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要論
達庵居士馮寶瑛編
三界篇
吾人所居世界,號曰娑婆。娑婆者,忍受煩惱之義。所以蒙此名為大眾同分妄見。恆為煩惱纏縛故。就纏縛之現象言之,凡分三界;一欲界,二色界,三無色界。欲界眾生,身形心狀情欲,三事具足。色界能脫情欲,無色界則並身形亦無,惟余心狀而已。
欲界具含六道,曰天,曰人,曰阿修羅,曰鬼,曰畜生,曰地獄。前三名三善途,後三名三惡途。六道所由成,各緣藏識所伏種子之成熟。種子良者,善途中現。種子劣者,惡途中現。種子或良或劣,視夙昔造業善惡為之因,善惡業細目繁多,括其要,則各具十種:殺生、偷盜、邪YIN,此惡業之形諸身者也。妄言、绮語、惡口、兩舌,此惡業之宣諸口者也。貪欲、瞋恚、愚癡,此惡業之動諸意者也。戒此十惡,則為十善業。
欲界所依之地,准內典所載,以須彌山居海中,出入水而各八萬四千由旬。(每由旬約四十裡)其外分布七香水海,七金山。再外有鹹海,有鐵圍山。鹹海之中,東南西北各現一大洲,大洲邊附以二小洲,日月繞須彌山而行。東洲名弗婆提,南洲名閻浮提,西洲名瞿耶尼,北洲名郁單越,此皆人道所居。今人所謂地球,即閻浮提也。近世學說以地球繞日,月繞地球,乃由揣度而成,並無天眼為之實證。(天眼義詳小乘篇)他日思惟轉變,今說又將搖動。讀者洞明佛理之後,自覺太陽系進化談及天文家種種假定。皆戲論也。
人之所以為人。為夙修十善得其中者之果報。而其間又有差等。東西南三。洲苦樂狀態。大致不甚懸隔。北洲則以善因較勝。故所享亦較愉快衣食器具。皆由植物直接供給。不假工作。地產釜鍑。中置焰火珠。投米於中。珠自發熱。飯熟乃已。男女相悅。則會於林中。如無血統關系。樹為之合。若帷帳然。否則不合。男女自散。不敢強所欲也。顧此等歡會。終身不逾五次。非縱欲無度者可比。女子懷妊。七八日即產。置諸道周。喜之者撫而喂之。七日即長大成人。男入男群。女入女群。無所謂家族也。姿容鹹如吾輩二十許年紀。享壽千歲乃逝。無中途夭折者。溺便於地。地為之裂以納污。納已即合。地柔軟如棉。足按之。恆凹四寸。拔足則舒如初。華美之樹。葉葉相次。風雨不漏。為天然廬宇。男女日事游觀蕩舟。脫衣浴於池。浴畢。隨手取衣飾於岸。不必原物。其人民不私己有。有如是者。(此舉大略,欲知其詳,可參觀長阿含經)吾輩南洲。人力少一,資生之具即減一分。今世電爐電燈等物,疑若較為省事,不知乃他種人力之變相,非焰火珠可比。人民為維持生活計,不得不私所蓄。既有私蓄,斯有奪,此亂之所由來也。政治社會諸問,任如何研究,終無絕對實效可期,蓋利之所在,弊即寓焉,福之所起,禍即伏焉。欲與北洲並美,無此事也。然因苦心志,勞筋骨,行拂所為,正所以促成上探大道之念,則遠非北洲所能望焉。
夙修十善,得其上者業種成熟,即生天道。天之所以勝於人,約有三事。一為化生,化生者,機緣一至,即托境現身,無處母胎之苦也。二為身勝,人中之痰涕,精涎,便溺,垢膩等一切不淨物,諸天皆無之。而天女姿色,美好特甚,任吾人傾城傾國之容,傅以香花香水之飾,自天視之。惟覺劣陋臭穢,不堪親近。三為衣食,思之自至,,宮室受用現成,視北洲取資於植物猶嫌不便,勿論南洲須待胼手胝足也。天之層次有六,以屬欲界,常稱六欲天。初曰四王天,居須彌山腰。二曰忉利天,居須彌山頂,此二天屬地居。三曰夜摩天,四曰兜率天,五曰化樂天,六曰他化自在天,此四天屬空居。六天樂境,逐層遞勝。四王者,因須彌為四寶合成,東黃金,南琉璃,西白銀,北水晶。四面各以一王領之,故名。忉利,義為三十三,以其天有君主一,臣佐三十二,合組地居天政府也。凡依地而居之眾生,皆歸此政府統攝。主名帝釋,古德考定。謂即道家之玉帝懦家之上帝。道家修煉成仙,勢須上參帝釋,故知尊之。三代以前,人民業障較薄,於帝釋彰善瘅惡之舉,每能有所感覺,故詩中累舉上帝以為頌。後人業障較深,,對於帝釋,冥然罔覺。讀儒書者不知锢蔽,往往自負高明,以為上帝二字。系屬虛擬,遂與耶教所用名詞,同一無味矣。空居四天,較為尊貴,不與人間相接,故吾人尤難與知。此四天所以能空居,為兼修未到定之力。定者,結跏趺坐,排除妄想,俾心安定。(欲知其詳,可取台宗止觀研究之)或本梵音略名曰禅,或合稱禅定。未到者,以未能捨離情欲,非根本之禅也。夜摩,義為善時。以生此者時時唱快樂故。兜率,義為知足,以生此者於諸欲能知足故。化樂者,於境變化自娛。(如欲乘象馬,則化象馬騎之以為樂)他化自在者,假他所作樂境,以成己樂也。若夫情欲之娛,則形式逐層遞簡而愈樂。地居二天,有交媾之形,無洩精之穢。夜摩則惟抱持,兜率不過執手,化樂共笑,他化相視。(此本俱捨頌及立世論,若起世經則征異)此等欲事,只為縱樂而然,與胎育無關系。以諸天化生,不由母胎故,惟縱樂不已。藏識所伏種子,適為下墜惡途之因,斯可懼耳。及命將終,則有五種大衰相現:一為衣染塵埃,二為華發萎悴,三為兩腋汗出,四為臭氣入身,五為不樂本座,是誠六天之通病也。
阿修羅,具含無天、不端正、無酒等義,以其乏天之德。而男子貌奇丑,又少和氣。不能成釀也。所居在須彌山巖窟中,或散在海濱,或潛在海底。夙修十善,而瞋慢疑三習特盛者生之。其生也,多忿怒,好斗爭。所享之樂,宮室華美,衣食亦出自然。然判在人道之下者,為日中不免自然之苦,避之不得。如享盛馔,末箸入口,化為淤泥。是其例也。(其它種類住處,及諸典實,楞嚴,正法念,增一阿含等經均有詳載,未及具引)至吾人所能發現之處,於瞻波國有修羅宮,唐使王玄策曾三度過其地。(出西國志)而玄奘法師之游西域,又別有所得。
閻浮提二萬由旬下,有地獄道。其中眾生身形,雖與人同,而處境則惟苦無樂。獄之重者為八大獄:一等活獄,生其中者,鐵爪長利,懷瞋互攫,又以刀劍遞相斫刺脔割,或身碎,或肉墜,想以為死,冷風來吹,則若復活。二黑繩獄,恆為熱鐵繩所迫,皮肉骨髓皆焦,其中兼受斬鋸之苦。三眾合獄,中有大石山兩兩相對,眾生入其間,山自然合,堆壓其身,骨肉糜碎。四嗥叫獄,镬湯熬煎,苦極而叫。五大叫獄,乃煮煎尤慘者。六炎熱獄,受燒炙之刑。七極熱獄,乃燒炙之甚者。八阿鼻獄,義為無間,此為八大獄之最下層,眾生墜此,受苦無間,乃世間最淒慘處也。大獄之旁,各有十六小獄,未及細舉,此外尚有輕獄,散布鐵圍山間,及東西南三洲山林江海等處。此道眾生,所以飽嘗苦況,原因對十惡業曾作重大過犯。(或獨犯一業,或兼犯多業)業種為反動力所迫,遂演成種種苦惱之形。輕獄重獄,閻王隸役,皆自業之所感召。業力不消,實無擺脫之法。(其中詳細關系,見楞嚴起世等經)後世自號開明之士,有以地獄乃儆世之權詞,此坐學驗兩淺之過耳。晉中散大夫趙泰於太始五年暴死,因心暖體柔,留屍十日,乃復蘇時,此十日間,受職案行地獄,種種苦況,目不忍睹,祖父母及二弟與焉,蘇時詳記以示人。且稔知心奉佛法。足以轉業。(出冥詳記)此地獄之最詳晰者。世有走無常,於地獄形相,亦有所親見,故能言之如繪。明永樂宣德間,有酆都令尤和者,素辟地獄之說,卒以走無常勾攝其弟付獄事,確確鑿鑿,無致疑余地,遂大為帖服,且刻石於酆都觀紀其實,以示前此坐井觀天之失。(出語怪)後之硬主無地獄者,又將為尤和之所憐愍矣。
鬼道住處,有正有邊。正住,在閻浮提下五百由旬。邊住,散居諸處。凡曾犯十惡,其業尚輕者生之,身形亦如人。中分有威德無威德二種;有威德者,得住地居天,及四洲海濱山谷之間,皆有宮室之御,享用過人,世俗崇奉之神,即此類鬼也。無威德者,雜處東西南三洲人道之間,或依糞穢,或附草木,或憑冢墓,或隱屏廁,並無捨宇棲止。業較微者,尚能一飽,業較重者,饑火長焚,去人遠矣。其與人同居,不相交涉,為成身之物質,兩不相同也。禅定功深,或特具鬼眼,庶睹其憧憧來往焉。疑者曰;無威德鬼列入惡途宜矣,有威德鬼樂擬於天,人且奉之,何惡之雲。曰:彼所以樂,由昔日布施種子隨機成熟耳,(布施義詳世法篇)雖號為神,而晝伏夜游,虛怯多畏,依然鬼道本色也。我國鬼神之談,散見經史子集者,何可勝道。而通幽扶鸾諸術,又往往有奇驗。近日西人於鬼之事實,漸有所征。鬼神問題,亦認為有研究價值。(且有影鬼相之事)昔人無鬼論,誠無立足余地矣。
畜生廣義,凡吾人所能知之動物,除人類外。上至巨獸,下至微蟲,皆為所攝。非僅局於家所豢養,其身形特稱旁出,異於五道。此為夙昔對於十惡,作普通過犯之業報也。顧吾人所能知,只在閻浮提與人同居之一部,其實畜類住處。諸道鹹有,獄道之畜,如蛇如鸱,如黑駁狗,如百足蟲,自無足以迄多足之毒類,皆生其中。鬼道則益以狐狸象馬之屬。混居人道者,東西南三洲現象略同。北洲則惟有鴻雁象馬不惡之畜,無足多足之屬概不與焉。六欲中天,空居四天,只有二足之畜,如妙色鳥之類。雖有象馬娛樂,,乃是幻化所成,非若地居天實有其物,以供乘御也。畜類之大者,以難陀,跋難陀,二龍變現之身為最巨,身繞須彌山七匝,頭枕山頂,尾猶在海,其長大為何如也。金翅鳥首尾相距八千由旬,摩竭大魚身長可達七百由旬,此二畜雖較二龍遠不能及。然既非吾人居地所能容,亦非吾人肉眼所能見。荘子逍遙游所謂鲲,所謂鵬,殆有窺見於此,姑以鲲鵬名之乎。畜類之小者,杯水微蟲,其數無限。今人假助顯微鏡,侈談微生物,不知較天眼所得,實鮮乎其少也。吾人既局於肉眼,不能博觀世界生物,其略足資助者,不外地質家之發見遺骨,藉知古代形式變異之物耳。然所以變異,由於今昔造業不同,故表現於外之幻象未能一致。而業因之遞變,前後相承,不能忽甲忽乙。因之幻象亦漸次微變,若循一種軌跡焉。進化學者乃視為莫大之秘奧,強作生物演進之證據,夫吾人所能考察之地層,充其量能有幾何年,以此等年較世界無量時間,以所居地,較世界無量空間皆,所謂無窮小數中之無窮小數。於此微乎其微,末乎其末,時空中所得之幻影,欲以斷定世界無量時空之一切現象變態,何其妄也。今夫平圓,孰不知其為循環之圈乎?而於其中取無窮小弧,則弧線與切線若合為一。因其合一之故,從而下斷語曰:弧者直線也。累弧成圓,則圓者亦一直線也。是人之妄。不問可知。然知是人之妄易,而知進化論之妄難,則習焉而不知察之過也。
色界眾生,大別為四天。曰初禅,曰二禅,曰三禅,曰四禅。此為超未到定而入根本四禅所得果報也。所以亦稱天道,以不離十大善因。故四種禅,由淺漸深,初禅能離諸欲,未脫覺觀。(粗思為覺,細思為觀)二禅能離覺觀而耽喜樂,三禅能捨喜相,猶住樂法,四禅始能捨樂,護念清淨。
初禅內分梵眾、梵輔、大梵三天,中無男女之分,猶有語言號令。三天之別,初為民,次為臣,又次為王。二禅內分少光、無量光、光音三天,此三天以光勝,初尚少,次乃無量,又次則以光當語,故曰光音。三禅內分少淨、無量淨、遍淨三天。此三天以淨勝,逐層遞進,觀名可知。四禅內分九天,曰無雲,曰福生,曰廣果,此三天為凡夫境。無雲者,以三禅天下至夜摩,雖各空居,必依雲而住,此天以上,始能離雲也。福生者,修勝福力,乃能生此天也。廣果者,凡夫所得之果,此為最勝也。三天之外,有無想、無煩雜、無熱惱、善相見、善現相、究竟無極六天。無想為外道所居,後五名五淨居天,為阿那含所居。外道者。所習之道,與佛法不合者也。所謂無想,乃心想暫不行,非有得於無性也。阿那含,為聲聞第三果,,俟小乘篇釋之。無煩雜、無熱惱,其義可知。善相見者,定障漸微,見極明徹也。善現相者,形色轉勝,善能變現也。究竟無極,亦稱色究竟。謂形色之勝,在娑婆世界至此而極也。
二禅以上,無言語號令。故統馭之權,止於大梵王。梵王統攝初禅及欲界,成一小世界。以己先小世界眾生而生,後小世界眾生而滅,逐褒美稱大,以世界為己創造,此等思想,以充愚迷宗教家之主宰,堪當其選。然彼教中人不知有此等事相也。積小世界一千,冠以二禅天,謂之小千世界。積小千世界一千,冠以三禅天,謂之中千世界。積中千世界一千,冠以四禅天,謂之大千世界。以數計之,大千世界,實含小世界十萬萬。以由千三次相乘,故又特稱三千大千世界。無色界眾生,為惡色界之拘於形相,而進修四空定所得之報果也,此界雖捨去身形,仍是天道。四空者,一空處,二識處,三無所有處,四非想非非想處。欲生空處天,須求色法之滅除。色法者,凡具有變壞質礙之性鹹屬之。如形色,聲音,堅熱等等皆是也。入此定時,一心緣空,及心與空相應,則色相泯滅,無礙自在。而生空處天,以空處為可厭,則修識處定,一心緣識,及至相應,則心識獨顯,而生識處天。以識處為可厭,則系心無所有,定力既成,諸法若泯。而生無所有處天,識處屬有想,無所有處屬非想。以兩者皆當厭離,則修非非想處定,及泯然寂絕清淨無為,乃生非非想處天。
三界眾生。每受生一次,謂之一期無常。無常者本無今有,暫有還無也。其所以暫有,為業種之成熟。其所以還無,為業果之謝落。顧眾生藏識中之業種,無有限量,挨次成熟,以致輾轉受生,曾無巳時。而無量業種中善惡種子,何所不具,故輾轉受生,實非一道長流,今日為人,明日可生天。今日為帝釋,明日或作驢豕。其有累世皆生一道者,則挨次成熟之業果相類也。而相類之業因,一遇其緣不繼之候,即受生他道矣。故自無始以來,任何眾生,於六道中,一切繁華,萬般苦惱,當無不滋味備嘗也。
一期無常之壽量,修短不齊。欲界最長者,為一中劫,如難陀等龍及阿鼻獄眾生,皆其例也。劫者,不能以通常年月紀數之長期間也。世界經過成住壞空四劫,名曰大劫。從生公構小世界之共業,混沌未顯時稱為空劫,由醞釀而漸次成就,稱為成劫,小世界既成,眾生紛擾其中,稱為住劫,共業宣洩若盡,不能維持小世界形式,致感毀壞,稱為壞劫。成住壞空次第循環,而各稱中劫。吾人在南洲之壽量,依時而異。最小額為十歲,最大額為八萬四千歲。(古史稱三皇氏數萬歲,非無稽之談)由最小漸增至最大,名增劫。由最大漸減至最小,名減劫。(吾人現值減劫,壽額未及百歲,此後人壽更促)增減二劫相和,謂之小劫。住劫,凡含二十小劫也。四王天壽五百歲,而一日當人間五十年,忉利天壽千歲,一日當人間百年,推之他化天壽一萬六千歲,一日當人間千六百年。色界諸天,梵眾壽二十小劫。逐層加增,至色究竟天,壽一萬六千大劫。無色界四天,壽量由二萬大劫至八萬大劫。但上列各壽量。雖為定額,然皆不免中夭。非若北洲之唯一不二。
小世界將毀壞時,眾生共業漸變,皆修無覺無觀,漸次上升二禅天,所遺無情器界,無所系屬。(雖有重獄眾生,亦移附他方)不能不現毀壞之形,在眾生同分妄見,通常感為火災,繼續七大劫皆然。至第八大劫,則感水災,此時二禅天亦壞。眾生共業轉變,同生三禅天,如是七火一水,推至五十六大劫,軌則不失。五十七至六十三大劫,仍感火災,至六十四大劫,則感風災。此時三禅天亦壞,眾生共業轉變,同生四禅天。此三大災,每經六十四大劫一循環,乃本諸眾業之錯綜變現也。四禅天不遭毀壞,以眾生業力遞相維系故。(無色界天既無形跡,無所謂毀壞)每經一大災,世界既由眾業從新演成,其成立次第,具詳長阿含經,文繁不引。
右舉三界事相,悉本諸內典,在修得天眼者,在在可以驗諸空間。在洞明本心者,一一可以消歸自性。學者若例以科學家測度之,失之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