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故事

 

應不應該教育孩子向善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有位居士和我訴苦:她從小教育孩子要善良,要心存善念,愛惜生命,更不要和小朋友打架、不要和小朋友吵架;孩子很聽話,也很善良。可是從他上幼兒園開始,問題就出現了,孩子老受別人欺負,甚至比他小的孩子都敢動手打他,而他卻伸不出還擊的手。

這位居士最後困惑地說:難道我教錯孩子啦?現在這個社會,我是不是不應該教孩子這麼善良?

這位居士當然沒錯,是當今社會上有太多的家長錯了。

曾經看到這麼一則消息說:幼教專家到一家幼兒園進行心理測試,其中有這樣一道題目:“一個小妹妹感冒了,她冷得直哆嗦,你願意借給她外套嗎?”結果孩子們都不回答。當老師點名提問時,第一個孩子說:“病了會傳染的,她穿了我的衣服,那我也該生病了,我媽媽還得花錢。”第二個則說:“我媽媽不讓,我媽媽會打我的。”結果,半數以上的孩子都找出種種理由,表示不願意借衣服給生病的小妹妹。

也許,這種情況並不是普遍現象。但是,當前這種情形卻很常見: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智力發展和身體健康十分重視,卻很少考慮如何讓孩子學會同情、關心和幫助別人,忽視了孩子良好情感的培養與形成,不知道愛父母、愛同學,不知道關心別人、為別人服務,逐漸變得冷漠、自私、放任。這就是父母的責任,是父母的錯。

而在古代教育中,孔子的教育思想體系中,“善良教育”占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修身”、“仁厚”、“溫良恭儉讓”、“和為貴”、“貧而樂,富而好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修己安人”、“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等始終貫徹其中。

從佛家的觀點來說,向善是很自然的,是修行的起點。古語也有“人之初,性本善”之說,正如愛是人類的天性一樣。人們在得到別人愛的同時,也向別人付出自己的愛。父母用愛心滿足孩子對愛的渴望,孩子用愛心回饋父母的養育。

對孩子的教育,可以從指導幼兒愛護身邊的小雞小鴨、小貓小狗、花草魚蟲中養成對生命的憐惜愛護;對稍大的孩子,則要教育他同情人、關心人、體貼人、愛護人,給人以真誠的愛,使其成為有同情心、富有人情味的人。

心律開示:愛心是美麗的心靈之花。培養孩子從小向善,具有愛心,是培養孩子其它良好情操的基礎。而要引導孩子成為富有愛心的人,父母首先要自己有一顆仁慈的心;讓孩子在與父母的朝夕相處中,言傳身教,自然地潛移默化,受到影響,獲得愛心

 

上一篇:危險來源於自身
下一篇:改掉飲酒的習慣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