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阿鞞跋致-不退轉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摘自淨空法師《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阿鞞跋致’,這是印度話,梵文音譯,下面說出這一句話的定義,‘此雲不退’,翻成中國意思是不退,不退轉。不退有三種:‘一、位不退,入聖流,不墮凡地。’凡聖的差別,凡夫決定生死輪回,聖人決定不墮輪回,凡聖差別在這個地方。小乘初果須陀洹斷八十八品見惑,就叫入聖流,他這個位次就不退了。所以他不會墮三惡道,雖然沒有出三界,他只是天上人間七次往返,在天上人間都修行,七次往返這麼長時間修行,證阿羅漢果,出了三界。這叫做位不退,小乘初果、圓教初信是這個地位。‘二、行不退,恆度生,不墮二乘地。’第二種是行不退,“行”是菩薩行。恆度生,不墮二乘地。小乘人願力小,不能夠普度眾生。換句話說,他度眾生要跟他有緣,沒有緣他不會主動去幫助人,不像大乘菩薩。大乘菩薩,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過,“作眾生不請之友”;換句話說,他幫助眾生是主動的,眾生沒有找他,他去找這些眾生,這是菩薩。小乘人不會找人,你找他可以,他不找你;大乘菩薩主動要找眾生。“行不退”是絕對不會退到小乘去當自了漢、不肯度眾生。‘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薩婆若海。’念不退,這是最高的,這是圓教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華嚴經》上講的法身大士,念不退是法身大士。“心心流入薩婆若海”,薩婆若也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叫“一切種智”,海是個比喻,比喻它深,比喻它廣大;也就是說,他心心都與如來果地上的一切種智相應。我們在三皈依裡頭,皈依佛,佛是覺而不迷,念念流入薩婆若海,那是道道地地的皈依佛;念念與如來果地的智慧相應,念念不迷。這是阿鞞跋致這個名詞的解釋。

  ‘若約此土,藏初果,通見地,別初住,圓初信,名位不退。通菩薩,別十向,圓十信,名行不退。別初地,圓初住,名念不退。’如果就我們娑婆世界的這個狀況來說,藏教初果,通教見地,別教初住,圓教初信,名位不退。這是四教他們修行到這個地位,位不退了,這就入聖流。所以圓教是初信,別教是初住,別教初住等於圓教的初信。這四個地位是相等的,但是諸位要曉得,這個相等只是在斷惑相等,就是斷煩惱相等,智慧不相等。智慧,藏教初果比不上通教見地,通教見地比不上別教初住,別教初住比不上圓教初信,所以智慧功德不一樣,那是不等的。只講斷惑相等,這個斷惑統統都是斷八十八品見惑,見思煩惱斷盡了,所以叫位不退。“通教菩薩”,諸位看這個地方,藏教阿羅漢就沒有了,“別教十回向,圓教十信,名行不退”。所以,行不退沒有藏教。再看念不退,“別初地”,通教也沒有了,通教有菩薩也有佛,通教佛也沒有了,別教初地,“圓教初住”,這個地位,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叫做“念不退”。四教,你一看就知道,就清楚了。統統是斷惑相等,智慧功德那完全不相等,圓教初住比別教初地超出太多了。

 

上一篇:總結十幾年放鳥的經驗
下一篇:淨空法師:五逆十惡罪人亦能帶業往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