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淡忘與身心健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殿卿有一個不變的話題,那就是自己在孤兒院所受的苦楚,在讀書時的窮困,因家境不好而受到的冷遇,還有婚姻的挫折,以及親戚、朋友如何如何對不起自己……為此一直抑郁寡歡。其實,這都是數十年前的陳年舊帳了,他卻為此所困,耿耿於懷,始終不開心,常年處於負面、陰暗的心態中,嚴重損害了身心健康。這樣活著真是痛苦啊!

  豈不知,有的事情須刻骨銘心,永世不忘;有的事情則要盡快淡忘,所謂事來則應,事去則淨。哪些事該被淡忘?應淡忘人生中的挫折與不幸;應淡忘名利的得失;應淡忘歲月的傷痕;應淡忘流言蜚語;應淡忘別人對自己的傷害;應淡忘陳腐、過時的觀念;應淡忘冷遇和種種煩惱。這樣心理才能擺脫往事的陰影,保持隨緣常樂的狀態。否則,如糾纏於昔日的痛苦中,久而久之,必會損壞身心健康,導致疾病。加州大學一則保健資料提出:81%左右的惡性腫瘤和半數以上的早老性癡呆,都與生活中的負性事件及不良信息環境有關。因此,有必要學會淡忘那些負性事件及不良信息,學會心理的自我保護。

  因此,近代高僧印光法師勸告我們:“在凡夫地,誰無煩惱?須於平時預先提防,自然遇境逢緣,不至卒發。縱發,亦能頓起覺照,令其消滅。……至於橫逆一端,須生憐憫心,憐彼無知,不與計較。又作自己前生曾惱害過彼,今因此故,遂還一宿債,生歡喜心,則無橫逆報復之煩惱。……金不練不純,刀不磨不利。不於煩惱中經歷過,一遇煩惱之境,便令心神失所。能識得彼無什勢力,其發生勞擾心神者,皆吾自取。經雲:若知我空,誰受謗者?今例之雲:若知我空,煩惱何生?古雲:萬境本閒,唯心自鬧;心若不生,境自如如。”(《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81-82頁)如此,則能淡化煩惱,少生煩惱,心境平和愉悅,久而久之,則能不為煩惱所動,猶如中流砥柱,寵辱不驚,處之泰然。有了這份修養和快樂,就是人生的成功。誰不願擁有一個不為煩惱所動的快樂人生呢?

  因此,對錯怪或傷害過自己的人,我們的心靈不要被仇恨、煩惱所蒙蔽,怒火中燒、煩惱怨恨,對自己比對他人所造成的傷害,將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即使在不如意的環境中,也要努力營造一個充滿歡樂與友愛的生活。那麼,回想我們所恨的人的一些優點,念及他的本質善良及曾作過的好事,而對他拙劣的一面視而不見,如此怒氣可能會緩和下來,煩惱會煙消雲散,心中會充滿慈悲。(參觀達摩難陀法師:《如何無憂無懼過生活》)

  是的,人生短暫,何必對過去的痛苦耿耿於懷呢?何必要自己傷害自己呢?對我們最有害的是懷恨、不滿和煩惱,如果把懷恨、不滿和煩惱融化,甚至可以使癌症痊愈。我們一定要將過去網開一面,寬恕所有的人;而寬恕別人,就是愛護自己,是真正、徹底地愛護自己。要知道,最有力量的是寬恕,是慈悲;最有力量的是“當下”,不是過去,也不是將來。我們當下就可以改變自己,可以淡忘不快,可以消解煩惱,可以使我們的生活充滿祥和與友愛。這一切其實就在當下的一轉念之間:你不妨想想,哪一句是你常說的?這兩句是:

  “所有的人對我都不懷好意。”
  “所有的人對我都有很大幫助。”(參觀露意絲茜:《生命的重建》)

  那麼,什麼事情須刻骨銘心,永世不忘呢?是別人對自己的恩德!所謂:人對我有恩不可忘,我對人有恩不可不忘。“雖行布施,而不希求施所得果,……雖有所作而無執著。”(《大般若經》卷第四百六十)為何要牢記別人對自己的恩德?因為要隨緣報恩。貓、狗之類尚且知道報恩,何況人乎?不知報恩如何作人?故佛家提倡上報四重恩:祖國恩;父母恩;師長恩;眾生恩。

  那麼,為何又要淡忘自己對別人的恩德呢?因為念念不忘所施之恩,就意味著時刻期待別人的回報,其心態跡近放高利貸者。一旦對方不報答,或報答得不夠,勢必恨從心起,大罵其“白眼兒狼”、沒良心。於是,煩惱叢生,反目為仇,善緣竟成惡緣。這可真是劃不來!所以應雖行布施而不求回報,作而不執。這就是智慧(般[讀波]若)。有了這種智慧,就能度過煩惱的激流,到達無憂、安樂的彼岸。彼岸何在?就在慈悲與智慧的“當下”!

  淡忘不快,作而不執,這是智慧、灑脫,也是審美:

  瘦竹長松滴翠香,流風疏月度炎涼,
  不知誰住原西寺,每日鐘聲送夕陽。

  (《五燈會元》卷十六)

 

上一篇:修行者的大敵—我慢心
下一篇:宣化上人:為什麼學佛人要斷除世間五種辛菜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