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近日常有自殺的消息,有些人是因日子不好過,生病、欠債、事業失敗、感情破裂等;有時候活下去,真的不容易!面對受苦、不想活的人,我們該怎麼勸說比較好?
答:自殺,已經連續好幾年是台灣十大死亡原因之一了。平均幾個小時就有一個人自殺,這對社會是很大的損失。引起自殺的原因很多,有人說是媒體不好,報導太詳細,讓人會模仿自殺;也有人說是政治太亂,讓人民很苦悶;也有人怪罪是社會風氣敗壞,讓人失去心靈的平衡,內心價值觀混亂等。
其實,自殺大部分是與心理、精神疾病有關,憂郁、恐慌、妄想等症狀。曾經有人告訴我,老是有個人在他耳朵裡說話,叫他去死。
「可是我並不想死。」他會跟那個聲音對話。
「不行,你快去死!」那個聲音一直命令他。
我勸他去看醫師,乖乖吃藥,後來聲音就不見了。
有時,我也告訴信徒,如果睡不著,就念「觀世音菩薩」。如果念佛菩薩的聖號也不能安定你的心,那就去看醫師,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有人說「生不如死」,其實這是不清楚生命的價值。人的一生是有特殊任務而來的,生命是一種過程,此生之前還有生命,此生之後,也仍然有生命。這一生的任務沒完成、工作沒做完,你不能先走;走了,就是對生命不負責任;就算硬溜走,下一輩子還是要接著完成的。
在生命中,我們各自有要完成的功課,有我們要奉獻的,這是不能逃避的,否則只是延續到來生而已。佛教徒是借著這樣的生與死的信仰,來理解人生的苦難,如此就會明白「自殺不是一了百了」。人生裡的問題也還是問題,你只是暫時拿死亡來逃避,終究還是要面對的。
我相信,人的每一段生命劇本會不同,但困境會重復;自殺是對生命的毀約,因為你臨陣脫逃,沒有按照劇本演出。
有人常說:「生命無價。」勸人愛惜生命,雖有道理,但我覺得還不夠具有說服力。生命不是用價值看,而是義務。生命再苦,也要過完,就是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最後放下它。
在生命中,我們各自有要完成的功課,有我們要奉獻的,這是不能逃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