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馮達庵居士:心經廣義 第四章 般若總持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心經廣義
達庵居士馮寶瑛演講

   第四章 般若總持

  梵語陀羅尼,義為總持。持也者,令一種功德力漸漸增長,終致成熟也。有表持,持善法不使散也。有遮持,持惡法不使起也。內分四種(詳瑜伽論四五):
  行者學佛,無論所得深淺,若不加以維持,尋即消失;故陀羅尼尚焉。陀羅尼者,對於所得境界執持不捨,以培植其強勢也。總握其要,故名總持。總持功德,大別表遮二門。有利於他之善德,提令開發,使提力漸漸增長,是名表持。有損於他之惡德,拒令消滅,使拒力漸漸增長,是名遮持。無論表遮持,須余法不能為礙,乃稱純熟。
  (一)法陀羅尼 聞佛教法,受持不忘。
  此乃熟習教誡之道(如一且經文乃至種種戒律等)。徒聞此類教誡而不能熟習,殊無法益可言。務必專心受持,常不忘失,庶能開發善業,消除惡業。
  (二)義陀羅尼 悟解妙義,攝持不失。
  此乃精研法理之道。淺如三乘教義,深如一乘教義,總須如理思維,真實開悟其中妙旨。攝持純熟,庶成解義門善知識。
  (三)咒陀羅尼 傳佛密咒,行持神驗。
  此乃密受加持之道。不論法持義持,但得三密妙理潛運於心,持至一心不亂,自有神異效驗。對世法固有消災增福種種功用;對出世法更有見佛聞法等等瑞應。
  (四)忍陀羅尼 安住實相,印持成就。
  此乃成就三昧之道。脫離假相,歸於實性,而能安住不動。印持此境,有自在起用之力,是謂成就。其中又有差等,詳如下文。
  四種陀羅尼固各有專名,而咒陀羅尼卻別有五名:
  法、義、咒、忍,固分表四種陀羅尼。然譯名常不一致,尤以咒陀羅尼異稱更多。今復揭示如左,俾易明晰。
  (一)陀羅尼 以通名攝專名也。大乘六波羅蜜多經,以陀羅尼為五種法藏之最上者,即指咒陀羅尼言之。密教中所謂陀羅尼,亦然。
  總持法要,原以法性為主。執持三密,稱性開敷,正符陀羅尼本旨。故咒陀羅尼每以“陀羅尼”專名之。大乘六波羅蜜多經所舉五種法藏,已詳金剛大義懸談;即經藏、律藏、論藏、般若藏,陀羅尼藏也。前三藏未必能見法性;後二藏則必見之。而陀羅尼藏尤能開顯佛境,故稱最上。純粹密教所謂陀羅尼,即專指此中理趣也。
  (二)咒 以咒陀羅尼之首字為代表也。但四種陀羅尼凡持至有效驗者,亦或通名曰咒。因此方咒之本義,以有不測之效驗為主故。
  咒字為中國固有之名詞,其義為詛;所以表堅決之願也。由此等切願,能致不測之效驗。四種陀羅尼皆帶此義,故亦通名曰咒;不惟咒陀羅尼之簡稱也。
  (三)明 以能破一切無明煩惱之暗也。
  不能見性,即是無明。煩惱作用,紛然為障。咒陀羅尼能破此暗使歸於明,故又曰明。
  (四)密語 以二乘異生所不能測也。
  二乘異生均未能見性,故對於如來口密莫名其妙;惟以密語稱之。
  (五)真言 以從法界流出之真實言音也。
  如來密語,得藉眾生之口發出。然其動機,純從法界本性流出,言言真實。非若凡夫由浮識牽合而成之假言;故曰真言。
  陀羅尼門任持何種法性,均有特效。本章所謂般若總持,即以般若波羅蜜多法性為所持也。
  陀羅尼法門,原以發展所欲開顯之法性為旨;般若法性不過其中之一。但本經所持在此,故以般若總持名是章。
 

 

上一篇:馮達庵居士:心經廣義 第三章 般若妙用 第二節 諸佛境界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