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自己才能成佛
印寬師:我昨天打坐,思索一首偈子:“若人靜坐須臾間,勝造恆沙七寶塔;寶塔畢竟化為塵,一念淨心成正覺。”請師父解釋是什麼意思。
師:我們佛教裡面有一句話:“念佛一句罪滅恆沙”,意思是說念一句阿彌陀佛呀,我們的罪孽就可以滅掉恆河沙那麼多!實際上我們也沒有那麼多罪孽,即便是有那麼多,念一句佛號就消滅了,你說說我們學佛以後念了多少阿彌陀佛了?難道我們的罪業還沒有消滅嗎?按這個道理來講,按這個方法計算,我們的罪業早就沒有了!
事實上我們念了那麼多佛號,為什麼沒有像說的那樣呢?(答:沒有相應。)對!說得非常好,念佛沒有相應。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剎那間的相應,有過一次的相應,和道溝通了,就扭轉了我們的業力了!既然這個力量扭轉了,就像水勢,把水頭扭轉過來了、改變方向了,就不會再朝以前那個方向流了。
可是我們天天靜坐也沒有與道相應過!果真我們的身心清靜下來以後,有剎那間的相應,只要有過一次的相應(就是說你不管用什麼方法,捕捉到一次,相應過一次)以後,你屢次捕捉,慢慢就會熟練了。因為你有了一種記憶,帶著這種記憶,繼續去捕捉,不斷地相應、相應……,慢慢地就形成一股大的力量。有一天就會真的與道打成一片。
印寬師:師父,您覺得大家現在的進步程度、速度正常嗎?太快還是太慢?
師:我覺得不正常!大家那麼虔誠,為了鼓勵大家,說“有所改變,改變得很慢”。實際上這是一句錯誤的話,要麼就沒改變,一旦改變過來就不存在快與慢。就像我們的念頭一樣,速度是非常驚人的!你的散亂心有多快,一旦扭轉過來,你入道的速度就有多快。
為什麼不改變?我經常在自己身上找毛病,分析來分析去,還是我自己的德行不夠!有時我回憶自己求道的經過,不是自吹自擂,我最初給自己定的,一旦發現了自己存在的習氣毛病,我一定要當下把它改變過來,而且這一輩子不允許它出現第二次!
回憶起我在修行當中,有兩個人給我的影響是最大的。第一個就是九華山的空有和尚,我見到他時,他劈頭蓋臉地把我臭罵了一頓,當時我感到莫名其妙!但是他罵完了以後,我的內心連一絲反抗他的念頭都沒有過。這裡我所說的“反抗”,也包括為自己辯護。不管是存在還是不存在,只要他說出來,我都會檢討自己是否存在?我全盤接受了他。如果我不存在,他就不會說。
問:……(錄音不清)
師:我們修行人不要在環境、在對方身上找毛病,一定要學會在自己身上找毛病。我們很容易犯一個錯誤:做任何事情總是喜歡在外界找原因,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這樣,無論你是做事、還是修道,都很難進步,或者說根本沒辦法進步!
為什麼說修行人要經常看到自己的起心動念?你如果看不到自己的起心動念,眼睛整天盯著對方,這樣就很可怕,這樣長期下去,你的內心就不平衡。在不知不覺當中就有了傲慢心,產生了邪見。
因為我們投奔一個人、交往一個人,是要學人家的優點、學人家的長處,不是來找對方毛病的。如果是找毛病,每個人身上都有毛病,都有不好的習慣。既然我們是修行、學習,就要善於發現對方的長處。
就像那個嗜賭的人,當發心不再賭時,砍掉自己的手指;但是當他走到麻將館了,一只斷手還是要去賭!這就是凡夫,做不了自己的主。
凡夫說起來可憐,做不了自己的主,可以做別人的主,凡夫就是這麼顛倒。我們管不住自己,但是往往別人可以管住我們,強制性地管住我們。所以凡夫必須要別人管自己!聖賢是自己管自己。聖人是已經在位了,賢人呢,是在修行途中的人。那麼我們凡夫必須要別人、也就是外邊的力量才能管住自己。
※ 《菩提道次第略論》這本書很好!我勸大家凡是想實修實證的人,都要學一學,因為學習了這套書以後,你會對修行的次第、概念、方向以及輪廓都會有一個很清晰的了解,乃至說能夠掌握!
※ 實際上你能夠對一件事情專一,就能夠對萬件事情專一。你能夠對一件事情專一以後,你肯定不會渴望放棄手中的事情,專門再去“專一念佛”。你已經能夠深深體會到:我現在專一,本身就是在念佛!如果你真的能夠專一在念佛的話,你在吃飯時會想到,我現在也是在念佛,也是在吃飯。“吃飯”和“念佛”,它們是沒有區別的。所以過去那些祖師們修到一定境界,整天都處在三摩地中,他們講:每天吃飯沒有咬到一粒米,每天穿衣沒有穿到一絲麻!因為他每天處在這種狀態裡面,是通過這種方式入定的。
你如果換一種方式,在吃飯的時候每一粒米都嚼得那麼慢、那麼細,而且能夠用心去體會它,這也是一種定。通過這種定繼續地深入,也能夠進入三摩地裡面去。
如果真能夠把心給看住的話,就可以不需要再修其它的法門了!之所以我們需要這個法、那個法,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看不住自己的起心動念。一旦我們能夠看住自己的起心動念,那就意味著我們當下就處在一種很深的禅定裡面,否則的話,就沒有辦法看到自己的起心動念。
平常我們偶爾也能看到自己的起心動念,“哎呀,剛才怎麼起了這麼一個不好的念頭?!”那說明這一剎那,你內在的力量沒有向外奔馳,是在內觀、內看,所以你才能夠發現剛才那一念不清淨。為什麼我們平時很少看到自己的起心動念?因為這股力量一直是通過你的六根在向外尋覓。
※ 我們為什麼把過去的都忘掉了、未來的把握不住?就是因為沒有把心回在當下,一旦把心回在了當下,過去的事情你還會記得很清楚。這種“記得清楚”,它不會在你的腦子裡面經常反復出現,根本就不會出現。而是當你需要它、回憶它的時候,它才會出現。如果不回憶它,它永遠不會出現。
為什麼人家過去的修行人記憶力那麼好?因為他所經歷的每一件事情,都曾經在當下用心投入過,都是在當下就已經經驗了。一旦當下的這一件事情過去了,他也不會再回憶,除非他需要,自然就會重新出現。用的時候就有,不用的時候就藏起來了,已經儲存在八識心田裡面了。以這種方式儲存在八識心田裡面,它就永遠不會翻騰了。所以在他的頭腦裡面,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念頭。
問:什麼是法?什麼是道?
師:站在因地上來講,“法”就是工具。通過這種工具到達一個地方,達到一種境界,或者說深入到一個層次。站在究竟的果位上來講,法也是道,道也是法。
※ 因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修行人,普遍的都是誦誦經、打打坐、拜拜佛、念念咒語、觀想觀想。因為普遍都是采用這種方法,所以修到最後,都感覺到沒有後勁了,上不去了,一直停留在這個狀態裡面 。你再拜不拜佛、誦不誦經、打不打坐、念不念咒語、觀不觀想,都沒有多大的區別了!
你做也是這樣,不做也是這樣,所以就會對修行的前途感到很渺茫,甚至還有點恐懼。如果你有一些個人嗜好的話,譬如說雕刻呀、繪畫呀什麼的,你還容易打發一點時間,如果沒有個人嗜好,想修又修不進去,放棄又感覺捨不得。因為你有了真正的信仰,而且也有所感覺和體驗,確實認識到“道”真的存在,但是你又拿不到!就像人家說的:看得見,看不清,也能夠摸到,但是沒辦法抓到它!
※ 魂(神識)與佛教講的本來面目,它們不一樣。如果我們修行修到能夠讓這個“魂”離開身體,僅僅說明這個魂它解脫了這個肉體,並不說明見到了本來面目。這個東西它不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但是它和本來面目有關系。
有很多煉氣功的人,通過意念的導引,會感覺到有一股力量離開了自己的身體,可以飛到某個地方去視察一些事物。這個飛出去的,不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就肉體來講,它僅僅是我們肉體的本來面目,是我們肉體的主人公。它還不是我們佛家所講的本來面目。
但是要想獲得、證到本來面目,第一步,先要把能夠脫離身體的這個東西修出來。我們的身體只有這麼一個能夠出去的東西,一旦把它修出來以後,化身是在它的基礎上化出來的,而不是在肉身的基礎上化出來的。肉身只能生出這一個,由這一個生出千千萬萬個!
真正修煉的開始,是先把“它”修出來,脫離肉體以後,真正與道相應、和道打成一片的、能夠提升我們靈性層次的,指的就是它!這個時候,你保不保護你的肉體,對修道而言,已經不重要了。但是沒有把“它”修出來之前,保護身體對於修“它”而言非常重要!譬如營養不夠、身體不健康,你想把它修出來就非常困難。
我們常人幾乎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曾經感受到靈魂(或者叫做神識)離開過自己的身體。如果通過一種方法把它修出來,並不困難,可以說很容易。為什麼我們佛門裡不刻意去把它修出來?因為單單把它修出來以後,你就誤以為修道就是如此!而且你有了這種功能以後,如果沒有禅定功夫的話,你很難以把握自己!
問:……
※ 你說磁場和“三身”有什麼關系?就肉身而言,對於我們修“報身”有直接的關系,對於修化身來講,關系就不大了。因為化身首先要有力量才能化出來,而這種力量不是肉身所能具備的,他不存在於肉身裡面。你必須把第二者修出來,由第二這再修化身。第二者索取的力量,已經不在肉身上索取了。
既然化身是由第二者再化出來的,而且又不在肉體上索取能量,也就是說“化身”的材料不在肉身上索取,那就是說由肉體把第二者修出來,而由第二者去索取化身的材料。
有好多人把第二者修出來以後,誤以為是本來面目,誤以為大功已經告成!民間有許多巫婆、神漢,有的天生就能脫離身體,你能說他們已經得道了嗎?而且這種人臨終的時候非常危險!投胎一點也做不了主。譬如他想和佛相應,想到極樂世界,不可能!
因為這一類型脫離身體的人,與他以往的修行方法和心態有直接的關系。道家把它叫做“陰神出竅”,這種說法也對!如果他通過禅定功夫重新下手修煉,再出去,和他前面出去是絕對不一樣的。因為要把第二者修出來,和上面銜接,你必須要把陽性的力量和陰性的力量合而為一才行,民間好多能出去的叫做“陰神”。
道家有個詞語叫做“聚精會神”,通過禅定以後,把體內的陽神聚集起來,和陰神達到一種平衡以後出去,才能夠和宇宙的大力量繼續銜接——出神入化。
你看我們出家人,如果修得好的話,他一看就知道某個人是有附體的。誰也沒有教你就是通過你平時修禅定的體驗、感覺和直覺,你就知道。你只要是通過禅定修行的人,你自然能夠識別對方已經被附體。
因為凡是能夠附體的,它都是一種陰性的力量。也可以說被附體的人他本身陰性的力量大,才導致了陰性眾生附在他身上。因為無形眾生全部是屬於陰性的力量。正是因為附體的和被附體的都是陰性的力量,它才合在了一起。
所以陽氣足的人根本不用擔心,你永遠不會被無形眾生附體,也就是不會被陰性力量附在身上,就像水火不相容一樣。
※ 當我們受到驚嚇時、遇到危險時,是能夠脫口而出念“阿彌陀佛”呢?還是哇哇大叫呢?還是想到別的?如果你遇到危險時能念“阿彌陀佛”,你臨終時靈性就能上升了!
※ 如何做到“過後無痕”?首先你必須做到腳踏實地。如何又叫做“腳踏實地”?直下承當!如何做到直下承當?不迎不拒。它沒有來,不要迎接;來了以後,不要拒絕。如何做到不迎不拒?
在這裡做個比喻:剛上座頭十幾分鐘,腿不麻,身體裡面也沒有一股力量在浮躁,而且身體非常輕松,這時候你感覺肉體好像不存在了;念頭也沒有產生,雜念不多,干擾不了你當下的清靜畫面;周圍的聲音也能聽到,但是干擾不了你清靜的畫面。你繼續讓這種清靜的畫面延長、擴大、擴大……,到了一定程度,你會感覺到整個自己的身心真的沒有了!在這種漫無邊際的狀態裡面,你只有一個很清醒的覺知存在。
必須要在動態當中達到這種狀態,而不只是在靜態中能達到。要在接人待物當中能達到,否則臨終時絕對沒有把握!
當這種狀態娴熟了以後,你就達到“不住往事”;不住往事,業就自消;業自消了,就來去無痕了。我們之所以有“業”,是因為我們有“住”,有住,就有痕跡。我們現在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有住。為什麼會出現相同的念頭?就因為有住。有住就有記憶,有記憶,就要回憶,回憶就是住。
我們之所以放不下左手的東西,是因為右手沒有拿到東西。但造化就是這麼微妙,你不敢放下左手的,就拿不到右手的!你如果左手有剎那間的放下,你的右手肯定會在另一個時空得到!可是我們連剎那間的“放下”,都不敢做。
我們把左手比喻成世間的,右手比喻成出世間的,所以你要有所得,必然會有所失!實際上這不叫“失”,叫“放下”,因為你要把力量集中在右手,必須要放下左手的東西。等你真的放下了,你就能夠空掉自己的身心了。
我們平時追求空,一旦空掉了,又恐懼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