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菩薩寶鬘論》講記(十)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菩薩寶鬘論》講記(十)
達真堪布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繼續給大家講解《菩薩寶鬘論》。這幾天,在學習的過程中,大家應該都感覺到了此論對我們的啟發和幫助。這部論典非常殊勝,論典裡的竅訣是顯密一切經典的精華,我們要好好地用它對照自己,這樣才會有進步、有變化。 居於安閒幽靜處,猶如野獸蔽自屍。 如是應當避散亂,無貪無戀而安住。 “居於安閒幽靜處”,我們作為修行人,應該依止幽靜的地方,把自己隱蔽起來。“猶如野獸蔽自屍”,一些野獸快要死亡的時候,會鑽進洞裡,或找一個比較隱蔽的地方等待死亡,不讓自己的屍體被其它動物或人發現。這裡講,要遠離散亂。不僅身要遠離散亂,心也要遠離散亂。 佛講心態,主要講心要遠離散亂。但我們若是沒有一定的智慧,沒有一定的定力,很難遠離散亂。所以我們剛開始學佛修行的時候,要遠離這些容易讓心散亂的環境或者事情,依止寂靜處,心自然就能靜下來了。 這些外在的、形式上的東西,都是為了這個心。心若能達到不受外在的影響,有一定智慧與定力的時候,就不需要這些外在的所依和助緣了。但是由於我們現在心沒有達到這樣了了分明、如如不動的境界,因而需要這些所依和助緣。這樣,我們最後才能成就,才能達到目的。 如果一開始,就讓我們放下,不執著,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對於一個剛剛學佛修行的人來說,身盡量要避開或者遠離這些不清淨的環境與惡友,這非常重要。其實遠離、逃避不是最究竟的方法,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因為我們現在沒有定力,一定會受環境和周圍人的影響,所以剛開始時選擇遠離這些是需要的。 有人認為,自己現在不需要這些助緣,不需要這些形式,直接安住就可以了。確實是這樣的,但是你能安住嗎?不可能的。因此,我們要盡量遠離惡緣,遠離這些不好的景象,心才能融入、安定下來。 我們成就了,就不需要這些外在的形式,也不需要這些所依的對境與助緣了。這是從自己的方面來講的。但是那個時候為了利益眾生,幫助他人,也需要表法。現在有些大德高僧雖然已經功德圓滿了,成就了,但是他們的行為還非常精進,每天誦經、磕頭、繞佛、打坐。他們這樣做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眾生。佛菩薩利益眾生有四種方法,其中一種就是同行、同事——有共同的行為,做同樣的事情。即使你成就了也要表法。如果自己不念經,卻讓別人念;自己不打坐,卻讓別人打坐,這樣也不太合適。若是你不表法,也饒益不了眾生。 有的人不了解,這些大德高僧、成就者,是佛菩薩再來,怎麼還要學,還要修,還要這麼精進呢?其實他們是給眾生表法。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印度,剛開始也成家了,後來他了解了輪回的痛苦,知道不能再繼續造業了,於是生起了出離心,毅然離家出走,跑到森林裡,給自己剃頭,出家苦修了六年,最後在菩提樹下成道。這都是給我們的示現和表法。 依照大乘經典來說,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在密嚴剎土早就成佛了。他在菩提樹下示現成佛,是為了我們這些眾生。很多大德高僧確實是佛菩薩再來,是成就者,但是每天還要受戒、吃素,精進修行,這都是一種表法。其實對他們來說不需要這些,因為他們已經成就了、證悟了,任何時候都不會被染污,怎麼做都可以。 但是很多眾生還不知道感恩。“我們現在要有感恩心,要報答上師三寶!”嘴上是這樣說的,但是並沒有真正生起這樣的心,對上師三寶都沒有什麼感覺,因為沒有真正明白道理。這些佛菩薩、大德高僧們,來到六道輪回裡,來到人間,有時候還要受苦,遭遇很多的不幸與災難。為自己,他們不需要這些外在的形式;為眾生,他們需要這些。 現在有的人覺得:“我現在修得差不多了,快圓滿了,不用持戒,不用再修行了。”不懂佛理的人就是這樣,以盲引盲。一小部分沒有智慧的人,還跟著跑。“他現在的境界肯定很高了,成就肯定很大了,什麼都可以做了,可以喝酒吃肉了。”這樣想,就有問題了。 如果修行真正到了一定的層次,真正成就了,他不僅要修行,而且會更精進;不僅要持戒,而且會更嚴格。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樣做:第一是為了眾生;第二對他自己來說,也是一種開心快樂,做起來沒有難度。 我們現在要精進修行有難度,是因為還克服不了煩惱,煩惱一上來就身不由己了。若是要我們嚴格持戒,日日夜夜求解脫,行住坐臥都修行,有難度。但是對那些佛菩薩再來、成就者而言,精進修行,嚴格持戒是一種極大的享受,沒有什麼。所以我覺得,為眾生更應該精進修行,表裡如一。 我們不要以盲引盲。一說濟公喝酒、吃肉,自己也跟著學。我們不是要學濟公的行為,而是要學濟公的精神。在他的境界中,沒有患得患失,沒有取捨,沒有得失,沒有分別,一切都放下了。這也是在給我們表法。我們在內心當中也應該這樣,但行為上不能沒有分別、取捨。很多大德高僧,包括我們的佛祖釋迦牟尼佛都是那麼精進,對自己的要求都那麼嚴格。我們是跟濟公活佛學,還是跟佛祖學?其實他們都是在給我們表法。 很多大德高僧持戒非常嚴格,不吃肉,不喝酒,這也是在表法;濟公活佛看起來持戒不嚴格,到處喝酒、吃肉,隨便跑,也是在表法。我們若是學他們的精神,都要學;若是學他們的行為,就要有智慧。什麼意思呢?就是都要放下,精神上不能走偏,見解上不能有偏見。有些大德高僧嚴格地守持戒律是對的,濟公活佛那樣做也是對的,就是不能墮入兩邊。這兩種表現都是我們的榜樣,一切隨緣而做。針對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眾生,應該有不同的表法。 行為上,我們不一定跟濟公學,也不一定跟那些持戒清淨的人學。這是什麼意思?這兩種表法,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其實真正為眾生的時候,喝酒、吃肉是應該的,不吃肉、不喝酒也是應該的。 佛在世的時候,曾經讓捨利子、目犍連去度化王宮裡的人,但是都沒有成功。後來又派文殊菩薩去,文殊菩薩在王宮裡,跟他們一起吃喝玩樂,最後把他們都度化了。只用一種方法,只說一個道理是行不通的。用各種方法,講各種道理,才能度化不同的眾生。 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裡,有一個是“恆順眾生”。必要的時候,恆順眾生才能度化眾生。若是跟他硬碰硬,他犟你也犟,很難度化、感化他們。現在很多家庭矛盾重重,就是這樣來的。我們不應該這樣。度化眾生的時候要是能把他直接接引進來最好;若是不能,就跟他走幾步,然後再把他接引進來。只要你自己不糊塗,不跟他走遠了就行。“我現在跟他走,是為了把他接引進來。”自己要知道這個念,而且不能忘掉。 佛法裡講的是化解——化解所有的矛盾、沖突與怨恨。十種善業,其中的一個就是化解怨恨。我們作為修行人,與任何人之間的怨恨都要盡量化解,這就是善業。我們不是要跟他一起生煩惱、造惡業,要用善巧的方法,把他接引、度化進來。 佛講,我們的父母、兒女是與自己最有緣分的眾生。我們對眾生要發慈悲心、菩提心,但是要先從自己的家庭做起。寂天菩薩在《入行論》裡講得也很清楚,不是一下子就布施天下所有的眾生,若是你的善根、緣分不成熟,發心不到位,剛開始是沒有辦法布施其他的眾生的。 剛開始時,我們應該從父母、兒女做起,然後再擴大到親朋好友,接著擴大到一個地區、一個國家,再擴大到整個世界,最後擴大到整個法界。現在有的人修偏了,一說要度化、饒益天下的父母眾生,就不管身邊的眾生了。“我要度化一切眾生,我要利益一切眾生!”就開始說大話了。 你連身邊這些有緣的眾生都不能饒益,還能饒益天下的眾生嗎?不可能!我們要從自身做起,從家庭做起,盡量化解怨恨,感化眾生。人心是肉不是鐵,人是可以感化的。你去感化他,他就會支持你,就會跟你學。你現在接觸了佛法,懂得了佛法,知道了佛法的利益,他卻什麼都不知道。這個時候你應該在家裡好好地表法,通過自己的變化,讓他感覺到佛法真正能夠改變人、利益人。人都一樣,誰都願意幸福快樂。這樣,你就能慢慢地度化他,就可以把他接引進佛門了。這是一個特別好的方法。 表法有各種各樣的,方便也有各種各樣的。我們在生活中、工作中都應該這樣做,不能只用一種方法,這樣解決不了更多的問題。佛法就像一個大工具箱,裡面裝滿了各種各樣的工具,你不能總用一種工具做所有的事情。我們現在所學修的佛法裡,什麼也不缺,什麼工具都有。你自己會不會用,才是關鍵。 遇到不同的問題,應該用不同的工具,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解決。我們有時候也用一些方法,但是卻解決不了什麼,因為用得不恰當,沒有把這些方式和方法全部利用起來。佛法裡什麼方法都有,主要看你會不會用。 學佛修行的過程中,表法很重要。現在有些人總是裝,裝自己境界高,裝自己有成就,對一些細微的行為不在乎,還覺得對自己來說沒什麼影響。不可能沒影響,這種人最值得懷疑,這種人的修行絕對有問題。因為他沒有真正明白佛講的道理。大家一定要注意,現在這樣的人很多,裝大成就者,到處造業。 大家應該保持清醒。我們是要將一切觀為清淨圓滿,但不是盲目跟別人跑,也不是跟誰都結緣。有的人覺得:“一切境,一切緣,一切是佛嘛!”然後給這個人磕頭,給那個人磕頭;跟這個人結緣,跟那個人結緣。這就過分了,又修偏了。有的人覺得自己的境界高。你的境界再高,也高不出我們的佛祖釋迦牟尼佛。佛祖當初在世的時候,這樣做過嗎?到處去結緣了嗎?沒有。這都是有標准的。你學佛修行了,成就了,就什麼標准都沒有了嗎? 空性是空性,緣起是緣起。從自性清淨的角度來講,都是佛,都是平等的;從斷證圓滿的角度來講,還是有分別——有些是佛,有些不是佛。佛在經中講了,密宗裡也講了,所有的色身都是佛身,所有的音聲都是咒語,所有的起心動念都是圓滿智慧,這就是密宗的三昧耶。 完全是清淨的、平等的,這是從性上、體上,從自性清淨的角度講的。佛有兩種,一種是自性清淨的佛,另一種是斷證圓滿的佛。我們現在所依止的是斷證圓滿的佛,我們追求的是斷證圓滿的功德,我們的目標是成為斷證圓滿的佛。我們都是自性佛——自性清淨的佛,這個沒有什麼分別,都是平等的,但我們不是斷證圓滿的佛。斷是斷煩惱,斷疑惑。證是證自性,證佛性,證真理。我們現在的斷證還沒有圓滿。 什麼都有標准。你學佛修行了,解脫成佛了,就沒有標准了,沒有秩序了嗎?不可能吧?佛講的這些道理是真理,是最可靠的。你靠佛法,依止佛法不會錯的。佛法裡講的善惡標准是,在貪嗔癡的狀態下所做的一切,包括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是惡;在不貪、不嗔恨、不愚癡的狀態下所做的一切,包括每個起心動念都是善。所以我們不應該犯糊塗,不應該以盲引盲,不要再造業。就算是造業,也不要拿佛法來造業!有些人總是在貪嗔癡的狀態中,哪有這樣的修行,哪有這樣的修持方法?大家真的應該注意。若是以佛法來造業,這種惡業和一般的惡業不一樣,緣起非常不好,生生世世都會遇到這樣的因緣,很危險,很可怕啊! 首先是身體盡量遠離散亂,最終目的是讓心遠離散亂。我們現在連出離心都沒有生起來,菩提心就更不用說了。盡量把自己的身口意關閉起來,這樣會少造惡業。等你有了出離心,有了菩提心以後,可以隨緣,可以出去表法。因為有出離心了,就有保護自己的能力了。不貪戀了,就不會陷進去了,就不會染污自相續了。出離心是保護自己的,菩提心是利益他人的。我們是要度化眾生,利益眾生,如果你有出離心的盔甲,再去利益眾生就很安全了。 時時誓願當堅定,若生懶散懈怠時, 則應對己作呵斥,誠心憶念自禁戒。 “時時誓願當堅定”,一般的情況下,不能輕易立下誓言。既然立下了誓言,寧可捨棄生命,也不能捨棄誓言。大德高僧們所立下的誓言,就像刻在石頭上的字一樣,即使刮風下雨,也不會消失。他們立下誓言的時候,一定會前後、仔細、謹慎地觀察思考。你們修行為什麼不堅定?就是因為不明理。若是明理了,有堅定的誓言,有堅定的信念了,一切善神護法都會護持你。 麥彭仁波切在《二規教言論》裡講,信念堅定、誓願堅定的人,不用說人,連天魔外道都怕他,善神護法都不敢不保護他。現在有些人就非常有威力,別人都不敢接近他。我們的上師如意寶就是這樣的人,每個弟子都非常怕他,到他老人家面前說話都發抖。在其它地方再有名氣,再有德性,再有成就的人,來到上師如意寶面前,也不敢抬頭,嚇得說不出話來。這就是威力呀! 這個威力是從哪裡來的?是從堅定的信念、堅定的誓願裡來的。這種人既然發誓、發願了,縱遇命難也不會捨棄,不會改變,甚至會用生命來捍衛它。堅定的信念是值得我們用生命來捍衛的。若是你做不到這些,我在這裡可以肯定地說,你還是沒有信念,沒有信仰。用生命來捍衛信仰,這是一個很大的功德和威儀。能夠這樣做,不用說人,連天人都會保護你。人都會崇拜、信賴、喜歡這種人。所以我們作為修行人,任何時候都要人格穩重、信念堅定。 上師如意寶有兩句教言:“在任何時候,既不擾亂他人的心,也不動搖自己的決心。”希望大家都要記住。我們是要恆順眾生,利益眾生,幫助眾生,但是不能動搖自己的決心,不能捨棄自己的誓言。這兩句教言並不矛盾。有的人說:“我是為了恆順眾生,為了幫助他人。”然後捨棄了自己的誓言,動搖了自己的決心。這種人很難有成就。 世間什麼人都有,在你生活、工作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機緣,但不是都要發誓、發願去做的。人都有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盡自己的本分就好了。該發誓的時候一定要發誓,該付出的時候一定要付出。這是要堅定地、持之以恆地做的。有些人心情好了就做,心情不好了就不做;願意了就做,不願意了就不做。不應該這樣。 “若生懶散懈怠時,則應對己作呵斥。”我們現在經常懈怠、散亂,但是從來沒有呵斥過自己,反而還安慰自己,原諒自己。“今天太累了,早點休息吧;今天身體不舒服了,早點休息吧。”我們作為修行人,不應該這樣,而應該以正知正念來守護三門。一要懈怠或散亂了,就呵斥自己:“你不是要解脫嗎?不是要為眾生成佛嗎?這樣舒舒服服、輕輕松松的,能解脫,能成佛嗎?” 佛講過,自己才是自己的監督者,自己才是自己的怙主。我們應該監督自己,做自己的善知識,支持自己,不依靠別人。“你又散亂了!”然後給自己點懲罰。“今天你又懈怠了,晚上不准睡覺,多念幾部經,多修幾個小時的法。”我們應該這樣。如果晚上懈怠了,早上就要呵斥自己:“昨天晚上你說干了一天的活,很疲憊,就沒修除障法,沒有禅修,早早就休息了。這樣能解脫,能成就嗎?應該早點起來!”然後讓自己早起幾個小時學修。 我們的身體是暫時得到的一個工具,我們要把它利用起來,用它來修善業,不應該用它來造惡業。這個身體是一個不淨的口袋,而且很快就會失去,不要太執著它。《入行論》裡講,精進的時候,或者是能利用它弘法利生,讓它為眾生做事的時候,它是個好東西。這時應該好好地保養它,可以吃得好一點,穿得好一點,讓它多休息,給它一點獎勵。若是它不聽話,總去造業,懈怠或散亂的時候,應該狠狠地呵斥它、懲罰它。怎麼懲罰呢?也不用別的方法,就是讓它多念幾部經,多修幾個小時的法。就這樣去利用這個人身。 “誠心憶念自禁戒”,什麼叫“自禁戒”?我們現在正在學佛修行,這裡有很多修行的戒律與善惡的標准。我們應該時時發自內心,誠心誠意地憶念這些戒律和標准,用這些來衡量自己。現在很多人都說:“我覺得自己很善良,沒做過什麼惡事。”這是你自己認為的,你還不懂真正的善惡標准。我們現在為什麼要學習佛法呢?就是因為不知道善惡的標准。若是知道了,就沒有必要學習了。 佛法裡有善惡的標准,有做人的標准。你認為的標准不一定是正確的,因此我們必須用佛法來衡量自己。拿佛法當鏡子照自己,才能照出自己的真面目;拿佛法當秤稱自己,才能稱出自己善惡的重量。之前你自己看不出來,也衡量不出來。我們為什麼每天都開示,都講這些經論?因為我們都需要這些標准,需要這些工具。我們要用這些工具來保護自己,改變自己,這樣才能徹底解脫。 今天就講到這裡。祝願大家吉祥圓滿,扎西德勒!
|
|
|
|
|
|
上一篇:達真堪布:《菩薩寶鬘論》講記(九)
下一篇:達真堪布:《菩薩寶鬘論》講記(十一)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