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黃夏年教授:20世紀德國的佛教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20世紀德國的佛教
       
1858年德國學者克彭發表《佛教》一書,約與同時,卡·弗·科本寫出了《佛陀的宗教》,這是一本介紹大乘佛教的著作,他們為德國佛學研究之始。不久奧登堡著的《佛陀及其生平·教義·教團》一書出版,此書被認為是歐美學術界的"標准作品",此書出版後,曾7次再版,並被譯成14種語言。奧登堡是研究印度哲學和巴利文獻的,他不僅寫作,還編輯了巴利律藏,譯出戒本。以後又出版了《奧義書教義與佛教的起源》(1915)、《佛教經典論文》(1922)。與此同時,德國的探險家格林威德爾和馮·勒科特兩人到中亞收集到上萬份經卷和各種文字的寫本。1900年格林恩威德爾出版了《西藏·蒙古的佛教神話學》,這是德國最早的藏學著作。1906年皮捨爾出版了《佛陀的生平與教義》一書,此書一度非常暢銷。朱托伊特將《本生經》譯成德文。貝克出版了《佛學--佛陀及其教義》,與奧登堡在理論上商榷。與奧登堡同時代的人還有韋伯、紐曼、蓋格、格拉澤納普、瓦勒澤爾等人。他們中間有的研究巴利文經典,如蓋格將著名的南傳佛教的《大史》譯出,並將巴利佛典"相應部"譯成德文,撰寫了《巴利文學與巴利語》一書。有的研究梵文經典,如著名學者韋伯深入地研究了《阿含經》,將大乘佛典《金剛針》譯成德文。有的還通漢文、藏文等,如瓦勒澤爾就根據漢藏兩種文字的《中論》,進行對比後,譯成德文,又寫作了《早期的佛教哲學基礎》(1904)。以後又發表了多卷本的《佛教哲學及其歷史發展》,這是德國學者開始研究大乘佛教哲學的基礎性著作。舒爾曼發表了《歷代達賴喇嘛傳》(1911)。在紐曼、塞登斯杜車、奧登堡等人通力協作下,把巴利文阿含經全部譯成了德文。繼起者有安吞蘇特、格林和達爾克等人。安吞蘇特,法名三界智,曾是一名小提琴手,因對印度文化感興趣,後到東方旅行,逐漸受佛教的影響,最後皈依佛門。他在緬甸出家,成為第一個德國比丘。他主要在斯裡蘭卡生活,學習巴利文,出版了《佛陀聖言》一書,被譯成十種語言,還寫作了《論藏指南》、《佛學字典》、《佛教的基本教義》、《解脫的途徑》,翻譯了《人施設論》、《增支阿含》和《清淨道論》等經論。1922年海勒出版了《佛教禅定》一書。40年代是德國佛學研究的一個高峰。1942年馮·格拉澤納普編譯了《佛陀·思想》發表了《佛教的神秘》,這是一本藏傳佛教方面的書。1944年諾貝爾撰寫了《金光明最聖王經:附有詞匯表的藏文本》,以及《義淨的〈金光明經〉的漢文與藏文本譯者》(1958)一文。以後瓦爾德史密特出版了《佛陀生命終極的傳統》、翻譯了《大涅槃經》和藏文本《四眷屬經》。1947年施密特出版了《佛陀的教義》和《佛陀的大弟子》,第二年編纂了解釋疑難詞匯的《佛教字典》。1951年德國僧人尼安那波尼伽著述《止觀坐禅法門》,不久又將《尼波多經》譯成德文。翌年呂德斯出版《佛教原始經典語言的現象》。1953年以後威勒先後發表了《入菩提行經藏梵語索引》、《對〈大寶積經〉文獻的研究》、《〈大寶積經迦葉品〉的梵藏本對譯》。1956年格文達喇嘛撰寫了《西藏神秘主義的基礎》。霍夫曼出版了《西藏宗教史》(1956)和《西藏宗教及薩滿教的象征意義》(1967)。60年代伊始,梅色札發表了《關於普魯士國家圖書館藏德格版〈丹珠爾〉》,以後又發表了《伯爾尼歷史博物館館藏藏筆者般若波羅蜜多文獻》和《密教學密教史論文集》。1962年施林格夫寫出了2卷本的《佛教》,這是從社會學的角度對佛教進行研究的作品。此外史密特豪森譯介了《瑜伽師地論》。伯內爾研究日本道元禅,發表了一些有關的著作。舒曼對大乘佛教的發展提妯了自己的看法,出版了《佛學--解脫的哲學》。60年代以後享利·貝歇特成為當代最有名的德國佛學家,他寫作的《南傳佛教國家的佛教·國家與社會》一書,成為研究東南亞諸國佛教的經典作品。他對中亞佛教的語言現象也發表過不同的看法,與中國學者進行了爭論。馬爾堡根據宗教與政治的關系,寫了《佛教與共產主義:誰掌握了亞洲》一書,書中對佛教社會主義作了比較詳細地研究。海西希是德國最有名的藏學家,出版的作品有《有關喇嘛教在17世紀鎮壓薩滿教的蒙古史料》、《論蒙文大藏經的翻譯技巧》和《北京的蒙文喇嘛教經版》等。還參加了意大利學者杜齊的名著《西藏和蒙古的宗教》一書的寫作。

三界智在德國創辦了《佛教世界-德國佛學》月刊,成立了德國巴利文佛教協會,發展了一批弟子。1911年摩诃菩提會德國分會成立,《佛教展望》復刊,次年改名《摩诃菩提葉》。1913年佛教生活聯盟從巴利文學會中分離出來,在柏林、漢堡、慕尼黑等地建立了分會,發行《佛學學報》,次年停刊,1920年復刊。1921年摩诃菩提會與佛教生活聯盟合並,在慕尼黑成立德國佛教團體,發行雜志《佛教世界楷模》。1924年德國佛教團體易名三寶佛學社。保羅·達爾克在柏林成立佛教之家。波恩、杜賓根、哥廷根、慕尼黑、漢堡、萊比錫、馬爾堡、佛萊堡、柏林等大學都有研究佛教的人才或單位。

由於英國和德國的佛學界在本世紀初對佛教的藏經,特別是對三藏中的經藏和律藏做了不少的整理工作,在論藏整理方面做的不夠,因此他們被後人看作是最早在歐洲出現的一個研究學派,叫做英德學派。

 

上一篇:剛曉法師:《攝大乘論》要義 總標綱要分第一
下一篇:剛曉法師:《攝大乘論》要義 所知依分第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