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馮達庵居士:心經廣義 第二章 破諸相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心經廣義
達庵居士馮寶瑛演講

   第二章 破諸相

  法相無窮。世間上一切事物,修行上一切境界,皆法相也。大般若經每列舉百數十種為例,仍是擇要言之。本經更求簡易,世間法只取十二處,十八界;修行法只取小乘四聖谛,中乘十二支,大乘智與得而已。般若一現,諸相皆離塵垢。名之曰破,示不住著也。
  大空本體豈惟無五蘊;實則一切世間出世間法無一是有,不過各呈相當作用而已。
  五蘊凡夫法也。不離執著,恆為大空本體之蓋障。本體顯現,五蘊消歸烏有,則超凡入聖矣。此中妙境,雖不取著世間法,而亦不捨棄世間法。於不取不捨之間,即顯出世間法理趣,此一乘教了義也。若謂離世方能出世,乃三乘教不了義耳。
  世間法生滅無常;出世間法寂靜真常。所謂生滅無常者,一法之起,不知是幻;認為有生(即是有質出現)。因緣力不能支持時,則認為滅為死。因緣力刻刻變異,原無永久支持之道;則謂之無常。世間一切事物,莫不如是。若能不隨因緣力起生滅之見,則頓現寂靜境界。既會寂靜,自無變化不已之跡,只見一味真如;是謂真常。
  真會大空本體者,生滅無常之世間法固幻;寂靜真常之出世間法亦幻。一落名相,即屬相對法故。空中深契全體大用之妙,惟見一段真性流行;一切名相,無非暈影。所謂行深般若波羅密多境界,如是如是。
  金剛般若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此屬大喜境界(詳金剛經大義首章四節),亦即觀自在特性也。
  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內分六章:首章發菩提心,內分六節:第一節啟請(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起至願樂欲聞止),第二節大慈(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降伏其心起至即非菩薩止),第三節大悲(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起至如所教住止),第四節大喜(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起至何況非法止),第五節大捨(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起至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止),第六節贊歎(須菩提於意雲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起至即非佛法止)。中間慈悲喜捨四大節,既攝菩提心之綱要。九類眾生,一時頓度,非入大慈三摩地不能;此第二節之妙旨也。眾生不知身境之所由來,為住著六塵等相耳。施以不住相之法,令頓脫生死,此大悲三摩地之能事,即第三節妙旨所在也。以智證性,而不以識緣相,即頓見如來法身;此入大喜三摩地乃能會之。第四節妙旨如是如是。菩薩不離一切智智作意,唯佛方能捨盡而說法自如。第五節忽舉如來為例,正明大捨三摩地妙旨也。是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句,顯識緣非真。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顯智證為實。會此旨者便得離塵之旨。對諸佛妙境,固生淨喜之心;即對眾生諸法,亦莫不生清淨之喜。以智所證者,一切法無非如來法身耳。觀自在功能,正是如此。心經重此,故為破諸相之要義。
 

 

上一篇:本性法師:28 對壞習慣一點都不能沽息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