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尚應捨,何況非法的感官欲樂──阿梨咤比丘的邪見
有一次,佛陀游化到故鄉迦毘羅衛城,住在城南的尼拘律園中。
這天,佛陀的堂兄弟摩诃男來禮見佛陀,問佛陀說:
「世尊!我修學佛法已經有好一段時日了,也深知佛陀所教導的法:貪、瞋、癡是內心的染污障礙,應當完全斷除,但有時心中卻還不免會生起貪、瞋、癡來,無法完全根除,不知這是因為還有哪一法尚未斷盡所導致的呢?」
「摩诃男!你心中對來自眼、耳、鼻、舌、身等感官上的五欲之樂還喜歡著,所以還會有貪、瞋、癡的生起。一旦斷除了感官五欲這一法,你甚且不會再過著在家的欲樂生活。
不過,摩诃男!即使能以正慧如實知『感官五欲是樂少、苦多、失望多、帶有多少危險禍患』的聖弟子,只要還未能經驗到離欲、惡的踴動之喜與溫馨之樂,或者,比這喜樂更寧靜的境界,那麼,還是會喜歡這感官上的五欲之樂的。」
接著,佛陀為摩诃男居士,詳盡地分別說明了這五種來自感官的欲樂,以及其所帶來的危險禍患,例如,佛陀說:
「因為欲的緣故;以欲為根源,所以,國家與國家共诤;族群與族群共诤;家庭與家庭共诤;母子、父子、兄弟、姊妹都不免共诤,乃至因共诤而引起征戰與殘酷的殺戮。」
※※※
有一次,佛陀來到了憍薩羅國的首都捨衛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佛陀僧團中,有一位出家前以獵禿鷹為生,名叫阿梨咤的比丘常對人說:
「就我所了解世尊的教導,世尊雖說性欲是修道的障礙法,但享樂性欲的人,是不會有障礙的。」
對這個錯誤的說法,比丘們紛紛來糾正他,但都無效,所以,大家只好去禀報佛陀,請佛陀處理。
佛陀將阿梨咤比丘找來當面詢問,親耳證實了傳言。於是,佛陀诃斥他道:
「阿梨咤!你從哪兒聽到我那樣說的?你這個愚癡人!不是我,而是你自己這樣說的吧。你這個愚癡人!當聽到比丘們紛紛糾正你時,你就應當要知錯如法改正了。讓我來問問其它比丘們,看他們是怎麼理解的。」
於是,佛陀轉問其它比丘:
「你們也同他一樣聽到我說:享樂性欲的人,不會有障礙嗎?」
「沒有。」其它比丘們回答。
「那你們聽到我怎麼說的?」
「我們聽世尊這樣說:欲是有障礙的,世尊說感官五欲是樂少、苦多、失望多、帶有多少危險禍患啊!又世尊將那感官五欲,譬喻為骨骸、小肉塊、火把、無焰火坑、毒蛇、夢境、借用物、樹果、肉販的刀俎、刀頭上的蠅頭小利,世尊是這樣教導我們的。」
「很好!很好!你們都記得我這樣的教導,但這個愚癡的阿梨咤,徑以自己所好而顛倒我的教說,不但污蔑我,也將傷害他自己,使自己長久受苦,你這個愚癡人!知道你錯了嗎?」
聽了佛陀這番诃責,阿梨咤比丘無法辯解,只能默然低頭,若有所思。
接著,佛陀舉了補蛇的譬喻,說明顛倒曲解佛陀教說的害處,用以勉勵大家要善於理解佛陀的說法,並且牢記在心。佛陀說:
「譬如有人想捉蛇,一發現蛇,就迫不及待地以手直接往蛇尾或蛇腰抓,結果蛇頭猛然回擊,抓蛇人的手或腳就要被咬傷了。反之,懂得抓蛇的人,他會用一只前端開叉的棍棒,去壓制蛇頸,這樣,即使蛇尾如何反擊,抓蛇人也不會受傷了。」
佛陀又說:
「我時常為大家說,應當捨離而不應執著的筏喻法,例如,有人要渡過一條極深且廣、無橋也無船的河流,只好在岸邊收集草木,打造簡便的筏。當他乘筏安穩渡河後,覺得此筏對他很有益,捨不得丟棄,還扛著筏走,這樣做,對他還有什麼益處呢?所以,大家應當從筏喻法中理解到:連對善法的執著都應當捨離了,何況是對非法的執著呢!」
本則故事前段取材自《中部第一四苦蘊小經》、《中阿含第一○○苦陰經》,後段取材自《中阿含第二○○阿梨咤經》、《中部第二二蛇喻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