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馮達庵居士:法華特論 第三 捨利弗授記品---譬喻品(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法華特論
達庵居士 馮寶瑛著

  第三 捨利弗授記品---譬喻品(上)

  前品方便引入一乘之旨,捨利弗聞而頓悟;遂蒙授記;為法華會上選佛第一聲。古譯列《譬喻品》(晉名《應時品》)之首。然察其條理,應附前品之末。今獨標一品,以表殊特。
  爾時捨利弗踴躍起座,合掌白佛言:今從世尊聞此法音,心大歡喜;得未曾有。所以者何?世尊昔演如是大乘法,見諸菩薩授記作佛;而我等不預其列。甚自感傷。每疑:大眾同依法界性,雲何我等不契如來知見,只從小乘濟度?復悔:我等不究如來方便之旨;初聞權說,遽爾信受,思維取證。若待如來暢說菩提心開發之道,然後起修;當從大乘度脫。世尊,我自尅責非一朝一夕。今聞如來演此未曾有法,疑悔斷除;身心安泰;自知真是佛子,與如來三業相應。
  此明捨利弗聞一乘之旨而心領神會也。如是大乘,世尊時有宣說。聲聞之輩,不堪接受;讓諸菩薩紛紛授記。捨利弗能自感傷,足征智慧較為明敏。同是法界中生,而於如來知見總不契會;所接受者不過小乘教法;初固以此為疑。復念:己之不得大乘,非佛吝而不與;咎由一聞權說,未及揀擇,急於求證;遂致滯於小果,不克自拔。使能細心參巧,於備聞無上大道之後,乃由解而行,定入菩薩之位。不此之圖,悔也何及!此其所以日夕自責也。然時節因緣一到,一乘大法竟現於心;而收“悟佛知見”之殊績。前此疑悔,皆不復存;大為身心安泰之增上緣力。悟佛知見,即洞徹佛乘之妙。自體原來匯歸法界,為如來心數之一。其出現於世間,從佛身生;如來法身所融攝故。從佛口生;如來妙音所潤澤故。從佛意生;如來淨念所楷模故。自信真為佛子;以此返視三乘教人,不論住何果位,乃至身為如來上首弟子號稱智慧第一,皆不足名佛子焉。
  佛於大眾中宣言:捨利弗,我昔於二萬億佛所求無上道時,汝恆隨我受學;我方便教導,令汝志向佛乘。汝今乃忘夙願,偏從小乘修證;自謂已得滅度。為令還憶本願故,對汝等聲聞說是大乘《妙法蓮華經》。汝特契悟,應蒙授記。
  此明捨利弗原是釋尊心數之一,故於二萬億佛所求無上道時,恆隱受熏習。現諸外跡,則有“眾生數”世世從之學法。釋尊自大通智勝佛所,受此《法華經》以來,歷劫皆習此道。本曾親近四萬億佛,今雲二萬億,約捨利弗現眾生身從學言之。從學時頻聞唯一佛乘之道;遵師訓故,未嘗不發大願以求之。今於釋尊廣說三乘之期,乃急不暇擇,遽向小乘取證。得果之後,甚難變更。雖屢聞佛說大法,為諸菩薩授記;己亦無心轉學。直至法華盛會,蒙強大加持力,乃得沖動其心,頓憶本願而悟佛知見焉。於是首預授記之列。
  捨利弗,汝於來世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劫,供養若干千萬億佛,奉持正法,圓滿萬行,當得作佛,名華光世尊,十號具足,國名離垢平正清淨。劫名大寶莊嚴。彼佛出時,雖非惡世;隨眾生根,說三乘教。其國菩薩,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皆久植德本,夙淨梵行,修佛智慧,具大神通,善知一切法門;若欲行時,寶華承足。彼佛壽量十二小劫;人民壽量八小劫。佛壽垂盡,為堅滿菩薩授記,告比丘言:是堅滿菩薩,次當作佛,號華足安行如來;國土莊嚴,與前無異。
  須越如許劫而後作佛者,經長期時節,因緣始熟也。正法兼攝三乘;萬行不離六度。華光者,蓮華發光之義;修習法華之極果。世尊,乃弟子對佛通稱;世間至尊之義。十號具足者,世尊在人間示跡成道,必具十種名號:一曰如來(如如中現);二曰應供(即漏盡大阿羅漢之最究竟者);三曰正遍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四曰明行足(持名之行圓滿);五曰善逝(善入涅槃);六曰世間解(世間法無不了解);七曰無上士(其德至高無上);八曰調御丈夫(雄猛無比);九曰天人師(天人皆應奉為師表);十曰佛(佛陀略稱即圓證大覺者)。清淨世界,自然離垢平正。大寶莊嚴,則亘此大劫恆莊校嚴飾,非唯華光如來住世為然也。世非惡濁,仍說三乘者,多數根機智慧未啟,不堪徑聞一乘耳。若彼德厚行淨,具有智慧神通,善知一切法門,行時寶華承足,諸大菩薩,則固隨時得聞法華者。而以堅滿菩薩為上首。堅滿者,普賢心堅固圓滿之義。華光如來臨終授記,謂:當繼位作佛, 名華足安行如來。則以寶華承足而行, 乃具普賢性之金剛薩埵通德也(參觀密軌)。
   爾時四眾八部等,見捨利弗於佛前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皆大歡喜;踴躍無量;各脫身上衣以供養佛。諸天伎樂,百千萬種一時俱作;天雨眾華;同作是言:佛昔於波羅柰初轉*輪,今乃復轉無上最大*輪。
以衣華伎樂而作供養,本尋常事;所異者,大眾同作是言:自波羅柰國初轉*輪以來,至今始轉無上最大*輪耳。初轉小乘*輪,即在波羅柰鹿苑度憍陳如等五人。其後逐漸進步,三乘並轉。直至此次,始轉一乘無上*輪。規模絕钜,故稱最大。四眾八部之能若是歡喜贊歎者,乃約上根言之。一念淨信,即在授記之列;不過熏習尚少,未得詳細記莂如捨利弗耳。
  論曰:諸佛應身入世,志在弘揚一乘;恆常開演法華,未嘗暫辍。利根智慧較高,鈍根調練已熟者,隨時皆得與聞。釋尊應世,印度學人多由梵志轉習小乘;安於權說,無心上進;雖屢見諸菩薩授記,大都漠不相關;調練未至,總難激發故。彼四眾八部等於捨利弗授記之際,方見如來轉無上最大*輪;只就當機見地言之。非釋尊暮年始有法華之說也。
  菩薩修因,心王心所同時熏習。及其成佛,心法全淨;法界壇中主伴分明;開為外跡,諸心數皆示菩薩尊形;常途有倒駕慈航之語,即主尊如來之等流身也。眾生根機若與所示菩薩同種性者,則為“本尊”被攝之機。學其三密,決定得度。捨利弗與如來自心般若同性。世世隨釋尊受學者,熏發此性也。二萬億佛以來,長夜熏習,般若波羅密早相應矣。釋尊顯現圓滿佛身,捨利弗應於座前現般若菩薩之形。為俯順機宜故,釋尊於印度示比丘相;捨利弗從而示作聲聞弟子。號稱智慧第一者,般若菩薩本德也。為根機較勝之四眾八部表率,特於法華大會中權示初悟而蒙佛授記;蓋為激發大眾歡喜之心而然。無量劫前,捨利弗曾一度作金龍陀如來,豈真待不思議劫後始成華光如來耶?必於不思議劫後始再示跡成佛,大眾共感三十二相之機緣方復成熟雲爾。
 

 

上一篇:馮達庵居士:法華特論 第二 開權品---方便品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