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勸發菩提心文淺釋(九)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宣化上人:勸發菩提心文淺釋(九)

「是故偕諸善友」:因為這個,我就同著我很多善的朋友,「同到道場」:同到這個萬佛城來。知道嗎?

述為忏摩」:我們大家就是到這個地方來修大悲忏法。你們各位知道嗎?到萬佛城就是道場;這個道場就是萬佛城。

萬佛城就是你們每一個人的道場,你們切記不要放棄你們自己這個大道場。這個大道場因為什麼是你們的呢?我一個人也用不了這麼大的地方,所以這是全世界所有佛教徒的,不是單單我的,不過我在這兒給你們大家看門口。你們都很忙的,都想要去做皇帝,或者做總統,到每一個角落去活動你們自己的工作,或者要做boss(老板),或者要做總經理,或者要在家裡作boss。你們各有各人的職務,只有我這一個失業的人,沒有什麼職業,在這兒給你們做個工人,看看門口。所以等你們若作了皇帝,作了總統,那時候你們更要發大心來護持萬佛城。說:「喔!師父,你盡和人講笑話。」你怎麼知道將來你不做總統?你怎麼知道將來來生;你若作皇帝呢?你來生作皇帝,發願說:「我作皇帝的時候,一定要擁護萬佛城。我把我的金銮殿修到這個萬佛城;佛殿那兒變成金銮殿,用金子造的。」你看!這都不知道的,在未可料之中啊!所以我這個皇帝的徒弟,現在他不願意回到皇宮裡去了。我今天問他三宮六院怎麼辦?他說:「那不管了,叫她們到萬佛城來。」那麼叫她們到萬佛城來,那就變成是一個修道的地方了。所以這是很重要的。

卍           卍          卍

「建茲法會」:所以我們明年--陽歷多少號我不知道--從舊歷七月二十一號晚間我們要灑淨,二十二號正式打地藏七,念地藏菩薩,或者念「唵嘛呢叭彌吽」。我們以前試過打一個「唵嘛呢叭彌吽」的七,晝夜六時,三班換著。一班念八個鐘頭,換那一班;那一班又念八個鐘頭,又換那一班。那麼輪流換著,我們七天這個聲音總是不斷地來念。所以打完了這個七,我看他們美國這些個小孩子都很好玩的,很有誠心的,我就寫了一首〈宇宙白〉的詞紀念那個法會。那麼明年我們大家研究,你們願意念「唵嘛呢叭彌吽」也可以,你願意念「地藏王菩薩」也可以,我們以七天,晝夜六時來念佛。他們上次,不知道是每一班八個鐘頭啊,是十二個鐘頭,我也不管,他們自己念,我也不參加。你們不要以為在這兒,每一個佛事我就要參加。好像有人說:「啊!我們打坐也沒看師父你來呀?」我天天在這兒,你也看不見的。那又怪誰呢?你沒有眼睛,你怎麼看得見我?我來了,你也不知道。因為我走路也沒有聲音,我在你身邊過去,你也不知道的;不是講神話,的確的!他以為沒有見著我;沒有見到我,你到這兒來,那麼你見到誰了?

那麼二十二號開始打地藏七,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七圓滿了,二十八、二十九、三十這幾天都是有普佛,還是有念佛。我們這個是大約十天的法會,有十天、十一天的樣子。你們誰若歡喜來,自己來也好,是有個團體來也好,不過來的時候,你一定要首先通知我們,我們好准備地方,安排給你們到這兒來用功辦道:這是要緊的。不要突然間來;突然間來,那令我們沒有時間來安排。等打上七的時候,那我們更是也不能去接人,也不能去送人了。所以我們萬佛城裡邊,以後無論誰來,我們也不接,也不送,都當你自己到這兒來。我們若接你,送你,變成我們這兒用功修道的人,都浪費很多時間,這你也沒有功德了。所以我為了成就你們的功德,我們彼此大家要相安無事,都是自己人,不必客氣的。所以這一點,希望你們各位特別特別注意。

最要緊的,就是有抽煙的人到這兒來,也要把他身體檢查了,把他的香煙哪,什麼都給掉到那個飛機上,不要帶到萬佛城來;帶到萬佛城來,你就不抽,那股煙味把萬佛城都給熏得一股煙味的,很受不了的。我們真受不了煙味,我有的時候又好像講笑話似的,萬佛城的人都好像那個蛇似的,最怕煙。又像那個蟲子似的;那蟲子,你若一有煙哪,牠就跑了。所以我們這兒都是一些個小蟲子、小螞蟻、小蚊蟲、小蒼蠅,在這個地方轟轟轟,那麼你們各位來了,到這兒切記不要欺負我們這些個小蟲子。

在這個時候要發四十八願,「四十八之大願。願願度生」:每一個願都是要度眾生。「期百千劫之深心」:我們用百千劫那麼長的時間那個深心。「心心作佛」:我們的心要干什麼呢?就是要成佛。「從於今日。盡未來際」:從今天開始,盡未來際劫。「畢此一形。誓歸贍養」:就這一生要生到極樂世界去。就是我這個壽命終了,一定要生到極樂世界去。贍養就是極樂世界。

「既登九品。回入娑婆」:既然登到九品,花開見佛了。那麼成佛之後,再到這個娑婆世界。「俾得佛日重輝。法門再闡」:我好使令這個佛,好像太陽那個光似的,再重向光輝,法門再能闡揚開。「僧海澄清於此界」:僧海也都澄清了,都干淨了,沒有那一些個不修行的人了。「人民被化於東方」:人民都受佛的教化了,所有的人民被化於東方。那麼「劫運為之更延」:就是佛的正法為之更延,就是那個短的劫運把它時間延長了;延長了,不是說那個劫運延長了,是正法延長了,那個劫運就沒有了。「正法得以久住」:這個樣子,你人人若修行用功辦道,人人若沒有自私心,沒有求名求利的心,沒有貪心,沒有這些個欲念,這個就是正法久住。「此則區區真實苦心」:省庵大師說,這是我這個區區啊,很微小的,很少很少的這一種的苦心。他是因為自謙了,說區區,就是很微細的,很少的,沒有什麼力量,很微弱的這種真實的苦心。「是為發菩提心第十因緣也」。第十種的大事因緣。

流通分

如是十緣備識。八法周知。則趨向有門。開發有地。相與得此人身。居於華夏。六根無恙。四大輕安。具有信心。幸無魔障。況今我等。又得出家。又受具戒。又遇道場。又聞佛法。又瞻捨利。又修忏法。又值善友。又具勝緣。不於今日發此大心。更待何日。惟願大眾。愍我愚誠。憐我苦志。同立此願。同發是心。未發者令發。已發者增長。已增長者。今令相續。勿畏難而退怯。勿視易而輕浮。勿欲速而不久長。勿懈怠而無勇猛。勿委靡而不振起。勿因循而更期待。勿因愚鈍而一向無心。勿以根淺而自鄙無分。譬諸種樹。種久則根淺而日深。又如磨刀。磨久則刀鈍而成利。豈可因淺勿種。任其自枯。因鈍弗磨。置之無用。

「如是十緣備識。八法周知」:在前邊把這十種的因緣--報父母恩、師長恩、眾生恩、忏悔業障、求生淨土、令正法久住等等這十緣,你都知道了,都明白了。這個八法--邪正、真、偽、大、小、遍、圓,這八法也周知了。「則趨向有門」:那你自己怎麼樣去修行,你知道門徑了,你知道門路了。「開發有地」:你想要怎麼樣開發你的菩提心,也有地了。「相與得此人身。居於華夏」:你現在既然有種種的因緣,得到人身了,又住在中國的華夏之邦。「六根無恙。四大輕安」:眼耳鼻舌身意,你六根都沒有什麼毛病,都具足。四大--地水火風,也都沒有不調,沒有什麼病痛。「具有信心。幸無魔障」:你又具足了有一種信心,也沒有什麼魔障來障著你。「況今我等。又得出家。又受具戒」:況且而今我們大家在一起得到出家了,又受了具足戒了。「又遇道場。又聞佛法」:又遇著萬佛城這個大道場,又有人給你講經說法。「又瞻捨利。又修忏法」:我們萬佛城也有佛的捨利。又拜〈大悲忏〉,這種種的忏法。「又值善友。又具勝緣」:又遇到很多好的朋友,又具足特別的這種殊勝的因緣。「不於今日發此大心。更待何日」:你若不在今天發大菩提心,你還等待哪一天呢?

「惟願大眾」:這省庵大師說,惟願大眾你們哪!「愍我愚誠。憐我苦志」:你們憐愍我這種愚癡的誠心。你們同情我,可憐我這種很苦的志願。「同立此願。同發是心」:同發這四十八大願,也發這種願心。「未發者今發」:若沒有發這種四十八願的願心的,現在就要發了。「已發者增長」:已經發這四十八願,就要這四十八願一天比一天長大。「已增長者。今令相續」:已經一天比一天增長了,現在還要它接接連連相續不斷地發這種心。

「勿畏難而退怯」:你不要怕難而向後退怯了,怕了。「勿視易而輕浮」:你也不要看這種事情是很容易的,而輕浮。「勿欲速而不久長」:你也不要想要快,發心不久長;必須要發長遠心,不要幸致,不要僥幸說我投機取巧,就修成佛了;沒有投機取巧可以修成佛的。所以各位,在這個地方,我想起以前我教四十二手眼,有的人就修了幾年,覺得也沒有什麼成就,就不修了;那不修,這就叫退怯了,也不久長了。「勿懈怠而無勇猛」:你不要懶惰,一點勇猛心也沒有。「勿委靡而不振起」:你不要委靡不振,總拖泥帶水的樣子,當斷不斷,一點振作也沒有;要振起、奮起。「勿因循而更期待」:你也不要因循了事,茍且塞責。因循就是慢慢的,等一等,不勇猛精進。期待就是等待著,說:「我現在先不要修行,等一等,我一切都安排好了,我再修行了。」修道不能等的。「勿因愚鈍而一向無心」:你不要因為自己愚癡,而一向無心,也不發菩提心。「勿以根淺而自鄙無分」:你不要認為自己的根基淺薄,對佛道遙遠難成,我沒有份成佛的。不要有這種的心。

這有一個譬喻。「譬諸種樹,種久則根淺而日深」:就好像種樹似的。這個樹剛種,它這根很淺的,可是你種久了,它這個樹根一天比一天就扎到地裡去了,就深了。「又如磨刀。磨久則刀鈍而成利」:又譬如磨刀;這個刀很鈍的,你要是把它磨得時間久了,它也變成一個利刃了。「豈可因淺勿種。任其自枯」:你不能因為樹根子淺,你就不種了,就任這個樹自己枯槁了,干了。不種它,它就死了。「因鈍弗磨。置之無用」:你因為刀鈍,就不用磨石把它磨一磨;你把它放到一邊,說這個刀很鈍的,就不用了。

又若以修行為苦。則不知懈怠尤苦。修行則勤勞暫時。安樂永劫。懈怠則偷安一世。受苦多生。況乎以淨土為舟航。則何愁退轉。又得無生為忍力。則何慮艱難。當知地獄罪人。尚發菩提於往劫。豈可人倫佛子。不立大願於今生。無始昏迷。往者既不可谏。而今覺悟。將來猶尚可追。然迷而未悟。固可哀憐。苟知而不行。尤為痛惜。若懼地獄之苦,則精進自生。若念無常之速。則懈怠不起。又須以佛法為鞭策。善友為提攜。造次弗離。終身依賴。則無退失之虞矣。勿言一念輕微。勿謂虛願無益。心真則事實。願廣則行深。虛空非大。心王為大。金剛非堅。願力最堅。大眾誠能不棄我語。則菩提眷屬從此聯姻。蓮社宗盟。自今締好。所願同生淨土。同見彌陀。同化眾生。同成正覺。則安知未來三十二相。百福莊嚴。不從今日發心立願而始也。願與大眾共勉之。幸甚幸甚。

「又若」:就是說假設。若「以修行為苦事」:你修行覺得,這是一件苦事,受不了!吃一餐也很困難的,不吃肉也覺得還很饞的。這個也不能做,那個也不能做,這豈不是很不自由的一個事情嗎?「則不知」:你可不知道啊,「懈怠尤苦」。你以為修行是苦;你要是不修行,懶惰懈怠,那比修行更苦。

修行它是苦的一時,你就永遠得到快樂。可是你不修行呢,你是永遠在苦海裡頭。就是一時你覺得,喔!享受住好房子,穿好衣服,吃好東西;那是暫時的,不是永遠的。你若造罪業永遠都是苦的。「修行則勤勞暫時」:就是那一時間覺得不享受。「安樂永劫」:你若把這個修行修成了,永遠都是在極樂世界裡住著,不會受苦了。「懈怠則偷安一世」:你懈怠,就是躲懶偷安,在一世你覺得很享福,很享受的。「受苦多生」:你將來永遠永遠,或者墮地獄,或者轉餓鬼,或者做畜生,很難受的。

「況乎以淨土為舟航。則何愁退轉」:以淨土法門就做為我們出離苦海的一個舟航,你就不必憂愁再受苦了。退轉就是受苦了。「又得無生為忍力」:你得到無生法忍。這無生法忍,是沒有覺得什麼痛苦可忍的,也沒有什麼快樂可求的;既無苦可忍,又無樂可求。這無生法忍,也不見苦也不見樂,也不見生也不見滅。「則何慮艱難」:你怕什麼艱難呢?不要怕艱難。

「當知地獄罪人。尚發菩提心於往劫」:你應該知道,墮地獄那個罪人,他們因為在往昔也都發過菩提心,所以雖然墮地獄,又很快離開地獄,就離苦得樂了。那麼「豈可人倫佛子。不立大願於今生」:那麼既然是這樣子,他們在地獄發菩提心,都能離苦得樂,我們做一個很好的人,又是很好的佛弟子,怎麼可以不發一個大願在今生呢?

「無始昏迷」:從無量劫以來到現在,都是不明白,很昏的。「往者既不可谏」:過去的事情,沒有法子再挽回了,已經過去了。「而今覺悟」:現在我明白了。那麼既然明白了,「將來猶尚可追」。那麼到將來的時候,這還是可以挽救的,可以能有挽回的機會。「然迷而未悟。固可哀憐」:你還是迷昧,也不覺悟,這樣才真是可哀憐啊!你在那個迷裡頭也不知道迷。「茍知而不行。尤為痛惜」:你若知道了應該發願,你再不發願,這更加是可憐哪!

「若懼地獄之苦。則精進自生」:你若怕地獄這個苦報來的話,你自然就會精進了。「若念無常之速。則懈怠不起」:你若知道無常迅速就會來找你,懈怠也不會起來了。因為無常鬼不知哪一天他就來,說是閻羅王下請帖了,要請你去到閻羅王對面喝酒,或者去談一談話。閻羅王也不一定喝酒的,你不要聽這個就是對面談一談話;是和你來審判的!「又須以佛法為鞭策」:你要用佛法來鞭策你自己,就是常常打自己,常常用佛法來鼓勵自己不要那麼懶惰。什麼叫鞭策呢?就像那個驢在那兒不走,不做工,你拿鞭子,拍!這一鞭子,這叫鞭策,牠就走了,就做工了。我們人不要像驢那麼樣子懶惰。「善友為提攜」:你又有同參道友互相來勉勵自己,互相幫助,互相提攜。「造次弗離。終身依賴」:造次,就是很短的時間。很短的時間也不要離開佛法,也要修行,終身依賴著佛法。「則無退失之虞矣」:你若這樣子,就不會退失了。

「勿言一念輕微。勿謂虛願無益」:你不要說發願這一念,這很輕微的,不關重要;發很虛妄的願力,沒有什麼益處。「心真則事實。願廣則行深」:你心若發願真了,這個事情就實在了。你若發廣大的願,你那個行為也就會往前精進地更深了。「虛空非大。心王為大」:虛空還不算大,我們願心這個王,是最大。你那個心王才是大的;心王它沒有量。「金剛非堅。願力最堅」:世界上金剛最堅的,可是也不如你這個願力。你總也不忘你的願力,那是最堅的。

「大眾誠能不棄我語」:省庵大師說,你們大眾要很虔誠的,不捨棄我所說的這個話,不把我所說的話忘了。「則菩提眷屬從此聯姻」:那菩提的眷屬從此大家都聯姻在一起了,都做親戚了。「蓮社宗盟。自今締好」:這蓮社大家在一起同樣地發願,同樣地念佛,從現在也就結盟了,大家也都做好朋友了。「所願同生淨土。同見彌陀」:大家一起生到淨土,同見阿彌陀佛,我們的慈父。「同化眾生。同成正覺」:然後再一起來教化眾生,一起成佛。「則安知未來三十二相。百福莊嚴。不從今日發心立願而始也」:安知,就是你怎麼知道。你怎麼知道將來你能成佛,得到三十二相,和佛的相好莊嚴是一樣的;你修福修慧,有百福莊嚴,不是從今日發菩提心,立菩提願開始的呢?你將來成佛,都是從今天開始的。「願與大眾共勉之。幸甚幸甚」:願意和大家互相勉勵好好地發願,不退失菩提心,好好往前去前進,勇猛精進。我們大家都很幸運的,大家都很吉祥的。

上人:發菩提心;什麼叫發菩提心,知道不知道?我現在問這個問題,你們啞口無言。你們說菩提心像什麼似的?沒有人知道?(上人對弟子講:我要問你姊姊了,什麼叫菩提心?……翻譯成英文給他聽。他講你聽得懂嗎?)不要等著我叫,你們看,大家來講,這個發菩提心文;什麼叫菩提心?(有人以廣東話回答。)不是因緣,什麼叫菩提心?

答:The Bodhi mind is having compassion. So if you want become a Buddha, then you first have to bring forth the mind of compassion.(菩提心就是慈悲心;想成佛首先就要發菩提心。)

上人:這是這個方果智說的。你們各位有什麼講法沒有?

答:菩提心就是無分別心。

上人:像什麼?

答:不像什麼。

上人:那你們開始聽這個〈勸發菩提心文〉,慧僧老法師沒有給你們講一講什麼叫菩提心?你們都忘了嗎?果舟會寫文章,這個〈勸發菩提心〉這個菩提心這個文章怎麼樣寫?

答:我想那個菩提心是,那個人一定要得到菩提,是一個責任,一個intent;是一個責任,你一定要做,一定要成佛,我想絕對的。)

上人:成佛干什麼?

答:成佛不是干什麼,是沒有執著,沒有我相,像六祖;六祖大師到弘忍大師的地方請法,弘忍大師說:「你為什麼到我這兒來?你要什麼?」六祖大師說:「我不要什麼;我只要成佛,我不要其他的事情。」我想這是菩提的心。

上人:我方才問你們,這個菩提心像個什麼?你們說什麼也不像,沒有分別心就是菩提心。那為什麼又叫做菩提心?不叫沒有分別心呢?為什麼又叫一個菩提心?那可以說〈勸發沒有分別心〉。果衡跟溫以敬答復我這個問題。

男眾:弟子的看法,我們要把它分為菩提心,那是不得已,而對一些執迷不悟的人而說。如果真正我們站在菩提心這個名稱的立場來講它,它實在是不可以分別。因為如果一起分別呢,那就是妄,那就不是菩提了。菩提也就是覺悟,因為六祖大師講過一句:「起心即是妄。」我們一起心就是妄了,那我們還執著它什麼名稱,那根本就不是菩提,我是按著這個看法來講。

翻譯人:恆空法師說,他講開始如果師父問我們分別心,不分別心是什麼?我們都知道會說是菩提心是根本沒有分別的,跟無分別心是差不多一樣的。……

上人:蕭居士!蕭果肇,你說這個什麼叫菩提心?

蕭居士:……菩提就是覺道;覺道就是大道;大道就是要無求,所謂三藐三菩提。三藐三菩提不過是菩提簡稱,即是叫我們發大心,發全部的心,這個就是所謂菩提心。就是要我們要廣度眾生,要度一切的人。這就是發大心,就是要發這個廣度眾生的心,這個成佛的心,這就是菩提心。

上人:不錯!蕭居士講的是有一點道理。這個問菩提心,是講這個菩提心。問什麼叫菩提心?這個不是講禅宗的,或者是有有無無的,問有以無對;問無以有對;問是以非對;問非以是對:不是那個三十六對。這個菩提心呢,我告訴你們,我有一個很簡單、很淺顯的看法。

這個你沒有發菩提心呢,就像那個面沒有發似的;你發菩提心呢,就像放上一點面種子了,那個面就會發起來;發起,它就大了。那麼這個,我問你們各位說菩提心像什麼?本來它是無形無相的,它只是一個覺道。覺,覺者覺悟也,就是明白,明白這個道了。明白道,不是單明白就可以了,還要修行,要修這個道,修這個覺悟的道。那麼這個也說是它無形,也可以用這個有形的來比方一下。用什麼呢?就用這個寶塔。 那個寶塔是不論多少層塔,是從地上修起來的。這個地,就是我們人這個心地。以我們心地去造個寶塔,這個寶塔是從地上造起來,它一層比一層高,一層比一層高,一層比一層高。這個菩提心也就是節節高,菩提心就是節節高,越發越高,越發越大。本來是很小來著,最初只是一點點,那麼以後它就膨脹發大了,就成佛了。這是我這一個很粗淺的一個看法。我覺得菩提心就像造寶塔似的,你發大菩提心呢,就像造一個大寶塔似的,那個是一樣的道理。它越發越高,越發越大。那麼這是舉出這一個例子,來形容這個菩提心,並不是說菩提心就是寶塔。也可以說你發菩提心,也就是在那兒造寶塔呢,這是我對於這個菩提心的看法。那個就是菩提心。

 

上一篇:窮人也會過得很快樂嗎
下一篇:傳統文化拯救了我的家庭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