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界法師:阿彌陀佛臨終關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阿彌陀佛臨終關懷

淨界法師

   「臨終接引願」是為中上根機人而發的,「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這地方的十方眾生跟第十八願的十方眾生是不一樣的,第十八願的十方眾生是顛倒的凡夫,這地方是發大乘心的菩薩。

    這菩薩在修學當中有兩個重要的功德:發菩提心、修諸功德。

    他內心當中有很堅定的願望,眾生無邊誓願度,或者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兩種菩提心。昙鸾大師說淨土宗的菩提心是「願作佛心」,所以淨土宗的菩薩是偏重於智增上的菩薩。悲增上菩薩怎麼到淨土去?他是寧可陪著眾生流轉的,他的思考模式是以眾生無邊誓願度為主的。

    所以淨土宗菩提心的思考模式,昙鸾大師說:「發菩提心就是願作佛心,願做佛心就願求生淨土之心,願求生淨土之心就是願度眾生之心。」他是成佛,求生淨土,然後回入娑婆度有情。

    所以他這個人基本上是依止大乘的空正見,發明現前一念心性以後,發起眾生無邊誓願度的決心。所以他修學的時候,不為人天福報,不為二乘涅槃,希望與法界眾生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他內心當中有這麼堅定的誓願。

    他不但有誓願而且有行動喔,修諸功德!他平常布施持戒,修學止觀,積集福德智慧,兩種殊勝的資糧。但是最後的關鍵點:至心發願!就是往生的關鍵了。

    前面(第十八願)講「至心信樂」,這地方講「至心發願」;前面(第十八願)的眾生是顛倒的眾生,講嚴格一點,這種眾生是沒有資糧力的,他哪有資糧力?所以他完全偏重在信仰,順從本願。

    這上根人不一樣,你要他順從本願是有困難的,他是有資糧的人,說你現在完全放棄你的自我意識,放棄你的菩提心,完全忘掉你的資糧力,那是不可能的!所以這地方的關鍵不在信心,而在願望。

    這個發菩提心的人,他是要成佛的,但是他看到佛道久遠,為了怕退轉的緣故,所以他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他把成佛的願與往生的願巧妙的結合在一起,我為了要成佛,我必須到淨土去,所以關鍵點在「至心發願」。

   「至心發願」跟「至心信樂」不同,「至心信樂」是我根本沒有想法,反正你要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動,我就完全相信你,反正我就是通身靠倒,就像三歲的小孩子,他根本就不會站,全部靠在母親身上他根本使不上力。但是這個菩薩不同,你要他完全靠上去,他是有困難的,他是發菩提心修諸功德的菩薩,是個有資糧力的菩薩,所以他不能完全順從本願的,他是怎麼樣呢?至心發願!他把自己成佛的理想訴諸到淨土去,然後欲生我國。

    這個人到了臨終時候就有事情出現了,「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這時候因為他本身不是完全順從本願他是為菩提道求生淨土,所以到了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跟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要現前做什麼?開示、慰導!給他種種的開示,種種的安慰,種種的引導,因為他這個人是有想法的。

    佛在《觀經》上是怎麼開示,先贊歎他的功德:「善男子,你修諸善法,善哉!」先開示安慰鼓勵他,然後再帶他去淨土去。這地方的臨終開導,是阿彌陀佛親自來做臨終關懷的。

    蕅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說臨終的開導是很重要的,他說修學大乘的菩薩到臨終的時候,他的第六意識是處在一種亂心位,這時候修行最難得力!

    他為什麼能發菩提心?因為他有第六意識的心念。他為什麼能修諸功德?因為他有第六意識的心念。他整個發「菩提心,修諸功德」是依止第六意識而住,而不幸的是第六意識到了臨終即將消失掉,你想想看,「一具臭皮囊,何來立功課」!他不是靠身體發菩提心,也不是靠嘴巴發菩提心,是靠他的心念發菩提心,持戒也是靠他的心念來持戒的。但是臨終的時候所有修學善法依止處的那個心念,開始退失掉,要進入夢覺的時候,他內心是情以何堪!他根本使不上力嘛!

    平常有人刺激你,你可以安住正念,你的第六意識還在。臨終的時候你的第六意識是消失掉,所以蕅益大師講「倘習氣分毫未除,未免隨強偏墜」,只要你內心當中還有一絲毫的業力,你必須隨業力強的地方去投胎。所以他處在亂心位,內憂外患的時候,彌陀的開導就非常重要,非常重要了!

 

 

上一篇:魏道儒教授:佛教和平傳統及其現代價值
下一篇:樓宇烈教授:普賢行願與大乘佛教的修證——樓宇烈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