灑脫、自在,惟一的辦法就是活得真實!你對自己真實了,你就是一個自在的人!
你們有什麼問題講出來吧 !我們一起討論。

問:請問師父,“反聞聞自性”的法門怎麼修?

師:每一個方法都必須反聞聞自性、反見見自性 、反照照自性!如果違背這個規律,要想入道、成道的話,絕無是處!所謂的反聞、反見、反照,實際上就是對自己的起心動念能夠看得見,能夠覺察到,再進一步能夠把握得到。一個人對自己的起心動念如果覺察不到,他絕對不可能把握得到!就像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有了抱怨心,在煩惱時,如果能夠覺察到自己有抱怨心、起了煩惱,這就叫做“反見見自性”。如果對自己的起心動念覺察不到,這說明對自己的自性還沒有覺察到,也沒有見到!

如何聞自性、見自性、把握自性呢?靠的就是“靜心”二字。至於如何靜心,采用哪一種方法靜心,因人而異。有的人通過念佛,有的人通過吵架,有的人通過緊張工作的壓力,有的人通過打坐,有的人持咒語,有的人拜佛。所使用的方法不一樣,但都能夠讓你達到專一不二,一心不亂。你只有一心不亂的時候才能夠“聞自性、見自性”,把握住自性。所有的方法無非都是首先讓大家能夠靜心。心一靜下來才能夠專一;專一下去才能夠入定、入道、得道 。

就像我講:看你們的眼神,一個個都那麼無助、那麼散亂、那麼沒有方向。那說明你們內心從來沒有一件事情裝在裡面,沒有一件事情在你們心裡產生過壓力。如果一個人感到有壓力的話,說明他心裡面存放有一件事情。有了一件事情放在心裡面,也就意味著他對這件事情很專一,他就生不起妄念,心沒有辦法散亂。他的表現絕對不會是“茫茫然”,絕對不會是“無助”。

內心無事的人實際上是沒有方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內心有事,說明他已經把方向定了。你們明天做什麼,自己知道嗎?正因為你們不知道,所以早晨吃完了飯以後,都在等待。這個時候內心的念頭,根本沒有向一個方向集中,也沒有定在某一件事情上。如果你今天晚上甚至更早之前,你就知道明天要干什麼,那麼在這一段時間內,你們的力量、你們的心力實際上早已經集中在一個方向了!在你們的眼神裡又怎麼可能出現彷徨呢?

 

 

上一篇:宋智明居士:垟山禅語錄 自序
下一篇:宋智明居士:垟山禅悟錄 垟山自思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