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竺摩法師:竺摩法師法語錄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上篇:上堂法語

  (一)金馬侖三寶寺萬佛戒壇上堂法語(五則)
  其一
  羯磨和尚上竺下摩上堂法語
  名山福地戒壇開,
  四眾齊心選佛來;
  有緣今朝同集會,
  他年直聚九蓮台!
  諸仁者!眾生自性,本來清淨,只為戒障,多劫輪回,升沉靡定,解
  脫無由,言其眾苦,曷勝感怆!今也既得人身,復聞正法;又能離塵遠俗,辭親學道,披如來之法服,相見丈夫,登三壇之戒品,心預聖流。遇 此勝緣,良深慶幸!第佛道長遠,尚須勤勞策進,如功用行,才不負其初 心。歧路莫徘徊,化城非久憩之地;前程望萬裡,寶所乃解脫之場。
  今有缁素信家,敬設上堂大齊一堂,恭為諸仁者發心學道,志求菩 提,供養十方三寶,普及一切眾生;若能「信心清淨,即生實相」。所獲 福德,豈可思議。然此菩提,又怎 求得?且拈半偈,作一轉語:
  久經磨鏈鏡方淨,踏盡崎岖路始平!


其二 
    羯磨和尚上竺下摩法師上堂法語
      揚眉與瞬目,無非宣妙谛;
      擎拳或拈花,皆顯第一義。
    楞嚴經雲:「此方正教體,清淨在音聞」;然妙行無住,豈可求之以 跡象,至道亡言,未必皆聞於聲塵。故金剛經雲:「應無所住,而生其 心」。又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昔日須菩提尊者林間宴坐,默然入定,忽覺天花飄散空中,缤紛而下。尊者問 是誰在散花?天雲我是帝釋。問為何散花?天謂:「尊者善說般若,以是 散花供養」。尊者雲:「我本無說」。天雲:「我亦無聞」。無說無聞, 是為真說真聞。
    茲有諸大護法眾等,各設上堂大齋,供佛及僧,祈福延齡:並邀山僧 上堂說法。夫法本無言,雲何可說?且法性本空,功勳又是何在?振 錫雲:
    般若無言真功德,天花飄散一壇香。

 


其三

    羯磨和尚上竺下摩上堂法語
      妄境紛紛擾,性地本無塵,
      能空諸所有,元來幻即真。
    眾生著有,遂逐根塵而流轉;諸法皆空,觑透色相以契真。此一真空,纖塵不染,然不捨俗谛,則法法皆備。今傳三壇戒法,續佛慧命,此戒法即諸法中之一法也。梵語昆尼,此雲善治,以受持戒法,善能調治其 心也。亦雲滅,滅貪瞠癡之惡,成身口意之善也。又雲戶羅,義為清涼, 以凡火全消,聖地清涼,惑盡情空,得大自在,學佛之目標,於此達焉。
    今有善信眾等,修齋設供,即供此無上戒法,以求阿耨菩提也;蓋佛 無戒不成,僧無戒難就,是則一切眾生迷悟升沉,皆有關於戒之具缺與 否,然欲嚴淨昆尼,以臻定慧之至境,其將如之何而可耶?偈曰:
    性海不波妄浪息,
    迷雲撥去戒光升。

 


其四
    羯磨和尚上竺下摩上堂法語
      三藏教義重 尼,
      佛般涅槃此為師;
      五夏專精遺訓在,
      相將攻錯莫遲疑!
    佛法要義,三藏總持,經诠定學,律诠戒學,論诠慧學,三學增上,學佛事畢;蓋理解重在經論,行持須遵律儀,由戒生定,依定發慧,始能斷惑證真,獲大解脫。是故璎珞戒經雲:「初入佛門,以信為本;住在佛家,以戒為基」。今諸新戒大德,發心披剃,業經二壇正授,必能守護屍羅。自茲敦品勵學,已入比丘之僧數;嚴容肅儀,方為檀那之福田。
    茲有三寶寺與 盧寺職事,為本公八旬祝筵,並植般若良因,期登菩提妙果,敬設上堂大齋,供眾結緣,請僧登壇說法,即此說法一句,又怎 生道?
    儒宗仁義禮為先,
    佛主律儀定慧全;
    欲向檀那酬厚德,
    須從聽教與參禅!

 


    其五
    羯磨和尚上竺下摩法師上堂法語
      宿植善根力,聞法更出家;
      修習四念處,期開七覺花!
    金剛經雲:「於此章句,能生信心,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 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法生信,一切德如是,更 況出家受持淨戒,修習聖道乎?乃者諸仁來山,秉受三壇淨戒,期成三乘 四果,為如來之嫡子,作眾生之良導,應自生慶幸!尤以大戒三聚:誓斷一 切惡,無惡不斷;誓修一切善,無善不修;誓度一切生,無生不度。如是 斷惡,何惡不斷,如是修道,何道不克!
    今諸仁者,並諸護戒信眾士女,為念生死苦,發菩提心,受諸淨戒; 復念人天路上,種福為先,乃向十方三寶,剎海眾生,供齋結緣,請僧上 堂說法一句,又如何道得耶?拄杖雲:
    捉賊以戒兵,定力捆以繩;
    掃蕩五蘊山,慧劍不留情!

 

 

(二)馬佛總短期出家上堂法語(五則)

得戒和尚上竺下摩上堂法語(其一)
      無位真人在,六窗寧用關?
      不與萬法侶,渾然法界寬。
    佛說三藏教,律儀為軌范, 尼常在世,正法即久住。梵語 奈耶,華語譯為滅,淨意護身口,貪瞠癡自絕。或譯為律儀,外護有七支,內心無攀緣,意馬不奔馳。沙彌號息慈,十戒固其基,三聚之根本,比丘之階梯。行遠須自迩,登高必自卑,希聖與希賢,唯此以為依。
    今有三慧講堂信徒莊心友、陳心常、林景坡、林心瑛、梅心瓊等為植福延壽事,敬設上堂大齋,供養十方三寶,剎海萬靈,請僧說法語,又如何施設呢?
    日沐 尼法,聞薰長聖胎;
    消除諸戒障,性地覺花開。

 


得戒和尚上竺下摩上堂說法(其二)
      六度宏開首布施,
      人天福樂?隨;
      更能體達三空旨,
      無得正觀寂照時。
    經雲: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生,若無一切生,何用一切法!是以菩提成道,鹿苑談經,先說五戒十善,開人天之覺路,次則六度三空,融般若之真谛。有漏苦多,省愛河之沉溺;無為福勝,期彼岸之逍遙。昔日初祖西來,梁武帝見而問之曰:朕自皈依三尊,供齋度僧,修橋 路,所獲功德,究有幾多?祖曰:是皆人天有漏之因,並無功德!帝愕然曰:此非功德,如何才是真功德呢?祖曰: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今有拿督劉惠城、拿汀陳君玉伉俪。三慧講堂、佛緣林、佛寶林、寶 林法苑等四眾同人,敬設上堂大齋,供佛及僧,祈求福德,普結善緣;然 則福德性空,雲何可求?如能體達性空無相而無不相,則無上菩提,庶幾 可期矣。偈曰:
    木落千峰萬象秋,
    本源性地樂無愁;
    有朝摸到娘生鼻,
    山自青青水自流。

 

 

得戒和尚竺摩法師上堂法語(其三) 
      有緣同聚會,
      意在學無為。
      祝發現僧相,
      首重習律儀!
    諸仁者:佛法如大海,其深不可測,豎窮於三際,橫遍於十方。然法門雖廣至八萬四干,約之不出三藏十二部經之教法,與不立文字,教外別 傳之證法。神秀禅師言?「身如菩提樹,心似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 惹塵埃」。此乃漸教法門,如法華之「漸漸修行,皆可成道」也。如慧能 六祖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吻,何處惹塵埃」,此即 頓教法門,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向上一著,千聖不傳」也。
    昔有梵志獻花供養,佛接花擎於手中,默然無言,大眾惶愕失措,不 知是何意義?唯迦葉頭陀,破顏微笑,佛會其意,已契無言之旨,乃告之 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付囑於汝」。此 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的微妙法門,便是證法。
    今諸短期出家之新學者,從受持沙彌十戒起,即先學習律儀與教法為 基礎,以期來日悟契證法。今有護戒三師及諸大護法,為祈福消災,敬設 上堂大齋供佛及僧,普及一切含識,乃請僧說法指津,又如何說道呢?拄 杖曰:
     尼久住正法住,
    初心修學要殷勤!
    識得娘生真面目,
    法王座下許為親。

 

 

得戒和尚竺摩法師上堂法語(其四) 
      我佛滅度時,
       囑以戒為師;
       發心持淨戒,
       精進莫遲疑!
    佛陀一生,為教犧牲。說法四十五年,談經三百余會,能诠教法,不 出經律論三藏,所诠義理,乃在戒定慧三學。經诠定學,律诠戒學,論诠 慧學。宋靈芝元照律師雲?持戒如捉賊,修定如綁賊,發慧如殺賊。良以 三學為無漏法,能滅三惑煩惱賊,方入涅槃正法城。
    佛有七眾弟子,曰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優婆塞夷。 戒法有五類,即在家之五戒、八戒,出家之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今 仁等所受者為沙彌十戒,受此十戒,近為進比丘之階梯,遠為入菩薩戒之 根本。保此戒德基礎,兼發菩提大心,成聖成佛,庶幾可期!
    茲有持戒護戒者,為修般若良因,以祈菩提智果,敬設上堂大齊,上 供剎海聖賢,下及六道眾生,請僧開示,為說偈曰:
       發起殷重心,
       至誠受十戒,
       息惡善行慈,
       自他兩利長。

 

 


得戒和尚上竺下摩上堂法語(其五)

      佛法有言說,
      不如無言好;
      有言乖其宗,
      無言契於道!
    佛法以教為體,以禅為髓;故法有證教之分,機得利鈍之別,自教法言,俗谛門頭,萬法具備,而下愚不識,分別錯失;自證法言,實際理地,一塵不立,而上智穎悟,當體契達。昔有梁武帝請傅大士講金剛經,大士登台,嗚尺三下,旋即下座。帝問?尚未演講一語,如何即便下座? 大士答謂?全部金剛,經已講畢。試問在座諸仁,大士尚未開口。怎 已 講完一部金剛呢?大眾試一參之!
    今有善信,設齋供眾,為求妙法,以植善根,增長慧命。夫妙法無 言,雲何有說?般若性空,開口即乖;然說既不是,不說亦錯,頓教山僧 瞠目結舌,口掛壁上,如何能下轉語耶?咦!
    傅公手段比維摩,「三下」高明「一默」?
    若檢三心不可得,上台下台亦嫌多!

 

 

(三)太平佛教會傳菩薩戒上堂法語(一則)

    得戒和尚上竺下摩上堂法語
      人天路上,
      種福為先,
      生死海中,
      持戒第一。
    大覺世尊,垂跡西乾,應機利導,法門何啻萬千;而歸納之,不出戒定慧三學。戒能捉賊,定能縛賊,慧能殺賊。故三學如軍中之精銳部隊,剿除煩惱之賊匪,實以戒學為重心,無戒則不能生定發慧,故戒學之受持,誠為定慧之奠定基礎。
    諸仁今所受者,有五戒與菩薩戒,宜以五戒為根本,以菩薩戒為依歸。能持五戒則不失人身,常修十善則天報Z?,故謂「人天路上,植福 為先」也。進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直趣佛位,即達到學佛之目標焉。
    今三師和尚及諸善信,為祈三寶慈光攝照,願力提攜,使發心受持者 得清淨戒體,證菩薩道果,特敬設上堂大齋一堂,上供佛僧,下至群品。 如是,說法一句,又如何舉揚呢?拄杖偈雲:
    屍羅自清涼,
    戒體發妙香;
    戒水滌垢穢,
    戒光遍十方!

 

 

(四)槟城極樂寺三壇大戒上堂法語(一則)

    羯磨和尚竺摩法師上堂說法
    釋尊臨垂涅槃,曾告阿難尊者雲:
    佛陀在世時,皆以佛為師;佛陀滅度後,則以戒為師!
    所謂「以戒為師」,戒即戒法,以戒為師,亦即是以法為師。然法門無量,約之不出三法,即戒法、教法、證法。戒法有近事律儀,近住律儀,正學律儀,勤策律儀,近圓律儀,菩薩律儀。今諸沙彌沙彌尼,已受沙彌之勤策律儀,可作近圓律儀之階梯,為菩薩律儀之根本,期能善守善護,與堪進取菩提,達成出家修學之意願。
     教法乃佛陀一生金口所說之三藏教典。今仁等既受沙彌戒,復將登比丘壇,入於僧數,為大僧伽。此後務須鑽堅研微,上弘下濟,以投群機,福利社會。證法則世尊內自所證,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至拈花微 笑,以心印心,暫許會得多少。故「五夏以內,專精戒律,五夏以後,聽 教參禅」,即參此「向上一著,千聖不傳」之禅源。
    昔善財童子訪道參禅,共得五十三師,初參德雲長老,上山盤桓七日 ,至最高峰,不見其人;退下次峰,始得相晤。所謂「第一峰頭,不許擬 議,第二峰下,才許商量」。此即證法,乃唯證方知之境界也。
    今諸新戒及諸山大德護戒居士,為求此第一義谛,妙善戒法,敬設大 齋,上供三寶,下供萬靈,請僧說法,且舉一偈雲:
    受持比丘戒,
    圓攝眾律儀,
    守護不忘失,
    期作人天師!

 


(五)香港佛教醫院開光上堂法語(一則)
香港佛教會籌建佛教醫院開光法會恭請竺摩法師上堂說法
    中觀論雲:諸佛依二谛,為眾生說法,一以世俗谛,二以第一義,不說世俗谛,不得第一義。
    諸善信,佛所說法,無量無邊,攝要言之,不出真俗二谛:依俗谛故,說世間法,皆是妙法,所謂俗谛門中,法法皆備;依真谛故,離言說相、離文字相、離心緣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正所謂實際理地,不受一塵。
    諸善信!佛依世俗谛,在阿含經中說施論、戒論、生天果報,方便立言,皆非究竟,故說第一義谛,破諸邪論執著,發菩提心,修無為福,生滅滅已、寂滅方為樂聖!金剛經雲:「是福德者,即非福德,是名福德」。如此福德,不以世谛語文而求,須修般若,方為究竟。
    今香港佛聯會諸仁,為求大法,設齋供養,功不唐捐,福有攸歸; 且付一偈雲:
       能發菩提心,
       方契真妙禅;
       應心無所住,
       便是大福田!

 


開光法語
一  美國舊金山慈恩寺開光

    佛法自東來,如今又向西;機緣各有時,偏處種菩提。
    時在佛歷二五二二年,歲次戊午六月十一日,即西元一九七八年七月十五日,恭逢香港慈濟施診所主任醫師法參法師,現比丘尼身,駐錫三藩市,德行所感,化被遠方,獲諸護法之贊助,於舊金山創立慈恩寺,弘揚法化,以報佛慈之宏恩,普結善緣,用酬檀那之厚德。不辭遠道,承邀山僧宣講: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全部,並為教主及諸聖像舉行開光儀式,敬綴的話,贊揚聖德,以志因緣。語雲:
    香雲缥缈護經筵,賢聖交臨意快然!
    仰叩慈容延大福,伫瞻慧日麗中天。
    樂邦淨土期宏願,堪忍淤坭綻寶蓮。
    筆蘸金朱何處點,靈光性具偏三千!
    開!

 

 

二  泰國合艾智善庵開光

    時維佛歷二五二二年,即西元一九七八年五月十七日恭逢智善庵敬莊主持、繼容監院,暨諸大護法發心贊助,擴建本庵,梵剎重光,面目一新,舉行釋迦佛陀、觀音大士、地藏菩薩,及諸護法神像崇升寶座,開點靈光,為說偈贊。

    釋迦佛陀贊:
    敬禮覺王,寶相端莊,
    娑婆教主,坐鎮中央。
    左輔觀音,右弼地藏,
    慈光願力,雙耀十方!

    觀音大士贊:
    慈雲大士,普門利生,
    尋聲救苦,不惜犧牲。
    披堪忍铠,住圓通城,
    楊枝甘露,遍灑和平!
  
    地藏菩薩贊:
    幽冥教主,大願之王,
    地獄未空,誓作慈航!
    赴湯踏火,分身十方,
    寶相莊嚴,常放毫光。

 


三 九龍法藏圖書館暨玉佛開光

    樹王成道,鹿苑談經,
    五僧得度,三寶以興。
    茲維法藏寺佛教圖書館落成、玉佛開光,雙喜臨門,四眾騰歡。夫佛 法住世,有三時期:一為正法時期,以佛為主,由佛說法,依法度僧,而 成三寶;二為像法時期,以法為主,依法修學,證道者夥;三為末法時期 ,以僧為主,由僧主持佛法,流通經典,宣揚妙義,慧命得續。今河清上 人,善治法事,以法供養,心發菩提,獻缽資而購置經籍,願建一圖書館 ,為法施以福利大眾。並造玉佛聖像,慈祥莊嚴,瞻寶相以種福田,啟勝 心而趨智果,自他兩利,歎為盛事,承邀與覺光法師聯合主持開光儀式, 謹獻韻偈聊伸贊仰。偈曰:
    堪忍教主,坐鎮中央,分身百億,不動寂場。
    或說或默,為瑞為祥,光耀四極,正法榮昌!
                  (佛紀二五二三年十二月十三日)

 

 

四 烏敏島海印禅院開光
    釋迦如來,垂跡西乾;
    法流東土,有大因緣。
    法華經雲:「佛為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無非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 知見」。是以覺樹成道之初,三七日中,即說華嚴大教,為法身大士,頓 超十地。次說阿含,脫珍著敝,以三藏教,開示小機。次說方等,四教並 談,三根普被。次說般若,融通淘汰,轉付家業。次說法華,唯以一乘, 純圓獨妙;次說涅槃,扶律談常,廣明佛性。說法四十五年,談經三百余 會,攝以五時,良有以也。
    本院住持遠帆法師,因緣成就,開避道場,不捨塵勞而作佛事,期施 法雨以利眾庶!承邀來茲,為教主及諸聖開光一句,又怎 生道呢?
    撥開無明火,當處露真源;
    靈光照無盡,瑞應妙難宣!
    開!
                        (一九五?年六月七日)

 


五  砂勞越佛教會開光

    佛紀二五二二年,即公元一九七八年四月十六日,恭逢砂勞越佛教會新建落成舉行本師釋迦牟尼佛像,暨迦葉阿難二大尊者聖像開光典禮,諸山長老,與四眾同人雲集於此,瞻仰慈容,消除萬斛俗慮,莊嚴寶殿,頓覺一身清涼,欲贊何詞,感愧交迸,謹獻俚偈,聊伸寸悃。
    釋迦如來開光詞雲:
    秉願再來,慈悲垂跡,
    化度有情,輾轉不息。
    分身十方,隨意善逝,
    圓明寂照,調御大士。
    開!

    阿難尊者開光詞雲:
    善哉慶喜,多聞第一,
    結集遺教,了無疑滯。
    通達三藏,慧命所系,
    流傳後世,萬眾蒙益。
    開! 
    迦葉頭陀開光詞雲:
    飲光尊者,身相金色,
    拈花微笑,心印相襲。
    抖擻精神,佛分半座,
    戒德威光,人天拱揖。
    開!

 


六  朱毛自在閣開光

    時在佛歷二千五百一十七年,癸丑八月初八日,欣值霹雳州朱毛拱橋新村自在閣住持林慧貞居士,發心興建本閣落成,敬奉觀世音菩薩及諸聖像崇升玉座,舉行開光典禮。邀僧念誦,同祈十王之福,設齋供養,普結萬眾之緣。衲也不慧,躬奉其盛,爰獻偈語,藉志贊禮:
    慈悲普聞,願力莊嚴,
    自在樓閣,彈指即開。
    善信歸誠,高德雲來,
    修齋祈福,名標蓮台,
    為結勝緣,同贊善哉。
    點破靈光,回脫塵埃!
    開!

 

 

七 吉打靈隱精捨開光 
    佛歷二五二二年,即公元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十九日,吉打靈隱精捨住 持李淑勤居士,暨籌建會同人,發心重修本捨落成,舉行開光法會,獻 伽陀贊佛,並為大眾祈福雲:
    梵宇葺修,莊嚴輝煌,佛天聖像,集體開光。
    偉哉教主,坐鎮中央,化被遐迩,法界無疆。
    藥師左導,琉璃堂皇,消災延壽,萬類其昌。
    彌陀右輔,願力端莊,接引行者,具示資糧。
    慈雲大士,耳根圓通,尋聲救苦,遍布神宗。
    千眼照見,千手扶持,分身塵剎,為大准提。
    地藏尊者,大誓宏深,出生入死,救渡迷津。
    諸天神將,擁護法筵,沐恩賜福,其澤綿綿。
    眾聖降臨,同伸誠虔,光壽無量,普蔭大千。
    開!

 


八 雙溪大年蓮花閣開光 
      諸佛與菩薩,願力不思議,
       隨機普示現,=?無上輪。
    佛歷二五二四年,歲次庚申,六月初一日,欣逢林石蓮居士暨諸護法 紳士,發心重建蓮花閣落成,迎請教主: 釋迦佛像,觀音聖像,崇升寶座,舉行開光典禮,為說偈語,以志贊喜。

    釋迦牟尼佛開光偈雲:
    偉哉世尊,大千教主,分身百億,如月影水。
    自性清淨,寂而常照,玉毫含虛,普同攝受。

    觀音大士開光偈雲:
    普門大士,不詢前身,尋聲救苦,和光同座。

    赴湯蹈火,肯辭勞形,慈雲共瞻,法雨缤紛!
    十四無畏,三十二應,與此有緣,名稱普聞。
    不動安養,而游堪忍,三輪叵測,難議功勳!
    開! 
    (一九八?年七月十三日)

 

 

九 吉打吉中佛學會開光 
    時維佛歷二五二三年,即公元一九七八年九月九日,欣逢吉中佛學會 主席盧佐 局紳,率領本會會友於籌建會所期間,欲請教主釋尊暨阿難迦 葉兩大脅士聖像供奉,以樹立信仰,啟迪福慧。乃有槟州三慧講堂護法王 若川心匯、方章抱心璞及王明德心省諸居士發起在香港雕刻聖像,經年 竣工,今乘集眾勝緣,舉行開光典禮,仰祈 鴻慈加庇,法力扶持,俾本會擬建之佛堂寶殿,擇吉興工,早慶落成,大 眾得共修之道場,學友有研鑽之寶廳,心安道隆,所作皆遂。為伸誠悃, 敬志贊語:
    莊嚴玉相淨無埃,缁素虔誠膜拜來;

    三德圓融超十地,十身自在現千蓮。
    梵音清徹沁心腑,覺意含輝長聖胎;
    佛性本源當處是,毫端朱點靈光開!

 

 

十 怡保東蓮小築觀音像開光 
    法身原無相,無住住寂光;
    隨緣起機感,妙用通諸方。
    觀音菩薩,古佛再來,為度眾生,身周沙界。其所設化,法門有三: 一曰普門示現,天上人間,三途六道,凡遇機緣,門門皆入,處處可通。 二曰耳根圓通,菩薩修因,從聞思修,入三摩地,能所雙亡,動靜一如。 反聞自性,根塵清淨,悟知外界一切音聲,皆從自性流出,不離自性,普 遍自在。故能不動寂場,遍聞眾聲,皆歸一源。三曰尋聲救苦,十方眾生 ,遇有困難,稱其名號,即現其前,凡有苦惱,皆得解脫。而菩薩又與此 界眾生特別有緣,故能「處處阿彌陀,家家觀世音」。今小築監院華果尼 師,暨護法紳士陳源安、何戒壁諸居士,為諸大善信,祈福保安,塑此聖像,舉行開光典禮,即此開光一句,又如何交代?
    過去正法明,未來功德山;
    三輪不思議,甘露灑人間!
    開!

 


十一 東蓮安老院千手千眼觀音聖像開光 
      倒駕慈航,普門示現;
       體用一如,千江印月。
    時維佛歷二五一三年三月廿一日,東蓮安老院雲集諸山長老,十方善 信,恭迎 千手千眼觀音菩薩聖像崇升寶座,為眾供奉,祈求福慧。惟願慈雲普覆, 偏十方而同蔭,甘露均沾,等九界以潤益,千手護持,悲心拔濟沉溺,千 眼照見,體察善惡分明。使眾生棄邪入正,還歸本源,萬靈離苦得樂,徹見 性真。是以供奉布施,必感富貴,持戒行善,定可生天;然而三界極尊, 福盡猶墮牛領,二死難亡,五住豈得究竟?今也大士之威光普被,般若智 開,誓願攝持,菩提可期。三十二應,如千江有水千江月,十四無畏,似 萬裡無雲萬裡天。雖然如是,而為開光,以半偈舉似:
    隨緣化度機無盡,信願堅持行不窮。
    開!

 

 

十二  槟城妙香林地藏殿開光

      閻浮示眾有因緣,
      業海茫茫作願船;
      地獄未空生未盡,
      鐵圍城外月如煙。
    今日恭逢妙香林地藏寶殿落成,承住持宏船長老慈悲,邀為聖像開光,得預勝會,有大因緣。地藏菩薩位階十地,分身遍於十方,化起三輪,濟苦常在三道。距今一千年前,示跡新羅,生於王族;涉海大唐,願作法醫。九華顯通,袈裟遍覆山峰,感闵公之獻地;七級浮屠放光,靈骨永供於聖地。若行卓絕乎崖隈,人天共仰;道名流布於環宇,婦孺皆知。況慈悲具足,如法華之觀音;願行莊嚴,等華嚴之普賢。外現聲聞身,晨朝游開!

    化乎六道;內秘菩薩行,權實含攝於一真。為彌勒前驅,擴展道統,步迦文後塵,度脫剛強。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身教重於言教;己未曾成佛人先成佛,威神貫乎精神。今也去聖時遙,大法陵替,世面猙獰,人心偽詐,風雲變幻,險難叢生!野干橫行於濁土,肆虐為惡;修羅逞凶於曠 ,率獸食人。所幸妙香林中,重建寶殿,吉祥山麓,高樹法幢,立大士之威信,悉沾法雨,護諸佛之慧命,大啟經筵。其為用也,抑在斯乎?假凡相而見寶相,示依形修福;藉聖光而顯心光,表契性證真。煩惱可除,欣眾生之有幸,菩提能證,賀諸佛以同歡!然則百尺高堂,築於杯土,千程遠道,起自初蹄,要須把握現實,普攝群有。豈可放過今茲,廣結諸緣?諸上座!斯意無窮,孰得拈出?彼偈若通,何妨拈來:
    性天朗徹本無邊,自有靈光如日懸;
    寄語同仁齊步伐,莫教菩薩著鞭先!

 


十三  勝進法師東蓮小築地藏殿寶勝堂開光

    大馬佛學院院長主持,竺摩法師開光演講詞雲:
    古人說過?「創業維艱,守之匪易」。這是說要創造一樁事業,是極為艱辛的;創成之後能夠把它維持下去,亦是極不容易的。如這間東蓮小築,在初創時期,只有板屋數楹,充作殿堂,後在勝進法師主持時代,漸漸改進,添建講堂,關房等處。現在宏船法師承接主持,經過華果監院及籌建會主席陳源安等居士一番努力,地藏殿暨寶勝紀念堂又告落成,莊嚴堂皇,呈現新的局面,新的氣象,非但能維持保護這個道場,而且還能發揚光大,這是非常令人敬佩的!
    建築一間莊嚴的佛殿,塑造一些慈祥的佛像,不是浪費,而是具有意義的,佛殿莊嚴,使人看到今起一個清淨的觀念;看到佛像慈祥,容易生起慈悲心,影響人心向善。現在社會不寧,世界很亂,就因人心喪失了慈悲 ,趨於瞠怒斗爭。所以佛理的宣揚,對於世界的和平、社會安定是非常重 要的!
    尤其是坐在地藏殿中不動的地藏菩薩,他的精神,卻是到處在動。「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先眾生之憂而憂,後眾生之樂而樂。現世苦難 多多,我們非常需要學習地藏捨己為人的犧牲精神,方不辜負主持法師 及諸護法興建寶殿的善心。
    寶勝兩公安座致頌:
    諸佛興世,大有因緣;歷祖繼宗,法脈源源。
    寶公和上,福相莊嚴,於四威儀,念佛參禅。
    勝公長老,儒釋窮研,開壇接眾,說妙談玄。
    懿欤仁者,末世津船。生為龍象,殁必棲蓮,
    升座奉安,德澤綿綿!
    開!

 


十四  怡保霹雳洞彌勒大佛開光

    時維佛歷二五一九年,即西元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廿一日,恭逢霹雳洞主持張仙如居士發心塑造彌勒大佛完成,邀集星馬諸山大德,舉行開光典禮。夫彌勒為姓,義表慈氏。逸多其名,意無能勝。和光同塵,示歡喜之笑容,導俗歸真,攝乾坤於布袋。若溯其本,弗沙時代,曾與釋迦同學。釋迦自行功勝,道超九劫,成佛在彌勒之先,而常居其跡,助揚法化,秘菩薩行,現比丘身,禅定不修而常修,煩惱未斷而自斷,為補處之大士,紹覺王之法位。先佛陀而示寂,上生兜率內院,經五十六億萬年,下生人間,於龍華菩提樹下,一生成辦,圓明定慧,三會說法,普利人天。拈一毫,以耀靈光於九界,且綴韻語兩偈,用揚法化於十方。偈雲:
    誰將內院建娑婆,霹雳洞開兜率陀;
    迎面慈容笑可掬,坦胸大肚喜堪歌。
    紹隆佛種塵勞少,常落經壇花雨多;
    垂跡閻浮千百億,乾坤一袋盡包羅。
    弗沙衣缽早相傳,功在迦文九劫前。
    曾預法筵今記別,不除煩惱未修禅。
    瑜伽百卷光唯識,睹史一宮勝眾天。
    伫待人間開淨土,龍華三會樂無邊。
 開!開!開!開光!開出光明,普耀十方!

 

 

十五 為太平佛教會觀音大士升座
     洛伽常入定,隨緣赴機感;
      尋聲度群迷,?於此座。
    恭維觀音菩薩,古佛再世,過去曾為佛座下苦行弟子,現在乃是極樂 彌陀之補處大士。十四無畏,八難三途常出沒;三十二應,天上人間出入頻 ;雖然如是,而菩薩於此土眾生,法雨頻施,慈雲普蔭,法恩特深。故在 地藏經見聞利益品說:「佛告觀世音菩薩,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若天 若龍,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眾生,聞汝名者,見汝形者, 戀慕汝者,贊歎汝者,是諸眾生,於無上道,必不退轉,常生人天,具受 妙樂,因果將熟,遇佛授記」。足見大士於此界中,悲願深切,因緣殊勝。
    爰有太平佛教會,諸大開士,發心重修會所,莊嚴梵宇,煥然一新大士金身,舉行升座慶典,即此升座一句,又如何奉揚呢?拄杖雲:
    住慈悲捨,無住而住,身周沙界;
    披忍辱衣,忍即非忍,悟無生忍;
    升法空座,空而不空,普化有情。
    升!

 


十六  砂勞越佛教會佛像開光

    時維佛歷二千五百一十五年,歲次壬子仲春三月,躬逢砂勞越佛教會喬遷新居,恭迎釋迦世尊、觀音大士及諸聖像升座,舉行開光典禮,敬拈一偈,籍伸贊仰。偈雲:
    爐煙缭繞經筵開,缁素掬誠千裡來,
    萬點靈光生佛頂,千層識浪綻蓮台。
    梵音長共潮音朗,法樂時和天樂洄,
    共禱升平應有日,春風化雨意恢恢。
    開!

 

 

十七  居林佛教會西方三聖開光

    時維佛紀二五二二年,即西歷一九七八年一月二十七日,恭逢居林佛教會主席張家霖,副座謝隆利,總務鄭桂明,暨諸理事護法善男信女發起塑造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舉行開光典禮。夫阿彌陀佛往劫因地,在世自在王佛所,為大國王,名無诤念,聞法三月,深悟妙谛,醒世不常,發心出家,名法藏比丘。佛施神力,攝化入勝,現諸淨境,欣然響往,乃發四十八願,以五劫功勳,攝取淨行,修成極樂世界,誓願接引濁世眾生,往生其國,離苦得樂,轉凡成聖。故淨土法門,實為 夜之明燈,未世之津梁也。王有二子,其長子修成,為觀世音菩薩;次子修成,為勢至菩薩。左右脅士,輔弼法化,功不可量。今日山僧為進一偈,以志開光之勝緣。偈雲:
    廓然一夢醒黃梁,歸命彌陀大願王。
    捐國為僧因地淨,鏈功成佛覺花香。
    觀音瓶水漂千界,勢至跫音震十方;
    脅士同心開樂土,無邊熱惱化清涼!
    開!

 


十八  茹嫩佛教會落成開光

      長夜何漫漫,幾時可達旦?
      佛法威神力,太空綻慧昙。
    今日茹漱佛教會會所落成,舉行開光典禮,四眾雲集,共伸慶賀。本會由諸理事、諸護法、諸會友發心醵資購地,築成會所,建立神像,見相種福,以供善男信女之膜拜,聽經聞法,藉修菩提涅槃之資糧,作末劫之津梁,成出世之道果。
    夫法報清淨,猶如滿月;智德巍巍,偏於太空。開光雲者,其義雲何?蓋佛身具有二光,一曰常光,一曰毫光。常光常在佛身之四周,各有一丈,名曰「丈光相」。毫光是佛應眾生機感而說法,其光從口從身而出,謂之口光、身光。若從佛本身言,則佛身具心光和智光,都從自身中流露出來,以芥爾一念之心,本具三千性相,百界千如,界界互具,即成百千 萬億之心光,由心光而發百千萬億之智光,遍照處處,無窮無盡。則今此 開光,又是所開何光耶?偈曰:
    法身自性清淨光,報身常放智慧光,
    應身變化光無礙,祥光遍滿於十方。
    開!

 


十九  玻璃市佛學會佛像開光

      淨法界身,本無出滅,
      大悲願力,示現受生!
    恭維釋迦如來,塵點劫前,早已成佛,而無量世後,猶在度生。自從兜率降皇城,為悉達多太子;靈山修道行,得阿耨菩提。修因則八相具足,證果則三學圓明。受人天之供養,成福慧之莊嚴,千秋同瞻仰,萬類共歸依。
    原乎佛有三身,體周沙界,任運自然,卷舒無礙。言法身者寂滅無相
 唯證方知,凡夫雖具,業障不顯。言報身者,智德結晶,光香萬象,吾人亦有報身,乃生老病速朽之法。至於應身,是應機說法,示跡百億,化窮十方,凡夫無此能力。今本會正副主席,及諸護法發心建築會所,塑造聖像,舉行開光典禮,運心殊勝,功不唐捐,福有攸歸;朱筆點處,祥輝 四播,幸福如意。偈曰:
    性光本自具足,無奈久埋塵中;
    慈憑佛力加被,朗然照於太空。
    開! 
                佛紀二五二七年即西歷一九八三年八月五日。

 

 

二十  為關丹淨業林佛像開光

      一切染淨法,皆由心意造。
      意業無瑕疵,身口皆清淨。
    時維佛歷二五二九年,即西元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廿七日,大馬佛學院畢業生錦樂法師,於關丹創設淨業林竣功,舉行本師釋迦牟尼佛像、及諸菩薩聖像開光典禮,邀為說法,聊伸贊仰:夫諸法性空,本無可說,而為眾生離苦得樂,方便有所言說;蓋諸佛法,約有三種:一為理法,二為行法,三為果法。理法,乃理本如是的真如實相之法,離四句,絕百非,深不可測,唯證方知;行法是一乘妙法,從體起用,為攝眾機,行門多至八萬四千,要之不出身之所行,口之所說,意之所思諸法。思想倘能端正清淨,則身口行為,自然無染。果法,即佛果所證之二轉依法,斷生死而為涅槃,轉煩惱而成菩提。此三法,皆具光明 :理法自性光,行法淨戒光,果法菩提光。今所言開光,即開此三光也。現 設淨業林,乃為淨業行者,清修植福之所,使入佛教幸福之門,洵為可喜 。山僧為拈一偈,隨喜功德。偈曰:
    雲集諸淨侶,修習蘭若行;
    寂滅諸惑業,期現自性光!
    開!

 

 

二一  麻坡佛教正信會開光

      修般若妙行,深入三摩地,
      耳根證圓通,普門遍法界。
    發起本會及贊助本會諸位護法大德,為建築會所,弘揚正法,鸠工庀材,不辭辛勞,莊嚴梵剎,於焉落成。乃者裝飾殿堂,雕塑諸像竣工,敦請僧伽上士,虔誠禮忏誦經,為諸施主祝福,並升旗說法。恭為觀音大士聖像,舉行開光典禮,以示慶賀。夫大士真身,寂然不動,報化莊嚴,同遍沙界。過去為正法明如來,未來成功德山王佛,現在是極樂世界之補處大士;以與此土眾生有緣,於我佛法中,示為影響眾,廣結福緣。地藏經謂:凡有塑畫聖像,瞻禮贊歎。恭敬供養者,機緣成熟,皆證菩提。法華之「稱其名者,皆得解脫」。楞嚴之「耳根圓通,尋聲救苦」。足證大士功勳,不可思議。則今檀信供奉,功豈唐捐哉!頌曰:
    眾生從未迷,如來何曾覺?
    迷悟兩相亡,性光本具足。畫光圈雲:
    開! 
                  二五二五年(一九八一)年十月廿五日

 

 

二二  居銮三寶堂重建落成佛像開光

      三寶在世間,能破諸愚暗;
      光從心地出,普照了無礙。
    本堂住持慧聰尼師,發起重修本堂,得三寶佛法研修會主席、會友及諸護法出錢出力,辛苦經營,今已落成,清淨莊嚴,面貌一新,人天歡喜,功德無量。
    三寶為信仰之對象,亦為修學佛學之中心,用以名寺,甚為妥當。
    三寶有自性三寶:以眾生本具佛性為佛寶;以諸法性空為法寶;以緣起無相為僧寶。有化相三寶:以樹王成道為佛寶;以鹿苑談經為法寶;以度五比丘為僧寶。有住持三寶:以佛像塔廟為佛寶;以三藏靈文為法寶;以傳持佛法,流傳世間為僧寶。
    今日佛像開光,屬於三種三寶中的住持三寶。自昔優填王造像,紀念 佛陀,至今二千多年,傳流不替。然為佛像開光,開的又是何種寶光呢? 偈曰:
    自性清淨光,報身智慧光;
    應身變化光,其光照無量。
    開!

 


二三  登嘉樓佛教會佛像開光

      大化揚東海,欣開選佛場 !
      菩提原無樹,遇緣茁靈芽。
    時維佛歷二五一六年五月衛塞節,恭逢丁加奴佛教會購置大廈,新添會所,修建竣工:並為新鑄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地藏王大士,三尊聖像,崇升寶座,舉行開光典禮。諸山僧伽雲集,共唱無生之妙曲,十方檀信歸誠,同植般若之良因。惟願如來大悲,開示方便法門,加被眾生洪福,祈垂慈光攝受。乃者奉供香花,聯伸葵誠不盡,敬獻偈陀為贊。偈曰:
    爐煙缭繞經筵開,缁素掬誠千裡來。
    萬點靈光生佛面,千層識浪綻蓮台。
    梵音長與潮音澈,法樂時和天樂回。
    共禱升平應有日,春風化雨意恢恢
    開!

 


二四  威中佛教會佛像開光

      淨體遍法界,本來無出沒;
      隨於悲願力,示現有相身。
    梵語昆盧遮那,華言遍一切處,良以法身無相,其量等於虛空,自性不滅,本來清淨寂然,然我佛為大事因緣,從本垂跡,原非身而現身;優填王孺慕憶念,以檀刻像,本無相而留相。蓋眾生障重,非見相不知種福,事歷千秋而不替;諸佛願切,乃垂范以示修因,化經萬劫而常新。
    乃者威中佛教會主席洪天祺居士,率領信眾,組織教會,旨在弘揚正法,普度眾生,登迷途之覺岸,演習梵音,啟青年之信心,作醒世之晨鐘。乃塑造聖像,供會友之崇拜,諷誦貝葉,示初機之津梁。茲以新置會所設備完成,舉行佛像開光典禮,同人出柬邀集諸賢,同伸奉佛之誠悃,吾今隨緣贊頌一偈,毋怪山僧之饒舌?偈雲:
    剎塵心念可數知,大海中水可飲盡,
    虛空可量風可系,無能說盡佛功德。
    開!

 


二五  日落洞佛學會阿彌陀佛聖像開光

      彌陀洪名聖號,幾乎無人不知;
      應是與佛有緣,修行從速莫遲!
    今天日落洞青年佛學會新塑阿彌陀佛聖像,升座開光,躬逢其盛,敬致頌詞,聯伸誠悃;夫十方諸佛,因地都是凡夫,遇緣行道,精進而致聖果。昔年寶藏佛時,有國王無诤念,聞法歡喜,捨王位而脫俗,易名法藏,投佛座而歸誠。發願四十八,眾生稱名無不攝受;修行經五劫,淨土莊嚴方乃現前。一句洪名堅持,七日不亂;六方諸佛稱贊,千古稱尊。
    際此末法時代,眾生業障深重,修諸法門,難得有所成就,唯依念佛淨行,得脫生老病死。今諸護法供養聖像,必能引人廣結勝緣。並賴佛青諸子,同心協力,助成佛事,福利社會人群,善莫大焉。為拈伽陀,隨喜 贊歎。偈雲:
    玉相供梵宇,慈心發寶光;
    金身遍塵剎,頂禮法中王。
    開! 
    一九八五年六月二日

 

 

二六 報恩精捨開光  
    法主振錫雲:
      耳根圓通,普門示現;
      尋聲救苦,聖觀自在!
    南無觀世音菩薩,古佛再來,跡應珞珈,位階等覺, 於此堪忍世界, 廣度有緣眾生,願力弘深,智悲具足,凡有所求,必得感應。今和豐師及 諸善信,選此名山,建築精捨,供養菩薩金身,莊嚴清淨道場,自行化他 ,攝受無盡。超凡入聖,在此一舉,無邊光景,全露堂堂。即以明鏡畫圈 ,朱筆點破,然後拄杖雲:
    處處都是光明藏,人人有個補坦山!
    開! 

 

二七  觀音堂四大菩薩開光

    文殊、普賢、彌勒、韋馱四大菩薩聖像圓成,舉行開光法會,為拈伽陀,聊志贊仰,並伸誠悃。

    文殊菩薩偈贊:
    博古證今,七佛之師,
    智業增上,定慧總持;
    輔揚教化,為大脅士,
    窮源探本,玄奧難思。

    普賢菩薩偈贊:
    遍吉尊者,身相如空,
    華藏自在,縱橫圓融。

    乘白象王,攝化群蒙,
    十願無盡,導歸蓮宗。
    彌勒菩薩偈贊:
    久習三昧,以慈標名,
    示居兜率,當來下生。
    紹承道統,高提正令,
    龍華三會,四智圓明。

    韋馱菩薩偈贊:
    三洲感應,十地化身,
    摧邪輔正,衛教干城。
    五濁惡世,千魔橫行,
    提振寶杵,萬類景從:
    開!

 


二八  香山寺擴建開光

    今日良辰,諸山大德,十方善信,雲集於此,恭逢香山寺住持明德上人,發心擴建梵剎。圓通寶殿高聳,呈報化之巍崴;鐘鼓樓閣矗立,表定慧之莊嚴。觀音聖像崇升,舉行開光典禮;啟建吉祥法會,祈禱世界和平。災消福增,人登仁壽之域,族睦眾和,國成繁榮之邦。衲也不慧,躬逢盛會,說偈點光,聊贊勝緣:
    法明如來,坐鎮中央,體周沙界,用遍十方。
    再生示現,寶相堂堂,洛伽入定,妙應難量。
    垂慈低眉,以柔克剛,一乘早證,五分飄香。
    指點迷津,回露靈光,隨緣赴感,靡不吉祥:
    開!

 

二九  星洲法施林卅周年紀念暨玉佛開光

      大千剎土,莫非聖眾弘宣道場;
      微塵經卷,皆是我佛等流法身。
    乃有肉身菩薩慈航大師,曾於一九三七年應現此間,福緣所聚,信眾護助,購建此林,開壇說法,梵音常演,香火不辍,迄已三十周年。尋慈公移錫台島,有達觀、護法二師駐足其間,修持佛法。至六零年春夏之交,林中護法林達堅等邀予出任住持,加聘松年、性仁兩師助理林務,幾度修葺,重壯觀瞻。六八年春,集議重興,推性仁法師主其事,發動募化庇材鸠工,至七二年落成開光,殿堂樓閣,煥然一新。為莊嚴寶殿,又從緬甸請來玉佛,為眾瞻禮,見相種福,因緣殊勝。復為玉佛開光,啟建吉祥法會,頂禮藥師寶忏,雲集僧伽,為眾祈福。予為一介愚僧,承推重邀為開光說法,敬拈粗俚之偈,聊伸贊頌之忱。偈雲:
    福慧莊嚴不可量,藥師法會呈千祥;
    極天上下無如佛,自有靈光照十方!
    開!

 

三十  棉蘭千佛寺教主聖像開光
      淨法界身,本無出沒;
      大悲願力,示現受生。
    恭維?釋迦如來,塵點劫前,早已成佛;無量世後,猶在度生。自從兜率降皇宮,為悉達多太子;雪山修妙行,得阿耨菩提。修因則八相成就,受人天之供養;證果則三學圓明,成福慧之莊嚴。千秋同歸仰,萬類共瞻依,化育群生,感恩曷極!
    今印尼棉蘭名剎千佛寺,由住持慧雄法師,率諸護法善信,重修落成,邀集星馬台港諸名僧,為教主及諸尊聖像裝金,舉行開光慶典;夫佛有三身,試問所開的是那一身光呢?偈曰:
    法身無形相,性光常現前;
    報身相圓滿,福慧自莊嚴;
    化身有祥光,?無邊際;
    千佛常護持,眾生獲大利!
    開!

 


三一  甲州妙音寺千佛殿開光

    本寺正住持竺摩法師,副住持金明法師主禮開光
    法師拈香雲?諸佛依二谛,為眾生說法,一以世俗谛、二以第一義;不說世俗谛,不得第一義。是故以二谛,方便作佛事。
    今有本寺護法善信,發心重建本寺落成,舉行說法開光大典,遠近缁素,雲集於此,禮誦祈禱,同伸慶賀。並邀馬六甲市議會總監拿督陳清水先生,躬臨剪彩。法師主持說法開光,隆重其儀。維摩經雲:夫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法華雲?「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不可以言宣,除佛方便說」。爰本斯旨,敬獻開光之偈,藉示祝福之忱。偈曰:
    盡拋俗累為求真,宿植良緣聞妙音。
    三聖重輝同有福,千尊新塑淨無塵。
    明珠衣裡光常照,貝葉經中義絕倫。
    願踵瞿昙開慧眼,焚香掃地證前因。
    開!

 

三二  安邦三寶堂諸佛菩薩聖像開光

    安邦三寶堂重建落成,舉行世尊及諸菩薩聖像開光儀式,四眾弟子,齊集堂中,同伸慶賀,歡忻無量。
    開光是開佛的身光和心光。諸佛身光,約有三種?一、法身自性光;二、報身智慧光;三、應身福德光。法身的自性光,是無相之光,人人本具,各各不無,在凡不減,在聖不增;只因凡夫煩惱纏縛,其光不顯,而諸佛惑盡情空,無幽而不照徹。報身的智慧光,是有相的光,從嚴淨戒德,莊嚴定慧而生,成就圓滿報體,光被十聖,偏及三賢六凡。應身的福德光,是從法身之體和報身之相而起勝用,隨緣赴感,靡所不周,具福德者,若遇此光,能使盲者得明,愚者得聰,患者得愈。既然如是,則今所開之光,究為何種寶光呢?偈雲:
    法性清淨光,寂照體自然;
    報身圓滿光,如月破諸暗;
    應身方便光,隨機用自在;
    三身和合光,高懸明鏡台;
    照破無明惑,只樹覺華開。
    開!

 


三三  泰國同倫救濟庵觀音大士開光

     聖身原無住,無住住寂光,
     隨緣赴機感,妙用遍十方。
    觀音菩薩,古佛再來,化度有緣,身周沙界,其所設化,法門有三:
    一曰普門示現:不論天堂地府,三界六道,遇有可度機緣,靡不赴感,門門可入,處處皆通。
    二曰耳根圓通:菩薩修因,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動靜寂滅,能所雙亡,反聞自在,圓通自在,悟知一切聲音,皆由自性流出,故能不動寂場,普聞眾音,悉入一元,無不知曉,其所度生,乃度自己心內之眾生,生佛體同,運心平等。
    三曰尋聲救苦:普門品雲:「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以大士與此 土眾生特別有緣,故聞聲求救,即得解脫。如是開光一句,又如何道得? 偈曰:
    過去正法明如來,未來功德山王佛,
    三輪教化不思議,甘露一滴盡清涼!
    開!

 


三四  泰國同倫救濟庵諸佛菩薩聖像開光

      諸佛身如琉璃,圓明內外透徹;
      法爾本然性光,方便而有言說。
    夫佛法高超,具有甚深勝義。法之內涵,有戒、定、慧三學,為三藏十二分教之重點。佛有法報化三身,具常樂我淨之四德。法身佛之體,遍一切處,自性清淨,法爾如是。報身為佛之相,智德莊嚴,微塵相好,不可思議。化身乃佛的體相所起之妙用,隨緣赴感,救濟眾苦,其教無量,難可窮盡。如斯三者,各有智光,可作佛事?法身常寂光,寂照不二;報身智慧光,智德莊嚴;應身功德光,化導無量。
    今有泰屬同倫救濟庵領導人李裕英、李蘭英、蕭壽維等諸姑娘,率領徒眾,暨諸護法士女,發心新建本庵,清淨莊嚴,引導人心向善;並造諸佛菩薩聖像,肅穆慈祥,普令社會種福。承邀山僧主持開光說法,啟發人 類心地光明,使世界趨於和平幸福。偈曰:
    佛光點點遍河沙,凡聖含靈共一家;
    同沐慈霖增福慧,菩提道樹期權 !
    開!

 


三五  為昔加末觀音堂諸佛聖像開光

      兜率降皇宮,飄然出世雄;
      菩提成正覺,萬古拜高風!
    恭維昔加末觀音堂成立五十五周年紀念,暨擴建大雄寶殿、法堂、齋堂、藏經閣落成大典,謹擇於西歷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十九日上午九時,舉行本師釋迦佛像暨觀音菩薩、彌勒菩薩、韋馱、伽藍諸尊聖像開光大典,敬為韻語以頌之:
    巍然世尊,法界為身,自性清淨,本無出沒,
    大悲願力,示現受生。立慈悲教,設方便門。
    開導迷蒙,救世之仁。如杲日出,冥者皆明;
    如蓮花敷,跛者皆伸;亦如驚雷,震聾發 ,
    利益人天,廣開勝會。權實分判,大小圓明,
    會三歸一,同臻佛乘,光芒百代,照耀古今。
    稽首真際,敬佛法僧,闡揚聖教,世界升平!
    開!

 

三六  為安邦三寶堂觀音聖像開光

      玉石莊嚴雲彩身,晶瑩明淨絕纖塵,
      慈悲願力隨緣現,可從幻中見其真。
    三寶堂同人,年前重建落成,舉行開光以來,香火鼎盛。茲以眾緣成就,又得施主供置雲石觀音聖像,清淨莊嚴,晶瑩無比。此菩薩與此界眾生因緣深厚,凡有華人所在之地,皆有觀音廟宇,供其聖容,或現男相,或示女身,形貌雖有差殊,法身則平等無二。大悲陀羅尼經雲:「此菩薩有不可思議威神之力,於過去無量劫中,已經成佛,名正法明如來,大慈願力,為安樂眾生,故現作菩薩」。觀音三昧經雲:「觀音在我前成佛,名正法明,我為苦行弟子,在其座下服務」。故隨俗稱為「觀音佛祖」,乃指其過去之事跡。今示菩薩身,為釋迦座下弟子,則不宜稱佛祖矣。觀音授記經雲:「阿彌陀佛滅度之後,補處而為普光功德山王如來」。是知 菩薩悲願力宏,盡未來際,無所不在,且作彌陀輔弼,常與佛力交流,故 經有謂「天冠化佛高千裡,念報佛恩常頂戴」。今功德主感念菩薩恩,雕 此寶像,普與眾生供奉,同結善緣,同種勝因,以期般若花開,共證菩提 果滿。如是開光之語,又如何舉揚?
    慈悲濟物為觀音,清淨其心即補怛,
    有求必應靡不周,常?此菩提座。 提筆畫圈雲:開!

 

 

三七  亞依淡妙德堂開光

      經雲:
      百千法門,洞歸方寸;
      ?妙德,總在心源。
    今日恭逢本堂理事陳淑勉、張端智二居士及諸護法士女,發心修建妙德堂落成,暨諸佛菩薩,諸天聖像裝金竣工,相好莊嚴,見者種福。今邀山僧及諸大德,擇吉開光,以示隆重。夫佛有三身,性具三德,是大功德聚,為大光明藏。其光凡四:一、性光,自性光明,本來清淨,法爾如是。二、身光,金光明經雲:佛身毛孔,流出金光,其金光端;無量化佛,諸化菩薩。三、口光,口輪說法,放光現瑞。四、心光,意輪監機,洞達十方,靈明朗澈。則今開光雲者,究為何種祥光耶?偈曰:
    三輪不思議,法界自圓明;
    靈源垂無盡,河清海宇靖。
 舉筆畫圈朱點雲:開! 
                  佛紀二五二三年九月廿三日即農歷八月初三日

 

 


三八  金馬侖三寶寺蓮池海會塔開光
      聖舒f?是,靈照本不滅,
      胡為乎開光,古德方便說。
    恭逢全馬勝地,金馬侖高原三寶寺佛殿重光、*輪圖書館落成。蓮池海會塔建立。一時勝會,三喜臨門?佛殿修葺,喜寶相重光也;經閣落成,喜*輪常轉也;蓮塔建立,喜靈骨奉安也。經雲:塔廟所在,即佛身含利所在,故此塔乃諸佛五分法身之等流功德,無量戒定慧香之普薰馥郁,而得嚴淨瑞像,俾眾生瞻依禮敬,廣增福慧,如大人量,其意無限。今本寺演本長老及諸善信發起建此蓮塔,其悲心之切,願力之宏,誠楞嚴所謂上與十方諸佛同一慈力,下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世間勝事,孰逾於此;吾人隨喜,欲贊何詞?一默片響,以香點塔雲:
    不滅法身歸淨土,
    長留靈骨供人間!
    開!

 


三九  霹雳州佛教分會聖像開光

      三寶住世間,眾生良福田;
      見聞能隨喜,德慧廣增延!
    夫佛有三身,法身寂然,原無形跡 ;大悲願力,示現度生,所以乃有緣起緣滅之報應化身也。昔日佛上忉利天,為母說地藏經,所以報親恩也,三月未下,優填王思慕深切,乃用 檀刻像,高約五尺,藉作供養、禮敬之對象。嗣波斯匿王聞之,甚為歡喜,轉以紫磨色黃金鑄像,用表尊敬,此為人間有佛像之始。像、假相也,本非真佛,然借假所以崇真,無假則真亦不立也。今本會顧問、主席、暨諸護法士紳與會眾,籌建會所落成,並舉行諸佛、菩薩、羅漢聖像開光典禮,人天圍繞,四眾皈依,瞻寶相之莊嚴,一塵不染,掬赤誠以上達,萬慮全消。如是見邀山僧開光一句,又如何拈出耶?拄錫畫圈曰:
    自性靈光本自由,何緣向外苦追求,
    但能息妄歸真覺,山青水綠任悠悠。
    開!

 


四十  大山腳圓通閣塔開光

      三寶住於世,眾生良福田,
      金繩開覺路,慧日常高懸。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四日,大山腳圓通閣住持劉巧華居士,暨諸護法信眾,發心興建圓通閣塔竣工,舉行
    佛像開光,骨灰入塔法會,延請僧伽大德,說法誦經禮忏薦靈往生蓮域,為之頌曰:
    佛法有多門,圓通是其一;
    一通一切通,妙義無窮極。
    有閣曰圓通,建塔藏靈骨,
    不論貧與富,遺骨普同入。
    聖地稱莊嚴,香花供馥郁,
    梵音常清澈,佛號斷復續。
    持名重一心,功成超九族,
    身器俱淨化,廓然絕塵俗。
    普期諸亡靈,同願生極樂,
    面見阿彌陀,華開成正覺!
    開!

 


四一  丹戎馬林佛寶林佛像開光

    時維佛歷二五二一年,即紀元一九七七年五月二十二日,恭逢丹戎馬林佛寶林興建佛殿落成,四眾雲集,敬請本林開山住持竺摩大師,舉行佛像崇升開光典禮,贊祝何辭,謹獻頌曰:
    佛本無言,以慈普應,法性常寂,
    遇緣即興。善哉信眾,崇奉虔誠,
    願建伽藍,曰佛寶林。出力出錢,
    不辭勞辛,諸緣輻湊,其事遂成。
    琳宇莊嚴,佛像崇升,朱點淨光,
    普耀靈明。聖德庇佑,合境安寧,
    時序順吉,國族繁榮。化戾為祥,
    世界升平。開!

 


四二  白雲山寺地藏大士開光

      法身原無相,報化現莊嚴,
      那伽方便力,為眾植福田!
    時維佛歷二五二二年,農歷八月初八日,白雲山觀音寺住持遠定禅師,暨護法信士王若川心匯伉俪等發起塑造地藏大士聖像完竣,崇升寶座,舉行開光大典,承邀主持儀式,為說伽陀,以贊盛德雲:
    稽首尊者,是大願王!累劫重誓,難行能行,
    闡揚孝道,其德芬芳。具菩薩心,現聲聞相,
    示跡閻浮,扶持道場。續佛慧命,至化無央。
    地獄未空,誓作舟航,赴湯蹈火,不辭奔忙。

    稻麻竹華,分身十方,萬眾瞻依,一瓣心香
    寶相莊嚴,常放祥光。
    開!

 

 

四三  為魯乃佛教會之教主暨諸尊聖像開光

      妙體唯一真,分身遍剎塵;
      度生周沙界,大願轉金輪。
    辰維魯乃佛教會諸大居士,籌建會所落成,諸尊聖像升座,舉行開光典禮,承邀主持點光儀式,以示崇禮之隆重。
    夫諸佛成道,皆具三身 ;昆盧遮那佛,為清淨法身;盧捨那佛為圓滿報身;釋迦牟尼佛,為應化身。其光凡四?一、性光,自性光明,本來具足,法爾如是;二、身光,金光明經雲:佛身毛孔,流出金光,其金光端,無量化佛,諸化菩薩。三、口光,口輪說法,放光現端;四、心光,意輪觀機,洞達十方,靈明朗照。是則如來是大功德聚,為大光明藏,今之開光雲雲,究為開何種祥光耶?偈曰:
    三輪不思議,法界自圓明,
    靈源垂無盡,河清海宇靖。
    開!筆點頂光,無見頂相無見光;
    開!執持手巾,抹去塵垢現淨光;
    開!開圓鏡光,大圓鏡智露堂堂!

 


四四  新加坡聚蓮苑開光

    為觀音大士開光說法雲:
      過去正法明,未來功德山,
      三輪化無盡,甘露灑人間。
    住持達就居士,新建聚蓮苑落成,舉行觀音聖像開光典禮,集合僧伽,誦經持咒,乃為法會之善男信女,消災集福,並祈禱國運昌隆,人民安樂,干戈永息,世界和平。菩薩開光贊偈雲:
    大士功深只劫前,本源性地妙難宣。
    圓通有耳開化境,清淨無塵綻玉蓮。
    隨類應身周沙界,普門說法遍諸天。
    膽瓶光照楊枝水,一滴清涼萬慮蠲。
    開光!

 


四五 為結善緣佛學會釋迦佛像開光
      妙體為一真,分身現剎塵,
      度生周沙界,大願轉金輪。
    原夫世尊,中天教主,大事因緣,出現此土。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方便立言,三藏典籍。诠戒定慧,息YIN怒癡,妄業消除,智光現前。五分真香,法界普熏,真源湛寂,常樂安燕。
    今結善緣,設佛學會,正副會長,熏陶大悲,暨諸紳士,發心護助,
 因緣成就,聖像建造。自利利他,崇禮宜早,普願大眾,共證佛道。今日啟幕,金身升座,為贊相好,拈一伽陀:
    佛慈不思議,智光亦復然,
    容顏甚奇妙,光明照大千。
    開!

 

 

四六   吉隆坡寶林法苑開光

       檀寶林獅子窟,百獸聞聲腦欲裂;
      大圓鏡智本無相,色見聲求笑到絕。
    茲值聯邦首府吉隆坡寶林法苑佛殿落成舉行開光典禮,隨拈一四句偈與演智仁者及諸大德同參。夫佛者覺也,能覺為智,所覺為境,智境相契,能所冥然。到此田地,尚何言說,正是郁郁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盡露法身。試問列位將呼甚 開光,為佛開甚 佛光?咦!
    若窮心海千層浪,
    直撥性天一段雲。
    開!
                  一九五七年七月佛歡喜日前十日

 


四七  霹雳洞觀音大士聖像開光演詞

      修羅肆暴虐,生靈遭殃禍;
      慈悲楊枝水,息滅瞠怒火!
    恭維觀音大士,古佛再來,現菩薩形,隨緣赴感,垂跡閻浮,攝化有緣。三十二應身,普度周沙界;十四無畏力,降伏眾魔怨。心源不起浪,千江有水千江月;自性原清明,萬裡無雲萬裡天。是以在地藏經中,佛說觀世音菩薩與娑婆世界,有大因緣,若有人聞其名、見其形,或戀慕贊歎者,於無上道,必不退轉,常生人天,具受妙樂。良以大士具足慈悲,絕諸瞠怒,故能冤親平等,尋聲救苦。現在霹雳洞主張英傑居士等塑造觀音聖像供奉,為大眾祈福,敬頌之以偈曰:
    慈雲覆九界,人天俱蔭庇,
    靈光照六時,畫夜恆吉祥!
    開!

 


四八  霹雳洞觀音聖像開光演詞

    有海水到的地方,都有華僑,有華僑到的地方,都有觀音菩薩。我所到過的地方,如夏威夷沒有中國僧前,先有一間觀音堂;澳洲的雪梨,沒有中國的寺院,早有一座觀音古廟。他如南方小乘佛教流行的仰光、曼谷等處,沒有大乘佛教的雕塑,卻已有了觀音像和觀音廟的所在。足見這位菩薩,與我們這個世界的人士,緣分是最深、最廣,關系是最親最切。故佛在地藏經中嘗對觀音菩薩說:「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若天若人,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眾生,聞汝名者,見汝形者,戀慕汝者,贊歎汝者,是諸眾生,於無上道,必不退轉,常生人天,具受妙樂,因果將熟,遇佛授記」。這是因菩薩慈悲廣大,願力宏深,故能尋聲救苦,無剎不現,以是名稱普聞,婦孺皆知。
    佛教是由智慧與慈悲兩大理性的統一,而涵有甚深微妙的哲理。觀音 大士是代表慈悲的精神,發揮了佛陀濟世利生的作業。現在的世界,是一 個斗爭時代,修羅當道,軍閥弄權,瞠火熾然,殺機遍地,烽火連天,生 靈塗炭,端在人心險惡,喪失了慈悲,以致戰禍頻仍,格斗不絕。我們要 挽救這個多災多難的世界,變干戈為玉帛,化戾氣為祥和,方法雖有很多 ,而學習菩薩慈悲的心腸,發揮菩薩赴湯蹈火,救苦救難,捨己為人的精 神,實為當務之急。今本洞塑造菩薩聖像供養,為世界求和平,為眾生謀 幸福,仰瞻慈容,無限神馳,希望早施甘霖,不勝祈禱!

 

 

四九  觀音林開光

      諸佛本無相,菩薩非有身;
      只為應群機,從幻而見真。
    恭頌釋迦教主,坐鎮中央,圓音震吼,化被十方。東方藥師,琉璃光土,內外映徹,身心壽康。西土彌陀,四八願王,依正莊嚴,光壽無量。文殊師利,七佛師范,功深只劫,智高德揚。普賢菩薩,華嚴尊長,十大願王,導歸安養。觀音大士,誓願宏深,尋聲救苦,形遍剎塵。地藏本尊,孝道至親,累劫重誓,度生報恩。
    諸大菩薩,輔弼宣揚,如雲籠月,圍繞壇場。今朝緣至,雲集於斯, 隨所應求,似月映水。偈曰:
    發心修梵剎,莊嚴現道場,
    諸佛生歡喜,龍天降吉祥。
    開!

 

 

五十  吉隆坡三寶堂開光

    馬來西亞佛教總會主席竺摩法師,為三寶堂說法開光。偈雲:
      佛游鹿苑說法,度僧成立三寶;
      人間長夜漫漫,智炬從斯照了。
    今日諸山大德、善信護法,雲集於此,恭賀達因住持暨諸信眾,重建三寶堂落成,舉行佛像升座開光,請僧說法誦經,作諸功德,以祈增福。須知佛在阿含經中曾勸谕信徒,修學佛法,必先布施、持戒,種福上升,為惡下沉,因果分明,淨信具足。今諸善信,施捨淨資,興建佛寺,將來可於天上人間,享受福樂;然此福樂,仍屬世法,非為究竟,必須進修三無漏學,無為無著,方為出世正因,涅槃妙果。
    今問諸善信:如何是無漏正因,涅槃妙果呢?昔日達摩西來,梁武帝問他:朕自學佛以來,修橋 路,造寺供齋,度僧無數,功德多否?達摩 答道:並無功德。武帝愕然又問:如何才是功德?答雲?淨智妙圓,體自 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今問淨智既是體空,如何又有功德?如已 會得,山僧口掛壁上,無從饒舌;其或未然,何妨於此下一轉語:
    離相布施心無住,
    成佛無生樂有余。
    開!

 

 

五一  佛慧精捨開光

    大海中水可飲盡,剎塵心念可數知,
    虛空可量風可系,無能說盡佛功德。
    唉!佛有何等大功德,而不能說盡呢?曰:佛之大德,三身四智,可以總括之。佛有法、報、化三身:法身是體,有自性德;報身是相,有智光德;化身是用,有教化德。佛復有四智:轉前五識,為成作事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八識,為大圓鏡智。所謂「大圓無垢同時發,普照十方塵剎中」。
    我們眾生,在三身中只有業報身,法身未顯;在四智中,全然未得,只有虛妄的八識。今住持繼和仁者及諸護法,發起建捨開光,是要我們借開佛光,引生我們本具的身光智德。如何能引生此心光智德呢?
 修習四念處,勤行八正道,
 戒定能精進,慧光自現前!
 開!

 

 

 

五二  馬來西亞佛教總會佛像重修開光

      佛法莊嚴,包羅萬象;
      金身不動,普應群機。
    夫佛有三身:曰法身、報身、應身。法身為體,名 盧遮那,性遍法界,生佛平等,所謂山河及大地全露法身;報身為相,名盧捨那,德智圓滿,福慧莊嚴,乃菩提樹下成道之身也;應身為用,名釋迦牟尼,化身百億,普度閻浮。三身雖有三種,若論從體起用,三身由一而三,各顯殊勝;若攝用歸體,三身即是一身,其性無二平等。
    又三身各自常住,各有德光:法身自性常住,故清淨光,寂而常照;報身相續常住,故智慧光,照而常寂;應身變化常住,故功德光,寂照無礙,不可思議也。
    憶本會開創之時,供有教主釋迦佛之金像,於今垂三十年,佛座陳舊 ,金箔剝蝕,有失壯觀,乃有印尼僑領陳和安姐弟,發起獨資裝修,使聖 像重光,四眾同人,瞻敬歡喜,功不唐捐,福有攸歸!並邀山僧主持開光 大典,及眾師虔誠禮忏,以祈禱世界和平,眾生安樂。祝以偈曰:
    朱筆點處佛光開,千聖雲程動地來;
    國泰民安賴庇佑,心香一瓣湧靈台。
    開!

 

 

 

五三  三寶堂開光說法

      佛游鹿園談經,三寶完成於僧;
      長夜何時達旦,破迷幸有明燈。
    茲值良辰吉日,雲集諸山名德,恭逢
    達因仁者,率諸護法等信眾,重興三寶堂落成,舉行佛像崇升,開光典禮,為說法要,以結善緣。昔日達摩西來,覓個不受惑人,為闡妙法,不立文字,教外別傳,良有以也。時有梁武皇帝詢以朕自信佛以來,修橋
 路,造寺齋僧,布施結緣,作諸功德多否?答以並無功德。又詢如何是真功?答以淨智圓明,體自空寂,如此功德,不以世求。今問諸大德?會
 ?既是淨智空寂,如何今日開光道場?又作功德?山僧在此饒舌為轉一語:
    執相布施生天福,仰箭射空仍墜落;
    若能離相心無住,成佛稱尊樂有余。

 

 

五四  大年蓮花閣開幕禮

    竺摩法師在致詞稱:
    佛教以慈悲為本體,從此本體上可以生起種種方便救世利人的作用,現時代風氣不好,人心日趨險惡,不能向善,失去了慈悲,便失去和平,戰爭不斷地摧殘,致使經濟破產,民不聊生,救濟之道,唯有發揮每個人,人人本具的慈悲德性,自利利人,才能徹底解救社會各種困難,把人生的痛苦連根拔起。竺摩法師又說:佛法是心理學,是訓練心理的法門,使人心理正常,注重生活的道德,便不會誤入歧途,從事走私,販毒以及打家劫捨的勾當,自害害人,毀掉社會的安和,國家的繁榮。
    法師吁請多提倡佛化,宣揚慈悲、平等、無我、無诤的佛法,對於人民的安定,各民族的互相諒解和親善,是非常有幫助的。
    席間並由該閣主持頒發紀念盤予主持揭幕及剪彩人士存念。較早時, 竺摩大法師在開光說法時指出:
    偉哉世尊,大千教主,分身百億,如月影水。
    觀音菩薩開光偈雲:
    赴湯蹈火,肯辭勞形,慈雲共瞻,法雨缤紛!
    普門大士,不 前身,尋聲救苦,和光同塵。
    十四無畏,三十二應,與此有緣,名稱普聞。
    不動安養,而游堪忍,三輪叵測,功勳無盡!

                            一九八?年七月十五日

 

 

五五  東蓮海會塔火葬場揭幕

    怡保東蓮小築籌建海會塔火葬場竣工,恭請佛教總會主席竺摩法師主持揭幕,並致詞說: 東蓮安樂院及火葬場,為勝進法師、華果當家師,及諸居士發起籌建,承政府送地,得諸佛徒及社會人士之支援,今已竣工,使在怡保郊外多添一佛教名勝,洵為吾佛教界之榮幸。人生有生老病死之苦,普通人雖知而不多注意,獨佛陀為悉達多太子時即已體驗之,且尋求解脫之途徑。今安樂院、海會塔、火葬爐之設置,對於老病死問題之解救,頗多利賴。以此間風景幽靜,空氣新鮮,可使老者享天年之樂,患者得療養之安,死者獲歸宿之所,福利群生,莫善於是。而火葬尤多好處:一、為衛生簡潔;二、為火葬時助念往生之方便;三、為骨灰供塔,永留紀念,洵一舉而三得也。勝公既創東蓮小築弘揚法化,指示迷津,復建此安樂院、海會塔、火葬場方便佛徒之最後一著,其有助於吾佛教界福利實多,至堪景仰。

 


五六  萬佛戒壇開燈致頌

    極樂寺戒壇萬燈法會,意義深遠,點亮一盞平安燈,不但祈求吉祥如意,點燈功德並可照亮人生大道,使學業、事業、道業均能一帆風順,身心健康愉快,並在清風細雨中進行儀式,恭請羯磨和尚竺摩長老主持說法雲:
    雲集五百僧,共點萬盞燈,
    光明照大地,正氣銷魔氛,
    人民增福智,亡友獲超升,
    更祈慈願力,國泰世和平!接著由老護法拿督劉惠城,拿珍陳君玉賢伉俪主持開燈,在莊嚴的氣氛中,大眾念佛回向,功德圓滿。

 


五七  佛總戒壇得戒和尚竺摩法師說法

      三業恆清淨,六聰寧用關。
      不與萬法侶,渾然法界寬。
    佛說三戒訓,律儀為軌范, 尼常在世,正法即久住。梵語 奈耶,華語譯為滅,清淨受身之意,貪瞠疾自絕。或譯為屍羅,其義曰清涼,惑業火消盡,心地舒淨光。或譯為律儀,外護有七支,內心息攀緣,意馬不奔馳。沙彌號息慈,十戒固其基,三聚之根本,比丘之階梯。登高必自卑,行遠須自迩,希聖與希賢,唯此以為依。
    今有儒耶善信,為植福延齡事,敬設上堂大齋,供養十方三寶,剎海萬靈,請僧說法一句,又如何施設呢?
    日聞 尼法,薰沐長聖胎;
    消除諸戒障,性地覺花開!

 

五八 香港佛教醫院落成兼開弘法大會志慶
    巍巍大廈,今日落成,四眾雲集,高升法旌。
    佛為良醫,善察眾病,法為妙藥,能療奇症。
    僧如護士,愛護病人,  在抱,慈力彌深。
    推心置腹,救弱濟貧,偉哉龍象,駐錫江濱。
    摩诘重來,文殊再生,慈悲為梁,方便為門。
    獅子據座,柱石堅貞,得未曾有,梵呗清音。
    十方歡喜,萬眾歸心,問訊瞻仰,法記無垠。

 

 

附錄:諸聖開光說偈

    玉佛開光法語
大覺能仁,無畏精神,歷劫勤修,本願方伸。
福慧具足,相好嚴身,慈光普被,萬象皆春。

    地藏聖像開光韻語
稽首尊者,大願之王,地獄未空,誓作慈航。
赴湯踏火,分身十方,寶相莊嚴,常放毫光。

    文殊大士聖像開光韻語
三昧妙智原無相,侍衛如來度眾生;
佛於只園放光明,無量莊嚴不思議。

      為三聖開光韻語
 香雲缭繞護經筵,凡聖交參意快然;
 仰叩金容祈大福,伫看慧日麗中天;
 琉璃燦爛無非寶,極樂莊嚴盡是禅;
 欲點靈光何處看,菩提無樹遍三千。
 
      藥師佛像開光
 法運欣開泰,春來萬物榮,慧光垂無盡,福澤潤蒼生。
 願妙恩波遍,災消海宇靖,吉星今朗耀,世界期升平。
      捨利安位偈語
 佛陀悲願力,捨利留世間,戒定慧所薰,其功不等閒。
 妙相隨機受,靈光欲睹難,奉此鎮福地,國泰民亦安!

      觀音大士開光偈語
 從知累劫曾修因,玉相含輝回出塵,
 十二願深拯苦海,三千化被指迷津。
 圓明有象通天耳,清淨無為法界身,
 不復循聲聞自性,梵音常作海潮音。
      彌陀聖像開光
 稽首蓮邦主,願深歷劫塵,彌陀今說法,法藏是前身。
 九品同超脫,六方共贊音;有緣示此土,婦豎皆能親。

      星洲佛緣林玉佛開光韻偈
 敬禮覺主,寶相端莊;娑婆教主,坐鎮中央,
 左輔觀音,右弼地藏,慈光願力,雙照十方。

      三聖開光法語
 彌陀延壽,藥師呈祥;堪忍教主,坐鎮中央。
 玉相莊嚴,慈澤諸方;朱紅點破,普耀靈光。
      佛像開光韻語
 莊嚴依正絕塵埃,佛有靈光孰待開,
 只緣眚盲迷本性,為施甘露現如來,
 三千界內祥雲護,不二門中淵默雷,
 稽首能仁常在定,八風不動紫金台。

      本師開光
 大覺能仁,無畏精神,歷劫勤修,本願方伸。
 福慧具足,相好嚴身,慈光普被,萬象皆春。

      無量壽佛塔開光法語
 無量壽佛,寶塔藏真,微塵相好,現百千身。
 拔苦與樂,慈祥可親;有大願力,度念佛人。

      千眼觀音菩薩開光法語
 大慈與樂,大悲拔苦,千眼照見,千手護持。
 提攜出苦,解脫惡業,轉識成智,圓通自在。

  竺摩法師法師,原籍浙江樂清。
  l9l3年8月l3日生於雁蕩山麓,故別號『雁蕩山僧』。俗姓陳,名德安。兄弟姐妹十人,法師排行第七。父紅梅居士,為鄉長,母王氏皆虔誠奉佛。
  十一歲,其母猝然病逝。逢朔望,必隨父前往『樂清居士林』念佛聽經。
  十二歲(l924),隨父到黃塘壽昌寺聽欽漢法師講地藏經。法師喜其禮念誠懇,贊許其宿根,勸父聽師出家。遂禮寺主白雲上人祝發。法名默城,字守志。
  十六歲(1928),依天台名宿谛閒法師於觀宗寺受具足戒。
  法師年少披缁,涉獵經論,造詣湛深。曾受具於谛閒尊宿座前,學教於太虛大師門下卒業於閩鄂兩地佛教之最高學府。平生喜愛中華書法,不時浏覽古今名家之作,臨摹碑帖,孜孜不倦,能自具面目,別成一格,為人所仰羨。
  l937年中日戰爭期間,避兵港澳,弘揚佛法。嘗主編雜志『覺者』與『無盡燈』,宣傳佛教;文化,一紙風行,聲名藉甚。間遇新國畫大師高劍父居士,結忘年交,從之藝術,對於繪畫十三部門,皆了然胸次,進窺其妙。
  l94l年秋,首次展覽書畫於濠江聽松山館,劍老親為撰介,以示推重。
  34歲(l946),獲地藏菩薩提示『南方世界,汝有千萬可度之機...』
  l954年4月,法師在暹京主持太虛大師捨利入塔,並於龍華寺展覽書畫,頗獲佳評。
  l954年5月4日,法師抵達槟城應聘為菩提學院導師,兼授菩提中學佛學課程。
  1959年4月l9日,法師領導創為之『馬來亞佛教總會』假極樂寺召開成立大會,被公推為首屆主席連任多屆。
  l962年7月,法師與眾弟手發起籌建三慧講堂。
  l963年,法師聯合本道、真果、金星、金明法師等十三人,發起購買車水路之地,興建佛總。自此許身佛教並為佛教辦學,所負職責慎重。
  l969年,開辦馬來西亞佛學院,並擔任院長至今。長老設立助學金,以栽培更多有志學佛人士,繼續深造,希望將來回馬後,為教服務。
  l990年3月23日閉關進修三年,出關後多駐錫新加坡。雖然己屆八十三高齡,長老仍精神奕奕,神采依舊。
  1997年7月1日為槟州元首封賜DMPN 高級拿督勳銜。此項殊榮,不只是贊揚和嘉許長老對佛教的服務精神,亦表示政府認同和重視佛教的地位及肯定佛教在建國領域裡的卓越貢獻。
  竺摩長老曾應槟菩提學院之邀教授佛學,並在多名藝術家及教育老前輩的大力支持,出版 【竺摩法師書畫集】。
  竺摩長老也曾先後在美、澳、港、新及全國各州舉行多次書畫展及欣賞會,深獲各界佳評。
  竺摩法師的書畫深受嶺南派風格的薰陶而解脫束縛,筆法古厚而潤澤,雅淡而靈活;其書與畫上兼題詩作,流露其胸中的逸氣,充份表現了其特出的才藝。

 

 


  

 

 

 

 

 

 

 


下篇:荼毗法語

(甲)出家眾

一  為志昆老和尚封龛         弟子繼生錄

    星馬年高德劭之僧長,住持槟城首剎極樂寺有年之志昆老和尚,已於
一九六一年二月廿六日子時圓寂,請竺摩法師主持封棺、起棺、舉火法事
。茲錄其法語如左:

    (一)封  棺
          有為有生滅,無為回絕塵,
          一棺自在臥,非假亦非真。
    恭維   福州鼓山湧泉堂上志昆老和尚,駐錫本山,四十余年。堂頭坐
鎮,正令在握,棒喝兼施,下拜無地。溯鼓山參究,嘗契千聖不傳之旨;

 


鶴嶼窮玄,普攝眾生無盡之機。戒珠與性月長朗,十方久欽正范,道樹共 經壇俱冷,四眾今失瞻依!乃者後學來山,親谒上座,未識封棺一句,究 竟如何舉似?咦!
         法門寥落剎竿倒,
         寶塔凌虛日影斜。封!
   
    (二)起 棺
         心無 得,無有恐怖,
         遠離夢想,究竟涅槃。
    志昆老和尚!為公封棺,忽已七日。在此七日中,思惟八十年來往事 ,猶如過眼雲煙,剎那飄逝。原知世相無常,譬如鏡花水月,了悟幻質匪 堅,何異夢幻泡影。長老徹透禅機,自有安心妙法,未須趙州八十行腳, 何勞長慶七個蒲團。惟生平念佛得力,工夫用在今茲,請提彌陀正念,決 定往生無疑。今借半偈,藉壯行旌雲:
        山回未可疑無路, 
        直趣蓮台景又新。起!


     (三) 舉 火
         威音那畔無消息,塵點劫前已飄淪。
         如今只履西歸去,拉斷千秋舊葛籐。
     志昆老和尚:童真入道,德根夙植。每讀蓮經,悟實相之 谛;嘗誦 般若,澈性空之真诠。禅淨雙修,遠追永明壽之作略,戒乘俱急,近踵妙 蓮公之家風。十方之所稱歎,八部之所呵護。今者化緣既盡,示幻歸真, 四眾雲集蓮池塔前,特為舉行荼毗典禮,權假三昧之火,焚燒五蘊之軀。 離塵解脫直超三界;游神自在高入五清。振錫雲:
        點起三昧火,燒劫煩惱障。
        轉為無漏智,大放光明藏。燒!

 


二 為通文禅師封龛

         萬法皆從因緣生,亦從因緣而有滅;
         生滅滅己寂滅樂,真如界內生佛絕 。
    時維一九七三年三月十七日即農歷二月十二日申時,恭逢極樂寺首座文通長老,塵緣已盡,安然捨報。僧臘六十四,戒臘六十二,世壽八十六歲。長老原籍福建永泰,品性純良,年余弱冠,悟世相之虛幻,心契妙谛,慕缁林之真谛,乃投該縣方廣巖,禮定慧老和尚披剃。至民國元年,受具於鼓山湧泉寺。自茲參訪名山,親近知識,聞一乘而棲心禅悅,仰九品而歸蓮宗。南來行腳,倏忽三十余載,隨緣攝化,,不知幾許眾生。鶴山息肩,久忘人間之惡濁,樂寺課經,長慕淨土之莊嚴。今也萬緣放下,塵事俱捐,一心念佛,善業隨身。預知時至,已安詳而入滅,背塵合覺,必寶地而棲蓮。正念昭彰,何待山僧之說法?,邪魔俱泯,自顯性地之靈光。 如是封龛一句,又怎 生道?咦!
         觸處無礙皆安養,
         一龛卷舒自在眠。封!

 

三  為妙祥法師封柩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不可以言示,除佛方便說。
    妙祥法師,已於佛歷二五一八年七月十九日圓寂。大馬長老,又弱一個,法門寥落,同深悼念! 長老高壽,七十又七。原籍浙江寧波慈溪。年少即入天台為僧,親近知識,學教參禅,精進向道。後入寧波觀宗研究社,學習天台教觀,自命天台後裔,雲水各方,隨緣行化。亦曾就學四明七塔寺佛學院,為溥常和尚之得法弟子。平日常誦法華,深解諸法自性,本自空寂,雖有幻相,生必有滅,人壽百年,後歸於空。長老自偕華智法師南來,輔講槟城佛學院,行腳星馬,三十余年;今機盡緣滅,亦似薪盡火息,四大性離,五蘊山崩,返本還源,在此一舉。且諸山唱誦於側,有助上生;信眾跪禮於前,以表瞻仰。生雖落落,死亦融融。欲拈一偈送別, 不知如何說道?唉!
         見聞如夢寐,三界似空華;
         封卻生死門,頓開涅槃路。封!

 


四  為賢輝上人封棺

        諸法從緣起,自亦從緣滅;
        起滅須臾間,世事誠難說!
    茲有賢輝上人,已於一九七五年,歲次乙卯十二月十一日辰時。捨報於日落洞萬山邊八十號客居。師原藉福建興化莆田,於一九三六年,歲次丙子,時年三十,投福州鼓山湧泉寺,禮清源大師披剃為僧,修習佛法。不久,南來極樂寺,受具足戒於圓瑛老法師門下,尋在寺中助理法務,曾任監院之職。嗣移錫廣福宮,司理香燭有年,勤於職守,人所贊譽。正期住世行道,不意蘧爾遷化,遠近聞之,不勝感悼!乃者諸山師友,在俗信徒,聚集於此,誦念經咒,並稱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冀仗法力,助之往生。即今封棺一句,又如何啟齒?偈雲:
        一具五蘊身,住世六四年;
        豈懼無常至,無 亦無礙。封!

 

 

五  為一心老和尚封龛起龛

    (一)封 龛
        諸法本無生,從來亦無滅,
        若能如是解,去來相已絕。
    恭值西來堂上一心老和尚,世壽已盡,示有生滅,原其法身,本自圓寂。師俗姓程氏,原藉福建莆田,黃石沙堤村。生於光緒甲辰年四月廿六日辰時,十七歲萌志出塵,投本縣江口嵩山西來寺,禮欽宗和尚為師。十八歲受具於梅峰光孝寺微磊老和尚座下。十九歲南來星洲,駐錫仙祖宮,任職十有余年。嗣來槟城廣福宮任職亦達廿一年之久。以善於處理事務,本邦首剎極樂寺聘任監院三年,退職後,轉任華嚴寺住持亦三載。其間往來法華巖,偕其師弟藏心師,發心重建,道力所致,信眾翕從。現任馬來西亞佛教總會理事,槟威佛教贈醫施藥所財政,馬來西亞佛學院副財政。 師秉性慈和,宅心仁厚,自行化他,人所欽敬。今緣盡捨報,法臘五十四 載,戒臘五十三春。缁素法眷,親視入龛。並承邀為說法,搜盡枯腸,只 余半偈,且為拈出,作一轉語:
         蘊身自非久居宅,
         且脫一精閉六窗。封! 

    (二)起 龛
        妄念成生滅,真如不變遷;
        一龛悠然坐,參透未生前。
    今逢農歷甲寅年二月初十日,為法華巖住持一心長老辭世一周。起龛 之期。諸山大德,四眾同人,虔敬肅穆,雲集於此,為長老誦經念佛,以 薦冥福;而諸法眷,讓靈報本,尤具誡悃,皆因長老在生,遵法行事,以 德感召,有以致之。今也塵緣已息,撒手雲程,宜乎回省生平行道之心, 重振離塵往生之願,則眼前智光,普耀七寶之瓊林,衣裡明珠,照徹八德 之定水。蓮花托體,何重視於凡龛,菩薩為侶,跻不返之聖境。如是則晚 學來山,相送一裡,又算作什 呢?
         若雲有去實無去,
         道是無生卻有生。起!

 


六  為華嚴寺揚宗長老封棺

        見聞如幻翳,三界似空華;
        塵消覺圓成,本性原無差。
    今日諸山大德,四眾同仁,雲集於此,乃為華嚴寺上座揚宗老和尚,已於庚申年二月初四日圓寂,世壽八十九,僧臘七十九,戒臘七十五。星馬耆年,又弱一位,法門寥落,道樹凋零,感念僧倫,曷勝悲悼!
    師原籍福建仙游縣,俗姓翁。善根宿具,童真入道,投楓亭會元寺禮丹守和尚披剃為僧,發心學佛,勤修道業。丙午年冬,在梅峰光孝寺妙蓮和尚門下,受具足戒。至民國卅八年,雲水南來,自行化他,往返於槟城印棉之間,垂數十年,猶如一日,靜室課經,梵行高遠。今也塵緣既盡,捨報西旋,世相無常,終歸於空。經言:凡物變者,終必有滅,其不變者,始不生滅。咦!如今封棺一句,又如何舉似?偈曰: 縱之彌六合,退之藏於棺;
         萬緣了無著,
    &nbs, p;   一身法界寬。封! 
                                        一九八?年三月二十一日

 

 

七  為宗監法師封棺

        浮生渾若夢,幻質本匪堅;
        游戲人世間,堪如昙花現!
    怡保三寶洞堂上宗監上人,原籍廣東清遠人。少年脫白,作瞿昙之法眷,壯年行化,為南天之衲僧。思路清澈,胸有作略,曾襄助其師清公長老,興建三寶洞,雕塑聖像,俨然雲崗遺跡;別開洞天,幾疑南國炖煌。惜寺旁礦湖一度崩潰,景物蕩然無存,幸得師悉力復興,今已煥然一新,遠近瞻仰,遐迩同欽。並與怡保缁素,倡建霹雳佛教聯誼會會所,雖未有成,不辭奔勞。比年以勞瘁有加,四大失調,百疾叢生,藥石罔效,終至不起,已於一九八一年二月六日下午六時,以高血壓,猝然辭世於法地瑪醫院,缁素師徒,親待入殓。法門不幸,健者無多,又少一個,至深悼惜!師生於民國丙辰年六月卅日。春秋六十又六,僧臘五十一。諸山師友商 組治喪委員會,處理善後。並擇定本月七日下午二時,邀請師友誦經助念 ,本人為之封棺說法,以偈悼之: 處世五六十年間,行雲流水過生活;
         今看時機已到來,
         不如歸去求見佛!封!

 

八  為清源老和尚封龛

    涅槃經雲:
        有為之法,其性無常
        生已不住,寂滅為樂。
    清源長老!世事無常,昨天公已圓寂,今日晚學與諸山大德,齊集於此,為長老舉行誦經說法封龛儀式。長老夙具善根,與佛有緣。廿三歲出家,修習梵行,早具淨業之基礎;卅余歲南來,常作法事,更操利濟之勝業,寄跡觀音,最力為眾服勞,棲遲極樂,尤喜光大山門。巍峨寶塔,歷年而修葺;昂藏經樓,彈指以重新。調眾有心,人所欽贊,修行無相,功勳難思。今也緣盡娑婆,幻軀易化宜放下,願向極樂,金地莊嚴堪上生。雖然如是,即今封龛一句,又怎 生道?
        且封塵劫無明窟,
        直趣泥洹自在居。封!

 

九  為如悟上人說法

    (一)起  棺
        人生如昨夢,幻質本匪堅;
        五蘊空諸有,塵淨凡慮蠲。
    如悟上人,汝離塵世,迄已五日;此塵世為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穢污不淨,難可久住;另有五清淨土,極樂世界,方為永n?身立命之所在。蓋此身、命、財為三不堅法,捨此三不堅法,而得法身、慧命、功德法財三堅法才能達涅槃。吾今在此說法,與四眾同人,誦經念佛,助汝往生。際此起棺一句,又如何道來?拄杖曰:
        前面一條光明路,
        提起精神蓦直行。起!

    (二)舉 火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生滅滅己,寂滅為樂。
    佛說人生是苦、空、無常、無我。苦由集來,集即煩惱,由煩惱造惡 業,才招人生苦報。欲滅苦報,必須勤修靈慧,息滅貪瞠,有漏皆空,涅 盤寂靜。金剛經雲:「信心清淨,即生實相」,則淨土現前,蓮華自然化 生,回顧有漏塵勞,已無足留戀矣。當今舉火,宜提示正念,於火光中入 三昧,得大自在!
        舉起三昧火,焚燒有漏身,
        心淨佛土現,蓮花不染塵。燒!

 

十  為盛凱老和尚封缸

        盛德重於時,凱歌聲裡歸;
        一缸藏於密,寂照自生輝。
    恭維慈雲山七寶堂上盛凱長老,托藉蘇省,遁跡禅林。普陀山中,曾參法雨,梵音洞畔,常聽梵音。自買棹南來,游化北馬,任職觀音,為眾服務。旋至首都,開辟慈雲,建立七寶,接引道俗,垂三十年,潛修無間,苦行卓絕。今也扳手西歸,裂百年塵勞之網 ;捨身濁世,入一路涅槃之門。諸聖歡喜,眾生瞻仰。晚學今來封缸,只有半偈相送雲:
      黃葉無風忽自落,
      老禅那復怯秋霜。封!

    (二)起 缸
        法性原無住,無住住此龛,
        此彼兩不著,且呼為涅槃。
    盛公和尚,禅門高德,撒手紅塵,奄忽七日。觀百年壽命,等天上之 霎那;歎人世事業,似海中之浮漚。世相不常,尚何可待?放下萬緣,應 可上生:雕欄玉砌,七重之行樹在望;滿地金沙,八德之池水無垠。今當 最後關頭,高提正念;勿教棋差一著,輸與他人。長老功深面壁,自必隨 達摩之悟道;晚學莫測玄微,何敢效豐干而饒舌? 唉!
    唉!瓊林水流微風過,
        總是西方七寶禅。起! 

    (三)進 塔
        兀坐無縫塔,參透祖師禅,
        縱橫皆無礙,那復羨神仙!
    今日慈雲普蔭,大好山頭,雲集諸山長老,十方檀那,聚首一堂,謹遵佛制,為盛公和尚舉行封塔大典。溯自長老脫白披缁,抱道修真,經營 禅院,不辭勞瘁。攝機接眾,尤具婆心,積功累德,早備遠行之資糧,誦 經念佛,必期往生於淨域。常寂光中,妙契無相之理體;娑婆界內,永離 有漏之塵軀。香熱一爐,且聽無生妙曲,茶供三杯,奚須送別雲程。咦!
        道樹凋零悲此土,
        法身圓證羨彼方。封!

 

十一  為明道長老封棺

    (一)封  棺
        積聚必消散,崇高必墮落,
        有合會當離,有生必有滅。
    人生苦、空、無常、無我,有生必滅,誰亦難免。明道上人,今已逝世,壽暖已離肉體,不復再生?精神飄搖未定,應歸淨境。聞已年逾八旬,學道多年,修持有素,在此生死關頭,自能執持正念,直往向前,無處不利,即今封棺頌曰?
        須彌不算大,芥子可藏身,
        一棺容與臥,做個無礙人。封!

    (二)起 棺
        此處緣已盡,他方循業生;
        但得心清淨,到處是光明。
    明道長老,抱道可欽!安份守己,澹泊持身。勤勞禮誦,旦夕不分。 堪歎無常,不覺八旬。今也坐破蒲團,了悟四大本空,五蘊非有,報身成 塵,今日出喪之期,吾等來山相送一程,且道送至何處呢?咦!
        長安有路蓦直去,
        提起精神自在行!起! 

    (三)舉 火
        諸法原無我,五蘊色即空;
        唯求自性現,便是大圓通!
    器界無常,難免生住異滅之變遷;人生虛幻,誰逃生老病死之樊籠? 唯有出家學道,始能超渡苦海之橫流,念佛往生,方可誕登涅槃之彼岸。 故彌陀一句,橫出三界;普賢十願,導歸五清。如此則濁世烏足留戀,蓮邦宜早向往;即今舉火一句,還道得否?
        一把無情火,焚卻煩惱障;
        轉識成妙智,全露光明藏!燒!

 


十二  為宗遺老尼起棺

    (一)起  棺
諸法本無生,亦無有所起,所以有起滅,妄想分別耳。
妄想能造業,循業有流轉,茫茫生死海,飄蕩何其遠!
因果理分明,罪福事如神,造善往上升,作惡必下沉。
今幸得人身,又聞正法名,如能淨三業,必可出六塵。
前途有好景,居然七寶林。信心若清淨,諸法實相生。
空明一片月,三聖喜相近!起!

    (二)舉  火
        人生壽八十,生滅剎那間,
        如能明性地,無去亦無還。
    宗遺德尼!汝雖年余八十,但此身生滅如幻,終歸無常。吾人之生命 ,可有兩面,一面是物質生命,一面是精神生命。物質生命,寄於吾人之 軀體,軀體壞時,則此生命亦隨之而殁。其精神生命,則永生不減,由吾 人修戒定慧三學,破妄證真,轉識成智,便可解脫煩惱,得證涅槃,常樂 我淨。
    但此涅槃,常樂我淨,亦可從念佛得之:念佛除妄,妄念不生即是戒 ;心無妄念,正念現前即是定;定水澄清,智光清明即是慧。今汝親近 清心長老三十多年,曾做念佛工夫,只須一念返省,放下塵緣,當處即是 淨土,無數蓮華,偏地開矣。今為舉火而說偈曰
         身是火聚,借火燒身,
         薪盡火滅,便見性真。燒!

 


十三 為山打根繼德法師封棺
 
        人生原似夢,幻質本匪堅;
        臨終修淨業,神識必棲蓮。
    繼德行者,俗名張合想,年登古稀,發心脫白。原籍潮州,宿植善根,宅心 仁厚,性喜公益,視布施護生等為常事。中年時代,曾參預汕頭佛教會,皈依 我佛,虔誠事奉,早晚誦持不辍。尋來南洋,在根經商之余,與諸法侶, 發起創辦山打根佛教會,被公推為首任會長,歷年推行會務,頗著勞績。 晚年更發勝心,遠投槟城三慧講堂竺公門下,披剃為僧,並在極樂寺受具 大戒。不久回根,升任佛教會住持,開壇設化,策進會務,不遺余力。嗣 為明己躬下事,閉關禁足,專精道業,用功逾?正期三載功滿,廣攝有 緣,不意一朝永訣,深為悼惜!今承佛根教會理事長、居士及諸理事護法 ,邀予由槟來根封棺,為說偈曰:
        閉關曾幾時?如今又封棺;
        封閉了無礙,心空法界寬。燒!

 


十四 為覺斌法師起龛
   (一)起 龛
        有生原是假,寂滅亦非真;
        起滅本無二,錯在妄念生!
    覺斌法師!人生虛妄,世相無常,法駕入滅已一周。古人道「人生七 十古來稀」;師今年適值七旬上壽,可以無憾矣。況師在俗曾投筆從戎, 任營長,為國民服務;出家則任職禅林,為臨濟寺上座,極樂寺監院,作 諸佛事,多所建樹。又在教育方面,任三藏學院教務主任,馬來西亞佛學 院教席,輔導教務,作育人材,為教效勞,眾所尊崇。生平持戒念佛,又 好修禅,淨念相繼,都攝六根,故能於彌留之際,靜坐龛中,自在往生。 歎機緣既息,如薪盡火滅,惟冀乘願再來,廣化有情,續佛慧命,證無生 忍,親觐彌陀,同登蓮界。今為起龛,而說偈曰:
        念佛又修禅,臨終信願堅;
        一心求淨土,不復再生天。起!
   (二)荼  
    覺斌上座!今日諸山四眾,雲集於此,為師舉火,因拈伽陀數首,奉 送蓮駕雲程:
        四大本來空,五蘊亦非有;
        一具假皮囊,終日行屍走。
        如未聞正法,生死雲何了?
        幸已得人身,舉措知輕重。
        又能發大心,福智自增長,
        早圓菩提道,才算是修養。
        尊者有正見,正行正思想,
        弘法績慧命,自他可度也。燒!

 

十五 為沙彌繼良師(方章抱)封柩
        諸法從緣起,有生必有滅;
        人生須臾間,鏡花比水月!
    方章抱居士,原籍廣東潮州惠來縣人氏,現年七十有二,已於六月初 五日去世。其於廿四歲時,從惠來南渡槟城,經營商業,以秉性仁慈,善 結人緣,業務日進,蔚為康樂之家。十二年前,皈依三寶,在家佛化,不 但以佛法自利,而在伉俪之間,尤能至誠念佛,感化鄰居戚眷,奉佛行善 ,自利利人,成為正信發心之佛弟子,難能難得!
    華嚴經行願品雲: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壞滅,一 切親屬,悉皆捨離,及一切珍寶,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 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及諸大菩薩。今繼良師,生平誠心念佛,植諸德本,臨終清楚,安詳捨報, 是則願王相隨,夫復何疑。今同人等為其說法誦經,藉於增上之緣,助之 往生,以結現世之佛緣,期成他年之蓮友,與清淨海眾,花開見佛,圓證 無生。今依法華經意,為舉偈雲:
        娑婆如火宅,炎炎難可住,
        惟仗念佛力,往生安樂土!封!

 


十六 為天靈堂繼悟尼師起龛
    (一)起 棺
    諸法本性空,原無有起滅;無明業風吹,妄相紛然出。天上或人間, 獄畜與鬼域,輪回尚未已,難得逢佛說。幸今獲人身,脫俗修淨業,預入 出家尼,自他兩利施,早晚勤禮念,兼教育慈兒。抱道冰雪潔,戒行善 扶持,慈心多感化,信眾鹹瞻依。坐化忽七日,無常不勝悲!彈指舉龛行 ,正是送別時。無何可為贈,只有一句佛: 南無阿彌陀佛!
    起!

    (二)舉 火
    三界本無安,原是一火宅,五蘊業報體,眾苦所假托。其性原非有, 四大亦是空,臭囊暫還無,人我一例同。悟此苦空理,浮生復何營?唯有 歸大覺,方知世外雄,紅塵皆不著,禅意悟莫窮!涅槃本無住,菩提路可 通。三聖接引去,安養繼芳蹤,古今多少人,非此不為功。精金憑烈焰, 報體塵化風,彌陀願力大,攝受一念中!
    燒!

 


十七  為功德林如明尼師起棺

        辭家修淨業,學道離俗塵;
        了知諸緣空,更無一法親。
    功德林住持如明尼師,已於一九八二年三月廿四日,即農歷壬戌二月廿九日,塵緣已盡,溘然捨報。尼師原籍福建興化仙游,俗姓陳。宿植善根,與佛有緣,自幼三歲,即住佛堂,長齋茹素,童真入道,皈依本金尼師,學習早晚課誦,常稱彌陀聖號。至中年南來,與同道於槟城創建功德林,開壇攝化,信者日眾。並曾司理蛇廟等處香火,歷有年所,服務精神,眾所稱許。迩以操勞過度,心髒病發,藥石罔效,遂至不起。渠生於壬子年七月十六日,享壽七十有一。臨終時,有信徒法眷,親侍入殓,可以無憾。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世間萬般皆帶不去,唯有作業常隨其身:然業有黑白,行有淨染,今尼師 茹素誦經,常修白業,必得蓮花開敷,往生淨域。今諸山善友,雲集林中 ,為汝助念,必更堅信念,聽我開導:
        世情都是假,佛法方為真;
        唯冀佛垂慈,及早悟無生!起!

 


十八  為菩提學校監院寬定繼蓮尼師安靈

        世事如幻夢,色身本非堅;
        借假以修真,臨終自安然。
    槟城菩提學院住持吳寬定居士,出家法名繼蓮,已於七六年十一月廿二日,即農歷十月初四日酉時往生。師原籍福建廈門,善根深厚,早歲學佛,帶發修行,已二十余年。其師芳蓮尼師,在俗為閩南望族,知書達禮,人所敬慕。師徒數人(包括寬宗、慈華等),嘗發願朝禮四大名山,參訪善知識,以增廣佛門智德,旋南來槟城,創辦菩提學院,設佛學班,培養女眾人材。不久芳師逝世,寬宗、寬定等繼其遺志,推行佛化教有,其間由辦女眾佛學班,而辦小學、中學,蔚為女眾教育之大道場。後寬宗逝世,寬定繼席,經十多年,亦抱恙,乃發心出家為尼,繼師芳蓮之志願往生蓮界也。
    人生於世,苦空無常,所作所為,皆在乎自他兩利,如是而已。敬贊 一偈曰:
        平生信願力,蓮花開安養,
        親見彌陀佛;浪子回故鄉。起!

 

十九  為林賽香文潔沙彌尼封棺

    (一)封  棺
        世間生滅法,苦空且無常;
        真樂惟涅槃,五分法身香!
    時維佛歷二五二三年,歲次已末,五月廿六日酉時,林賽香居士世壽已盡,遇難捨報。居士原藉潮安,南來霹雳朱毛,旅居多年,勤勞半生,猶如一日。善根宿植,早歲信奉三尊,獨居靜室,平日常課佛號。今值臨終,發心剃度出家,為沙彌尼,法名文潔,從此塵勞永盡,拋卻虛妄之幻體,佛緣多結,期趣真常之妙體。嗟人世萬般財物,臨終皆帶不去,惟有所作惑業,恆常隨逐於身。今為汝說法誦經,助之脫離塵垢,標名蓮萼,早超三有之輪回,永登五清之淨土。阿彌陀佛為慈父,常聽法音,不退菩薩作伴侶,悟入無生。即此封棺一句說法,為道一頌:
        臨終一著最重要,幸聞法音正念昭;
        但期此心能不亂,無邊淨土樂逍遙!封!
    (二)舉 火
    林賽香居士,已臨終發心剃度出家為沙彌尼。今日六月初一,佛門善 友,在俗親人,齊集於此,請僧說法,為之舉火雲:
        人生天地間,寒暄數十年,浮雲飄忽過,無常即現前。
        善哉林善人,學佛有因緣,宿根信善植,念佛已千千。
        今日時節到,撒手向雲天,能持道念力,祈願可棲蓮。
        紅塵無了日,毋須再牽纏,一心趣淨土,意淨萬慮蠲。
        色身從此滅,法性廣無邊,回航再護生,自他兩利全。燒!

 


二十 為遠行尼師(陳心平)起棺 
    (一)起 棺
        此處緣已盡,何妨轉一生;
        尋得光明路,便可浩蕩行!
    遠行仁者!多劫以來,輪回生死,天上人間往返速,馬腹驢胎出入頻 !幸今得遇佛法,學佛念佛,消除業障,仗佛願力,必得上升。吾等在此 ,同為送別一程,汝名遠行,有偈為證:
        前頭有路並不遠,
        振作精神埋直行!起!

    (二)舉 火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遠行仁者,吾等送別於此,已是最後一程,送君千裡終須別,不如自 己勇敢行。今舉聖火,為說偈曰:
        點著三昧火,燒去有漏軀,
        法身無增減,靈光何處無!燒!

 


二一  為演湘尼師舉火

    阿含經雲:
        積聚必銷散,崇高必墮落。
        有合會當離,有生必有滅。
    今逢比丘尼演湘仁者入滅辭世之期,為之舉火說法,乃引阿含經偈,提示世相無常,緣聚之身,必然銷散,四大性離,終歸於空。演湘德尼,早歲守潔,學佛持齋,三十余年,捨俗出塵,今已十年,虔誠禮念,老而彌笃。年逾古稀,緣盡捨報,心無 礙,安詳而逝。吾人集合於此,為之念誦祈願,助其增進道業,提持正念,超出娑婆,得生極樂。藉表送別之情。偈雲:
        一把無情火,燒卻臭皮囊,
        期成解脫身,永住光明藏。燒!

 

二二  為演智仁者舉火

        住世七十九年,曾經由儒入禅;
        佛法原無真價,悟後不值一錢。
    時在佛歷二五一五年,公元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廿一日,缁素同仁雲集千佛寺,為寶林已故住持演智仁者,舉行荼 之盛典,冀赴蓮池之海會。夫法本如如,原非生滅,不興業風之妄浪,性本湛然,才起無明之迷惘,道自差歧。演智仁者,原籍南海梁族,早習仁義,向往孔子之學。壯懷慈悲,終歸釋尊之教。虔誠信解,朝夕不忘鑽研,如法修持,林內老幼視如依怙。初設绛帳於扶風,道譽已播,晚建寶所乎寶林,信眾歸心,實亦法門之淨德,尼眾之良范。乃者緣盡捨報,應無 礙,說法助念,定卜往生。即此舉火,為說伽陀:
        焚卻五蘊故朽宅,
        轉化蓮池七寶身。燒!

 


二三  為合艾敬莊尼師骨灰入塔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這是佛在涅槃經中所講的法語,說明世間一切諸法,都是生滅無常的、苦的、空的;因此我們的身體,一定要經過生老病死的四個階段,終是暫有還無,不能常住的;若欲常住,須要依佛法修行,滅去有為的生滅法,證得常、樂、我、淨的無為法,無漏無染,才獲不生不滅的真常之樂!
    敬莊尼師,出家學道已五十多年,建立道場,攝化徒眾,作諸善事,今機緣已罄,譬如薪盡火滅,捨卻生滅有漏的報體,轉趣清淨常樂的法身,今日正是其時,宜放下萬緣,提起正念,率領三十七路道品,向四智菩提、三德涅槃進軍!
    今舉骨灰入塔,聽吾偈道:
        形骸有變化,法身常無滅,
        遺灰今奉供,籍表道不絕!

 


二四 為繼順仁者安靈
    (一)封 棺
        凡所有相皆虛妄,試從何處覓如來?
        悟知非相非非相,般若空花處處開。
    繼順仁者,人生無常,世壽不測,汝離開人間,今已五日。汝自四十 一歲從演智法師皈依學佛。至一九七三年四月十二日,遵師囑,從予出家 ,法名繼順,字文利,時年六十七歲。次年赴極樂寺受具,成為菩薩比丘 尼,依法修持,精進念佛,於早晚二課外,並以誦金剛、藥師、地藏等經 為常課。兼任苑中監院,助理事務,勤無倦容。不料大限時至,於本年己 已年五月初二日丑時入滅。其生於丙午六月初六日子時,計世壽八十四歲 ,僧臘十六歲,戒臘十又五載。
    金剛金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仁者 久誦金剛,應知其義,即是三空。所謂我空、法空、空空是也。空空,即 是空病亦空,則入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的第一義空,離苦得樂,究竟解脫 自在。頌曰:
        佛法不離空與有,真空妙有義難窮,
        仁者放下諸緣淨,一棺無礙樂其中。封!
    (二)起 棺
        諸法本無性,寧復有起滅,
        方便隨緣說,如悟無分別。
        佛說因緣法,因果在其中,
        因緣達三世。無法不可通。
        人生多歧路,每不知適從,
        要之唯兩道,黑白業所宗,
        黑業隨惡趣,白業升天宮,
        業力本無私,天道最為公。
        善哉順仁者,努力在心功,
        用心勤念佛,彈指入蓮叢。起!
    (三)舉 火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隨風轉,此己非常身。
    繼順仁者!今與諸山師友雲集於此,為你作最後一程的話別。
    維摩經說,人生有三堅法,有三不堅法。三不堅法,即身命財。身是 無常不堅,命是短促不堅,財是虛假不堅。三種堅法:法身本體,不生不 滅故堅;慧命精神永存,無有限量故堅;法財功德,無窮無盡故堅。今言 「飄散隨風轉,此己非常身」。此「隨風轉」即指飄流生死之肉身。「非 常身」,即指非通常之肉身,乃堅固之法身也。
    今吾人在修行佛法中,應斷去煩惱雜染的身命財三不堅法,而進取清 淨解脫的法身、慧命、法財之三種堅法,才能離苦得樂。仁者已有修持,在臨終生死關頭,應注意修學三堅法,而捨去不清淨的三不堅法!偈曰
        焚去三不堅,轉成三堅法,
        度一切苦厄,作個解脫人!燒!

 

二五  敬悼常惺法師

    遙聞法苑捐龍象,       獨坐西樓悲不禁!
    春色繞愁多枨觸,      關山淪劫入陰沉。
    救亡僧界余新議,(注一)忏悔文章添古箴。(注二)
    太上忘情賢哲死,      落花無語淚涔涔。
    曾記白湖共泛舟,        碧波萬頃綠油油。
    浮生聚散塵中夢,        世事榮枯水上漚。
    妒法公呵波  夜,        清談我憶許文休。
    如今何處重求教?        濠上春來鳥自啾!
        惺公圓寂,春間曾悼成二律。秋過澳門海濱,
        偶見大木為風吹折,入夜竟夢見之,乃復紀以詩?

    昨日秋風老樹摧,   構思為夢見師來;
    雄姿勞瘁竟消瘦,   薄衲依稀認淡灰;
    語默聲沉神欲往,   人天路隔力難回。
    楓林落月清如許,   忽動殘鐘失所哀。

    注一:法師著有「僧界救亡的一個新建議」。
    注二:又著有「佛家的忏悔主義」。

 


(乙)在家二眾
一  為溫哥華世界佛教會呂雒九會長封棺

        茫茫人海中,扁舟一葉身;
        飄搖歸何處,唯有佛家親!
    佛說世間諸法,都是苦、空、無常、無我,虛幻不實,終究寂滅。所謂世界時有成住壞空,人生難免生老病死。呂居士!生老病死四個關頭,汝今已到最後一關。際此關頭,最為重要,須要提起正念,注意修持工夫;蓋世間萬般皆帶不去,唯有業力,恆常隨身,為善上升,作惡下沉,好壞分明,因果不爽。今居士生性為善,虔誠事佛,創立溫哥華世界佛教會,法化一方,濟世利人,提倡淨土法門,勸人念佛往生,即此一看,具足資糧,前途去處,必定光明!
    此刻汝之生前善友,本會信眾,雲集於此,誦經念佛,助汝往生;並 邀山僧說法,開示人天正路,指向涅槃大道,今既得此勝緣,必可花開見 佛,高登上品,偈曰:
        塵緣已盡宜放下,佛會自有人承當;
        一心念佛無牽累,淨土現前露堂堂!封!

 

二  為星洲湯景賢心泰居士安靈

        人生本虛幻,世界亦非常;
        惟憑善業力,隨處皆吉祥。
    茲值社會賢達,佛教信士湯景賢心泰居士,已於一日午後二時半,大限期至,福壽全歸。佛謂世界有成住壞空,人生必生老病殁,縱令英雄好漢,不可一世,到此一關,誰亦難以逃脫。惟人生之富貴賢愚,窮通壽夭,皆循因果業力來處不同,其所獲報,優劣亦異。其在生為善,身滅神升,福樂靡既;否則苦器當前,失大利樂。今居士雄才睿智,公明正直,建德樹業,在社會教育及福利事業,如為學校、為醫院、為佛寺,多所貢獻。積德隨身,去必安樂。所謂大仁必壽,大德必昌,故家道興隆,妻賢子孝,兒女子婿,鹹為俊傑。且宿植善本,虔誠奉佛,伉俪盡唱隨之樂,仗義好施,友朋重慷慨之美。而為佛緣林獨建佛殿講捨,眾所稱道。弘法利 生,同仁尤深感念!如是克享遐齡,遺愛於人,已無所憾。爰思自力猶恐 未充,尤祈法力之扶持庇佑,為之誦經念佛,以期往生蓮邦,位階上品。 聽吾偈曰:
        蘊軀今易捨,一靈常超然;
        繁華醒焦鹿,淨土期當前。

 


三  為槟城陳求生局紳慰靈

    (一)封  棺
        法界從緣起,緣散法亦滅,
        人生剎那間,遲早終須別。
    蓋聞世界眾生,人生幻滅,縱為公侯卿相,難免無常到來。今陳公求生,已於一九七七年二月九日下午五時逝世,老成凋謝,大雅雲亡,宗親戚友,莫不悼念。
    陳公祖籍福建同安,少壯南渡,克苦經營,成家立業。建築有功,追魯班之遺作;教導得力,重燕山之義方。也曾建築廟宇,使人見相種福;生平熱心公益,同欽業善好施。今也子孫繞膝,可稱福壽全歸。正是有如是因,獲如是果,生既為善,殁必安樂;第恐道力未充,往生匪易,妄念暫起,便落異途,可不畏哉!由是同眾誦經,望提持正念,一心念佛,期 安養超升。即今封棺,為說偈曰:
        繁華七十載,福祿已綿延;
        更祈生淨土,蓮開悟真诠!封!
    (二)起 棺
        金玉滿堂貴,芝蘭一室春,
        只是帶不去,轉覺佛說真。
    光陰荏苒,如駒過隙,陳公辭世,一瞬五日。由是而知榮華富貴,不 過暫充一時之享受,孝子賢孫,亦是難為百代之眷屬。轉覺佛說諸行無常 ,實是人生之真理,萬法皆空,方契究竟之歸趣。往者已矣,來猶可追, 庶幾提持正念,如理作意,於說法聲中,呈現蓮台勝景,在念佛期間,親 睹無量壽光。塵勞夢覺,淨域花開,放下萬緣,已是時機。偈曰:
        在迷真成妄,就悟妄皆真;
        樂邦期在望,趁早趕歸程。起!
    (三)舉 火
        自性原清淨,何時飄入塵?
        雖然生凡世,猶喜得人身。
    吾生有盡,業劫無窮,天上人間,雖獲富貴,莫非暫樂;馬腹驢胎, 歷膺痛楚,實堪悲傷!今幸修身齊家,尚能福國利民;尤喜植眾德本,定 卜後世棲蓮。然而平生為善,因屬不可缺少,而臨終一著,尤重正念昭彰。 結緣既遇善友,指點必循正經,梵音直入耳根,聞塵期獲圓通。矧人身難 得,得之貴乎其真;幻質匪堅,欲堅奚戀其幻?是則解粘去縛,何如捨大 患之凡軀;溯流歸源,直趣無生曲之佛果。今值舉火之期,正是還山之候 ,依經說偈,希為谛聽。偈曰:
        電火焚幻身,報體倏成塵,
        塵盡凡火滅,堂堂露一真。燒!

 

四  為三寶洞護法黃勝華居士舉火

        人生似朝露,富貴等煙霞,
        石火光中住,一夢醒空花。
    敬維黃勝華居士,年逾古稀,壽終捨報。生平經商,且信佛法。曾於三寶洞皈命我佛,行善積德,故能於臨終之際,得遇諸山缁素名德,雲集於此,為之說法、誦經、念佛,舉行荼 盛典。華嚴經雲:其人臨命終時,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今冀勝華居士,仗此願王之力,提持正念,念佛、念法、念僧,藉三寶之威光,升九蓮之淨域,花開見佛,得聞正法,悟無生忍,同圓種智。燒!

 

五  為劉太黃心知居士舉火

        居士性和順,賢良善待人;
        久為近事女,心淨已出塵。
    黃居士!浮生不實,幻質匪堅。今汝識精,已離塵縛,一切家庭財物,以及兒女親人,皆帶不去,汝應放下,不再留戀!可以帶去的,是汝生前所作善事,所修功德。自世法說,汝為賢妻良母,相夫教子,使芝蘭挺秀,一門俊傑。自佛法說,曾受三皈,兼持戒法,誦經念佛,求福慧之莊嚴,樂善好施,起利他之方便;而使家庭佛化,老小歸誠。所積功德,豈可思議!今吾偕在壇諸山法師,四眾同仁,為汝助念,往生淨土,冀仗法力,標名蓮萼。我今慧炬在手,望汝提起正念,且看舉揚吧:
        念佛心清淨,樂邦蓮花現,
        盡此一報身,安養得自在。燒!

 

六  為黃文豐居士安靈開示

        前路蓦直去,中途莫遲疑,
        一片光明景,便是目的地!
    文豐居士!為你封棺,經已五日。今天起棺,誦經滅罪,忏除業障,助你往生西方,得見阿彌陀佛,離苦得樂。西方淨土,七寶莊嚴,清淨無塵,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望你的神識清醒,息諸亂想,棲神蓮池,長養聖胎。經雲:信心清淨,即生實相。汝谛聽我的說法,諸師誦經,誠信不疑,清淨其心,便可與佛心相應,彈指聲中,即得往生。偈曰:
        人身最難得,佛法更難聞;
        願再聞佛法,多生冤業捐。起!

 

七  為郭慧明居士舉火

        有漏雜染法,其生必有滅;
        欲得無為樂,須行佛所說!
    郭慧明居士!法名心圓。生於五月十六日卯時,卒於十二月十九日子時。流年五十六歲。原籍番禺,客馬多年。秉性仁慈,知書達禮,相夫教子,克盡婦道。平生好善,曾歸三尊,茹素事佛,種諸福田。今也塵緣已盡,積潤五十九歲,壽終善寢,安然捨報。夫人之處世,貴在為善必升,作惡必沉,今既積善,必獲福果。倘於此時放下萬緣,一心念佛,法力提攜,期現淨境,定卜生蓮。果然如是,則山僧舉似一偈,人怎 生?
        妄業輪流轉,捨身與受生,
        願今依法化,解脫六情根。燒!

 

八  為陳寬見居士起棺

    (一)起  棺
        來自無始來,去向無終去;
        來去原無相,業力自縛住。
    陳寬見居士!汝來塵世,忽數十年,試問汝從何來?又從何去?只為惑業障隔,昏迷心性,全然不知!今世壽已盡,忽捨報歸去,試問又歸向何處?若汝是多聞佛法,多修梵行,則此去自有把握;如其不然,此時聽聞佛法,應回頭猛省!提起彌陀一句,撥去塵垢千年;放下凡情,頓超於萬劫,仰仗佛力接引於九蓮。機緣已至,望勿再失,提持正念,蓦直以去!唉!
        脫去凡軀轉聖體,期作蓮池會上人!起!

    (二)舉 火
        多生在塵劫,惑火終日燒,
        因乏自覺慧,輪回無際流!
        今幸得人身,獨傍佛座修,
        有漏諸業障,一炬自悠悠!燒!

 


九 為陳煜君心田居士起棺 
    (一)起 棺
        諸法自性空,本無有起滅;
        起是無所起,滅亦無所滅。
    佛法修持,行有二種:一曰有障礙行,二曰無障礙行。有障礙行,即 煩惱行,是有漏生死之法,有所執著,觸處成滯,障閉聖境,不能顯現, 迷真逐妄,枉受輪回。無障礙行,乃智慧行,斷除煩惱,自性呈現,從真 智體,起方便用,自利利他,得大自在。
    心田居士!曾執教鞭,自受教育,亦以教人。自歸三尊,受持佛法, 方便弘揚,善巧講說,誘人入道。故維摩經雲?「有慧方便解,無慧方便 縛」,汝以智解,妙法方便,故能生起種種善巧法事。吾今為汝起棺,且聽偈曰:
        起行菩提道,走向光明路;
        灼破此阍衢,獲得彼岸度!起!
    (二)舉 火
        金烏忽西墜,玉兔又東升;
        人生一霎那,奔波不勝情!
    陳 君心田居士!汝辭人世,已逾三日,今天吾等雲集於此送別,已 到最後一程。世事無常,終歸於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無可貪戀!願 汝從此捨離娑婆,不再輪轉生死,早登安養,長養聖胎,常樂我淨,不生 不滅,得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蓮花化生,修到阿 跋致;乘願再來, 化身千百億剎,自利利他,無有窮期。今拈舉火一偈,為汝道來,偈曰
        浮生猶如夢,幻質本匪堅;
        今借一炬火,相空性現前。燒!

 


十  劉根悟優婆夷捨報

    (一)封  棺
        宿植善根力,今為近事女,
        虔誠崇佛法,志節清如水。
    爰有寶月宮,住持劉根悟,原籍金溪鄉,童真已入道,中年始南渡。功業漸深造,幸為優婆夷,帶發修行老。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九,塵緣忽告罄,捨報西歸了,積潤九十二歲,高齡驚耋耄。平生奉慈訓,方便為懷抱,福緣喜廣結,為人時祈禱。利他即自利,法眷常圍繞。誦經增淨業,念佛已有素。走向光明路,必登九蓮寶。諸孫孺慕切,孝思續如縷。邀僧為說法,以助往生早。夫此微妙法,難可以言宣,仁者心清淨,即與實相踐。緣起性本空,法界廣無邊。行者勤念佛,樂土即現前,聞法悟無生,萬緣皆休歇。封!

    (二)起 棺
    諸法從緣起,亦由緣而滅,起滅本無二,動靜原如一。蹉跎生死中, 輪回久不息,迷真每逐妄,諸佛常太息!乘此幻身滅,返樸歸實際,無明 永不起,戒定生禅悅。慧命自滋長,法身離纏縛,出籠天地寬,自得大解 脫。起!
    (三)舉 火
    多劫歎沉淪,報得五蘊身。四大幻緣合,假名呼為人。一但因緣散, 飛如陌上塵;骨髓自枯槁,血液化為水,溫度漸消失,吸息而不吐。悲此 臭皮囊,六神已無主,權借三昧火,一炬空萬古。燒!

 

十一 為雲母周大行文圓居士封棺 
    (一)封 棺
        世間所有相,無非是虛妄;
        若見相非相,即能見真相。
    居士原籍瓊州文昌縣人氏,與雲公逢揚在馬之柔州結 有年。事業順 遂,家道昌隆,子孫滿堂,蘭桂騰芳。今值積潤七十有九,四代大母,大 限來臨,於一九八二年二月十九日,即農歷正月廿六日子時,於談笑間, 安詳辭世,可謂念佛有功,預知時至,於佛法中有此勝緣,實為可貴。經 雲:「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業有淨業與穢業,淨業上升,穢業下 垂。今汝念佛,實為淨業,可算超脫輪回,高登蓮界,不再耽著塵勞,沈 淪生死!況居士子孫孝順,女媳賢淑,諸親眷屬,皆安居樂業,是則生無所憾,死亦應有其所歸;依淨業故,必得其所。且邀僧尼知識,為汝說法 誦經,正所以助汝往生,親觐彌陀,與觀音勢至諸大善士,俱會一處,是 其時矣!吾今為示一偈,以冀放下塵緣,直往淨域,與蓮華中人,永作伴 侶!偈雲:
        此界輪回苦,彼土無生樂;
        正念倘相應,便可超凡俗!封!
    (二)起 棺
    佛理從緣起,十界自條陳,心性原無二,生滅本不分。只以無明動, 識浪遂奔騰,根塵互相逐,生死輪轉頻。幸今遇象教,至道得以聞,明師 為良導,善友多習薰,臨終尚念佛,神識不暗昏,同欽預知時,談笑間往 生。師友為助念,信願且喜增,至誠消宿業,淨業轉凡心。棲蓮應有望, 見月已撥雲,前有光明路,速疾蓦直行,安養近咫尺,彌陀含笑迎。起!


十二  為蔣胡蓮英居士封棺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茲有蔣胡蓮英居士,法名心念,江蘇上海人,現年積潤八十六歲,生於一八九二年六月廿九日丑時,卒於一九七四年九月十九日已時。佛說人生苦空無常,壽命百年,終歸於滅,滅時財物皆帶不去,唯有業力左右隨身。此業若染,必落下沉;倘是淨業,定必上升。今心念居士在生秉性仁慈,善德具足,尤曾皈依三寶守持戒法,既修善業,自會往生蓮邦,見佛聞法。且子女孝順,兒孫賢慧,知書達禮,一門俊秀,福壽全歸,更無遺憾。我今與諸大德,虔誦經咒,助之往生。聽吾偈曰:
        提起正念,放下塵緣,
        一心念佛,淨土現前。封!

 


十三  為楊心群居士封棺

    涅槃經雲: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四大無常,器界自有成住壞空;五蘊非有,人生誰不生老病死。縱令金丹九轉,難免頹然物化;即教世壽千秋,也是一樣嗚呼。除非聞法修行,捨迷途而登覺岸;斷惑窮真,循解脫以進泥洹。
    乃有心群居士,原籍粵東,為商業钜子楊紹基、著名醫生楊紹棠之細妹。宿植德本,幸獲人倫之勝報;早種靈根,又值家道之康裕。且也秉志堅貞,潔身如玉,知書達禮,人所佩羨!近年來且受持三皈,禮三寶之至德;守護四戒,效菩薩之慈心。雖身罹絕症,蜷臥病榻,而虔誠逾恆,念佛不綴。常神游講堂,睹地藏之慈容,身棲蓮域,瞻彌陀之寶相。淨境現 前,往生預兆。此固由渠日常多修懿行,亦賴諸姐弟法春,護念有功,常 於榻畔,開導勸慰,故能塵緣不系,安詳而寂,何其幸哉!樂施種福,必 趨善趣,恐信心未曾堅定,或遭他緣阻隔,故邀山僧及諸上士,朗誦經聲 ,冀正念之提持,虔誦佛號,必獲靈境之昭彰。今也封棺時至,為之重宣 一偈。偈雲:
        彌陀往劫願力,長舒寶手提攜;
        固能執持聖號,決定往生無疑。封!

 

十四  為徐心珍居士封棺

        人生數十年,只算一剎那;
        若能聞正法,此世未磋蛇。
    徐心珍居士!你住世八十多年,昨已仙逝。生老病死,人生在世,誰也不能幸免!所不同的是人生有幸與不幸;有些人不聞佛法,不信因果,為非作歹,肆無忌憚,一生業障帶去,一定要跌落深坑,輪回受苦,這是不幸;有些人遇到善緣,親近明師善友,得聞佛法,正信因果,廣修善行,那 死後必得好的歸宿,這是幸福的。
    徐居士!你在生已皈依三寶,全家信佛,雖未廣修善德,而聽人誦經念佛,耳濡目染,早已種下菩提種子,正待開花結果。現在我來為你封棺說法,眾師為你誦經念佛,是要幫助你增進道念,長養善根,並祈三寶力量加被,消除業障,增加福德,成就菩提,早圓聖果。
    今為汝封棺,且聽吾說一偈雲:
        塵勞掃淨盡,善法湧心田;
        一棺空內外,法界任安眠。封!

 


十五  為謝翠岚居士封棺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茲維三寶弟子謝翠岚,法名心稱居士谛聽?佛說世間諸法,猶如幻夢,若是有生,必定會滅,人生百年,終歸於空;然而世相雖空,因果不昧,作惡難逃下沉,為善必定上升。今居士一生奉佛誦經,自修淨德,又能施捨結緣,作諸好事,有此善因,定卜往生。恐或有疑未決,山僧今特在此,開示佛法正理,指點光明正道,並與眾人念佛,助汝往生,聽吾偈曰:
        放下塵緣,提持佛號,
        華開見佛,得大解脫!封!

 

十六  為謝蓮塘居士封棺

        善行久普聞,誦念尤精誠!
        何待蘊身壞,淨域早棲神。
    佛教耆宿,謝公蓮塘居士!大限期至,惜於一九七四年五月十日,安詳逝世,時年八十有九。居士原籍福建,早歲南來,寄跡印尼,曾在棉蘭經商,術擅陶朱,事業順遂,識見過人,為眾推崇,選任棉蘭商會主席多年,對於社會事業,建樹良多。嗣喬遷槟島,築居丹戎海濱。經商之暇,事佛尤勤。並師事演本上人,聞法獲益,心地開朗,朝夕念誦不辍,數十年如一日,身雖在塵,心已出俗。且本佛陀救苦精神,樂善好施,凡遇慈善公益,莫不躬身參預。昔趙州八三行腳,禅功不辍;而公年高八九,為善最樂,奔跑無倦。給孤拯獨,有須達長者之仁風;濟貧解困,獲慈善老人之德號。乃因生平念佛功深,洞達禅理,預知時至,安置家產,早效龐 蘊之分配;心無 礙,已了向平之素願。故能臨終鎮定,安然捨報,念佛 往生;定無有疑。山僧為拈一偈,聊表惜別之忱。偈雲:
        心淨塵埃絕,性地花自開,
        有相皆虛妄,無相見如來。封!

 

十七  為陳英居士封棺

        人生經百歲,佛觀一剎那,
        欲得無量壽,唯念阿彌陀!
    茲有陳英居士!原籍福建,現住頭條頭路,大限到來,今已逝世。居士為人,忠厚良善,曾皈依三寶,聽聞佛法,每逢朔望,茹素念佛,笑面迎人。又善燒煮齋菜,與人結緣,因此人緣甚好,今聞逝世,莫不感悼!其家中親屬,尤為哀思!特請六和上士,為其稱念經咒,萬德洪名,仗此功德,助其往生。且示伽陀,回向淨土,仰祈見佛,消災得福。偈曰:
        西方彌陀佛,發願四十八,
        有人念其名,往生苦皆拔。封!

 

十八  為劉母江容妹居士封棺

        人生似朝露,亦如瓦上霜;
        業風吹飄散,一切化無常。
    茲維劉母江容妹,法名心荷居士,原籍廣東增城人氏,現年六十七歲,生於農歷戊午年八月廿三日酉時,卒於乙丑年正月廿八日(陽歷二月十九日)戌時,大限告盡,壽終內寢。居士中年南渡,久居槟島,相夫教子,為閨阃之懿范,學佛行善,使家庭成佛化,子女依怙,親友贊美,故其逝世,無有遺憾。況有女業醫,壽人濟世,有子多能,為社會服務;因女兒學佛,得有機緣接近佛法,聽經念佛,必可消災增福,念佛憶佛,臨終定卜生西。今眾等宣揚佛號,以期助念往生,佛興鴻慈,必能哀愁濟拔,法念神力,得解脫安寧,爰以佛偈,示啟正念:
        處世百年,統歸於空,借假修真,善與人同。
        若能念佛,諸天景從,正念現前,佛國長春。封!

 


十九  為顧瓊枝心勝居士封棺

        人生不長久,命在呼吸間;
        在世多行善,身後得清涼!
    佛說人生無常,壽命短促,在呼吸間耳。心勝居士:你前晚猶能念佛禮佛,昨天早晨忽已逝世。無病解脫,這是學佛人好的瑞象。你入佛後曾在生前多修善行,與人有利,積善既多,身後必得善終。又你歸皈三寶,已有數十年,我們以佛法的關系,結為師友,今日你忽離去,我們少了一個老善友,心裡不免感悼;但人事無常,終歸於空,這是無可奈何的!不過汝已多聞佛法,多念彌陀,應知人生苦空無常,對於世事;不必再多眷戀,要放下塵緣,一心念佛,才得到真正的解脫!
    人生在世縱有百般富裕,臨終一點也帶不去,唯有生平所作善事與功德,才能夠帶去。所以你可放下塵勞,不必掛念孝子賢孫,你的子女兒婿 ,受了你老學佛的影向和勸導,都能信奉佛法,皈依三寶,奉行孝道,及 諸善事。這是你做的功德,你應歡喜,不須掛心,還要提起正念,隨我們 一心念佛,必得上生樂土。偈曰:
        淨土三資糧,多聞已熏習,
        種熟今應脫,願生安樂國。封!


二十  為李水仙心願居士封棺

        人多生於世間,幾人能得百年?
        縱使活到百歲,亦如過往雲煙!
    李水仙心願居士!你很難得,壽長九十六歲,已於昨日逝世。世相無常,難以長久,人生如夢,瞬息過去。到去世之時,縱使金玉滿堂,亦帶不去,唯有自已所作之業力,常隨之俱去。你所作若是善的,必得上生樂邦,自在解脫。
    居士在生,秉性仁慈,多修善行,故能福壽全歸。況有子女孫媳,多已成家立業,自立自給,故居士亦不須為家庭兒女依戀。況汝在生曾參加竺園皈依三寶,為佛弟子,誦經念佛,種下菩提種子,故能臨終清醒念佛,正念不散,不為妄心所亂,必得往生西方,親近阿彌陀佛,暨觀音勢至諸大菩薩,斷惑證真,成就佛事。今示一偈,護持正念,以助往生雲
        我佛大慈悲,愍念眾生苦;
        祈放淨光明,導證菩提果!封!

 

二一  為林金婵心資居士封棺說法

    (一)封  棺
        積聚必銷散,崇高必墮落;
        有合會當離,有生必有滅。
    乃逢楊母林氏心資居士,已於三月廿九日下午六時,大限到,已歸西,流年八十有五。居士原籍廣東潮州人,一九四?年南渡,為家庭主婦,相夫教子,有孟母之風,為閨阃懿范,一門俊秀,蘭桂騰芳。況夫人虔誠事佛,率子女皈依佛教,使家庭佛化,福慧雙修,遠近景慕。秉性仁和,慈善為懷,生平多修善行,與人結緣,廣種福田。人生無常,生死誰免,所幸無疾而終,便是福壽全歸;積善而逝,揣想不升天府,亦期高登蓮界。孝子賢孫,侍奉左右含殓,應無遺憾;親朋戚友,來自遠近拜奠,定卜安寧。承邀說法,開示正道,以啟光明之路;道侶誦經念佛,以期助念往生。偈曰:
        此時須提起正念,把一切塵緣放下;
        蒙佛力慈悲垂佑,臥棺如法界空廣。封!
    (二)起 棺
        處世猶如大夢,幾人覺而不迷?
        幸得能聞正法,念佛可生西池。
    楊夫人心資居士!為汝封棺,迄已五日。今來送別一程,為汝起棺。 佛於金剛經說,世間一切有為之法,都是如夢如幻,如露如電,生滅無常 ,暫有還無,雖有假相,剎那即逝,不值貪戀。又如人的色身、壽命、財 物三法,都是生滅無常的,佛經謂為三不堅法;其堅固者,亦有三法,謂 法身、慧命、功德法財,常樂我淨,永遠不朽,福慧無量。今居士色身已 壞,壽命已盡,財物亦帶不去,則應聽吾等誦經說法,念佛往生,捨其三 不堅,證取三堅法,自利利他,功勳無量。為說封棺偈雲:
        前路蓦直去,中途莫疑滯;
        一片光明藏,非空亦非色。起!

 

二二  為凌慧貞慈薇居士封棺

    (一)封  棺
        貧富與賢愚,各自有因緣;
        業力不思議,果報廣無邊。
    人生與業力之關系,是分不開的;因業力是佛法中重要的一法,眾生輪回生死,莫不循業發趣;成佛作祖,亦由業力而來,因業有福業與非福業,造福業則享受優裕,造非福業則路徑坎坷。故人生之升沉,皆由業力,不從他生,乃因果之定律。
    慧貞居士:溯汝前世,必造福業,亦曾造非福業;造福業故,今生家道裕隆,衣食具足,女淑孫賢,人所歆羨;造非福業故,罪累既積,業愆現前,冤家相逐,老病纏綿,辛酸數載,至盡天年,始得解脫。又以居士秉性慈和,宅心仁厚,自皈三尊,每誦經禮佛以勤求福慧,曾受四戒,常 持齋布施以福利眾生。行既有善,歸必得所,此去前程,定卜光明!今為 汝開解佛法,意在提持正念,務須專心白業,幸勿再戀紅塵!又集眾僧大 德,為汝臨終助念,汝在升沉關頭,宜回憶平生所作善事,生歡喜心,煩  自然消散,起清淨念,安養必期可登。際此封棺,聽吾偈曰:
        人生如朝露,繁華轉眼空;
        從此「蓦直去」,莫再望西東!封!
    (二)起 棺
    法性本無生,如何有起滅?只因無明動,聖凡遂分列。下沉六趣中, 惑業經然出,循報有死生,輪轉無休歇。上升為四聖,清淨心明澈,無為 且無漏,十地而超越。自從淪三有,往來頻不絕,馬腹與驢胎,迷途歎咄 咄!今為清信女,念佛持齋月,一心向淨土,蓮花蕊已茁,此身今生度, 棲神於禅悅。起!

 

二三  為張智添居士封棺

    阿含經雲:
        積聚必消散,崇高必墮墜,
        有生必有滅,有合會當離。
    人生在世,寒暄數易,百年壽命,彈指即逝。所以佛說世界有成住壞空,人生有生老異滅,大限到來,誰也難逃;惟善惡有報,升沉異路,因果至理,毫厘不爽。今維張太夫人智添居士,子孫滿堂,芝蘭挺秀,壽逾百年,富貴福祿,撒手塵寰,遺愛於人,音容缥缈,手澤長存。且生平持齋念佛,慈善為懷,方便布施,福田深厚,一訣永別,定卜棲蓮。令山僧率眾,同誦經聲,使之深入識田,虔念佛號,必定助汝往生。聽吾偈曰:
        福壽全歸無遺憾,
        身心解脫有余歡。封!

 

二四  為溫丁貴心歸居士封棺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生滅滅己,寂滅為樂。
    佛說:諸法不實,世界有成住壞空之幻相;人生無常,身體有生住異滅的變遷,縱壽考千歲,亦是生必有終。所以溫丁貴居士:你已於今日凌晨,辭離人世,回歸上界。要知人去什 都帶不去,唯有自己一生所做的善惡之業,可以帶去。若帶惡業去,則惡因惡果,去處即非善處;若帶善業去,必是光明的所在。居士在生,秉性純潔,宅心仁厚,喜做善事且信奉三尊,為三寶弟子,一生仗義執言,多行善舉,並誡子女家眷,相率皈投佛門,奉行佛法,平日子女婚嫁,亦多尊依佛教儀式,家庭佛化,友朋歆羨。經雲:「生者為善,死獲安樂,因果之理如是,無人可以轉變。」兒孫自有福祿,毋須分神掛戀,但願清淨其心,阿彌陀佛現前,世間萬般放下,冀登上界諸天。封!

 

二五  為黃蔭文心觀居士臨終開示

        漂泊三有中,囹圄未能出,
        幸今修禅悅,冀乎得解脫!
    黃蔭文心觀居士,原籍廣西,現為大馬公民。畢業燕京大學,在教育界服務多年,為名教中人。嗣入政界,任廣西教育廳長,並在廣旭初氏掌政期間,曾代理省長閱月,及福建行政督察專員,福州法政學院院長,頗著政績。中日戰爭末期,應胡文虎氏之聘請,莅臨南洋任沙芭日報主編,星槟日報主筆,成為新聞報界之顯赫人物。此皆居士在俗之工作。嗣遇雁蕩山僧,如逢故知,親近禅經,省悟前修,頓契佛理,乃發心皈依三寶,進受五戒、菩薩戒,披戴袈裟,深為喜悅,長齋茹素,俨然禅侶。受聘為大馬佛學院教導主任,人生佛學中心主席,朝夕不辍,寫作佛書,此為居士入佛時代之略影。人生如夢,世界空華,今既大限到來,五蘊宅空,捨 有漏之幻軀,七寶樓現,入莊嚴之樓閣,望甚幸甚!予欲無言,奈何為偈:
        不離娑婆界,望生兜率天,
        平生懷大願,有緣期重來!封!

 

二六  為優婆夷葉麗君心照居士安靈
    諸法從本來,寂滅非言思,法爾恆如是,如何有起止?無明因風動,虛妄紛然馳,輪轉五趣中,循環歎無際?今幸遇佛法,歸戒得受持,自利復利他,息惡而行慈。一靈真不昧,樊籠得脫時,振奮念佛翮,飛神到蓮池,性天信空闊,翱翔永無期。起!
                                    (一九七九年一月二十七日)

 


二七  為梁梅英心慶居士封棺

        為人得豪富,從布施中來,
        復能持五戒,捨報脫塵埃。
    怡保聞人丘裕源夫人,梁梅英居士,已於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廿一日下午三時,捨報西歸。居士名門閨秀,出身望族,相夫教子,賢淑]?。今兒女成名,皆能為社會服務,造福人群,洵一門俊秀,蘭桂騰芳也。居士中年薰陶佛法,發心學佛,皈依三寶,受持五戒,為近事女,樂善好施,人所贊歎!夫生老病死,人之常情,無所幸免,所幸者,居士能受佛化,奉行眾善,已作福業而歸;且子孝孫賢,女婿親屬等皆能秉依教訓,奉佛行善,無所牽掛,安心瞑目,去無遺憾矣。山僧今來相送,敬贈一偈,以助往生。偈曰:
        世間一切有為法,猶如作夢及幻化,
        觑破其中真實相,無往不利常安樂。封!

 


二八  為江夫人起棺

    拈香雲:
        此處緣盡,何妨他往;
        那邊有路,浩浩蕩蕩!
    江太夫人,心嚴居士,自汝捨報,今已數日,浮生若夢,為歡短促。曠劫輪回,生死相續;今遇佛法,應求解脫;聽我念佛,放下塵俗,淨念相繼,可趨大覺!偈雲:
        前頭一條光明路,放開胸懷自在行!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起!


二九 為巴東色海陳榮照心耀紳士起棺
    (一)起 棺
    本從無始來,起向無終去,去來本無相,何來業障除?
    只因無明動,業風吹將來,煩惱迷自性,百千障門開。
    飄流生死海,沉淪事可哀!今欲復自性,惟依佛蓮台。
    大覺破迷惘,智光掃塵埃,性淨復本源,諸佛歎善哉!起!
    (二)安 土
        有生必有滅,入土以為安。
        塵勞為佛事,權作淨土看!

 

三十  為楊永謙心奕居士安靈

    (一)起  棺
    諸法本性空,原無有起滅,所以有起滅,
    起自無始劫,不覺無明動,業識牽將來;
    業風吹不停,生滅相現前。非福受下沉,
    福業自上升,居士善根力,心與道相應,
    一念起塵劫,冥然歷千程。彌陀與輔弼,
    三聖遠相迎,蓮胎開德水,長浴無垢人!
    起!起!起!

    (二)舉  火
 人生本是假,何必當做真,四大歸原素,六塵分別生。
 奔馳寒暄易,胡為勞其身!一朝無常到,條成無主魂。
 六親非我有,財富歸他人,六窗遭關閉,一靈越頂門。
 黑暗與光明,自應清濁分,正念重提起,惟以佛為親。
 舉火偈雲:
         一把無情火,燒卻業報身。
         法空性自現,非假亦非真。燒!

 

三一  為陳少英居士起棺

    (一)起  棺
    陳居士為一忠誠之佛教徒,皈依三寶,弘揚佛法,垂四十年,成績昭著,人所共知。今彼已於佛紀二五三二年戊辰六月十六日,即公元一九八八年七月廿九日上午三時西逝,高齡八十又二,佛教失一護法干城,眾所共惜!居士曾任福建女校教師,菩提學校校長,馬來西亞佛學院佛史教授,及佛總正化學園園長等教職。承邀起棺,敬說偈曰:
        諸法本無生,亦無有起滅,所以有起滅,妄想有分別,
        妄想能造業,循業有流轉,茫茫生死海,飄蕩何其遠?
        為善往上升,作惡必下沉,所幸得人身,又聞正法音,
        念佛淨三業,自然超凡塵,一片光明景,三聖期相迎!起!

    (一)舉 火
        人生如夢,幻體不堅;
        觀空五蘊,透視塵緣。
    陳少英心明居士!汝辭塵世,今將一周,現在汝之親戚眷屬,及諸山 大德長老,雲集於菩提學院,念佛誦經,助汝往生西方,不再戀此虛幻之 塵世。
    居士學佛多年,曾親近慈航菩薩,研究佛法,多聞薰習,如理作意, 於我佛聖教已深有理解,應知此身乃地水火風四大所成,六塵緣影所現, 其性本空,何能久留?在人生之生老病死四階段中,今已走到最後階段, 吾人在石火電光中亦在此奉送最後一程。仰祈佛光照耀,法力扶持,冀其 空人我之高山,撤除一切是非障礙。破無明殼,登大光明之寶殿,渡生死 海,立大涅槃之彼岸。情何能己,偈表寸忱:
        一把無情火,燒崩五蘊山,
        三障俱寂滅,九蓮自高攀。燒!

 

三二  為拿督劉惠城晉紳說法

    (一)起  棺
        金烏從東起,玉兔向西飛;
        時間不倒流,童叟兩無欺!
    拿督劉公惠城長者!人生數十年,霎時過去,公之辭世,忽告一周矣。今日於府,雲集僧尼大德,為公舉行起棺儀式。
    人生在世,渺渺茫茫,生不帶一文而來,死亦不赉一物而去,熙攘奔走,所為何事?其亦富貴之追求,利祿之爭奪耳!不得者則終日愁眉苦臉,擾困方寸;得之者則百年光寵,轉眼成空。今長者以曾蒙佛化,善知諸法性空,了無實在,故棋高一著,凡有作為,不與人同。所謂「取諸社會,還諸社會」,故生平慷慨,樂善助人,效須達之布施,發心奉法,如菩薩之濟貧。夫生既為善,死必得安,放下凡情,一心念佛,必得往生,可 以無遺憾矣。今邀山僧起棺,為之說偈警省曰:
        前路迷蒙不開朗,欣聞念佛忽見光;
        只須循此光明去,無往不利不吉祥。起!
    (二)荼  
        四大能造法,五蘊合為身;
        迷之輪六道,悟則入一真。
    拿督劉居士荼 ,即火化色身也。色身為眾業招感,乃人生受報之本 。故維摩經說:「是身無常無強、無力無堅,速朽之法,不可信也。為苦 為惱,眾病所集,明智者所不怙」。是知人生有大患,為有色身,若無色 身,何患之有哉!
    吾人學佛之目的,在勤修道業,息滅貪瞠,破此虛幻有為之色身,而 證清淨無漏之佛身。經又雲:「佛身者何?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 ,從五分法身生,從慈悲喜捨生,從六波羅蜜生」。若能領悟至此地田,則神力往生淨土,樂在其中矣。然荼 一句,又如何薦取呢?偈曰:
        一把智慧炬,焚去有漏身;
        得契無為樂,不滅亦不生。燒!

 

三三  為鄭秋月居士封棺說法

        人生不長久,壽命剎那間;
        在世多行善,身後得清涼!
    佛陀說:人生無常,生命短促,口氣不來,便是來生。心月居士!今天忽辭世,臨終無苦痛,就得解脫,這是學佛者的好瑞相。學佛人在平時能多念佛,多修善行與人有利,多積福德資糧,臨終捨報,必定是輕松安詳。
    居士自皈依三寶,學佛修行已多年,吾人以佛法的因緣,結為佛友,今日緣盡捨離,少了一個忠實的善友,心裡有些難過,但人生無常,終歸於空,這是沒辦法的,也是無可奈何的;所幸的是你已得佛法好處,多念佛號,心中熱惱消除,自然會得真正的安樂。「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望你帶得去是善業功德,那些帶不去的東西,不必再眷戀了。
    你的家眷,都在你身邊助念八小時,他們都能成家立業,善行孝道, 光大門楣,你可安慰,不須掛念。他們最感恩的是聽你的教訓,皈依佛教 ,家庭佛化,誠心行善,都是你留下的功德,你應該歡喜,應該安慰。現 在我說一偈,為你賦別,偈雲:
        淨土三資糧,平生已薰習,
        種熟今應脫,願生安樂國!封!

 

上一篇:唐仲容居士:無分別智與無分別理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