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發明家愛迪生的工廠曾經失火,近百萬美元的設備化為烏有。67歲的愛迪生聞訊趕到火災現場,員工們認為面對廢墟一片,他一定會暴怒至極。但愛迪生的表現非常鎮靜,甚至還笑著說:“這場大火燒得好哇,我們所有的錯誤都燒光了,現在可以重新開始了。”他的話說明了一個道理:一件事情的好壞,取決於當事人對它的態度。意志堅強的樂觀者面對諸多問題,總是抱著仍有可為的態度,遭遇變故會變得更加堅強。正如愛迪生的一句名言:“我的成功乃是從一路失敗中取得的。”
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對它哭它亦哭,你對它笑它亦笑,快樂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為什麼不樂觀快樂地度過每一天呢?
樂觀是“一種性格傾向,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較有利的一面,期待更有利的結果”。也許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較樂觀,有些孩子則相反。但心理學家發現樂觀思想是可以培養的,即使有些孩子天生不具備樂觀品質,也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來實現。
要培養孩子樂觀的品質,父母首先必須有樂觀的思維方式。父母在處理自身問題和家庭問題時的樂觀態度,對孩子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孩子通過觀察和模仿逐漸養成樂觀品質。如果這會兒下雨了,就要引導孩子說:“下雨了。”而不要說“該死的天,又下雨了。”因為這樣說並不能改變下雨的事實。當然,就算說,“太好了,又下雨了”,也不能使雨發生任何改變,可是如果把這種話說給孩子聽,情況就大不一樣!“瞧,太好了,又下雨了!小鳥在歌唱,小草也在歌唱,它們都得到了雨的滋潤。”這樣就會把快樂傳遞給孩子,讓他無論面對何種環境,都保持一種愉悅的心情。
父母批評孩子的方式正確與否,顯著地影響著孩子日後性格是樂觀還是悲觀。父母對孩子的批評應該恰如其分,不要把幾次錯誤誇大成永久性的過失,應讓孩子體會到孩子自己所犯的錯誤是可以改變的,並知道從何處著手改變。
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父母對他們的評價之上的,因此父母對孩子的言行應以欣賞鼓勵為主,並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優勢和亮點。
為人處世方面,教育孩子掌握以下九個方法,也許可以讓孩子比現在樂觀一些:
1.多贊賞別人;
2.不要再拿自己和別人比較;
3.你能夠控制自己對事物做出什麼樣的反應;
4.自我引導;
5.按照樂觀的方式行事;
6.活在現在,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
7.做事前多做思想准備;
8.重新定義失敗。失敗或許給你帶來陣痛,但更能讓你學到東西;
9.了解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不想要的東西別費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