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外加行之二 發菩提心】
7、行菩提心修持六度之持戒度安忍度
達真堪布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我們今天學習的是持戒和忍辱波羅蜜。
(二)持戒。分三種:(1)斷惡行戒;(2)行善法戒;(3)饒益有情眾生戒。
(1)斷惡行戒
斷除惡業。斷除殺生、偷盜、邪YIN、妄語、绮語、惡語、離間語、貪心、害心、邪見。
發自內心地想:從今以後,縱遇命難也不殺害任何眾生的生命;從今以後,縱遇命難也不偷別人的東西;從今以後,縱遇命難也不邪YIN……就這樣下決心做決定。斷除十種惡業的十種決心叫斷惡行戒。
(2)行善法戒
是指不殺生,愛護自己和他眾的生命(不能自殺,自殺也是殺生);不偷盜,斷除不與取,行持布施;不邪YIN,斷除邪YIN,護持戒律;不妄語,斷除妄語,說谛實話;不兩舌,不說離間語,化解別人的怨恨;不惡語,說悅耳語;不绮語,精進念誦;斷除貪心,當持捨心;斷除害心,饒益眾生,修饒益心;斷除邪見,當立正見。這些是行善法戒。
(3)饒益有情眾生戒
竭盡全力、全力以赴地饒益眾生,不自私、不自利,完全是為他人著想。竭盡全力、盡心盡力地幫助別人、尊重別人、關心別人,這些都是饒益有情眾生戒。
(三)安忍。安忍波羅蜜也分三種:(1)他人邪行之安忍;(2)求法苦行之安忍;(3)不畏甚深法義之安忍。
(1)他人邪行之安忍
忍耐別人的謾罵、毆打、诋毀、欺騙、傷害。別人在說你的缺點、過失的時候,不能反抗,不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甚至不能起一絲一毫的嗔恨心。如果表面上沒有反感,但是心裡有怨恨的話,還是沒有安忍。所以應當從心裡斷除嗔恨,心平氣和、心甘情願地承擔他人對自己的傷害。
我們這些凡夫沒有智慧,覺得這樣的要求很過分,很難做到,實際上不是這樣。因為他人欺騙、毆打、傷害你,是幫你消業,幫你積福。如果你有智慧、有修行的話,就會把這當成最好的對境。你心甘情願地承擔了,才是修持忍辱了,才能增加你的智慧,積累你的福報。你能夠安忍了,能夠忍辱了,從心裡沒有怨、沒有恨,心裡沒有動,那個時候才有功德!修忍辱非常難,尤其是在對境當中修很難很難。如果真正能夠在對境中修成了、修好了,這個功德是不可思議的!
如果他打罵你、欺騙你、傷害你,這絕不是無緣無故的,肯定有因緣。因為往昔我們肯定曾經這樣對待過他,今生他來找你討債。這是你曾經種的因在今生結的果。這是你應該承受的,沒有什麼不應該的。忍是應該的,讓是應該的。如果還繼續怨恨、繼續傷害他,這就又種因了,以後還要感受這樣的果報。
如果你這次忍了、讓了,這個緣就了了,以後就不用再遭受別人的欺騙、傷害、毆打和毀謗了。這是了緣的機會,如果沒有這個機會,怎麼了這個緣?怎麼了這個因果呀?一切都是因業力所現、因業力所感,都是自己造的業,都是報應!不修忍辱的話,我們不能增加智慧,也不能成佛。
你所謂的敵人、仇人,他能看出來,甚至還能說出來你的毛病。通過他的誹謗與批評,你知道自己有毛病了就肯定會悔改。知道了自己的毛病就是覺!改變了毛病就是解脫!多好啊!如果你有智慧的話,他才是你真正的善知識,他就是你的上師啊!但是我們看不出來自己的毛病,也不敢承認自己的毛病。周圍的親戚朋友、善知識,他們看出來了也不會說,也不敢說。因為他們太喜歡你、太愛你、太在乎你了,怕你生氣、怕傷害你。而你的敵人、仇人就不會考慮這些。對你來說,他就是你的恩人。
一定要好好地修忍辱,如果不修忍辱,彼此繼續對抗,以後還要感受這樣的果報,而且在心裡哪怕有一剎那的嗔恨心,也會摧毀自己在一千個大劫中積累的福慧資糧。
嗔恨心的過患多可怕啊,還敢生起嗔恨心嗎?我天天這樣說,有的人還不做回向。有的人一天只做一兩次回向。還有人問我,“需要做那麼多次回向嗎?一天做一次就行吧?”你自己看,從早上開始發心,一直到晚上做回向,這之間你能把握得住嗎?你所做的功德、所積的福德都做回向了,就能保存住,生氣了也沒有事。在相續中生起邪見了,也沒有事。如果沒有做回向,一旦在你的相續中生起嗔恨心、生起邪見了,這些功德、福德會立即消失、毀滅。所以我們要統統回向,馬上回向,越快越好,越多越好!
(2)求法苦行之安忍
為了修持正法,要不顧一切艱難困苦、嚴寒酷暑。天氣冷不去了;現在困不念了;今天有事不修了……不能這樣,一定要歷盡苦行,精進修持。
我們看那些大德高僧的傳記,他們都是飽經艱辛與磨難,都是通過精進修持而獲得成就的,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所以我們一定要抓緊時間、全力以赴、百折不撓地修持佛法,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這一點。
(3)不畏甚深法義之安忍
有的人,一講空性、大圓滿,或者密宗一些特殊的修持方法,就心生疑惑,甚至出口誹謗。以前佛宣講空性的時候,很多羅漢都承受不了,吐血而亡,最後墮落地獄。現在也是,當我們講密宗裡很多殊勝的修持方法的時候,如果你暫時還不能理解,也不要生起邪見,不能懷疑,不能誹謗。一定要培養信心,恭敬頂禮這些殊勝的傳承法要,這才是不畏甚深法義之安忍。
節選自《佛光普照·百日共修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