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善最樂
李焯芬教授
(2010年7月21日上午於文殊閣)
(明影法師:今天非常榮幸請到了香港李焯芬教授給大家做演講。李焯芬老師,工程與技術科學基礎學科(巖土工程、地質工程)專家。出生於廣東省中山市小榄鎮永寧。1972年畢業於加拿大安大略大學,獲博士學位。曾任加拿大安大略省水電局土木建築部主任。現任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院長、香港工程科學院院長。
在加拿大、香港、中國大陸參與並主持了多項工程建設,在工程實踐和理論研究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對國際工程學科發展有重要影響,榮獲香港工程科學院和加拿大工程院(CAE)院士的稱號。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特別是,對香港暴雨觸發滑坡和風化土破壞機制有重要理論創新。提出了香港滑坡防治的總體方案,主持並完成了香港邊坡治理和土地利用的地球信息系統的研究,成功地采用了數字信息技術,使滑坡災害防治工作達到世界前沿水平。抓住了香港災害地質的根本問題,取得重大創新和突破,對香港建設和學科發展起了關鍵性作用。
2003年開始擔任香港福慧慈善基金會會長,基金會從事中國西部貧困地區助學工作,包括捐建中小學及醫院約三百所,每年資助貧困大學生約二千人。同時擔任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理事會主席,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香港獸醫管理局主席,共建維港委員會主席,衛奕信勳爵文物信托理事會主席,及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成員等社會職務,曾任香港特區政府文化委員會及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2003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委任為太平紳士,2005年獲頒銀紫荊勳章,2005年獲美國富布爾特傑出學人獎(Fulbright Distinguished Scholar)。2006年獲加拿大安大略大學頒授榮譽理學博士。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原水利部部長錢正英為他題寫“大禹傳人”共勉。年少時就已熱愛中國文學的他,近年來又潛心佛學等中國傳統文化,並將有關理念融入寫作,寫就包括在香港商務印書館2008最暢銷文學書排行榜名列第一及第六位的《活在當下》《心無掛礙》等多部書籍。日前,《活在當下》等書已在內地由中華書局出版。)
明海大和尚、衍空法師、各位法師、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早安!
昨天晚上我跟大家一起聽了明海大和尚有關柏林禅寺過去二十多年重建的歷史,也回顧了過去十六屆生活禅夏令營的一些情況,我的感覺是昨天晚上還不單是講柏林禅寺重建的歷史,大和尚其實給我們講的是中國佛教復興的故事。兩漢之交,佛教東傳到中國來,從印度經過西域,就是今天的中亞地區來到中國。二千年來,我們中國佛教經歷了魏晉的譯經期到盛唐的高峰期,也走過一些彎彎曲曲的路,我們看到過去一百年來,在我們佛教大德的帶領下,中國佛教逐漸走向一個復興期,特別是過去二三十年。從柏林禅寺重建的歷史,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佛教的復興。
中國佛教的復興其實也是客觀的需要,這話怎麼說呢,我自己的感受是,人類文明的可持續發展需要佛教。在座各位同學來自不同的大學,我本人也是在大學裡面工作的,內地今天有多少大學生,我想大家都知道,有大概2700多萬,那其實是一件很好的事,那我們國家未來的文化教育水平會一步步提高,這對社會的進步是一件好事。不過同時,根據教育部的統計,我們每年有600多萬本科畢業生,能找到工作的大概只有60%左右,那其他人可能就在家裡待著,和父母一塊,也有一些人繼續考研。畢業出來工作以後呢,也面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一個工作環境。這次我們香港來的營員有五六十位吧,衍空法師前兩天陪大家過來。香港的大學生現在也有十幾萬。我念香港大學那年頭,大學生才二千人左右,從兩千增加到十幾萬,也是一種教育水平的提高、普及,是好事。不過你可以推想一下,兩三千的大學畢業生出來找工作,比較十幾萬大學生出來找工作是較容易的。就是情況完全變了,將來大學生畢業以後出來找工作也面臨各種的壓力:工作的壓力,生活的壓力。你要努力工作,才能得到公司的提升,要面對種種的壓力,這種情況不但在我們中國這樣,在日本,在台灣,在好多地方,在北美洲,也是一樣。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走向普及教育。而我們的經濟系統,也是越來越企業化,為企業來服務。企業是什麼呢?企業追求的是最大利潤,這是企業生存的重要目標,有些企業為了在劇烈競爭中追求最大利潤而不擇手段,就出現了前幾年的金融海嘯席卷全球。類似的問題將來可能還會不斷的出現。現代人面對各種的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那有什麼可以幫助我們活得更快樂更自在呢?其實強調智慧與慈悲的佛教,肯定能幫助大家在這種高度競爭、不斷追求利潤的環境裡面活得安心,活得快樂自在,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國家越來越多的人對修持佛法感興趣的一個重要理由。
這樣看來,盡管我們佛教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它絕對不是一個過時的宗教,它有很現實的現代社會意義。它能幫助生活在現代社會裡的我們活得更快樂自在,更能幫助我們應付方方面面的壓力,應付社會環境的不斷的變化,所以我們說人類社會的未來發展需要佛教,就是這個意思。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佛教的復興,與柏林禅寺的重建,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現代意義的一回事。我們非常感恩淨慧長老、明海大和尚,他們多年來為中國佛教復興所做的重大貢獻,這個是很不容易的,不過也是非常需要的。
今天我選了一個講題叫“為善最樂”。大家知道佛教是幫助我們離苦得樂的,我們信仰佛教,追求的是一個快樂自在的人生。快樂,就是為善最樂裡面提到的樂。快樂來自什麼呢?來自佛教強調的慈悲心,我們用慈悲心去做各種的善事,因而得到快樂,這就是為善最樂的意思。用慈悲心去做各種的善事,善事不分大小,也不一定需要錢才能做,生活裡面每一個當下,都有做善事、做好事的機會。剛才講過,我們信仰佛教是希望追求快樂自在的人生。快樂來自我們的慈悲、來自我們的善行。那自在來自什麼呢,自在來自智慧,有了智慧我們就活得自在,這也是《心經》第一段講得很清楚的。佛教的慈悲與智慧加起來,就讓我們有了快樂、自在的人生。當然為善最樂這句話也不單是我們佛教講的,西方國家以前也有一些類似的話,我想你大概聽過一句西諺:助人為快樂之本。這句話其實跟我們今天講的為善最樂也是差不多的。
今天我不打算花太多的時間講一些太抽象太理論的概念,就用一些小故事,去反映“為善最樂”這個主題和佛教的一些基本理念。讓我們先說一個簡單的小故事,去體會一下“助人為快樂之本”這句話,我好幾年前聽香港的一位企業家講過這個小故事。這位企業家大家可能也聽過他的名字,叫李嘉誠。大概三十多年前,他當時已經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當然,他當時還不是擁有幾千億家財的大富翁。用香港人的說法,他當時已賺到了他的第一桶金,累積了不少的財富,不過他感到還不是很快樂。有一天晚上,他出來散步,就在香港大學附近的一條山路上散步,走了兩個多小時。他想著一個問題:為什麼人有了錢還不快樂?聽他講,他後來想通了:財富不完全就是物質的財富,財富有好多種,心中的快樂、精神的財富也是非常重要的。他還悟到,要心中快樂,就要多做善事,多幫助別人。他從此就開始把他一部分的財富,拿來做善事。後來還成立了一個李嘉誠基金會,專門做扶貧工作,在貧困山區資助教育、醫療,還用不少的錢來做善終服務(他叫寧養服務)的慈善工作。後來他就把他的財富,分為三塊,公司業務占了兩塊,余下來的三分之一,他就撥了給這個慈善基金會,專門來做善事。他現在跟人家講:他現在有三個兒子,兩個兒子是干活的,能賺錢的,小兒子這個慈善基金會是花錢的。他每年都花好多好多的錢,來做各種的善事,因此他得到很多的快樂。李先生近年為佛教做了不少的事,衍空法師都知道的。他費了很多的時間去修建一個叫慈山寺的很大很莊嚴的佛寺,慈是慈悲的慈,在香港新界大埔的八仙嶺下,寺中將會有一個很高的直立觀音像,大概還有一年多就能修好。李嘉誠給我們講:盡管他是香港的首富,不過金錢的財富還不能給人帶來快樂,精神的財富也是蠻重要的。他也來過我們大學,跟同學們講精神財富的重要性。這也是“為善最樂”的一個例子吧。
當然,李先生很有錢,他可以做我們剛才講的各種善事,不過也不一定是富翁才能做善事。我給大家舉另外一個例子,不曉得在座有沒有從天津過來的營員,如果有天津來的營員請舉手,有一位,還有兩位,大概你們是來自天津大學或南開大學的吧。我這裡給大家講一個來自天津的小故事,也是“為善最樂”的一個小故事,不曉得大家聽說過沒有。這個故事講的是天津的一位三輪車車夫,他的名字叫白芳禮,一個三輪車車夫,一個老人家,他一輩子拉三輪車,73歲那年(年紀比較大了,不過因為拉三輪車,身體還是蠻好的),他決心為一些貧困的大學生提供獎學金。從那天開始,從73歲開始,他就一直拉著他的三輪車,拉到幾歲呢,拉到93歲,整整拉了二十年,他是一個生活非常簡樸的人,兒子也長大了,其實也不需要他再去拉車謀生了。可他發心要幫助貧困學生。從73歲拉到93歲,這二十年間他一直拉著他的三輪車,通過他的汗水,通過他的辛勞,共賺了35萬人民幣善款,全捐到天津的多所大學去,包括天津大學、南開大學,也有一些給中學、小學的,一共資助了三百多名貧困學生。他的私有財產就只有那輛三輪車了。有一回他要到南開大學去給學生送獎學金,南開學生事務處的一個干部就跟他說要派一輛車來接他,他說不用了,不過想請你計算一下,來往一趟南開汽油需要花多少錢,把這個錢也加進獎學金裡面就好了。在捐贈儀式上,南開的老師把這個事情給同學們講了,同學們都非常感動。得獎的同學們感受到他們領到的獎學金,得來絕對不容易,他們發心畢業以後要努力工作,回饋社會,才不辜負白老人的辛勞和心血,以及他對同學們的厚望。
白老人辛辛苦苦拉了二十年的車,幫助別人,不圖回報。剛才明影法師也講了我參加一個福慧基金會的活動,我們每年去南開和天津大學等三十多家學校。創辦福慧基金會的老先生,他今年也88歲了,是淨慧長老的好朋友,他的名字叫嚴寬祜老居士,是一個六十多年的佛教徒。他也曾多次來過柏林禅寺看望淨慧長老。嚴老是廣東潮州人,和李嘉誠一樣,早年也是艱苦創業,白手起家。他也累積了不少的財富,數千萬的財富,老先生把所有的錢都拿來做這個福慧慈善基金會的慈善活動,他有個兒子,他跟兒子說好了把所有的錢都拿來做獎學金,他的兒子也不要他的財產,他每年按他的健康條件,也出去一下和我們的同學們見見面。他做助學活動有一個特點,就是親自把獎學金送到同學手上。如果當地政府要給他什麼榮譽,或者錦旗呀或榮譽市民呀什麼的,嚴老先生聽到就跑掉了。這個完全是我們佛教講的三輪體空,做善事不圖回報的一種做法,是我們佛弟子的好榜樣。嚴老先生盡管是千萬富翁,但他沒有買自己的住房,他租了一個小小的房間住;他也沒買車,別說奔馳什麼的,就連小汽車也沒有。他日常都是坐地鐵、巴士,所有的錢省下來都是為了幫助貧困學生,這個也是我們佛教講的為善的一個重要理念——不圖回報,做好眼前需要做的善事。
講到做好事、做善事,剛才講到李嘉誠的例子,他為了做善事,每年投放的資源很多,每年都是幾十個億這樣的開支;白芳禮老人蹬三輪車每年也掙到不少的錢,全拿去幫助別人。不過其實在生活中為善有好多好多的機會,也不一定需要錢。從心出發,只要我們存好心,存一個幫助別人的心,每一個當下,每一個時段都有幫助別人的機會,都有為善的機會,都會帶來心中的快樂。
我這裡講一個故事,不用花錢也可以做善事的故事。那個故事是我多年前在加拿大生活時聽到的。我工作的地方對面有一個很大的醫院,是個腫瘤科的醫院。腫瘤科病房當然不是一個很快樂的地方,大家都知道。我講這個故事是兩個末期癌症病人的故事。他們兩個都同時在腫瘤科醫院的同一個病房裡邊住下來。這兩個病人的病情都比較嚴重,其中一個較重的已經臥床不起了,就是不能坐起來了,每天只能躺在床上。另外一個病得也很嚴重,不過還是能夠坐起來,盡管不能到處走動,但是每天還可以坐起來。那兩張病床的分配是,能坐起來的病人被分配了靠窗戶邊的床位,另一個臥床不起的被分配在他的旁邊。兩個病人既是病友,又是患難之交。他們每天都有時間要打發,那位能坐起來的病人,他每天早上坐起來就看看窗戶外邊的情況,然後給臥床不起的病人講講他看到的外邊情況:哦,春天來了。加拿大這個地方和趙縣、北京的氣候差不多,一年四季分明。春天,樹上的樹芽出來了,慢慢地樹就變得非常青綠,地上各種的花也長出來了。加拿大春天的花很多,水仙花,牡丹花,還有郁金香都是春天的花,還有紫籐啊,杜鵑啊,真的是繁花似錦。靠窗邊能坐起來的那個病人每天嘗試著給他臥床不起的朋友講他看到的情況:今天什麼花開了啊,樹上的葉芽怎麼樣了啊。看到我們的小朋友,春天來了,天氣暖和了,厚厚的棉衣都脫下來了,脫下來以後步履非常輕快地跑到小溪邊玩,非常高興啦……他每天都給臥床不起的病友講這些他看到的生活中的小事。好,夏天來了,綠樹成蔭,小學生放暑假了,在草坪上打球啊,挺開心的。跟父母一塊去野餐啊,過一個愉快的暑假。秋天來了,加拿大的秋天和柏林禅寺的秋天有些類似,葉子都變黃變紅了。加拿大的國旗就是一片紅的楓葉,大家可能都見過,就是漫山紅葉,挺好看的。這秋日的風光,他也給鄰床的病友講了。冬天來了,下大雪了,我們的小朋友在冰上滑冰,打冰球,也玩得挺開心的,他也給旁邊的病友講。就在這種困難的環境裡,他們兩個病友一起走過了一段很不平常的歲月。過了一段時間,臥床不起的這個朋友就先走了,故去了。這之前,差不多有一年的光景,他每天都聽他旁邊病友給他描述窗外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風光,他也是蠻欣慰的。盡管是臥床不起,他還是非常感恩窗邊的病友每天給他講這些生活裡的小故事。這些故事陪伴他走過了人生的最後一程。臥床不起的病人走了沒幾個月,窗邊的那個病人也不在了。他離世後,護士來收拾病人的東西,把他的病例卡看了一下,上邊寫著窗邊的病友其實是個眼睛看不見的人,一個瞎子。他其實沒有看見窗外的春夏秋冬。可是盡管他的眼睛不能看到,不過他的心還是明亮的。在最困難的條件下,他沒有忘記給他的患難之交——他旁邊的病友一點愛心,一點慈悲,一點病中的關懷照顧。你看,還不需要花錢,在任何環境下,你都能幫助別人,你都能為善,你都能讓別人享受一點快樂。
我們現在講講另外一個為善的例子。佛教講三輪體空,就是說做善事不要圖回報。要用心做好善事,不要老是想著人家的回報。我這裡給大家分享一個男高音的故事。我想在坐的很多同學都喜歡聽音樂,可能也有人喜歡聽古典音樂的。你們可能還記得幾年前有世界三大男高音,來到我們北京紫禁城——故宮開了一場音樂會,還出了一套光盤,叫“三大高音在北京”。當然這三大高音也不單是來中國的故宮,他們在全世界好多地方都開過音樂會,也出過一些銷量非常高的CD、VCD、DVD。這三大高音我不曉得大家能不能記住他們的名字,其中一位男高音是意大利人叫帕瓦羅蒂,他兩年前不在了,他唱得挺好聽的,我估計大家都可能聽過。除了帕瓦羅蒂這個意大利人以外,我不曉得大家有沒有聽過其他那兩個男高音的名字,他們都是西班牙人。西班牙剛拿到世界杯足球賽的冠軍。西班牙的北方有個邊區叫巴斯克,東北那邊還有個大城市叫巴塞羅那,這些邊區與中央政府之間有點矛盾,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西班牙的這種地區矛盾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我們這兩位男高音一個是來自西班牙首都馬德裡的,叫多明戈,個子高高大大的;另外一個來自巴塞羅那,叫卡雷拉斯,個子矮矮的。這兩位西班牙音樂家,很早就成名了,都是世界著名的男高音了。巴塞羅那的人看不起首都馬德裡的人,馬德裡人也對巴塞羅那人有意見。你知道西班牙參加世界杯足球賽,裡邊有一些巴塞羅那的球員,他們還想自己有個巴塞羅那國家隊,搞獨立哩。我們這兩位來自西班牙的男高音,由於來自不同的地區,他們之間也有些矛盾,如果你是個演唱會的主辦者,准備把兩位一同請來的話,那結果是兩個都不來,要請只能請一個來。這種情況叫“同行如敵國”。後來到了1987年,巴塞羅那的卡雷拉斯意外地發現了一件事,原來他有個比多明戈還厲害的敵人,這個敵人就是他自己的健康,他得了血癌。血癌就是血液系統出了癌症。血癌這種病也不是不能治,一般治療血癌的方法就是骨髓移植,換血這些方法。我們的卡雷拉斯,這位男高音也和劉翔一樣,選擇去美國治病,他去了美國一所著名的醫院去治療他的血癌。當然,著名的醫院收費也不便宜,治了一段時間以後,有療效,不過花錢很多。盡管他是個成名的男高音,有不少錢,但是花得也差不多了,病還沒有全治好,怎麼辦?就在這個時間,有朋友來告訴他:哎,你治病需要錢,我聽說有一個叫荷姆沙基金的,總部在馬德裡那邊,那個基金專門幫助一些有血癌的病人治病,你要不要試著申請一下?卡雷拉斯也沒有其他的選擇,他就真的去申請荷姆沙基金的資助了。這個基金還是蠻慷慨的,答應了幫助他治好這個病,給了他很多的資助。病最後治好了,他重出江湖,重登舞台並再創輝煌,有了更大的成就。卡雷拉斯總是想著荷姆沙基金曾幫助自己治好血癌,那我也應該感恩,我也應該看看能不能回饋一下這個基金。要不要捐些錢啊,要不要做個義工啊什麼的。他就去打聽這個基金要不要捐款,打聽之下,嚇了他一跳。原來這個基金的創建人也好董事長也好,都是他的宿敵多明戈,就是馬德裡的那個男高音。不過多明戈很低調的,沒讓他知道,免得他知道後心裡不好受,那會傷害他的自尊心。卡雷拉斯知道以後心裡很慚愧:人家這樣幫助我,我當年還老找人家的麻煩,老是當人家是最大的敵人,他感到非常慚愧。後來多明戈有一次開音樂會,音樂會結束後,卡雷拉斯就跑到舞台上去給他道歉,並表示衷心的感謝,謝他幫助自己治好血癌這個病。卡雷拉斯和多明戈以後就成為很好的朋友,並經常同台演出。後來又添了帕瓦羅蒂,才有三大高音演唱會這回事。後來有一個記者問多明戈,說:哎,卡雷拉斯是你當年的宿敵,是你的仇人,你為什麼還那麼慷慨拿那麼多的錢幫他治病呢?多明戈就放了一小段卡雷拉斯的歌聲給他聽,說世界上如果少了這美妙的歌聲,你看多可惜啊!這個故事就是我們講的“慈悲無敵人”啊!
我們佛教講的慈悲,能消除人間各種的怨恨,各種的敵意。世界上好多的矛盾都是由一兩句說話引起的,後來就變成很大的矛盾了。人與人之間是這樣,家庭裡面是這樣,民族與民族之間也是這樣。你看中東打仗,打了兩千年,也不曉得還要打多久。這種民族或宗教之間的戰爭,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你看多年前南斯拉夫分裂成好幾個國家,那種民族之間的仇恨多厲害,造成了多大的傷害。其實有很多沖突都是由很小的事情引起的。
我現在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叫“戰爭的起源”。話說有一家人,家中有個小孩,上小學了。某天,小孩從學校裡帶回來老師要他做的一個作業,叫他去了解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怎樣引起的。你也知道,現在的父母都非常愛自己的子女,有時還幫孩子做功課哩。他父親下班回來就問他:今天老師有什麼作業給你?小孩就給爸爸講:噢,老師讓我寫一篇報告,講講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怎麼引起的?父親就講:嗨,這個還不容易,那是德國打荷蘭引起的。媽媽正在廚房做晚飯,聽到以後就大聲地說:不對,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起源於南斯拉夫的薩拉熱窩,因為當地有個王子被人刺殺而引起的。我估計在座如有學歷史的同學都知道,媽媽講的是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於1941年,是南斯拉夫的薩拉熱窩出現了這個刺殺事件引起的。但是,那個爸爸聽了就很不是味兒,很惱火地對媽媽說了一句:孩子可不是問你,是問我呢。這個媽媽受了委屈,很不開心,也光火了,就“嘭”的一聲把廚房門關起來了,沒過幾秒鐘就乒乒乓乓把碟子摔在地上。小孩看到父母吵架很不開心,就一邊流著眼淚一邊說:爸爸不要再講了,我現在知道戰爭是怎麼引起的了。生活裡的一句話,都可能會引起一些不愉快的事。佛教的慈悲如果能在整個世界中傳播開來,那你看我們可以構建多和諧的一個社會,多和諧的一個世界啊!
回頭再講“為善最樂”這個題目。其實,生活裡有不少的機會,讓我們做能力所及的一些善行。下面就是一個例子:
我們小區裡面有個小女孩,我們就叫她小花吧。小花是個很可愛的小女孩,才七八歲,很不幸她的健康出現了一些毛病,大夫發現小女孩身上長了一個腫瘤,要到醫院裡去做三個月的化療。做化療會對身體造成不小的傷害,其中一個後果就是頭發脫落。小花出院時瘦多了,當然健康會慢慢恢復過來,最可怕的是原來她有一頭黑黑的頭發,現在差不多都掉光了。一個漂亮的小女孩,變成了一個光頭的小女孩,心裡頭肯定是很不好受的。她可以用她的聰明才智,加上努力補課,把功課追上來。不過當她想到自己每天要頂著光禿禿的頭到學校去,就感到非常難受。她的班主任知道了她有這個病,也知道她做了化療,頭發都掉了。就在小花回來學校上課前幾天,老師給班上的同學們布置了一個任務,說:我們下個禮拜開始,有個新的學習課題,要認識各種各樣的帽子,每位同學回去都戴一個帽子回來,希望我們大家好好的研究一下,不同的帽子和它的生產啊、材料啊、設計啊,我們都要好好學習一下。到了禮拜一,小花回來了,她離開學校已經三個月了,回到學校進校門時還是有點猶豫,不敢進去,她擔心人家會怎樣看她,她也不敢光著頭進來,她戴上了一頂帽子。可是當她來到班上看到,每位同學都戴上了一個帽子,而且帽子五花八門,各種的式樣都有。小花戴的帽子看起來普普通通,沒有什麼特殊,也沒有人注意她。這樣一來,好像沒有什麼在障礙著她跟其他同學見面,她可以很輕松地跟別的同學一起玩、一起共同學習,就像以前一樣。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小花慢慢也忘記了自己戴上了一頂帽子。同時呢,她的同學們也忘了。
我再說一個善行的小故事,也是很容易做到的,某年的一個夏天,高考放榜了,大學很快要開學了,新同學們要趕去報到。一個男孩也因此坐上了南下的火車,他是一個來自河南農村的學生,他考上了廣東的中山大學。這位農村的孩子,頭一次出遠門,頭一次坐火車到遙遠的南方去,圓他的大學之夢。他坐在火車上,對面的位子上坐了一位母親和她的小孩。夏日的火車上,非常的悶熱,氣溫也很高。那個男孩感到很口渴,很想喝點水或汽水。火車上也提供飲料和一些方便食品,乘務員正沿著車廂走來叫賣,方便面啊、健力寶啊、礦泉水啊。我想在座的很多同學都喝過健力寶,健力寶是廣東出產的飲品。那個男孩也聽說過,電視上的廣告也看過,當年沒錢買,現在反正馬上要成為大學生了,家裡給了一點錢,可以嘗一嘗這健力寶了。他就付錢買了一瓶罐子裝的健力寶。他想品嘗一下這健力寶到底是怎麼回事。他看了一下那汽水罐,拿到手上看來看去,看到有個拉環在汽水罐的上部,但他不知道怎麼把這個罐子打開。他是個偏遠山區農村的男孩,平生連汽水罐都沒拉過,不懂得如何打開罐子。只見他從背包裡拿出一把水果刀,想用水果刀把這個健力寶的罐子打開,當然開不了,只好放下瓶子,沒辦法了。對面那個媽媽看在眼裡,她就喊那個小孩:小寶,你把我們行李箱裡的汽水罐拿出來,媽媽想喝。小男孩小寶就說:媽媽,你剛才才喝過礦泉水,現在又渴了嗎?媽媽說:聽話,快點。小寶於是伸手去行李箱裡拿出汽水罐來給他媽媽,不是健力寶,是其他的。她的眼睛就盯著那個拉環,把手放在那個拉環上,然後偷偷看看對面那個男生,看到他正看著自己的汽水罐。她於是就用手指一拉,拉開這個汽水罐,汽水罐打開了。沒多久,那個男青年也把他的健力寶打開了。媽媽就笑了一下,把那瓶汽水放下,其實她不是很口渴。很多年以後,我們這個大學生還記得這件小事。他很感恩這個善良的媽媽,她為了不讓他難堪,沒有直接教他如何去拉開健力寶汽水瓶的拉環,她只是用一種間接的方法,來幫他學會了這個開瓶的過程。這就是說:你可以用一種很善巧的方法,來幫助別人、方便別人。不一定要很張揚、很高調地去幫助別人,如果你能用一種很不起眼的方式來幫助別人,那效果可能會更好。她拉汽水瓶這個小小的善行,其實也啟發了這個男生日後更多的善行。他知道了將來怎麼很低調、很善巧地去幫助更多其他需要幫助的人。佛教提倡這種低調的善行,幫助別人於無形。
再說另外一個小故事,也是一種善行。一天,有一位女生的媽媽正在家裡清理雜物,家裡的電話響起來了,她接起電話,電話裡有個很粗魯的男人的聲音,“嘿,你家女孩在我的書店偷書了,被抓了,你快來領她回去,還要賠錢。”那個媽媽聽到這個電話,嚇了一跳,看一下,明明自己的女兒在旁邊做功課,怎麼會出去偷別人的書被人抓呢?肯定是打錯了!這位媽媽也是一位老師,她當時有點不高興,正准備給那個人說:你弄錯了,她不是我女兒。可她回頭一想,會不會是我自己的一個學生干的?她可能不敢讓書店打到她家裡去,因為父母肯定會很生氣,所以打到我這裡來呢?這位當老師的媽媽想了一下,於是就問清楚那家書店的地址,然後跑過去看一看。她到了那家書店,看到一個大概十來歲的女孩,哭得很厲害,旁邊有個書店的服務員正在罵她,挺可憐的。這位媽媽看到這個情況,就把這個哭著的女孩抱到身邊,跟服務員說:我是她媽媽,你有什麼事就跟我說吧。服務員一邊罵一邊說:你欠了我們多少錢多少錢的書款。媽媽付清了欠款,領著哭哭啼啼的女孩回到自己的家中,幫她清理好,讓她休息了一下,吃點兒點心。她也沒問什麼,也沒說什麼,女孩走的時候這位母親只說了一句:阿姨這裡有好多的書,歡迎你隨時來看書啊!那個小女孩就走了。好多年以後,媽媽早就忘記了這件事。有一天晚上,有人來敲門,門打開了,有個穿著很光鮮、很漂亮的大女孩,拿著一大包禮物。這位老師於是問:你找誰啊?女孩說:老師,你可能記不得了,我就是當年那個偷書的女孩,我現在已經大學畢業工作了,不過我還銘記著當年你救我的事,我現在出來工作了,一直以來都非常感恩你,今兒專程來感謝你。媽媽這才記起了,就招呼她坐下來喝茶。媽媽打趣地問她:如果當年我沒來書店,你也不是我女兒,那我不來,你會怎麼樣呢?那個女孩就非常憂郁地說:我當時肯定會非常困難,說不定會想不開,做出傻事來也說不定,我真的很感念你,盡管多年不見,我心中還是想叫你一聲——媽媽。大家看,這也是一個機遇,一個做善事的機會啊。生活裡總有各種善行的機會。
這裡再說一個關於音樂會的故事吧。這個故事發生在歐洲,某個歐洲的大城市來了一位音樂家,一位女的鋼琴家,她准備開一場演奏會,在她的宣傳單上,寫了幾個大大的字:某某女鋼琴家是李斯特的女學生。大家知道,肖邦、李斯特都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當時在歐洲,李斯特是非常有名氣的鋼琴家,既然是他的高足,肯定也很有水平了,人家也願意買票來聽這個鋼琴音樂會了。可是呢,實際上這個女鋼琴家根本不是李斯特的學生,而且連李斯特的面也沒見過。她為什麼要冒名頂替說自己是李斯特的學生呢?大家心裡都明白,她是為了多賣票,多打開她的生存渠道。世界上的事情也是蠻巧的,誰知道就在她開音樂會前,李斯特也剛好來到了這個城市,並剛好住在同一個飯店裡面。有人於是來告訴她:你的老師李斯特來了,他就住在什麼什麼房間。這個女鋼琴家心裡頭非常不安,怕李斯特看到她這個海報,來揭穿她的謊話,那就不好了。她為此非常煩惱,為了息事寧人,她只好到李斯特那裡“自首”,一邊哭著,一邊要求他原諒。李斯特本來不知道這件事,弄清楚以後,並沒有罵她,只是很和氣地跟她說:你能不能把你准備在音樂會上演奏的樂曲彈一次,讓我聽聽,好不好?那個女鋼琴家沒辦法,就演奏了一遍。李斯特聽了後,非常認真地指出:這裡可以改善一下,那裡還可以做得更好,並且給她示范,彈完以後,李斯特就跟她說,好了,我已經教過你了,你現在是我的學生了,你可以堂堂正正地說,你是李斯特的學生了。而且,你開音樂會的時候,我還可以幫你同台演奏一曲,如果你的節目表還沒印出來的話,還可以加一首樂曲,我幫你演出。女鋼琴家聽了以後非常非常感恩,感動到說不出話來,李斯特作為一個著名的鋼琴家、音樂家,他做人是非常寬容的,這在音樂史上好多人都知道。當年肖邦在波蘭熬不住了,要從波蘭逃難到巴黎,也是由於李斯特的慧眼識英雄,大力推薦肖邦,肖邦後來才能揚名歐洲,變成世界有名的大音樂家、作曲家,這也就是李斯特寬容的特點。我們很贊歎這種寬以待人的善行。
這裡再給大家分享另一個小故事。某天,在大海之濱,前一天剛下過暴風雨,暴風雨後的這個早晨,有位先生到海濱散步,他沿著海濱走著,看到了由於昨天的暴風雨,有很多小魚被卷到海灘上來。它們如今被困在沙灘上的水窪裡,盡管離開大海不遠,小魚還是沒辦法爬回大海,被困在那裡的小魚最少也有幾百條吧,說不定可能有幾千條。如果這些小魚繼續留在水窪裡面,那麼很快就會被太陽曬干了,小魚就會干死。那位先生看到這個情況,同時看到前面有個小男孩,他走得非常慢,而且不停地彎下腰去,撿起小窪裡面的小魚,非常用力地把它擲向大海,送回大海去。那位散步中的男士看到小男孩正在搶救小魚的生命,他忍不住走過去勸他:“小朋友,你看水窪裡最少也有幾百幾千條的小魚,你做不完的。”小朋友就說:“那我知道。”“那你為什麼還要做這個事呢?誰在乎呢?”小朋友一邊撿起一條魚擲進大海,一邊說:“這條小魚在乎,還有這條,還有那條。”他就不停地把小魚救回大海去。
各位同學,我們現在還在求學的階段,我們的經濟能力還是很有限的,幫助不了很多的人,也肯定幫助不了全世界的人,可是在日常生活裡面,我們總會遇到一些機會,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以內做一點好事,幫助周邊的一些人,減輕他們的煩惱、他們的痛苦。為善最樂,你能從善行裡面得到快樂,小小的一點善行有時也會為別人帶來意想不到的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們不能因為善小而不為,累積小善就能成就大善,我們還是可以在我們能力范圍裡面做各種的善事。此外,我們做善事時還應有一條原則:以平等心視之。你做善事並不代表你就是高人一等,你幫助別人跟你接受別人的幫助是同等的。你做善事時,那個接受你幫助的人跟你是完全平等的,我們應該有這種平等心。
我這裡再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在某一條小街上,有一檔賣馄饨面的小攤,由兩夫婦來經營,很簡單、很簡陋的小檔攤,兩夫婦在這裡經營了多年。每天早上總有一位老人,穿著非常破舊的衣服的一個老人在小攤旁邊安安靜靜地等著。兩夫婦見那位老人來就一邊忙著自己手邊的活,一邊非常客氣、面帶微笑對老人說:老人家,麻煩你稍等一下,我回頭就給你弄。過了一會兒,那對老夫婦做好其他客人的生意後,就把一碗煮好的馄饨面,放在一個塑料飯盒內,送到老人家手中去,還不時提醒老人:別燙著。老人家他用一雙顫巍巍的手,默默接了過去。他從來也沒付過什麼錢。有一天,有人忍不住好奇,向馄饨攤的兩夫婦問起這事。那位中年的檔主阿姨就說:那位老人家命苦,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了,卻沒有一個靠得住,都跑掉了,我們也做過父母,如果要我們拿很多的錢去周濟周邊的人,我們沒有這個能力。但老人家每天來,一碗馄饨面就讓他吃飽一頓,這個我們還是能做到的。說這句話的時候,那位阿姨臉上還流露出一種內疚的神情,好像是為了只能提供一碗馄饨面而感到有點抱歉。從旁邊看,那對夫婦招呼老人家就像招呼其他付錢的客人一樣,絕沒有一點居高臨下的意味,也絕沒有一點施捨的意味。後來,那條街上又陸續開了許多小吃店,不過好多人還是回到馄饨面攤來買馄饨面。檔主兩夫婦的那種真誠、平等心,讓周邊的人都能感受到了。施捨,好多人都能做,平等地給與,就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將來各位同學要幫助別人的話,也希望你們能抱有一個平等心,你給別人任何的幫助都應該是平等地給與,也要感恩那些接受你幫助的人,他們圓了你幫助別人的願望,成就了你幫助別人的善行,也是一種功德。
再講一個自利利他的小故事。在北歐有一個國家叫芬蘭,芬蘭的一個小漁村裡有個求救的信號塔,如果有漁船出海碰到風浪,它就用電信傳回來,求救於村子裡的人。遇到這種情況,這個信號台馬上就發出警報,希望留在小漁村裡的其他漁民,能馬上出海去營救。他們有這種長期的傳統,有些人出海遇險了,那其他人就去搶救。有一天晚上,信號台的警報燈亮了,表示海上有一艘船正遇到了暴風雨的危險,這回輪到兩個年輕人前去營救。漁村裡的人,於是把一條小機動船拉了出來。這兩位年輕人正准備出海,其中一個年輕人的老媽媽聽說了,就非常悲傷地跑過來拉住自己兒子的手說:孩子,多年前,你父親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在一個風雨之夜,出去救人,結果喪身大海,沒有再回來了。如今你哥哥出海已經半個月了,還不見回來,恐怕也是凶多吉少,如果你又要出海,如有三長兩短的話,那你叫媽媽怎麼辦呢?她很憂傷地要求兒子不要出海。年輕人就給她說:媽媽我不能見死不救啊。他安慰了媽媽幾句,就登上了搶救船,跟另外一個人一塊出去了。他們的船大概開了50多海浬後,就遇到了風浪,碰到這種鬼天氣很危險。船上那位伙伴有點害怕,不敢再前去了,他就放下救生艇給那位年輕人,自己開著搶救船跑掉了。原來老媽媽曾勸他不要出海的那個年輕人,如今一個人在救生艇上,他感到他還是有責任去救人的,他不管了,我就一個人去吧!他於是堅持一個人坐著救生艇去救人了。兩天後,出去救人的那條搶救船回到漁船的岸邊,破破爛爛的。漁村的人登船一看,船上一個人也沒有,那位老媽媽看到這情況就暈過去了,以為自己的小兒子也不在了。又過了三天,有一艘小小的機動船,在晨霧中慢慢地駛向漁村,有一人站在船頭,大聲叫著,是我是我,原來他就是出去救船的那位年輕人。她媽媽聽了非常高興,謝天謝地,歡迎他回來。他回到岸上來,說:他也遇到了危險,但求救的原來就是他哥哥,就是出海已經半個月的那條船,他結果救回了他的哥哥,一家子兩兄弟也團聚了。
有些善行能為我們打開意想不到的門,我們中國有一句老話:得道多助。盡管我們不會想著得到什麼回報。各位同學,你們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宜多幫助別人。幫助別人這種善行,很多時候也是互動的,你存好心,多幫助別人,人家是感受到的。有些情況下,在不經意之間,別人也會給你一些回饋,一點幫助,盡管你並不祈求別人的回報。
人與人的感情是雙向的,你對別人好,人家不會不知道,人家也會在其他的適當的場合幫助你,也會有一些善良的表示。在你未來的事業裡面,你越幫助別人,你的朋友就會越多,你的成就也就越大。因此為善最樂,對你的事業前途也是非常有幫助的,我今天上午,沒講什麼大道理,只能跟大家分享這些生活裡的小故事,也非常感恩大家耐心聽我這種啰啰嗦嗦的小故事。感恩大家,謝謝!
明海大和尚:非常感謝李教授今天上午用這麼多精彩的行善的故事,來啟發我們大家的善念,也啟發我們行善的智慧。佛法就是善法,那麼什麼是善呢?通過今天上午李教授跟我們的分享,相信大家會有一些體會。善就是利他,但是在生活中怎麼樣利他,機會很多,善巧方便也很多,所以李教授的分享讓我們感受到善是無處不在的,利他的機會也是無處不在的。李教授從香港這麼遠的地方,這麼熱的天來到我們這裡,跟我們分享,這個本身也是個很大的善行,讓我們向李教授的善行表示感謝!
我這裡有個紀念品送給他做留念。
李教授: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