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
我們相續中,先前未生的證德不能新生,已生的證德不久即退失,這歸咎於我們的罪障在作怪。不僅如此,我們現、後世中遇到的一切不快之事都是罪業所致,要想擺脫這些麻煩,我們就必須忏罪。
若能忏悔,就是像「無間業」1和「定受業」2這樣的大罪也能清淨。雖然「一切有部」說不能清淨,但如是能淨是「應成派」所許。《親友書》中也說:
「先時雖放逸,後若改勤修,
猶如雲翳除,良宵睹明月。
孫陀罹難陀,央具理摩羅,
達捨绮莫迦,翻惡皆成善。」
經中說 :
「智罪重亦輕,愚罪輕亦重。」
這也是指下知忏悔法而言的。婆羅門绮莫迦(具樂)曾弒其母;央具理摩羅(指曼)曾弒—千九百九十九人:達捨(末生冤王)曾弒其父造無間業,但這些人後來都見谛了,這是因為他們能猛力忏悔所致。所以,如果我們忏悔力量大的話,能從根本上清淨罪業;力量中等的話,能使罪業變輕;力量小的話,也能使罪業停止增長。但如果不作忏悔,我們所造之罪將每天翻倍,這樣一來,即使原先是很小的罪也會變成極大的罪。例如:我們在殺了一只虱子後不忏悔的話,十五天之後,此殺生之罪便是原來的—萬六千三百八十四倍3!這幾乎和殺人的罪差不多了。
我們不想忏罪、對罪業生不起恐懼心,是因為對業果沒有信心造成的。如果有的話,那伯是細小的罪我們也會恥於違犯,這就是為什麼阿底峽尊者在旅行時,當他發現自己犯了一種小的「惡作」時,便立即命令全隊停止前進而作猛力地忏悔。
我們大多數人不相信自己有罪需要忏悔,這是因為對自己犯罪的情況不加思考造成的。如果深究的話,我們可以發現:從今天清晨破曉時分到現在,自己的意、口已犯有多少瞋恚、绮語、粗惡語等:對我們這些出家人來說,除了「他勝」,仔細檢查一下「僧殘」以下的戒,可以發現所犯的罪墮紛若雨降。不僅如是,若不願穿圓裙4,而自稱沒什麼要緊,即成完全的密宗「根本墮」5,同樣的,所犯的菩薩戒「根本墮」也多如雨降。別解脫「他勝」 、菩薩「惡作」 、菩薩「根本墮」、密宗「粗罪」和密宗「根本墮」罪,後者均比前者重十萬倍。如果計算一下的話,從清晨到現在,我們已積集了許多圓滿的惡趣因!所以,我們每天都在造十不善業和違犯三律儀制限。
(帕繃喀大師進一步指出:那些造大罪業的人將受生於地獄中;造中等罪業的將受生於餓鬼中;造小罪業的將受生於畜生中)。這裡所謂的「大」,不一定是殺人打馬等粗顯的罪業。以極強的瞋心稱弟子為「老狗」等以上的罪,就是大不善業。對殊勝田毀謗等,是由福田門故罪業力大。所以,僅今日一天之中,我們便已造集了圓滿的三惡趣因!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該怎麼辦呢?一味地害怕呆坐是無濟於事的,我們必須在今生未死之前,勤修十萬頂禮和十萬《百字明》等,在無始輪回罪業清淨相未出現之前,努力地忏悔防護。關於淨罪相的內容,系出自《准提陀羅尼經》,大家可以去參閱一下《道次第廣論》中所引的文字6。我們每天晚上臨睡前,應配合〔金剛薩缍修念〕,誦二十一遍《百字明》;及配合念誦《墮忏》7作展禮等,努力忏悔。罪墮晨犯夜忏,夜犯晨忏,不與罪墮同行超過一整天。即便不修許多其它的法,專勤於此也未嘗不可。若能忏悔現、後世一切痛苦根源——罪業的話,我們便能消除痛苦,證德也會自然地生起。
現世中罹患疾病等,是因為能感病痛的不善業已經成熟,所以想靠作經忏等強行滅除,往往並無效應。但是,作經忏的果會在將來別的時候成熟,所以我們不要因為經忏無效而生起邪見。(在生病等時作經忏),如同豆子已經在田裡長成,然後再往田裡播撒麥子試圖消滅它們一樣。如果一旦成熟的話,我們便無計可施。因此我們應在受果之前忏罪,就像消滅種子那樣。
忏悔能使小罪根本清淨、重罪轉弱,並使惡趣「定受業」代之以現世罹患大病等。總的說來,罪業無功德可言,但經過忏悔便能清淨,也算是它的一種功德吧。所以沒有一種罪是不能藉忏悔來清淨的,由於淨罪程度的大小視忏罪的心、行強弱而定,所以我們應以強烈的追悔和防護心等來作。
有些修行者在現世屢遭不幸之事,這是事實,但也是極好的征兆。因為他們那些後世將受的惡業(如感生地獄等),已在現世成熟了。有些修行者經常遺失或喪失財產,這表明他們那些將感生餓鬼的惡業已在現世成熟了;相反,有些作惡者卻似乎時來運轉,例如得享高壽等等,但這是將前生修善留下的果,提前在現世中消耗殆盡的征兆。所以,他們將來只會墮入單純領受痛苦之處。仲敦巴法王在後半生中,也示現身患痲瘋病之相。所以,大家對這些情況不要有邪見,應對疾病等生起歡喜。忏悔能清淨我們的罪業,瞋恚則能摧毀我們的善根,這二者有極大的利害關系。此外當知,忏悔應具足四種對治力。關於「依止力」的認定,有人認為是忏悔境,本派則以「皈依、發心」為依止力:正如在何處跌倒,就需在何處站起來;我們犯罪的對象不出佛和有情二種,所以也要依靠佛和有情來淨罪,此即「皈依」與「發心」,這二種修法前面已經解釋過了。
「破壞力」即追悔心,有了追悔心,防護心也會跟著出現。為了使追悔心具有力量,我們應當明白業果的道理。譬如有三個人都吃了有毒的食物,其中一個人死了,一個人病了,另一人雖然還沒有出現症狀,但一定會極其懊悔,並多方設法地使毒物排出體外,而且今後再也不想吃這樣的東西了。同樣的,我與一切有情過去都造集了如毒的罪業,他們有的已經死後投生在惡趣裡了,有的則為三毒痼疾所纏,行將墮入惡趣。而我因為也造了罪業,結果將與他們一樣,所以應該對此生起追悔和防護之心。作為「遮止罪惡力」的防護心應極為堅固才行,我們要認真地修,不要聽了忏罪功德後,便不加注意,使防護罪惡的心松懈了。關於防護心的具體修法,對粗惡語等十分容易犯的罪業,如果說今後永不再犯,極有可能會成為妄語,可是又不能因此就不加以防護:因為缺乏防護心,將使四力不全。所以,能夠完全戒除的罪,我們要下決心完全戒除。否則,就應當下決心在一年、一個月或一天中不犯。若能每天下決心斷除,便有逐日能斷的關要。像這樣熟練之後,我們就能斷除以前的惡習!這是我大寶上師所說的巧妙教授。
「遍行對治力」,也就是由追悔之門正作淨罪的方法,主要有六種:(一)誦如來名號;二二誦陀羅尼咒:(三)誦經;(四)修習空性;(五)供養:(六)修造佛像。我們可以根據情況,選擇一種來修。不僅如是,凡是為了淨罪的目的而修的任何善業——包括念誦《六字大明咒》等,都是「遍行對治力」,而不一定要誦「發露、忏悔〕這樣的文句。所以,對我們出家人來講,在我們走向辯經院時,如果將所有承受寒冷炎熱的苦行視為淨罪目的話,那麼這些也就會成為淨罪的因,但同時也需要具足四力。
上述六種之中,依止名號之類比較容易修。另外,按照先德的規矩,在念誦《墮忏》的同時,自作頂禮。《墮忏》本身明文敘述了全部四力。宗喀巴大師的事業廣如虛空,也是因為由《三蘊經》之門動作積福、淨障等功德所致。《墮忏》與頂禮合修來作忏悔,是宗喀巴大師的宗風。洛札大成就者8也是以此法門來淨障的,後來的所有智者成就師也都致力於此,大成就者洛桑南傑(善慧尊勝)亦稱贊此法功效卓著。就像能滋生高額利息的巨債一旦被免除,負債者極感輕松一樣:我們也應以輕松愉快的心情來修淨罪之法。
那些想頂禮計數的人,應認真地思考「禮敬支—一中所說的內容,但在「禮敬支」中,身敬禮只需合掌便可,實際的頂禮計數應放在「忏悔支」中作比較好。具體方法是:首先念三遍「變多咒」,同時頂禮三次。然後配合《墮忏》繼續頂禮。雖然《墮忏》諸尊已觀在資糧田中,但此處為了鄭重其事,特觀從上師9心間放出三十四束光明:上下各十,左右各七。光端上有三十四個大象抬舉的寶座,均飾以珍珠。因為動物中大象的力氣最大,所以觀想由大象來抬座有淨罪力大的緣起關要。
三十五佛的身色、手幟多不相同10。為了便於觀想,我們可將他們分為五組,每組七尊,每組的身色和手幟分別與五部佛的一部相對應11,即第一組七尊為「不動」,其余四組分別為「毗廬」、「寶生」、「無量光」和「不空成就」之相。第一組七尊中,有二尊例外:「釋迦牟尼佛」仍為上師心間的那一尊;「龍自在王佛」頸部以上為白色,其余部分為藍色,結「伏龍印」:雙手握拳,二中指上豎相抵。這三十四尊佛應觀在資糧田前面、略近自己之處。
《墮忏》念誦法中有三種不同的口授:第一種是從頭念到尾計為一次:第二種是從大師「釋迦牟尼佛」念到「須彌山王佛」算作一次,反復地念誦這些名號;第三種是依次念誦各如來名號多次,例如一座中誦二十五遍《墮忏》的話,即念誦各如來名號二十五次。這第三種教授比較容易觀想,也較容易思惟各尊的功德。後二種念誦法中,在誦完如來名號之後,只需念一遍「如是等十方」作為結束即可。
念誦這些如來的名號有許多功德,大家可以去閱讀一下《墮忏大疏》12等以求定解。如果在三十五佛名號之上,再加誦「如來七兄弟」13名號的話,據說在此末法時代較易滿我們的願。因為我們都希望能速得加持和功德,所以應當加誦「如來七兄弟」名號並作頂禮。在《墮忏》原文中,本來並沒有這麼多「如來」的稱謂,但因為不作贊歎直呼其名是不合適的,所以按照宗喀巴大師的規炬,在所有佛名前,我們都應冠以「如來」的尊稱。
然後我們可誦《總忏悔文》14等,再轉入「我由貪瞋癡增上」等正文。此頌表明:造罪的因是三毒;途徑是身、口、意三門:體性為不善。「別悔除」意為按照三律儀各自的作法來忏悔,此時我們應回憶平時所造的那些罪業,然後認真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