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與醫藥
郭元興
釋迦牟尼有“大醫王”之稱,經律中常記其醫護病人的事跡。在文淨譯的《說一切有部毗奈 耶藥事》第十八卷中集中敘述了他的有關醫療、護理的言論和行事。在《大毗婆沙論》和《 瑜伽師地論》中也記載了他的關於長壽的言論。密部經典應用咒術治病在各經中都占重要地 位,並且有專治各種常見病的咒語,如防治眼病、齒病、痔病、小兒病、時氣、毒害、蛇咬 及一切疾病等。初期來華僧人大多兼通醫術。大乘祖師龍樹也是精通醫術之人,經錄中記有 其《五明論》,已佚。在經、律、論中常見對於病苦、病因及四百四病的分析,如《大涅〖 FJF〗B231〖FJ〗經》卷五、十二,《大般若經》卷五百四十,《摩诃般若波羅密經》 卷九,《中阿含經》卷十七,《增一阿含經》卷六、十七,《佛醫經》,《修行本起經》下 ,《正法念處經》卷五十八、六十七,《摩诃僧〖FJF〗B05C〖FJ〗律》卷十,《有部 毗奈耶雜事》卷十二,《大智度論》卷五十八,《瑜伽師地論》卷六十一等皆有論述。唐文 淨在南海室利佛逝於武周垂拱三年(687)至武周天授二年(691)間作《南海寄歸傳》,其卷三 中先體病源章介紹了印度八醫:一論所有諸瘡,工作針刺首疾,三論身患,四論鬼瘴,五論 惡揭陀藥,六論童子病,七論長年方,八論足身力。又進藥方法章介紹四大不調病的治法。 義淨特別指出神州(中國)的針灸之醫、診脈之術,長年之藥遠勝西方。又佛教僧徒因修習禅 定,如方法不當也會引生疾病,沮渠京聲,譯有《治禅病秘要法》二卷,敘述各種禅病的防 治方法。漢譯佛教三藏中保存很豐富的醫藥知識,受到中國古代大醫家的注重和重視。如唐 孫思邈(永淳初年年百余歲)著的《千金方》中就曾引述漢譯佛典四百四病之說。
西藏佛教對於醫藥之學尤其重視,其內容可分為三類。一、在丹珠爾藏中有醫方明部譯收醫 籍七部。即龍樹著的《瑜伽百法》,《壽命經》,《阿縛藥儀軌》,月喜著的《八支醫方心 要釋》,父奴著的《八支心要集》及《八支心要醫方釋》。又月喜著的《八支心要釋句義月 光》。據多羅那他《即度佛教史》父奴即摩〓裡制吒(又見義淨《南海寄歸傳》)異名,初名 難勝黑,後被提婆折伏而為弟子,又名馬鳴,故其時代當在公元四世紀前後。所著《八支心 要集》及自釋約合漢譯三十余卷,內容極豐富。原書梵書現存,題名語尊著。此人被印度推 為醫聖,近世學考考訂有兩人同名,依文淨游即時間(674—684)推測其生存於七世紀初,並 認為他是佛教徒。月喜的注釋約合漢譯一百卷。另外,丹珠爾藏中工巧部及雜部仍有約十部 書可歸入醫藥類,其中三種題名為龍樹著,即《和香法》、《王妃丸藥》及《根本藏大藥次 第》。二、西藏最盛行的醫書為《四部醫典》,現已有漢譯本。此書相傳為蓮華生傳子其弟 子王妥雲丹衮波(玉妥功德怙732—856),由其另一弟子譯師遍照協助譯出。此書體系仍沿印 度八支分類,但其內容吸收漢地醫學甚多,如脈診、方藥、針灸等,另外也吸收當時西藏各 地及西藏傳統醫療方法,故可謂八世紀亞洲醫學之集大成。此書後傳譯到蒙古,發展成蒙醫 要著。此書有藏王佛海(第巴桑結嘉錯1653—1705)所作的詳法名《青琉璃》。此書第一部凡 六品(章)為總論,述全書鋼目及病理病因等。第二部凡三十品(章),述生理、病情、飲食、 配伍、診斷、療法、醫師等。第三部凡九十二品(章),分為八支,第一支七十品(章),為各 種內科病療法;第二支三品(章),為小兒科療;第三支三品(章),為婦科病;第四支五品( 章),為各種邪崇病;第五支五品(章),為各種外科創傷;第六支三品(章),為各種中毒症 ;第七支一品(章),為養老長壽;第八支二品(章),為壯陰方術。第四部凡二十七品(章), 中辨症、制藥及治療技術等。此書於1835年首由匈牙利藏學家喬瑪(1784—1842)為文向西方 介紹,二十世紀以來日本及西方各國研究日盛,已有多種節譯本及研究論文發表。三、西藏 大藏經中除了有與漢文藏經大體相同的經律論以外,還多出大量的無上瑜伽部的經、疏、論 、軌的密典。這一部分以即身成佛證得共同殊勝二種悉地為基本思想,因此有一整套的脈、 風、明點的理論和生起,圓滿二次地的修證。其脈、風、明點的理論為藏醫所承襲。其八大 共同悉地中的煉制丹藥、眼藥、丸藥的方法也為藏醫所撷取。至於各種修法能產生特殊的醫 療效果已引起世界上的重視和研究。如用意念為他人治病,用觀想為己身除病等,其中“拙 火定”據測定能提高局部體溫達11°(見83年12月20日《參考消息》),對治療現代一些重大 疑難病症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