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大乘的修行人,利益眾生是我們的責任,但是在做利益眾生的事情的時候,很多同修都會感歎,世間這麼多的苦難,受苦的人太多了,僅靠我們的力量能改變什麼呢,連菩薩救度眾生都如此困難,何況我們這些凡夫呢。很多人因此而退轉了利益眾生的決心,遠離了菩薩道的修持,非常的可惜。
其實在金剛經上就講過這個問題【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佛陀告訴我們,做利益眾生的事情,千萬不要落在“我在幫助他”的相上,如果落在這個相上,修行的功德不僅會少,還可能會成為自己的包袱,甚至成為自己難以逾越的障礙。
其實我們去做利益眾生的事情,哪些眾生是以“眾生相”示現的,以色、空理論來分析,眾生相屬於色,他們的實質是空性的,是因緣具足之後才顯現出了這個眾生相來給我們看,我們幫助他們其實不過是在修持我們的慈悲心而已,這個過程是一個修行的過程,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救度眾生的同時就是在救度我們自己,因為慈悲心是修學佛法的基礎,有了慈悲心才有可能升華到修持菩提心,沒有菩提心那成就佛道就是一句空話而已。
眾生示現受苦相,是因為業力因緣造成的,作為一個大乘行者,看見眾生受苦之相,自然而然升起慈悲憐憫之心,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們,不要以借口只是修心而不落實在行動上,願與行是不分離的,有願而不去行動,那就成了空頭支票了。但是在幫助眾生的過程中,也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備,不是每一次的救度行為都會是喜劇,不要因為一次悲劇的結局就灰心失望,更不要因為需要救度的眾生太多就放棄了救度的行為,如果救度很困難就不去救度了,那成佛也很困難,那是不是也要放棄成佛呢?
要明白事相因緣起而顯現,又因緣滅而消失,有時候就算我們盡了所有的力量,如果因緣已盡的話,結果必然是悲劇。金剛經上講【凡有所相,皆是虛妄】,一切相都是具有空性的,是因緣合和之物,是暫時的假有,我們因這假相而修持慈悲心、菩提心才是正道,如果執迷在相上就是大錯特錯了,做過了,盡力了就好了,事情過去之後也不要再掛在心上成為自己的包袱,一切朝前看,還有很多的眾生需要我們去救度,我們的願力不能因為以前的失敗而有所減退。但是吸取教訓也是很必要的,多反省自己,以後不要犯同樣的錯誤才是負責任的表現。
幫助眾生、救度眾生的過程裡是需要大智慧的,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修持自己的慈悲心,還可以幫助我們消除我執、自私心以及累積無量的成佛資糧,是很方便也很殊勝的修行方法,對自己、對社會、對國家、對佛教的發展和弘揚正法都有很大的好處,因此我們應該精進修持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