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養生前必須先養心 [摘編]
健康的身體是我們每一個人更好地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基礎,是做任何事情的首要前提。健康需要有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同時健康也來自我們每一天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家小編為您精選了一些保健養生知識、健康小竅門,助您更好、更科學地調理好自己的身體,健康快樂地度過每一天!
這裡所謂養心,自然不是指保護好心髒,而是指調控好你的心態,包括思想、感情、情緒、意念,等等。人的心態需要保持平和,猶如人的體溫必須保持正常一樣。
人生在歷史長河中不會一帆風順,好事不會讓一個人獨占。坎坷帶來的痛苦未必不是上天賜予的一種特殊財富。感受痛苦,面對痛苦並不難,難的是在接受痛苦的同時,學會欣賞痛苦。做到這一點,在人生道路上就能大徹大悟,就可以面對一切,而且是坦然地面對。
盡管外面刮風下雨,心裡平靜;外面就是狂風暴雨,心裡仍一片祥和。內心不要養個漢奸,跟客觀世界的不幸裡應外合。狂風暴雨總會過去,明媚的日子一定會到來。絕不能在逆境中“輕生”、“倒下”,應在逆境中“求存”、“謀生”。
養生方法很多,原理原則只有一個,在佛門裡面用輪相來表法,佛家常講法輪常轉,輪是什麼?輪是圓,圓有圓心、有圓周,我們這個身是圓周,心就像圓心。養心要靜,心是靜的;養心要虛,心裡面不能有東西。
幾個人能懂得?圓的周是要動的,不動,它就沒有作用。圓周要動,圓心要靜,所以我們養身要動,養心要靜,這是養生的原理原則。
人為什麼壽命這麼短促?他與這個原則完全相反。現代人他身要舒適,它要不動,心裡頭一天到晚胡思亂想,跟這個原理統統相違背;心裡面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心壞了,心影響身,身才會生病。我們禁不起外面一點風寒的感染,就會得病,什麼原因?心裡頭的毒素太多,今天講病毒,佛說什麼是病毒的根源?貪嗔癡叫三毒煩惱,內有貪嗔癡,外面就很容易受病菌的侵擾,你很容易得病。
佛菩薩、阿羅漢他們為什麼不生病?他們把貪嗔癡斷了,心裡面清淨,沒有病毒,外面縱然有干擾,他很不容易被感染。除非他示現,那個示現都是教學的作用,都是用來教化眾生的,否則的話,他不可能生病,這些地方我們應當要學。
所以心地清淨一塵不染,我們就不會得病,心地真誠慈悲就能夠解毒。
我們現在的飲食,真是像經上所說的,每天“飲苦食毒”,用什麼來把這些毒解開?用慈悲心,慈悲能解毒,清淨能不受感染,這講的養生之道。
養心貴在靜心,情緒乃一身之主,一個人如果終日思前想後、欲望不止,難免會百病叢生,說不良情緒是疾病的催化劑一點也不會過分。要消除不良情緒,重要辦法之一,就是要學會靜心。心靜才能氣順,氣順才能健身。靜心的最佳途徑是煉心,靜心的至高境界是樂心。如果你的心裡每天都是快樂的,那就說明你在養心方面確實是個高手。
養心重在養神。佛家有言,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在人之三寶中,精要化為氣,氣要化為神;神是精氣之和,神乃人之靈魂。所以,養心、靜心、樂心,最終要歸結到養神上來。神凝才能氣定,氣定才能心靜。養神,說到底就是要淨化人的靈魂。如果你的靈魂始終是美麗的,那你就擁有了“不老之藥”,而且會成為被眾多人羨慕的養心專家。
在修煉的目的及所追求的功效上,由於佛家追求的是解脫自在、超越生死輪回的涅境界,是出世的哲學,所以佛家著重只是參證佛法的一種手段,它的禅那止觀等調身調息、調心觀想等方法的目的,是制心一處,參究佛理,以求開悟,靜定生慧,徹見法性,解脫自在。與儒家一樣,佛家除了為檢驗操作是否無誤或檢查修煉所達的層次外,並不刻意企求養生功效,但佛教養生去病延年的功效亦很顯著。如果功夫高深,還可以開發出許多人體潛能,如所謂的神境通、天眼通、天耳能、地心通、宿命通、漏盡通等“六通”。但在佛家看來,這些都不過是禅修的副產品,其最終目的和最高境界是脫煩惱,超生死,度眾生。若執著養生的功效反而會因執成障,不能破無明證菩提。佛家養生要求的是明心見性,即要求在思想和精神上下功夫。修行的過程是領悟佛法、破除妄念顯發自身的佛性的階段,其最高境界是大徹大悟而成正覺。心要清淨,心要空虛,心裡頭不能有東西,這是大乘佛法教給我們的養生之道,這是最高的養生之道。阿彌陀佛!
摘自 淨土修行必讀第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