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明一法師:《不理》文摘1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不理》文摘1

不理——究竟的應對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所以就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對抗。比如我們在吵架的時候,總是大呼小叫的;比如我們在打架的時候,總是拳腳相加的;比如我們在被冤枉的時候,總是呼天喊地的;比如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比如……

不管是遇到什麼樣的問題,我們大多是習慣於去改變外界的環境。總是希望別人能夠理解自己;總是希望自己的能力比別人強大,可以改變別人的觀點,改善自己的處境;總是希望自己能夠有各種各樣的能力,來對抗自己所處的困境,甚至是改變自己的困境;總是……

我們的心向外追逐慣了,總是希望這個世界來適應自己。可是對抗往往以失望與沮喪告終。因為這個世界從來不會為你改變。即使這個世界偶爾被你征服,將來也會形成更加強大的力量來顛覆你。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要從自己的身上去找問題,要想辦法改變自己,要向自己的內心去尋找世間的和諧之道。我們在這樣強大的自然面前,我們在復雜的問題面前,我們在不易改變的環境面前,我們的對抗力量是非常藐小的。我們往往解決一個問題,接著就發現十個百個的問題在後面等著我們去解決。我們往往就是這樣落入問題的海洋裡面,不得自在。

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如何去面對人生呢?在這樣的境遇中,要如何才能創造美好的生活呢?在這樣的人生面前,要如何去覺悟自己?讓自己再也不要落入問題的海洋,讓自己再也不要被外界的力量所牽引,讓自己再也不要落入舉步維艱的地步,讓自己再也不要陷入生死的困境,讓自己再也不要……

這就是我們人生的最大問題,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難以解決的問題,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是我們每一個人覺得自己悲哀的問題,是我們每一個人……

我們尋找聖人,我們尋找宗教,我們尋找救世主,因為這個問題,我們尋找解決方案。

佛教有自己的一套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因為佛陀早已覺悟世間的真實,也早已看到我們向外追逐的習性。他叫我們停止向外追逐,所謂歇即菩提;他叫我們要向自己的內心挖掘,所謂精進努力地去覺悟自己,然後再去奉獻自己。

祖師們根據佛陀的言教,根據在覺悟自己的過程中實際要面臨的各種問題,更是提出了種種對治的辦法。祖師禅是一個非常直接而且有效的辦法,這個辦法能夠讓我們最快地覺悟自己,然後去奉獻自己。

禅修作為佛教的修行手段,能夠讓我們很快地覺悟自我。即使是剛入門的人也能夠從禅修的入手處——“它有千般伎倆,我有一法不理”中得到提醒。禅修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就是——不理,對於種種路途風光,應無所住。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是我們的妄想在作怪。

然而這個妄想也正是我們的自性或者叫佛性。永嘉大師說:“無名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我們禅修中的種種問題,實際上與我們生活中的問題是一樣的,永遠不會有完的時候,也是和生活的問題一樣是處理了一個接著就會來十個百個的。所以,不理,就成為了我們對付這些問題的有效方法。

其實,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會體會到。比如有個小孩特別頑皮,一直在折騰你,你越是叫他不要折騰,他會折騰得越來勁。甚至你用武力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他會想方設法,或者是將來繼續折騰你。你唯一的辦法就是一再地不理他,時間長了以後,慢慢地他也就失去了折騰你的興趣,從而徹底不再折騰你了。

人生問題和煩惱就像這個頑皮的小孩子一樣,折騰你沒個完。你越是教訓他,你越是征服他,你越是糾正他,他越來勁。你就是不理他,他便會自生自滅。諸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處理我們的問題也如此,一切法都是生滅法,煩惱也會消逝,痛苦也會消逝,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才說“生滅滅已,寂滅為樂”,這個“不理——極致的對抗”能夠真正的解決問題。

我們講了生活中的問題解決辦法就是不理。或者說,不理,是我們在生活中面對一切問題的極致的辦法。這個辦法是從禅修中體會出來的,既使是在粗淺的禅修中,我們都能夠體會到這樣的辦法。最有意思的是,這個辦法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一樣管用。

靈默禅師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傾山覆海晏然靜,地動安眠豈采伊。”這句話正是禅修過程中最有力的武器。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被別人或者是問題牽著鼻子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我們自己的主人。

“它有千般伎倆,我有一法不理”是近代來果老和尚告訴我們的做功夫要點。我們的問題多多,這是因為我們的妄想是不會停止的。如果我們的妄想停止了,那麼我們的佛性也就不存在了,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對於這樣紛雜的問題,我們只有服用“不理”這一方了。

來果老和尚還做了一個比喻,他說我們面對這麼多的妄想,就好比一個人與千軍萬馬打仗,這仗我們要是有所作為地去對抗就輸定了。如何在千軍萬馬面前得勝呢?用“不理”這一辦法去應對,這是指導我們禅修的一個非常究竟的方法,我這幾年用功也正是靠這一方法。

我出家這幾年打坐做功夫遇到非常多的問題,這一路的禅修走過全是靠“不理”來對付的。生活中遇到事情的時候,也同樣是用“不理”這一方法。我也常常把這一“不理”之法介紹給大家。其實這一方法在百丈禅師的“叢林二十法則”裡面也有講過,所謂“是非以不辯為解脫”,是非是生活最常見的問題。

“不理”的法門在佛陀自身也常常使用。比如在《雜阿含經》裡面就有寫到:佛陀問最好的馴馬師如何馴馬?馴馬師說,柔軟、剛強、柔軟剛強,實在不行就殺了它。在他反問佛陀是如何做最好的調御丈夫時,佛陀回答說,柔軟、剛強、柔軟剛強,實在不行就不理它。(這段公案的原文附後)

可見“不理”這一法不是自己瞎說,而是自古有之。在柔軟、剛強、柔軟剛強或者說是軟硬兼施都沒有效果的時候,“不理”就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了。這一“不理”之法不但是在生活中可以使用,在禅修中也是唯一的對付出現各種境界的辦法,是一個極致的應對辦法,也可以說是一個究竟的應對辦法。

當然佛教不光是“不理”這麼簡單,“不理”只是我們用功時的一個手段。對於要開發我們的智慧來說,該理的時候還要去理,妄想與佛性不二,煩惱與智慧同源,妄想就是我們的佛性,是我們的智慧之源,也是我們的煩惱之源。如果我們對於某個妄想能夠把握的話,這個妄想就會成為我們的智慧。反之,失去控制的妄想就成為我們的煩惱了。

以“不理”的竅門用功,並非萬事不去理會,其中有能而不為之道,有不用而用之妙。否則我們就成為一塊木頭,成為死水一潭,成為沒有智慧的木石。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妄想的特性,要知道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如何去“不理”,在該不理的時候如何去“不理”,在該理的時候又如何去理會。

附:《雜阿含經》(九○九)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捨城迦蘭陀竹園。時有調馬聚落主來詣佛所,恭敬問訊,退坐一面。爾時,世尊告調馬聚落主:“調伏馬者,有幾種法?”聚落主答言:“瞿昙,有三種法。何等為三?謂一者柔軟,二者剛強,三者柔軟剛強。”佛告聚落主:“若以三種法,馬猶不調,當如之何?”聚落主言:“便當殺之。”聚落主白佛言:“瞿昙,無上調御丈夫者,當以幾種法調御丈夫?”佛告聚落主:“我亦以三法調御丈夫。何等為三?一者柔軟,二者剛強,三者柔軟剛強。”聚落主白佛:“瞿昙,若三種調御丈夫猶不調者,當如之何?”佛言:“聚落主,三事調伏猶不調者,便當殺之。所以者何?莫令我法有所屈辱。”調馬聚落主白佛言:“瞿昙法中,殺生者不淨。瞿昙法中不應殺。而今說言,不調伏者,亦當殺之。”佛告聚落主:“如汝所言,如來法中,殺生者不淨。如來不應有殺。聚落主,然我以三種法調御丈夫,彼不調者,不復與語,不復教授,不復教誡。聚落主,若如來調御丈夫,不復與語,不復教授,不復教誡,豈非殺耶?”調馬聚落主白佛言:“瞿昙,若調御丈夫不復與語,不復教授,不復教誡,真為殺也。是故我從今日,捨諸惡業,歸佛、歸法、歸比丘僧。”佛告聚落主:“此真實要。”佛說此經已,調馬聚落主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即從坐起,作禮而去。

 

上一篇:行住坐臥清淨心就是學佛。
下一篇:阿彌陀佛,請求助念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