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故事

 

蕅益大師勸母念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蕅益大師是明末四大高僧(紫柏、憨山、蓮池、蕅益)之一,自號“八不道人”,因讀蓮池大師所著《自知錄》及《竹窗隨筆》後,乃焚毀過去所作,依憨山弟子雪嶺出家。大師為防母不允,私自出家。出家之後,刺舌血寫下了《寄母書》,以表自己對母親的深情和堅決出家之志。

  《寄母書》共有四段,開篇雲:“甲子正月三日,方外男智旭,敬然臂香刺舌血,白母親大人膝下。”大師為表對母親之孝心和出家信念,燃香刺血寫信,希望母親不要過於牽掛,同時也希望母親能夠允許其出家之行為。

  為了說服母親,蕅益大師首先以父親、母舅和虞表侄的英年早逝為例,來說明人生無常,並以此為緣由勸說母親出家之了生脫死的意義。大師說:“男幼蒙庭訓,少長便道學自任,寧不知父宜葬,母宜養?但生死一事,人人有之,靜夜深思,真可怖畏。如大母舅宦正濃而忽殒,虞表侄年未壯而早亡,身命無常如朝露,大限至,老少莫逃,苦海茫茫,誰能免者?念及自身,已覺鼻酸,更念亡父老母,倍覺傷神。親身既然,眾生寧異?倘不早圖出世,正恐追悔無及。”

  正是有感於人世生死無常,蕅益大師才萌生了出塵之志,希望藉自己的出家,使亡父得以超生,永脫生死輪回,也希望以己出家修道功德,令母親福壽康寧。

  接著,蕅益大師又從傳宗接代的傳統觀念出發,講述了出家修道的孝行。蕅益大師曾在21歲時於星相家占卜母壽,星相家告訴他說,其母最多能活到六十二三歲。大師於是暗在佛前許願立誓 ,願減少自己的壽命和功名,以求母親的長壽。有感於眼前活生生的無常事例發生,大師認為單純依靠一己之力,難遂母親長壽的願望,更何況人生無常,自己也難免朝不保夕。唯有出家,依仗佛之慈力和自己修道的至誠懇切之心,方可使母親得以延年益壽。但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就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作為家中的男丁,傳宗接代,延續香火已經成了大師出家前義不容辭的責任;一旦出家,便有違傳統人倫,也為母親所不許,還將落下不孝的罪名。為了說服母親,大師又在信中說:“生育一事,世間苦本,況與功名,皆有定數。且青雲得志,難敵生死,大母舅即是殷鑒。何如地藏大士、目連尊者,累劫親恩,皆蒙度脫之為孝也!”

  大師認為,世間功名富貴、生死壽夭皆有定數,即便是青雲得志之人,也難逃生死劫難,一旦大限來臨,也只得兩手空空離開人世。而娶妻生子,又是在生死中流轉,不僅使自己長劫沉淪,又使得後代不得超脫生死之苦。與其如此,倒不如出家,學地藏菩薩和目連尊者,發宏誓願,救拔累劫冤親債主,使其永劫免遭沉淪之苦,這才是真正的大孝。

  其後,大師又從世間人情的角度,勸母親在其出家之後要寬心勿念,並盡可能念佛修行。因出家前,大師曾經謗佛,後得到母親的教化,又兼讀誦蓮池大師的《自知錄》和《竹窗隨筆》,才改信佛教,所以大師很感恩於母親的及時教導。但又念及母親難以割捨母子之情,以至日夜思念,恐於身心不利,因此,大師寬慰母親不要為此勞心傷神,並盡可能自己也努力念佛,並度化親屬人等。如其《寄母書》雲:“……(兒)志在出世,恐母愛情難割,不得不硬卻心腸,潛行方便。又恐母日夜懸念,故於三寶前然香刺血,寄書遠達。伏祈勿事勞心,惟努力念佛,求出輪回。親屬可化者,皆以此意示之。”

  蕅益大師的《寄母書》分別從不同角度講述了俗世生活之痛苦和出家修道的利益,並由此勸告母親能捨世間之親情,聽其出家,希望藉自己出家之功德,救拔歷代宗親離苦得樂,永超輪回。數百年之後再讀大師的這封言懇意切的書信,仍覺其志可欽,其情可感。

  蕅益大師寄母書:

  甲子正月三日,方外男智旭,敬然臂香刺舌血,白母親大人膝下:

  男幼蒙庭訓,少長便道學自任,寧不知父宜葬,母宜養?但生死一事,人人有之,靜夜深思,真可怖畏。如大母舅宦正濃而忽殒,虞表侄年未壯而早亡,身命無常如朝露,大限至,老少莫逃,苦海茫茫,誰能免者?念及自身,已覺酸鼻,更念亡父老母,倍覺傷神。親身既然,眾生寧異?傥不早圖出世,正恐追悔無及。男憶二十一,至星家問母壽,言六十二三,必有節限。遂於佛前立深誓,唯願減我算,薄我功名,必冀母臻上壽。今既切思離俗,傥萌一待心,豈是求益母壽之念,男又安能保無中夭邪?生育一事,世間苦本,況與功名,皆有定數。且青雲得志,難敵生死,大母舅即是殷鑒。何如地藏大士、目連尊者,累劫親恩,皆蒙度脫之為孝也!男少年诟大士,賴母痛下鉗錘,今得改過從善。志在出世,恐母愛情難割,不得不硬卻心腸,潛行方便。又恐母日夜懸念,故於三寶前然香刺血,寄書遠達,伏祈勿事勞心,惟努力念佛,求出輪回。親屬可化者,皆以此意示之。

 

 

上一篇:心淡如水福自多
下一篇:四大安靜 眾患消除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