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一個 “80後”的學佛心得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叫程子偉,1988年生人,今年大四了,是個名副其實的“80後”。談到學佛,雖然時間不長,但我樂於把自己的經歷和心得拿來與大家分享,但願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我的父母是工薪階層,他們有些善根。父親愛好武術和氣功,曾結交的習武和練氣功的朋友中有一些是信佛的,所以我對佛教有些認識。母親屬於“隨大流”型的,由於我們老家佛教比較興盛,全市有近200所寺廟庵閣,僅市區就有五六所,因此她也逢年過節、佛菩薩聖誕去寺院裡燒香拜佛。

在我童年的時候,由於父母工作忙,我就常常住在爺爺家。爺爺家附近有一個庵,叫如意庵,我常常跑去玩耍。記得那時看見天王殿的四大天王那威武的相貌非常害怕,頓生敬畏之心。我小時候特別膽小,特別是怕鬼,上大學後就對一些神乎其神的東西感興趣,總在想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比如:人死了會怎樣?世間有沒有鬼?真的有因果報應嗎?記得那時對西方極樂世界就感興趣了,不過因受《西游記》的影響,一直認為西方極樂世界在印度。

2006年“五一”假期的時候,我去拜訪我的高中數學老師。他是名佛教徒,修禅宗的。他在回答了我的諸多疑問後,勸我念“南無阿彌陀佛”,告訴我這一句佛號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和妙用,不要懷疑,只管多念。我當時感覺如獲珍寶啊!一句佛號竟然如此不可思議。從此,我只要有時間就念佛,走路念,坐車念,睡覺念。

2006年一次偶然上網,碰到一個集很多法師講經視頻的綜合佛教網站。我隨意選了一個慧律法師講解《心經》的視頻,看完之後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感覺講得太對、太好了,被慧律法師的幽默和睿智深深吸引了。所以我一開始接觸的是禅宗的般若空性的思想。

我接觸淨土法門應該說受我師父的影響。我師父圓藏法師是中國佛學院靈巖山分院畢業的,熟谙天台,專弘淨土,他勸我多念佛。我們合肥明教寺淨業蓮社每周六都有念佛共修,並請圓藏法師講經。我當時只要有時間就去念佛、聽經。但那時的我對念佛不甚了解,妄想、分別很多,對往生的條件、念佛的方法知之甚少,連淨土宗初祖是誰都不知道。有一次,圓藏法師講解蕅益大師《阿彌陀經要解》,我看到《要解》中有這樣一句話:“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合此信願,的為淨土指南。由此而執持名號,乃為正行。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看了這句話,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信願”是如此地重要啊,確實是淨土的指南。蕅祖更一針見血地指出:“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從此,我修學淨土法門把信願放在相當突出的地位,深信淨土,誓死不退!做任何利益眾生的事情,無論是有漏的還是無漏的功德,統統回向淨土,積累往生資糧。信願是得生與否的關鍵啊,不可忽視。2006年我皈依了三寶,2007年暑假參加了南京棲霞寺的禅學夏令營,2008年暑假參加了安徽巢湖鼓山寺佛學藝術夏令營。

我學佛也曾走過彎路,犯過錯誤。我剛學佛時,對宗門的緣起無自性、一切法無我的思想很喜歡。可是漸漸地,這種思想在我修學過程中成了放逸、懈怠的借口,成了障礙。我覺得佛像都是緣起的,木雕銅鑄的,當體即空,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更無別佛;早晚功課也懈怠了,覺得那是著相修行;種種供養也不要了,覺得那都是表法的,佛法是心法,只要心裡清淨,事相上的修行是方便說的,沒有必要的。這樣就起了貢高我慢心,毫無恭敬心。後來看到《印光法師文鈔》時,我才被印祖那擲地有聲的呵斥驚醒了。印祖雲:“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若或了無恭敬,則雖種遠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設想者矣。”(《增廣文鈔上·與徐福賢女士書》)又雲:“佛像當作真佛看,不可作土木銅鐵等看。經典乃三世諸佛之師,如來法身捨利,亦當作真佛看,不可作紙墨等看。對經像時,當如忠臣之奉聖主,孝子之讀遺囑。能如是,則無業障而不消,無福慧而不足矣。”(《增廣文鈔上·復鄧伯誠居士書一》)這時我才知道我這叫執理廢事,即執著理體的研究,荒廢了事相上的修持。禅宗的大德在開悟以後修持更加精進,求生淨土之心如九牛莫挽,何況我們這些昏沉凡夫。每有人雲“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殊不知濟公“不過遇境逢緣,特為指示佛法之不思議境界理事。而任法道之職者,萬萬不可學也。而且彼吃了死的,會吐活的。某等吃了死的,連原樣的一片一塊也吐不出”(印光大師語)。所以像我們這樣的凡夫俗子酒肉一穿腸,結果是魔王心中留。此外,印祖教導我們一定要竭誠恭敬,只有生恭敬心、敬畏心才能生大慚愧心、菩提心。從此,我根據《印光法師文鈔》更正了自己許多錯誤,不斷改變自己,依教奉行。

我接觸大安法師的講經光盤是經一個同修的強烈推薦,他是《淨土》雜志在合肥的聯絡人。我看了大安法師講的《淨土資糧信願行》後,說出四個字:相見恨晚!大安法師講經完全以五經一論、祖師言教為參照系,不摻雜個人觀點,高度提煉,直奔主題,如同醍醐灌頂,受益匪淺。

“80後”正值青年,是國家的未來,社會的希望。“80後”的佛教在家居士也關乎佛教的發展,我認為“80後”的在家居士在修學過程中應注意如下幾點:

一是要正確處理與父母的關系。如果是佛化家庭那最好不過了,如果不是的話,如何處理好與父母的關系就尤為重要了。佛教非常注重孝道,如《地藏經》、《大方便報恩經》、《佛說盂蘭盆經》等,都可以稱得上是佛門的孝經。在我身邊,有很多同修都急於度自己的父母學佛,孝心難能可貴,但結果總是事與願違。首先,我們學佛不能耽誤了自己的學習和工作,畢竟我們還是在家佛弟子,還有自己的學業和事業。父母把我們拉扯大不容易,我們要用優異的學習和工作成績來回報父母。其次,要用佛法的智慧和圓融使家庭和睦。我們學佛是為了減輕煩惱,而不能以增加別人的煩惱為前提。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不是教導我們要“恆順眾生”嗎?眾生皆能恆順,何況父母?第三,要用實際行動感化父母。父母對子女信佛學佛擔心甚至反對,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他們不懂佛法,以為佛教是迷信,信佛就要出家。所以我們要加強與父母的溝通,逐漸讓他們消除對佛教的誤解。同時我們要真正依教奉行,敦倫盡分,讓父母切身體會到我們學佛後的變化,感受到學佛的好處,正所謂“言傳不如身教”。

二是要正確處理學佛與學習、工作的關系。我們年輕人要把本職的事情做好,學生要抓好學習,上班的要搞好工作。我們念的回向偈說得好,“上報四重恩”,四重恩就是父母恩、國土恩、三寶恩、眾生恩。我們誦經念佛,把功德都回向“上報四重恩”,同時也在提醒我們,平時的學習、工作也要報四重恩,啟發我們要發菩提心。所以,學佛同學習、工作是圓融無礙的。《六祖壇經》雲:“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身為佛教徒的年輕人,應該處處為身邊的同學、同事、朋友做好榜樣,我們在他們當中無疑就是佛教的“形象大使”。所以,我們要處處注意言行舉止,用實際行動來感化別人,讓他們感受到佛弟子的慈悲友善、心胸開闊、學習優秀、工作突出。所以說,只有把學習、工作搞好了,才有機會與同學、同事廣結善緣,方便度化。而我身邊的一些“80後”佛弟子本末倒置,放著課不上,班不上,天天跑寺院、趕法會,從而影響了學習、工作,這是很不應該的。

三是切不可執理廢事、虛浮傲慢。我觀察到,在我們“80後”的居士中,執理廢事之風日漸抬頭。筆者在寫這篇拙作時,正值2008年第6期《淨土》雜志出版,其中一篇《執理廢事 即為邪見——淺析印光大師之理事觀》通過對《印光法師文鈔嘉言錄》的引用,闡述了印光大師多次對執理廢事現象的開示。印光大師一針見血地指出:“明理性而不廢事修,則為正知;執理性廢棄事修,則成邪見。毫厘之差,佛獄立判。”說得真是酣暢淋漓!在我了解的身邊的“80後”同修中,以習禅宗和密宗為主流,修淨土者鳳毛麟角。何以故?多雲淨宗是愚夫愚婦所修、方便法門、不究竟故。而每出此言者,十有八九是執理廢事者。前面描述的我走的彎路便是執理廢事者中的典型代表。希望 “80後”的同修引以為戒,不可不慎啊!

最後,引用印祖的話來與“80後”同修共勉:“敦倫盡分,閒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上一篇:如何對待色*情的的誘惑?
下一篇:淨空法師:僅僅瞻禮地藏菩薩就能得福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