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宋智明居士:禅觀入門 七、禅的教育與光大 禅行的思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禅行的思考   
  
    佛陀應機宣說八萬四千法門,歷代祖師弘揚顯密禅淨諸宗門派,無非大悲垂化借口種種方便以度人,使信修者開正智見,損減煩惑,消融妄心,證入三昧,開顯無漏慧而導歸於實際理地。既契證理地,通體現成,圓心普照,於是“千山勢到岳邊止,萬派聲歸海上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更無法門高下、宗派勝劣之情執,萬善同歸,諸行一趣,旨歸既圓,方便即立,如握摩尼寶珠,隨類而顯,應緣而施。如意自在,圓活無礙,於是周濟無窮,廣行正法矣!

    禅的教學者肩負禅脈正宗的傳衍,使法燈常明,並在實際教學中,使禅的行人依法參究,就機指歸家之路,有障者以善巧除之;被路途風光所迷者,指之使識坦途。因此處處領悟真理,念念覺照自心,終至恢復本來,徹證無生,一期行功至此圓滿。如此重任世間醫師無法與之相比,因醫師僅醫身病及少分心病,而禅的教學者要徹斷一切病根,復原本清淨的佛性功德,使慧命永存,智光圓耀。所以禅的教學者,對己應力求透脫,清淨三業,圓融諸法,對他應廣行慈悲方便,慎重指導,方不辜負佛祖之深恩與荷負之大願也!

    了知於此,便明白這個中分量。因此,學人要自利利他,圓成大道,絕非輕心、慢心,以少分知解能了此一大事因緣,必須安養性地,韬名晦跡,守住本分,消習轉業,更能由此而熏習諸法,逐漸圓滿無量佛德,且攝一切道種歸於淨用,隨方度化。故無論在大智圓解,威德妙行,三昧神用,大悲願力,法藏變通,妙相莊嚴,淨土方便,機感妙應,等等道用方面,一一成就,方能真正垂范一代,度脫無方也!

    綜觀現代佛教,除佛學研究、文字宣揚、寺院應酬等,注重人間倫理修養的如人間佛教、生活佛教等,為普遍性之教化,斯為利世所必須;而專論修證佛法成就道業者,密宗自有師承之教學系統,唯在福德因緣如何,外人自不必議論;淨土宗為普攝圓歸法門,只要真正發願求生極樂,皆可一心念佛,隨分開解,以暗合道妙故,不必過分討論與爭議,唯在宏揚者之眼正。

    至於禅宗,既是佛心,又是結合中華民族文化精華的大智慧與人生最高最圓妙的修養,現代的禅宗已是融攝一切禅法一禅行的總持法門,故它是圓活而不拘一格的。如目前所流行的安祥禅、生活禅、哲理禅、止觀禅、直指禅、心密禅、話頭禅、念佛禅,均是廣被群機,利濟行人的方便。如能依之而行,悉心體悟,念念相應,則日久功深,自然有成就的勝果。

    除此之外,禅的教學者還有更重要的一面,即以方便智隨機指點,解粘去縛,針對現代人的心理病態與知解迷困,善用種種方法化轉執著,滌除心垢,清明智目,恢復正常的心態,使其更好地投入生活,為人類的文明做更多的貢獻。這種活的教學,正適合禅的風格,有類似於心理醫師的心理咨詢,只是禅的教學更有向上的發心的價值,所謂光明的銳氣、慈悲的精神、四攝的利樂、平等的性德等等,使恢復後的行人,建立起人生崇高的理智,在生活中充滿真正的歡娛,即“日日是好日”也!

    當然,個別的禅行者,因為個人的用心方法不當,如只作禅理的探索,禅法的比較,不向明師參學,以及見光見佛,妄認境界為開悟等等,以至達不到禅修的預期受用。這還得從自己的發心與方法上反省一下,努力走出一條禅的坦途。

    那麼,如何才能確定禅行的進步呢?大致可列出以下十條:

    1、空一切根塵境界,明了現前而不住於空,即不落第六識的分別空及不起第七識的我證空之執,即空不空,直了不二;

    2、顯了佛祖所示之理,契入不昧,以此實相真理,解了諸法,緣生無性,稱性合理,因此三藏之本,祖教之旨,了然心目,一絲不差;

    3、智照現前,不被境惑,不隨心起,直了目前,無心而用,所謂“心識澄清,了了分明;”

    4、自覺心量廣大,包括萬法,能容不同知見之人,能適應各類凡俗習慣,雖有來去運用,卻無來去之心,因一切均自心所現,故不動而動,動而無動也;

    5、慈悲具足,處處利濟眾生,順應機緣,不故示清高神秘,不稱己德,使不同類型的人都得利益;

    6、在利生中,時時檢點自己的行為,知是習氣,必改無悔,使習染漸輕,身心清淨,隨處無礙;

    7、心地質直,身執及自我利益之心極輕,不為名利而行禅法,融通世出世法,平心而論,稱性而談,攝持眾生於正道;

    8、見果知因,知因達果,使一切因果不昧,了然無滯,以此隨緣建立善淨因果,使自他上上升進,福慧雙運;

    9、淨念相續,日夜一片,內外一片,淨穢不二,心光圓照,本位不移,雖起應萬機,而如如不動也;

    10、以寂照不二之智德,導自他歸於理事不二之淨土,圓融普攝,常光恆照;

    最後應指出,真有見地之智,真行必在其中,不必另起他行,唯以智起行,全行在智。古德所謂“全修在性,全性起修,”關鍵在於智眼之圓啟,以根本智可以證體,以差別智可以啟用,如以事功等論於智行者,不但說之不正,且有礙於正智之照,故智行是合一的。如行之不周,那是其力未充,只要蓦直去,必有到家的一日!
 

 

上一篇:萬行法師:降伏其心 三 福慧雙修
下一篇:萬行法師:降伏其心 三 修行中身心出現的四種反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