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生命攸關 放生須知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1、魚龜類放生:

第一是魚龜類,這是市場放生最大量的、最普遍的。魚、龜類均有淡水、海水之分,也有野生與養殖之別,要注意其繼續生存所能適應的水體環境和食性要求。
淡水魚類包括魚、蝦、蟹、龜、鱉等,得放入江河的淡水河段、或湖泊、或寺宇的放生池,海龜、海生物則得放回大海。這應該是普及的常識,但卻已發生多起這一常識性的錯誤。
比較典型的,據說是一慈父為救子命而放生,300萬元的金錢龜卻因此葬身大海。或許因為救子心切,數量又大,就想到大海而忽略了金錢龜是否能適應生存,更不會想到金錢龜會在怎樣的痛苦掙扎中死去。
1)、野生的淡水魚類及養殖的鳢魚、草魚、青魚、鲫魚、鯉魚、鲶魚等覓食性強的魚類可放入淡水江河湖泊之中;
2)、田螺、黃鳝和泥鳅不宜在沙灘廣大的水域,而應放入泥性河底的淡水江河或湖泊。
3)、養殖性淡水蝦類、蟹類、鱉類及河鳗可放入無污染的溪流和一、二類水質的河流湖泊。
4)、覓食性弱的、紅鯉魚金魚等養殖魚類,應放入有人飼養的放生池等水域。
5)、海龜、海生物則得放回大海。
山龜得放入深山,不可放入水池、尤其是陡坎深水池。
本地淡水龜應放生到有沙灘的江河洲渚上,或寺宇中有沙渚的大放生池裡。
如放生池裡龜類過多,可與龜類保護機構聯系,或聯系善行信眾、有條件養護的家庭登記領養。
6)、若一時難以辨別龜的類別和生理習性等,不要急於放出,一邊好生養護,一邊尋求相關慈善機構的幫助。
7)、危害性魚龜類,如巴西龜、鲶魚、黑鳢魚等等不可放入放生池等封閉性水體,以免傷害其它魚類。尤其是巴西龜只能善心家庭收養,不可放入江河湖泊,以免為害江湖。

2、雞、鴨、蛇、鳥、蛙類放生
1)、青蛙屬兩棲動物,是農作物的保護神,農村應該禁止捕殺青蛙。由於它們已不能長時間在水下生存,不可放入大江、大河,放回田野是最好的歸宿,但要注意放歸的地方是否在此前大面積使用過農藥;
最好與歡迎青蛙、保護青蛙的農場聯系放養。
2)、覓食性強的野生鳥類可放歸山野,籠養的觀賞鳥不可放入山野,否則會因它們不會覓食而饑渴死亡。
3)、肉鴿等養殖鳥類也要謹慎對待,要給予在適宜環境中適應的時間,並得繼續養護。
4)、蛇類不可放置在人類或其它動物經常出沒的地方,尤其是瞋心較強的毒蛇,以野外深山人跡罕見為宜。
5)、雞鴨等養殖家禽,以善行家庭收養為宜,不可放於野外。

3、牛、羊、豬、狗、貓等放生
1)、牛、羊、豬等均為養殖性、供肉食的大動物,救下之後要給予好生養護,直至老死。
2)、狗、貓則為寵養性動物,能遇見的往往是被遺棄的流浪者,那種悲慘的境況實在令人悲憫。被寵消福,寵福消盡、苦境現前。被救助時往往非傷、即殘,救助後要先給予治療,改善後應鼓勵善信領養。

4、野豬等野生哺乳動物放生
野生哺乳動物能得遇相救者,往往以受傷致殘,不可急於使用“破傷風”等針劑,因非當天致殘,否則反而會令其中毒死亡。若有骨折,關鍵時盡快將其送至野外山林、多雜草灌木的地方,用樹白皮給予復原包扎,讓其躺於活血小灌木下自己食用樹葉而康復。

此外,還要注意的是“放生與寵養”的關系問題。放生是出於慈悲,在慈悲心之中可以領養上述應由善信人士領養的動物。“寵養”則要避免貪愛,一旦有貪愛之心,則易種下所養動物之因,不可不知、不可不防。
要平等地對待一切生命,並尊重、珍惜不同生物的生命表現形式和生存方式;一旦遇到或發現其生命受到威脅、面臨危險時,則應盡力救助,使其遠離傷害。尤其是某些破壞性動物,如老鼠,在其生命沒有受到危險的傷害時,不必去招惹它;當它開展破壞行為時,則要阻止它。

六、放生功德與殺生過患
1、放生十大功德:
一者長壽,二者善神為友,三者慈悲心得以自然生起,四者所有動物體認為親而歡喜、免遭動物傷害;五者子女孝順夫妻賢和、眾人恭敬,六者袪病、消災、臨難時能得遇救助、遠離危害,七者不離三寶、快樂永幸福,八者生生世世敬信佛陀所行、終獲無上菩提之果,九者師父善知識長久住世、得以親近不離,十者捨壽時往生淨土。
長壽者,如《分別善惡報應經》中說:一離自手殺,二離勸他殺,三離慶快殺,四離隨喜殺,五救刑獄殺,六放生命,七施他無畏,八慈恤病人,九惠施飲食,十幡燈供養,如是十種荻長命報。

2、殺生十大果報:
一冤家轉多,二見者不喜,三有情驚怖,四恆受苦惱,五常思殺業,六夢見憂苦,七臨終悔恨,八壽命短促,九心識愚昧,十死墮地獄。
重報報盡,再得人身時亦多短命或多病。

 

上一篇:宣化上人:孝順父母、愛惜身命、忠於國家
下一篇:淨空法師:念佛法門究竟妙在何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