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法要淺述
藏傳佛教寧瑪派的最高層次與漢地的禅宗極為相似。安心法要是寧瑪派裡一部著名論典──《恆河大手印》一書中極其重要的部分,它揭示了學修佛法、悟證菩提的關鍵要訣,屬於大圓滿修法的精髓。
安心法要以正見、正定、正行三個部分的修習來顯示行人如何達到最高悉地的行法要訣,是一切修持法中的最高層次,所以在《恆河大手印》中說:“見、定、行的三要是三世佛之密意中心,一切乘的頂尖,故曰:‘諸佛之母’。”
那麼,三要的行相是怎樣的呢?第一要是在觀妄心境中,回光返照,打開本來,親見法身,承當正見;第二要是在不忘失正見上,溶妄念入法身妙用,在對境中時時返照,無住無為,熟識法身清淨本相而正定不動;第三要是在妄念滅處堅因而定,念無連續,法身智慧的正見在一切時中不再忘失,具足正行。
這三要的安心法門一一不離法身自性,完全依自心所開的智慧而行道,不落次第與有為法,因此《恆河大手印》中概括說:
“如上三要乃自性大圓滿之見定行果四者,於自性了徹之境中,統攝為一面行之最極心要,亦即定即行之要,即是於何時了悟赤裸裸之智慧性,即何時得其自性智之見宗。見與定雖分述,體實一也。如此行持自性大圓滿本體清淨之無失要道者,實九乘之巅頂,其余各乘之道,即隨從而為此道要之台架與助伴。”
修此法的人,是否要經過密乘的灌頂?“最上大手印,無須灌頂等修,但教敬禮承事上師,或觀上師微妙身相,立得證悟。”因為“心境不二,法界莫非上師。”(《恆河大手印》)
以下試據《恆河大手印》中的“安心法要”部分內容,淺述其三要的修習方法。
第一要 正見的修習
修安心法的人,首先應該知道歷代傳承無上密乘的諸位上師和我現前一念之心是沒有絲毫差別的,一切的行持法門都是現前一念心的轉依作用。因此善於把握現前一念心是修習安心法的關鍵,不能離此心外,另求它法。
初修正見的人,先要認知一真法界這個宇宙人生最真實的元體──它是原本如此,既非創造,又無可消滅的如來藏心。這個如來藏心,能夠顯現無量染淨諸法,所謂四聖六凡均在心中顯現其差異;而差異的諸法又即法爾平等,一一無非法性的全體。由此可明白修行者的現前一念心雖妄而真,全體是法性的妙用,與諸佛、上師所證之道體是原本不二的。認知了這一層義理後就可以進一層理解:正見的宗極絕不是知識、經驗、功行,真正的見宗唯有般若這個超意識的直覺之光,而這個般若智光,不從處得,它是自心本具的性能,所以只能用離知的智慧來觀而照之,使之顯現一直法界原本的體性,然後才能在智光普照下抉擇萬法,明辨性相,無住應物,開發智慧妙德,圓成菩提涅槃的果位。
具備了以上的認識後,就可以進行修習。
一、選擇一個寂靜的地方,關閉五欲,放下一切事務,專心修習。
二、把握適意、安定、明顯、寬松的四要點,使貫串在整個修習過程中。
三、觀照現前一念之心坦然而住,無牽無掛,不取不捨,無求無離,無欣無厭,使自心既不拘束執著,也不放任自流,處於一種平等無為的狀態。久久修習,就能夠顯現本淨的智慧光明,獲得正見的開發。
四、在觀心中要用以下六法來護養自心清淨:
(1)不想──不回想過去一切諸事,因回想影塵易落實有之執而成生死之因。
(2)不思──不思未來諸事,因思念未來易增強懸慮而障礙分別智的開發。
(3)不尋伺──不尋求伺覺現在之空境。因追究法空之境,反易生起妄見。
(4)不緣──不攀緣一切外境。因在根塵相對時,容易執著於善惡而產生取捨等差別知見,也必墮於妄見。
(5)不修──不作光明想,空淨想,即無為而住,不落修法的妄見。
(6)自然住──心不動搖,安閒無事,如乳嬰般地恬適,隨所顯現,無所取捨,不被戲論所亂,離一切言語概念。
在以上修習過程中,如出現樂、明、無念等功力的境界,應當遣除對它們的貪染,使心自然住於清淨。
如在修習中,谛觀自心體性時,忽然好像聽到巨雷般的爆炸,此時三際頓斷,本明畢露,了了分明,一念不生,這時就已證入大手印的自體,也即初見法身,悟入自性,具足正見。
打開本來後,覺受十分親切,此時如未得到上師的印證,那麼雖修習無作的諸行,卻不具備保任的功能。因此,印證見宗是第一要中的關鍵。印證見宗後,才可以自己印證自住的直覺智慧,同時深悟此性常恆不變,諸佛的一切功德妙用,無不從此性中圓成,因此在承當之下,保任此性,不向外求,直至圓滿菩提果覺。
《恆河大手印》中結歸初要說:“洞達離生滅有無諸邊,超越語言分別境,而自安住離言思之智慧性境中,此指法身體性智瑜伽見宗。如不識此妙而修,則是未離心之作用,及有為之見,與自性大圓滿道懸隔,不得無修光明輪。”由此可見,初要修習中的打開本來,徹見法性本體,是一切修行中最重要的開始。
第二要 正定的修習
正定的修習是在成就正見後進行的。所謂正定,就是時時不離性體的無為而安住不動。因為在修習正定時,要使現前一念之心如同流水一樣,任它的流逝而不作任何的控制,所以無為任運能使心念自然安住,進入自性的正定。因此在心念的起伏時不作肯定其善的動機而成立此念,或否定其惡的動機而進行遮遣的觀念,這樣以無作的任運之道去觀照自心,就可以獲得法身清淨不動的真實自相。由此可知,當心念起時,不要隨之產生虛妄的分別,應該直覺地了知現前之念,不隨著它們各種流變內容而有所遷流動轉,這一直覺了知就是自心智慧的功用與觀照力。
一個進行正定修習的人,在一切時間裡,無論是平靜的處所或喧鬧的環境,都應該以直覺的智慧去觀照,心中不生厭喧取靜的妄執,那麼自性就能平等而住。進一步進,放逸不修與勤積修習,在法性上是平等一如,而沒有功過與增減的,因此,修習正定的人既不可著於放逸之於而流入毀犯,也不能克求勤積的修習而取染於虛妄的功用,而只能隨自己的本份與因緣的情況無為安住,才可以與正定相應。
修習正定時,對於貪嗔煩惱的到來,或者有苦樂的感受時,都不應被虛安的現象所迷,應該了知,煩惱,苦樂的自性本來空寂,都是法爾而生的幻想,因此既不去著意斷伏煩惱,也不可產生厭離或欣求的心理,一味觀照本空心體,就可以獲得法身的妙用。如果對這樣幻想不能了達本空而自然任運,就必然會因迷幻相而使妄念紛馳,墜落在凡愚妄見與妄情中。所以,對於煩惱及一切虛妄境界現前時,應該不隨之遷流,而常常處於無修的大自然的自性正定的安住中。
無論在什麼時間,在何等修習層次上,只有時時認識直指的見宗,無為安住,那麼,一切佛法都已經完全融攝其中了!因為修習正定的人,不可以在各種各樣的妄念起伏上作各各不同的調伏對治,因為妄境與妄心對治就會失去見宗的清淨無住而落於對境相的妄執。
妄念與煩惱的當體都是法身本覺的智慧相,它們的自性也就是法身本體光明的真實相。修習正定的人,能夠在妄念與煩惱上,直覺了知其體本空,不染不著,就稱作安住於本體的光明;對於直指自性光明的見宗,假使能夠熟習它的本淨自相,就是進入了行道的始覺的光明,而任運在這無分別體與道的兩種光明的自相,就是所謂的光明母子相會──本覺之母與始覺之子的契合相會。
修習正定的人最重要的是不忘失已經體認的見宗自相光明,而在應緣對境的觀照功用中所產生的妄念與煩惱,絕對不可以起任何遮遣與成立或取捨等,這 是進入正定保任的關鍵之 處。
這樣護持直覺觀照的時日一久,就會出現樂、明、無念等的功力境相,這些境相因為仍是細妄的執著,所以就會遮蔽本無一物的自性淨裸的面目,此時應當用智慧觀照其虛妄性,揭開這一層的皮殼,自性的真實面目才能夠赤裸地顯現,這是以內照的智慧來破除功力境相的妄執,從而達到正定的明朗。所以,修行正定的人,在進入細心時,應該常覺察自己,除去樂、明、無念等的覆蓋。
當修行正定的人,出現樂、明、無念等功力境相以及世間歡樂愉快等現象時,而自心的觀照力不足,往往被它們所覆蓋。這時可以運用力念方便能括的“潑”與般若能斷的“吒”兩語音,特此語言時,觀想猛然從上落下,就可以頓破貪著功力的皮殼,重新呈現赤裸的智光。借此語音的加持,是一切時間中能夠保任離絕道驗的關鍵與要點。
對於無可言思的自性已經了徹的人,入定和出定的兩種行持對他來講是沒有區別的;上座與下座的修持也是沒有區別的,因此,進入這一層次的人,就是不修的大修,是自性安住於平等普遍的智慧中。證入這正定的瑜伽(相應)之道的人,不象河中的流水一樣,即不需要任何微少的修證,也沒有剎那的妄想馳散,而是常處於無作任運的正定之中。
對於這自性大圓滿根本道有成就如卍字日的人,也即對於圓滿法的如量得解,或可頓時獲得解脫,也就是說成就了色心大離體所顯的一切法身的妙用,此時即有多功能的意生身及神通妙用的證啟。就可超越能修所修的相對界域。假使還未得到堅固,也就是心中仍會現起妄念,或被外力所影響,那麼仍須捨離緣務等使心馳散的處所,到寂靜處一心精勤善巧修習禅定,堅固正見,聚集道力,否則的話,縱然長期的修習,因為心力不足,不能堅固自持的緣故,對於道的證驗就不會出現,所以就難以證入法身妙用。因此,在寂靜處閉關修習的好處就是轉化在生活習慣或其行儀上容易染污的習性,所以專心精進正定,能夠開啟根本定心上道力證驗的智慧以及後得的智慧,而相 互融攝,獲得成就。
閉關的修持,雖有環境及護關人以及依賴於根本定體的行持,但如果不知道長養後得智,使它與行儀相符合,那麼,在各種行儀上就落於對治法,這就不可能征服各種因緣的困襲,致使被妄想煩惱的因緣牽入凡愚的障礙中,所以長久保養和了徹後得智,更顯得重要。而保養與了徹後得智,也沒有其它另外的方法,只是時時不離法身空寂的本位,在正見上不落於能所是非等分別之心,使之任運自然,常常保任是惺惺寂寂之中。
以上所述的第二要正定修習法,究其實質,也就是依於正見的分別自性的止觀法門,這即是無為俱生法爾的自相,同時也是一切行持法門的心要。如果用分別心離開自性去作有為的修習等於是投入了羅網,是沒有解脫之日的。而這無分別的止觀,就是法身自住的赤露智慧,它不從外來,完全是如來藏心所開顯的本有功德。因此當進入正定後,必然決定要護持本來曾經被無明所迷的覺性心,使之相續不斷,任運圓成,不再迷失。
第三要 正行的修習
從正定到正行的修習,其中最重要的是:如果沒有成就解脫智的道力,僅僅只住於休心息慮的行持狀態,仍舊不能超越色界及無色界的束縛。因為沒有成就解脫智的道力就不能自在地克制貪嗔癡等煩惱的緣起以及諸行的業境遷流,於是就不能超越其界的束縛。因此之故,在未獲得決定的道力時,遇到喜順的境緣時便生起貪染愛著,而在逆拂的境緣中則生起嗔恚對抗的心理,比如對病中的疼痛,便易生起苦受的妄想等。而這所起的一切順利境緣都是自性的功用所顯現,但未得解脫智往往被其所轉,而失去自性的正定。因此只要具備了解脫智就能超越境緣的染著。所以,在正行的修習上,對解脫智的體認是最極重要的。
假使未獲證心念起滅的法要,那麼,在生滅念上所滲漏的妄心便都成了輪回的業因。因此,不論是粗妄念或者是細妄念,均須在起滅時隨之而掃盡,並隨之保護自性空寂的正觀。這就是說,要在心念起滅上不以縱任而使之成為熾然的妄心業流,但對生滅諸念,也不可用觀念來對治妄念,只要能夠時時不離自然的本體,用法身智慧去任運觀照,使妄念不相續下去,就能與妙道相應。這就象在水面上畫圖畫一樣,一邊畫一邊也就隨之消失。但要注意,妄念雖然自然消滅,還未算作清淨境界,因為這時僅僅了知妄念境界,但仍舊還沒有徹底斷除惑亂的業流,所以未能解脫三界的束縛。因此,必須在了知妄念自滅的同時,立即識知顯現自然本識的智慧性體,就能夠自然地安住於清淨本然中,這樣修習,便在妄念滅處的當下清淨隨之而得,這是正行修習上更為重要的關鍵。
在妄念起滅的同時,隨來隨空,正如水上繪畫一樣,是不留痕跡的。由此可見,心性之體本來就是清淨的,妄念起而自起,妄念滅而自滅,其本位的觀照,綿綿密密,相續不斷,這樣的正行修習,就可以證得任運的自性大道了。
所以在妄念起的時候,任之起,不作對治克制,這妄念起來之際,應該立刻直覺而照知,這所起的妄念都是本元清淨的覺道正行,而不是離開妄念別有所修。因為功行到了這一層次,心中毫無粘滯,妄念全體是妙用,——念中具備了恆沙的道行。所以從真俗不二的妙谛上說,無念就是有念,有念即是無念,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正起念之際,不見有念可起,歸於無念之時,不有空寂之見,完全是真心的靈妙受用。
依賴妄念去調修法身,那麼自心中所現的妄念都是因調修之力而呈現為自性的微妙受用,也就是說五毒妄念所現的粗執妄相,都能夠使之具有自性的解脫的光力,時時照明其本空而成就法身的靈妙受用。
一切的妄念,都是由自性通徹境界中所起的妙用,因為有無取無捨心的護持之因力,妄念的生滅也就完全無法超越法身妙用的境界。就妄念相的一邊說,雖然具有無明色相,但就它的自性說,是完全不能超出法身智慧的清淨心。所以,在廣大不斷的光明觀照下,妄念的自性原本就是空淨的。
如果力量未充足,還須注意三修門的行持。
(-)身修——離諸作為,如世間無益之事及其他出世之行法等,唯安閒寬坦寧身安住。
(二)語修——無益之世間語及咒誦均止,安靜如谷。
(三)意修——離戲論思量比對心想,即觀想作表亦止。自頭至足,空如竹筒,心等虛空,絕一切分別,離沉掉無記,使意念等持惺寂,靈 照無取捨執著,住於本妙明淨體性中,即大手印定。
常常如此無修而修,忽於剎那間,如暗室燈燃,光明開朗,涅槃自性,俱生本覺之智光,全體畢現,立證無上正覺道。
通過如上方法的長久的修習,就會達到妄念來時就自然有道力起來調治,並證入動靜一如的境界,獲得堅固不壞的三昧正住。
無為正行的功用到了最極的時節,雖然在外表上顯現喜憂疑慮等的妄念境界與凡夫一般無二,但內在卻與凡夫對成壞等妄境的實有執著完全不同,凡夫是隨妄境去結集行業,是隨著貪等妄力受其轉移的。而正行則完全是妙用的顯現,因而當心念起來之時,立即識知妄念的各種相貌,而正在識知之時,妄念之相也當下隨之而滅,比如遇見舊時相識之人一樣;其次則妄念必然自滅,比如蛇結自解一樣;最後是妄念無利無害而隨滅,比如盜賊進入空房一樣。這樣的功用,是解脫法中的妙要。
如果僅只知道正念的修習,而不明如何解脫妄惑,還與修習禅定的功效一樣,是不究竟的,不能斷惑證真,獲得解脫。因此如不具備這種解脫道法妙要的修習,雖然依賴心力能夠堅固地安住於禅定,也仍是落於上界禅定境的束縛,不得成就菩提大道。
如果僅以了知妄念起住為滿足的人,則是與下劣狂惑沒有區別,或者偏著於空而求法身印契的種種思量,因為沒有解脫道力,所以在遭遇惡緣時,則所修持的功力無法解脫境界的束縛,反而於中自觀各種過失,忘失正行的無為。
因此修習正行者應明白:妄念的起滅自體本空,所以無論是什麼妄念,終歸於寂滅。而妄念的寂滅,都是自然的寂滅,因為隨妄所起,其體本淨。這寂滅解脫之相,就是自性現量解脫的唯一要決,也就是自性大圓滿殊勝法門的不共要妙。具足了這殊勝要妙,不論所起的是什麼煩惱妄念,都顯現為法身自體,妄念全體是智慧,逆緣都成為助道的伴侶;煩惱都成為覺道的妙行,這樣就達到了不捨輪回而安住於清淨解脫的世出世間不二的中道實相境。悟證此道後,在一切染淨或纏縛中,都圓成無功用的修證而任運自在。如果不具備上述的 解脫道力,雖有至高的見地,甚深的修持,對於自心本體也是沒有真正利益的,因為煩惱力未退,不是真實的大道。假使證得這妄念自起自滅的妙要,雖然毫無至高的見地的修習和甚深修法的緣依,也能夠依真性要妙之道從人、法二執的纏縛中獲得解脫。這譬如到了金州,沒有其它雜石可尋,因此在妙要的正行修習下,所起的任何動靜妄想都是現成的真實定境,要想另外尋一個能迷亂自性的事物,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