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十種忏悔法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人除了人事上的忏悔之外,更要有工作上的忏悔。譬如蓋房子偷工減料,造成崩坍的不幸,良心上能不忏悔嗎?為了騙取厚利,仿冒盜用,粗制濫造,不顧商業道德,破壞國家形象,不應該忏悔嗎?只為滿足個人貪欲,而造成金融混亂,惡性倒閒,使多少人生活陷入困境,使社會籠罩了苦難陰影,能不忏悔嗎?如果人人有忏悔的善心,以大眾利益為前提,置個人得失於度外,我們的社會不就能繁榮富庶,我們的國家不就能和諧安樂了嗎?

佛經裡有十種忏悔法門,為我們在人事和工作上的忏悔提出了指引,這十種忏悔法門是:

1、對諸佛忏悔:諸佛的法力有時會與我們的腦波相通,藉相同的頻率度化我們。對諸佛忏悔,並不是要我們跪拜偶像,對木頭、石頭磕頭,而是要我們洗心革面,移情化性。

過去有一位虔誠的信徒,每天從花園裡采撷鮮花到寺院供佛,終年不辍,無德禅師非常欣喜,就嘉勉她說:“你每天都能虔誠的以香花供佛,真是難得。經典上記載:常以香花供佛者,來世當得莊嚴相貌的福報呀!”

這位信徒聽了,很是歡喜,就請求禅師繼續開示:“師父呀!我每次來寺中以香花禮佛,覺得心裡像甘露水洗過了一樣,清涼而寧靜;可是一回到家裡,面對瑣碎的家務,有時又像陷身火窟一樣,只是焦灼不安。師父呀!請開示我:如何在煩囂的塵市中保持一顆清淨心呢?”

無德禅師反問:“你知道如何保持花朵的鮮艷嗎?”

信徒回答:“知道啊!只要每天換水,並且剪去下面那一截泡爛的花梗,花就不易凋謝了!”

無德禅師點頭笑道:“保持一顆清淨心,也是這樣。我們的生活環境像瓶裡的水,我們就是花,要每天淨化身心,多多忏悔反省,去除腐爛的習性,長養清淨的心苗,才是禮佛的真義啊!”

信徒聽了,恍然大悟,很歡喜地作禮:“謝謝師父開示,希望以後有機會親近師父,過一段寺院修行生活,享受暮鼓晨鐘,菩提梵唱的寧靜。”

無德禅師笑了,伸指一點:“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脈膊跳動就是鐘鼓,身體便是廟宇,兩耳如同菩提,言語動靜、舉手投足間,無處不是無靜,何必執著寺院形相呢?”

所以在佛菩薩面前參禅或忏悔,並不僅是身體的跪拜誦念,更重要的是拋去心中雜念,息下妄緣,割捨罪業,清淨身心。

2、對父母忏悔:為人子女者如常常覺得有虧孝道,不能甘旨奉養,光耀門楣,因而忏悔改進,也是一種孝心。

3、對子女忏悔:為人父母者,如果常常覺得對子女哺養照顧不夠,對他們的呵護、關愛不夠,因而力謀周全,必定可以做好父母。

4、對師僧忏悔:過去印度有一個迦阇國王想謀害大象王,就命令殺手穿了袈裟,偽裝成沙門的模樣前往,被大象王的母親識破行藏,勸兒子拒見以避禍,大象王決定捨身度化頑劣,因而答謝母親說:“見袈裟一相,知是慈悲本;此心皈佛者,愍念諸眾生。汝勿懷疑慮,宜應速攝心!被此法衣人,欲渡生死海。”

師與僧,都是傳道人,是真理的化身,是暗夜的明燈,我們即使不能效法大象王的慈悲,也應該常常慚恥於道業沒有成就。

5、對弟子忏悔:我們做師父和老師的人,也要常常反省對弟子有沒有盡心盡力教誨,以免誤人子弟,作踐人才。

6、對國家忏悔:國家保護我們,領袖領導我們,使我們能安居樂業,而我們對於國家和社會又貢獻了多少?有了這樣忏悔的心,就能負起保家衛國的責任。

7、對檀越的忏悔:一個出家人對信徒(檀越)也要有忏悔心,覺得我沒有全力為大眾解除疑難,沒有時時為大眾度化災厄,實在愧對三寶與缁素,所以要好好用心,多做一些弘法利生的事業。

8、對良友忏悔:與朋友相處,總覺得你待我太好,我對你不厚道,如此多多嚴以律已,寬以待人,才能廣結善緣。

9、對所忏悔:譬如各位今天從四面八方千裡迢迢趕來聽講,要耗費多少時間?花費多少金錢?我對各位究竟能有多少助益?一念及此,內心即有海深山積的慚愧!由於有慚愧忏悔的心,使我每次講演都很慎重,希望每一句話都能對各位有所貢獻。

10、對龍天的忏悔:天龍八部護持我們,在冥冥之中加被我們,使眾多因緣成就我們,度越一切夷險,不墮愚癡迷途,我們能不好好回饋十方大眾,報答天龍八部嗎?

忏悔是如此的美好,當人人前爭後逐、暴戾愁惱時,我們卻退讓禮敬、謙誠忏悔,使心地如熙日般光明,性情如和風般安祥。忏悔是多麼美好呀!可是很遺憾的,社會上對於能忏悔改過的人並不能真正尊重,也少見包容。譬如服刑犯人釋放以後,雖然他已經改過自新,立志向善,可是社會這麼現實,一個回頭悔改的浪子常常找不到工作,缺乏機會,沒有出路,在無立足之地的惡況下,只好變本加厲、再度犯罪,實在可惜!

《五分律》中說:“若知有罪,而忏悔者,增長善根。”我們佛教徒應該有大度量、大胸襟,包容忏悔的人,協助忏悔的人。

金代禅師養蘭的公案,就是一個例子。他在寺旁庭院裡栽培了幾百盆蘭花,講經說法之余,視蘭花為愛徒。有一天,禅師因事外出,吩咐一個弟子代為照顧,這個弟子澆水時,不小心把蘭架絆倒,整架的蘭花毀成一堆,弟子非常愧疚,決定等師父回來以後勇於認錯,甘願受罰。金代禅師回到寺裡,看見蘭園裡的殘破景象,聽了弟子真誠懇切的忏悔,不但不生氣,反而心平氣和地安慰弟子說:

“我之所以喜愛蘭花,是為了用香花供佛,美化寺院,不是為了生氣發怒而種植的。生死流轉,物相無常,如果迷戀於心愛的事物,執著不能割捨,就不是禅者的行徑了!”  

 

上一篇:淨空法師:信佛
下一篇:淨慧法師:做人的六條標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