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方法
修學淨土法門的人,除了專心念佛之外,還應當隨時隨地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善事,以增進自己修行的功德資糧。所以這一卷的主要內容在於勸谕,如果遇到不識字的人,那就多多依賴慈仁君子,發菩薩慈悲救世的心腸,為他們解說,要知道在所有布施中,最大的就是法布施,至於所勸谕的對象,作先後次序的安排,立意在於由近及遠或由急及緩,不在於其人品地位高低。
骨肉恩愛的人,應當常常想到大慈菩薩有一首偈說:“骨肉恩情相愛,難期白首團圓;幾多強壯亡身,更有嬰孩命盡,勸念阿彌陀佛,七寶池中化 生;聚會永無別離,萬劫長生快樂。”要知道骨肉恩愛再深,如果不能同生西方長久相聚,多做一點好菜給他吃,一旦分離,什麼忙也幫不上。因此在生前應該互相勸勉念佛,發願同生淨土,又能轉而勸化他人,並且互相勸化,不僅使自己的骨肉有無窮的恩愛,也使他人骨肉同樣有無窮的恩愛,由此所得的福報,豈有窮盡?將來必得上品上生。
身為女人,心裡應當這樣想。據佛經上所說:欲心重的,受婦女身,可見這已經不是善業了。若不及時自省自修,更加嫉妨貪欲,必致業緣轉深,將來的果報就更可怕了,但能回心忏悔,不起邪心惡念,以仁慈善良的心待婢妾,以溫和有禮的態度對上下,常念阿彌陀佛,並發願說:“願我惡業日消,善業日長;現身清淨,內外輕安,此世之後,永不復受女身。”若能念念不斷,念佛功夫自然純熟。此身報後,必定往生極樂世界。若更能以這個道理轉化一家、以及婢妾及宗族親戚,則所得福報無量,將來必上品上生。
宋朝延壽禅師,本是江蘇丹陽人,後來遷居到余杭。在年少時就能背誦《法華經》,曾為余杭庫吏,又升為華亭鎮將,督納軍需。他因為自幼信佛,戒殺放生,擅自動用庫錢買魚蝦等物放生,事發被判死刑,押赴市曹,錢王派人暗中探視,若面色改變,就當下處斬,如不變色,就來奏。臨刑時,只見他從容自若,面不改色,典刑者怪而問之,他回答說:“動用庫錢是為了放生,自己沒有私用一文,於心無愧。”因此下令無罪釋放,並聽其從龍冊寺翠巖禅師出家為僧。延壽禅師出家後,有一天在修禅定觀想時,見觀音菩薩以甘露灌入他的口中。從此以後,便具有觀音圓通無礙的辨才。在寫作時,更是文思敏捷,下筆千言,全篇文章一揮而就,著有《萬善同歸集》、《宗鏡錄》等共數百卷。住持雪窦,永明二寺,每日自訂功德一百零八事,並精進念佛求生西方淨土。後於宋太祖開寶八年(九七五年)二月廿六日趺坐往生。火化後,把他所遺的靈骨,為他造塔供養。後來有一位游方的僧人,天天在這裡繞塔禮拜,有人問他何以對禅師的捨利塔如此敬重?他說:“我是撫州的僧人,曾因病重,神魂進入陰間地府,因為我的陽壽未盡,又被放回來了。我曾在閻羅殿的旁邊看到掛有一幅僧人的畫像,閻羅王極為恭敬地對著畫像禮拜。我就問主簿官,閻王所拜的是什麼人?他告訴我說:”這位僧人是杭州永明寺的延壽禅師,世間平常不修善的人,死後都要到這裡結案,唯獨他不用,可以徑直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且是上品上生。閻王因為敬重他,所以就在這堂上禮拜、供養。我得知此事,因此特地發心到這裡繞塔禮拜。由此可見,人能精進修學淨土法門,就連陰府也敬重此人。
五相戒禅師是蘇東坡的前身,這有種種應驗的事可以作為依據。因為他前世是一個修行人,所以這一生聰明過人,又因為他的煩惱習氣未能斷除,所以這一生多因詩詞文字的緣故遭人陷害。想不到多次被貶谪放逐。倘若前世為僧,除參禅外,又能兼修念佛求生西方,則必能徑直往生淨土,成就大福大慧,何至於又轉生到這世界來,平白受許多苦惱呢?聽說他被放逐南方時,臨行只帶阿彌陀佛一軸。有人問他帶這佛像有什麼用?他回答說:“這是我將來往生西方的工具啊!”若果然是這樣的話,才算是走對了路頭。當然,這也是因為他的宿值善根深厚,明達過人,才會悟到這其中的道理。又聽說黃魯直前世是一位婦人,常誦《法華經》,因誦經的功德,故今世為人聰明且有官職,這都是隨業緣而來的,不值的羨慕。如果把誦經功德回向往生西方,難道就只是這小小的果報嗎?
《龍舒淨土文》
摘自 淨土修行必讀第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