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什麼?相貌嗎?地位嗎?身份嗎?這些都是外在符號,暫時和我們有關而已。真正的內涵不是其他,正是我們當下的心態、性格和人格。這種心態和人格來自生命的積累,同樣是貪心,有些人貪吃,有些人貪色,有些人貪財。這些貪心引發的負面情緒也各不相同,有的會帶來焦慮,有的會帶來恐懼,有的會帶來孤獨,有的會帶來沮喪。此外,有些人很自卑,有些人很自大;有些人很狹隘,有些人很寬厚;有些人很粗暴,有些人很慈祥。不論這些情緒多麼強烈,也不論這些性格多麼剛強,都不是天生,而是由心念積累而成。最初不過是一念之微,但這一念接著一念,就會念念相續。
但心念又是無常的。比如你現在很開心,可能很快就因為什麼不開心了。這種開心與否,並不是我們的主動選擇,而是面對不同境界的本能反應。也正因為心念是無常的,我們才能主動加以改變。比如有人會在痛苦中無力自拔,其實,那只是我們不懂得心的運作規律,不懂得怎樣進行調整。雖然我們都害怕痛苦,卻常常在痛苦到來時沉溺其中,越陷越深。我們不知道,痛苦也是一個念頭,即使當下再強烈,其本質仍是空無自性的,仍是可以改變的。
你要告訴自己,這是心靈天空的一個念頭,一片雲彩,而不是天空。具備這樣的認識,念頭的影響就會減弱。反之,當我們把心投向對念頭的執著時,會覺得這種痛苦越來越大,越來越真切。這個大,也是我們的一種認識,你覺得它很大,它就變得很大了;你覺得它很真切,它就變得很真切了。
因為每種心念都是我們反復串習的結果。只要不斷重復,力量就會越來越大,進而成為心靈世界的主導——從一念愛心變成強大的愛心,從一念嗔恨變成劇烈的嗔恨。
這些心理力量又會形成我們的生命之流,輪回之流。佛教將有情分為天、人、阿修羅、地獄、畜生、餓鬼六道,這些生命形態也是由心念構成。比如畜生代表著愚癡的張揚,餓鬼代表著貪婪的張揚,阿修羅代表著斗爭的張揚。六道如此,當下的現實也是如此。追求藝術的人,每天會想著藝術,在追求過程中,就會逐漸形成執著,促使他進一步追求。經商的人、從政的人、做學問的人,哪一個不是如此呢?
這就是當下的輪回,現世的輪回。
在這樣的執著中,我們是不得解脫的。因為貪著會像繩索一樣,把我們和執著對象牢牢捆綁在一起。佛法所說的解脫,就是幫助我們解開這條執著之繩。當我們不再執著,當下就回歸到解脫了。
因為我們本身就具有解脫的潛力,不必再去另外找尋一種叫做“解脫”的境界。所以說,解脫並不是天方夜譚,事實上,它離我們並不遙遠,只要方法正確,無須千裡追尋,萬裡跋涉——當下即是。佛依“無常”設方便,受持“方便”悟無常,不悟無常難斷業,常悟無常業自斷。人所謂的情是私情。
佛所謂的情是理性,可以適用於任何事情和人的身上。
人對自己和別人的衡量標准和要求是不同的。
心裡只想著自己的委屈,卻經常忘了自己給別人的委屈。
有了分別,很難解脫。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放下真的不易。
一念無明,衍生出多少的扭曲分裂。
執著,與尚沒有找到安居之所有關。
尋尋覓覓汲汲營營,多少空花泡影。
認識領悟,不使虛幻的心念做主人。
守住本覺,安真不動,勉力地修行。
只是沒定力,看不住當下。心不夠單純,明知這是修行的重心,把握生命只在當下。沒有恆持能力,妄念總是沖散隨時見法的因緣。
南無布達耶
南無達摩耶
南無僧伽耶解脫並不是天方夜譚,事實上,它離我們並不遙遠,只要方法正確,無須千裡追尋,萬裡跋涉——當下即是。
佛陀給我們指明了打開智慧的人生之路,我們只要如法修行,就一定會真正的解脫;
我們生命中的萬事萬物,其實都如浮雲一般,一掠而過,我們又何苦去抓它呢?明知虛幻,有何必執著?
“因為每種心念都是我們反復串習的結果。只要不斷重復,力量就會越來越大,進而成為心靈世界的主導——從一念愛心變成強大的愛心,從一念嗔恨變成劇烈的嗔恨。”
“解脫並不是天方夜譚,事實上,它離我們並不遙遠,只要方法正確,無須千裡追尋,萬裡跋涉——當下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