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其它法師:功夫直透生活禅(明一法師)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功夫直透生活禅 

明一法師

     佛經上說,一切功德無不從禅定出。可見禅修對於佛教來說是多麼的重要,所以禅在佛教的修行上,不管你是修哪個法門,禅修都是不可缺少的。對於禅修來說,自己也有很多的親身體會,各種各樣的境界,各種各樣的奇特,各種各樣的對治可以說是無所不現,無所不用。
  體會最大的莫過於,禅修中各種各樣的境界,各種各樣的奇特,各種各樣的對治在現實生活中完全兌現。也就是說,禅修中的境界會在生活中出現;禅修中的奇特會在生活中出現;禅修中用於對治這些情況的方式也同樣可以用於現實生活中的這些情況。

  坐過禅的人都知道,坐下來安靜以後,眼前就像看電影一樣,各種各樣的境界紛紛揚揚,有的是你喜歡,有的是你討厭的,有的是你不關心的。我們的貪心就會追逐喜歡的境界,我們嗔心就會厭煩你所討厭的境界,我們的癡心就會遺漏不關心的境界。這和生活中的情況完全一樣。

  禅修中出現這些境界的時候,我們的指導老師就會教我們用專注於功夫(或者數息、或者念佛、或者觀想、或者持咒、或者起疑情等等)的方式忽略這些境界。對於喜歡的境界不貪,用心於功夫;對於討厭的境界不嗔,用心於功夫;對於不關心的境界不癡,用心於功夫。這樣你的功夫就會慢慢上路。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把這些對治方式用於做事情的時候。我們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專注於自己所做的事情,所謂專心致志。對於喜歡的事情不貪,或者少貪,專心致志去做;對於討厭的事情不嗔,或者少嗔,專心致志去做;對於不關心的事情不癡,或者少癡,專心致志去做。這樣你做任何事情的效率就會慢慢提高。

  禅修中常常會出現大起大落或者大喜大恨等等奇特的事情,對於這樣的境界來說,自己最喜歡的就是用“一概不理”的方式來處理。所謂它有千般伎倆,我有一法不理來對付。再好的境界出現我不理,一心用功一會兒它就過去了;再壞的境界出現我不理,一心用功一會兒它就過去了;再細小無關的境界出現我不理,一心用功一會兒它也就過去了。

  這個處理事情的方式也同樣適合於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情景。比如得到了大獎你不要太高興,應該知道繼續專注用功,明天還有希望得到更大的獎勵;得到了很大的打擊你不要悲哀,應該知道繼續專注用功,明天的太陽一樣會出來;任何的瑣碎事情應該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不要遺漏,應該知道繼續專注用功、心不附物,來日還有很多事情等待你去處理。

  這也是師父提出生活禅的基礎吧,因為禅堂裡面的一切活動與生活中的一切活動沒有兩樣。只是現實生活要來得嘈雜些,所以在禅堂比較容易用功,而在現實生活中用功更難些。所以能在現實生活用得上功夫的人,那才是真正有功夫的人。這在祖師的語錄裡面也是常常提到的。

 

上一篇:吳言生教授:吳言生論“禅宗哲學象征”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