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 菩提自性本光明
慧至乃明,明則不昧,明至乃通,通則無礙,無礙者何?變化自在。通力不常,應念而變,變相非有,隨求而見,是大慈悲,以一濟萬。
——唐朝·白居易居士
今天我很高興應邀到貴公司來跟各位談談“不倒翁的人生觀”。說到人生觀,大家總不免有幾分熟悉,幾分厭倦。因為它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是不怎麼令人悅耳的訓誡;有些遙不可及,又有些抽象的道學。所以,你也許會對這個題目感到不太樂觀,不覺得新鮮。不過各位可曾發現,在你的生活和企業經營中,智慧總是在古老的經驗中綻放芬芳的花朵,結出累累的果實!
今天我就是要從古老的經驗中去談一個古典人生智慧,要投影禅學那內斂的光彩,使各位的精神生活為之振作。因為不倒翁的人生智慧是剛健的,是朝氣蓬勃的,是柔美無比的生活態度。它與你是否生活得快樂,事業是否成功,心靈是否充實,永遠不可分。
你一定看過不倒翁吧,推它一把,它笑嘻嘻地又恢復平靜,再度站得挺勁。無論你怎麼推它,不倒翁就是不倒翁,它的重心永遠深沉內斂,不受外力所遷,這就是禅家所謂的“變化自在”,柔順剛健哪!
現在,我們以冷靜的態度來看看自己,是不是能每天保持那種平靜內斂、沉著堅毅呢?我敢說許多人是把重心頂在頭上,恨不得到處炫耀,沉不住氣,不能深思,躁進不安,所以稍有挫折,略有不順利,即刻失去平衡,就要倒了下來。心理垮了,生活亂了,精神不清明了,事業也就發展不起來。所以說,生活的至理是《六祖壇經》所謂的:
“安定性靈培養智慧,要讓心志純淨細煉,真正的大用來自寧靜無妄,所以生活的真理就是安慧等持。”
各位也許進過佛寺,你一到大殿前,便會看到“大雄寶殿”幾個字。你知道這四個字的涵義嗎?他的意思就是要你進入堂殿,聽完佛法之後,即刻成就金剛不壞的智慧,當一個永遠不被迷惑,不被擊敗的不倒翁。
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種天生的潛能,那就是自覺和清醒的能力。佛家稱它為自性,也稱為一個人的精神本體(法身)。在佛經裡頭,有一尊佛叫毗廬遮那佛,它就是法身佛。它所代表的就是自性中的光明智慧,所以又稱為大日如來佛。
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尊大日如來,都有光明的法身,都有一個心中的太陽。它照亮我們,讓我們不被錯綜復雜的世界所迷惑,永遠不會被挫折打倒,不會被欲望蠱惑,不會被消極的畏懼所懾服,那就是真正的不倒翁。
唐朝的時候,有一位學生問臨濟禅師,什麼是生活的正道。臨濟說:
“佛就是清淨心,法就是光明性,道就是處處無礙光明。”一個不被生活情境所惑,不做生活的奴隸而做自己主人的人,就是真自由,所以是不倒翁。
怎麼去做一個生活道上的不倒翁呢?中國近代最了不起的禅師之一虛雲老和尚(公元1840年——1959年)說:“凡當參學,要有三樣好,第一要有一對好眼睛,第二要有一雙好耳朵,第三要有一副好肚皮。好眼睛就是金剛眼,凡見一切事務,能分是非,辨邪惡,識好歹,別聖凡。好耳朵就是順風耳,什麼話一聽就知道裡面說的是什麼名堂。好肚皮就是和彌勒菩薩的布袋一樣,一切好好丑丑所見所聞,全都裝進袋裡,遇緣應機,化生辦事,就把所見所聞的從袋裡拿出來,作比較研究,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有所依據了。”
好了!這些道理也許各位都聽過,現在我們再說這些禅的智慧中投影出幾點現代人如何做一個不倒翁的真體法則。
發揮自己的優點
人總是在積極和正確的思想下,才產生偉大的心志力量。總是從內心裡自然流露出來的真心,才能建功立業,臨濟禅師說:
“但莫外求,你一念清淨,心光是你屋裡法身。”
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實現自己的資賦和能力,而不是向外追求,把自己變成別人。人只有肯定自己的本真時,才可能過喜悅成功的生活。奈都·奎賓(Nido R. Qubein)是當代美國成功的有名商人,在工商界頗有盛名的顧問,也是首屈一指的演講家。以他的坎坷遭遇,能在三十歲以前成為百萬富翁,確實是因為他有積極正確的人生態度。他說,工作不但使人生變得生動有味,而且工作的考驗使人振作有力。他相信人只有先認識自己是什麼,察覺到自己現在有的是什麼,把它發揮出來,就可以使自己過得豐足成功。
1966年他只身從中東來到美國,英語一竅不通,只憑著自己的信心和美國政府少許的救濟,開拓了絢爛的人生與事業。他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把手上握有的條件完全發揮出來。起先他攜帶著一些幻燈片,以有限的英語詞匯和幽默感,做了一套有關聖地的視聽節目。以半生不熟的英語,到任何一個願意他演講的教堂或團體,去放映講解。在這個活動中,他培養了自己的人際關系能力,了解美國的社會文化,訓練了表達能力與令人折服的口氣。
他全力以赴修完他的商業碩士課程,鑽研專業知識,成為知名的商業顧問,且是美國演講學會的會長,很快地發展為美國企業界爭相羅致的傑出顧問。
奎賓為什麼有這樣的成就,有這樣的活力呢?他說,成功的哲理就是發揮自己手中所握有的種種,而不是虛妄地戀羨別人擁有的榮華。每個人都有他的資賦和魅力,是獨一無二的。你要拿出信心,不斷去磨練它;在成功中尋找信心和視野,在失敗中覓取經驗,不氣餒,不消極,不要為失敗找借口,找台階。
生活本來就無所謂成功或失敗,只要不洩氣,不被挫敗打垮,失敗正是絢爛人生的一部分。記得!空空的口袋不能阻擋你成功,一文不名不能障礙你的豪氣;只有錯誤的思想,才引導你走向暗無天日的困境,只有空空(斷滅或無記空)的腦袋,才讓你深陷在寞落的絕境。
金剛的信念
積極光明的思想(正思),使一個人獲得許多的喜悅和發揮的機會。積極的思想總能伴著你,堅持到底去完成你的工作,給你毅力去承擔無盡的挫折。經上說:
“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各位一定要注意,一個人有了良好的心志,就能使他走向光明的人生。近代心理學大師威廉·詹姆斯說:你要有什麼成果就必須先怎麼想,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有契而不捨的耐力。信心與毅力是彼此不可分的。
我想大家都讀過一本叫《天地一沙鷗》的書吧!作者巴哈(Richard Bach)在寫完這本書後,先後被十八家出版商退稿,他們認為這本書注定銷路有問題。一般人若遇上這種事情,就可能信心動搖,心灰意冷了,但是巴哈不然,他相信這本書的價值,繼續接洽出版。最後,在1970年由麥克米蘭公司出版,結果這本書在五年內,光是在美國就賣出七百萬本。各位讀到的書是中文的譯本,它在其他國家也有譯本暢銷。
多用心想想解決問題的方法,就能培養你光明堅毅的心智。我所說的用心想想不是虛妄的幻想,不是做白日夢的胡思亂想,而是清醒的面對現實。告訴自己,“不要灰心!讓我想想,一定有個方法可以解決它!一個人若能在遇到困難時,能如此想想就是醒覺;如果畏懼失敗而絕望,那就是“被境遷”的蠢漢了。
禅學告訴我們,生活的正確態度就是自己做得了主,才不會“隨境枉遷流”。所以說:“境從人即是正,人從境即是邪。”善用這個道理,就得著了生活的匙鑰。
有一位年輕人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征才的消息,他依照指定的時間報到約談時,前面已經有三十幾個人排隊了,而那家公司只錄用一個人。要是換作一個缺乏意志的人,可能早就萌生去意,然後告訴自己說,怎麼可能輪到我呢?但是這個年輕人並不這麼想。他拿起紙筆,認真的寫了字條,遞給約談的老板,上面寫著:“老板!在你還沒見到第三十六位求職者之前,請暫勿做決定。”老板在約談到這位年輕人時,果然發現他是一個充滿積極心和樂觀進取的好幫手,於是錄用了他。
智慧的一念
各位都知道唯識論是佛學的心理學,它的主要宗旨就是在闡揚轉識成智的方法。簡單的說,它在於教導人們如何從意識的改變來導致智慧的顯露。改變意識,能夠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扭轉一個人的成敗。現在我來講一個故事。
劉邦得了天下之後大封功臣,已封了二十余人,其他有功的將領,日夜都在爭論誰的功勞大,得不到結論,因之沒有繼續下去。
有一天,劉邦在洛陽南宮,從雙層道(復道)遙遙望見將領們三五成群,經常在洛水沙灘上聚會。劉邦問張良:
“他們談些什麼?”
張良說:“難道你不知道他們正在謀反。”
劉邦說:“天下已經安定,為什麼還要反?”
張良說:“陛下原來不過是一介平民,靠他們的效忠,才取得天下。而今,你當了皇帝天子,封的全是你的親戚和老友,殺的全是你的仇家。政府那些辦公桌上的官員,察考他們的功勞,認為就是把全國劃成封國,也封不完。這些將領深怕你從此不再封賞,又深怕久而久之,你想起過去偶然犯的錯,會興起殺機。軍心不穩,所以才聚在一起,密謀叛變。”
劉邦憂愁的說:“那怎麼辦呢?”
張良說:“你生平最僧恨,最厭惡,而大家又都知道的是誰?”
劉邦說:“雍齒,他跟我有舊怨,又不斷欺負侮辱我,我早就想把他殺掉;只因他立下不少功勞,於心不忍。”
張良說:“請立刻先封雍齒,其他人異謀自然平息。”於是劉邦擺下筵席,封雍齒為什方侯。然後下令催促宰相、皇帝監察官(御使)迅速評估各將領的功勞,用來作為分封的根據。筵席之後,將領皆大歡喜。
張良是劉邦的智囊,趁著劉邦詢問的機會,使劉邦檢討反省,改變心意。希望在上位的人沒有循私,當下屬的沒有猜疑的動蕩,國家才能安定。像張良這樣的人,史學家司馬光認為是最懂得規勸的人。而事實上,規勸和被規勸的人,都必須有轉識成智的功夫。他們在一念之間可能殺人,轉念之間就可以定邦國。
禅所教誡的就是化僵局為新機,化腐朽成大用,化對立為圓融的心智。那種心智,決定於沉淨的一念。
光明積極的心志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可以透過改變自己的想法而改變自己的生活,扭轉頹勢,轉敗為勝,轉苦為樂,生活的品質存乎一心。這正與禅學所謂的“萬法唯心”是相通的。禅家常常規勸人們“切忌隨念流浪”,因為這樣就會失去真心,失去活潑自在的心智力量,失去真知卓見的智慧。
大家都知道最近有一位企業界最脍炙人口的風雲人物艾科卡(Lee Iacocca)。 他為什麼會被譽為當代企業管理之神呢?那是因為他是位深通心志力量以贏得成功的人物。他是意大利裔的美國人,從一個無名小卒,憑著自己的毅力、熱心和真知卓見,不斷克服許多困難,全心盡力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於1970年當上福特汽車的總裁。對於一個意大利裔的美國人而言,若非有堅強的心志和冷靜的洞察力,是不可能有那樣的成就的。
好景不常,在他干了八年的福特總裁之後,也就是在他四十五歲那一年,福特汽車公司找出一些藉口,很難堪的把他革職了。他受了許多福特公司的氣,給了他很多屈辱,當時他既喪氣又憤恨,使他的生活一時陷入低潮。他說,他簡直就像是從高高在上的峰頂,跌入萬丈深淵的谷底。
他曾想過,以他的經濟基礎,可以什麼都不做,從此退休當寓公,打高爾夫球過日子,與世無爭的過一輩子。但他沒有這樣做,他認為生命的道理就是要振奮,要活出意義來。他拒絕被心中的消極念頭所吞噬,更不願意被憎恨引導而自暴自棄。於是在痛定思痛之際,湧起一股希望之光和力圖振作的勇氣。
當時美國有許多企業想聘請他去當總經理,固然待遇是優厚的,但是基於隔行有如隔山,他始終沒有接受。
後來克來斯勒汽車公司邀他擔任總裁,當時該公司的財務狀況已到破產的絕境,公司的管理也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他自己知道該公司隨時可能倒閉,心裡想這難道不是才受過一番折騰,接著又跳進一個火坑嗎?他經過一番審思,把種種疑慮加以考慮,但只要一想到對汽車工業的熱愛,便不禁泛起一股熱力和活力。他毅然接下克來斯勒總裁的職務,決心要讓這個即將垮台的公司起死回生。
他臨危受命,日夜不停地干下去,經過他的擘劃和大刀闊斧的改革,終於五年有成,轉虧為盈,使克來斯勒再振往日雄風。艾科卡締造了二十世紀企業經營的奇跡。
各位要注意,艾科卡經營克來斯勒的成功有什麼意義呢?這有兩點重要的意義:其一是一個人如果發揮了自性中的精神力量,必然能產生扭轉乾坤的力量。每一個人都有珍貴的潛能寶藏,只要能加以發揮,都可以在各自的領域成功,所以宋朝無門和尚說:
“大道無門,千差有路,透得此關,乾坤獨步。”生活沒有一定可遵循的原則,人唯有懂得自己的精神力量,才有喜悅成功的人生。
克來斯勒汽車公司的存續,決定六十萬個以上的工作職位,它倒閉了就有許多人要失業,是社會的問題,也是國家的困境。艾科卡重振了這家公司,是不是大仁大慈大悲呢?我們且不要贊羨他的年薪是全美第一,但我們也要用慧眼看到一位真正的菩薩英雄呢!
艾科卡把自己成功的歷程,寫成了一本《轉敗為勝》的書。這本書不但在美國暢銷,在世界各國也都有廣大的讀者。在該書中,他回憶1978年被革職時,想到了父親的庭訓:有志者事竟成,人生總有甘苦沉浮,要在失意坎坷時,懂得不怨尤,必須接受生活的一些憂慮。每逢挫折和失敗時,他父親總告訴他:要努力奮起,要用腦袋,不是用拳頭。等著瞧吧!黑夜過去,雲破日出,太陽一定會高照的。
各位!想想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光明的太陽,只要你懂得掃除心中的陰霾,無論遭遇多大挫折和打擊,無論你受了多大的委屈和冷落,光明永遠在你的心中。只要你不被那些惱人的現象和失望的心情所困,你就能遣走心中的煩惱和積郁,化挫敗為力量,做一個不倒翁。
手中握的就是珍寶
我們常常犯了一個毛病,只知道看已損失的,而不懂得珍惜手上握有的。正因為如此,所以才會有絕望,才會有怨尤,才會有頹喪。人生本來就不是要你去過那種苦悶的生活,而是要你去過喜悅現實的生活。所以你必須懂得禅家的心傳——真空妙有。放下一切憤懑和沮喪,放下虛妄的欲望,放下一切無謂的煩惱,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現在是什麼,有什麼,你就會發現“妙有”的富藏。
你的生命是既有的,你要珍惜它,因它的存在已足以令你雀躍歡喜。你總有父母朋友吧?有了這些人就足夠令你高興。你有一份力量吧?有了它你就能點燃生命之光。
只要把你手上握有的力量加以審視,你一定會發覺自己擁有很多,很富足,只要好好的加以應用,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各位請注意,生活是一種最豐厚的投資,只要你把現有的能力加以發揮,它就會產生無限的孳息。
所以你要善用自己的一些資財和能力,珍惜它,應用它,用它來創造豐足絢爛的人生。
艾森豪威爾小時候,有一天跟家裡的人一起玩橋牌。當天艾森豪威爾的手氣很壞,每次拿到的牌,都很差勁,於是消極的抱怨起來,一次又一次嘀咕著。這時他的母親正襟危坐,很嚴肅的告訴他說:“孩子!如果你想打牌,無論你拿的是什麼牌,就得珍惜它,好好地打它,把它打到最好的結局為止,要不然你就不要打,這就是打牌的道理。人生也是一樣,人不可能處處順遂,必須依據自己手中掌握的條件,好好地應用努力,否則你就不會成功。”艾森豪威爾後來回憶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在歐陸戰場上,遭遇許多艱險和困局。每當危急之際,他總是想起母親的這番訓誨,然後平心靜氣地去運籌帷幄。
你我都有足夠的條件去生活得很好,我們都要善自珍惜。也許會有人懷疑地問,我確實兩手空空,一貧如洗,但我要告訴你,你的雙手就是用不完的資產。已逝的文學家鄭豐喜,他是一位殘障的人,他不但苦學有成,而且還能奉獻鄉梓。王永慶在沒有成功之前有什麼?日本松下幸之助(松下電器公司的老板)年輕時又何嘗不是一文莫名。老子說:“有生於無。”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好的生活目標
生活是不能沒有目標的,正確的目標表示一個人已經醒覺;生命必須具備著圓滿的意義,沒有它就會變得愚迷,喪失健康完美的精神生活。
因此每一個人都必須根據自己的目標去生活。醒覺並不表示有現成標准可取捨的,人必須自己去發現,所發現的就是自己,所以叫作“無相”,維摩诘說:
“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發行是道場,能辨事故,深思是道場,增益功德故,菩提心是道場,無錯謬故。”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你的目標是屬於你的,連你心中所醒悟的意義也是你自己的。它是內省的,絕對的,無從模仿,無從假扮。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必須明了自己要做什麼,訂下生活的目標,千萬不要猶疑,不要動心,那才是生活之道,才是“直心”,才能“發行”,才是“深心”,才能現真菩提。
有一位朋友原來在經營五金,同時也經營建築業。有一次經營失敗,傾家蕩產,落得窮困不堪。當時有一位好友勸他改行開貨車,他願意資助提供資金,打下基礎將來開貨運公司,但是他沒有接受。他說:“我不能去開貨車,或經營貨運,你的心意令我感激,但我不願意改行,因為我的生活已和建築業結下緣,現在寧可再從油漆工干起。你知道嗎?牛走失了,一定要到牛群中去尋找,我相信可以再尋回我的事業。”果然不錯,事隔幾年,他又重建了他的輝煌事業。這就是一個不倒翁。
洗淨消極的念頭
各位可知道“正念”是多麼重要啊!中國的儒家所講的治國之道,就是從誠、正、修、齊做起,誠意與正心就是佛法所謂的正念。因為一個人的意識若能誠正光明,那麼邪思邪念,消極愚迷,也就轉化為生活的力量。
記得神學家皮爾(Norman Vincent Peals)曾經講過一個故事。他說,在1930年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美國一個州的小鎮上,有一位老先生經營了一家漢堡店。他壓根兒不知道有什麼經濟恐慌,通貨膨脹這類事,所以他還是照常經營他的生意,面包是厚厚大大的,餡是豐富的,一如往常,所以生意鼎盛。
聖誕節到了,在外就讀經濟系的兒子回家團聚。看到父親的面包還是做得那麼大,覺得很奇怪。於是告訴父親說:父親呀!全國經濟已經蕭條了,物價猛漲著呢!你為什麼還做那麼大的面包,賣同樣的價格昵?接著就把經濟不景氣和通貨膨脹的道理告訴了父親。父親受到消極思想的影響,決定從第二天起漲價,並在質量上縮水。果然第二天開始,生意清淡了起來,數天後,店前幾可羅雀了。
這時父親講話了!他說,兒呀!畢竟你是學經濟學的,比我懂得多。你看,經濟蕭條已經影響到我的事業了。事實上,這位老先生是受了消極思想的影響,才在一兩天內把生意弄壞了。
消極的念頭有如瘟疫,特別是在經濟不景氣時最為明顯。1974年台灣發生過一次經濟不景氣,那時商人哄抬物價,囤積貨物,把民生物品弄得價格飛漲,人心惶惶,到了最後,連衛生紙也不容易買到,那種消極的思想瘟疫,有時可以動搖社會的安定。
任何時候,任何人都可能有一絲消極的念頭闖進心中。這時我們要了解它,克服它,轉消極的意識為智慧,那就是生命的光輝。記得!適當的憂慮故然可使一個人進取,但是過度的憂慮,就會變成消極。
諸位!你要經常打掃心中的消極念頭,不要積郁而消極。樂觀進取要比憂患意識強,因為前者是轉識成智,能宏開大局,拓現生機。
諸位先生!我已試著就禅學的智慧投影出作為不倒翁的法則,供各位企業家參考。祝福各位,各個是不倒翁的企業家!
(1981年春講於南山人壽保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