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非常虔誠的信徒,她每天都從自己的花園裡采些鮮花,捧到附近的一座寺院供佛。
有一次,她在供佛時,碰巧無德禅師從法堂出來,無德禅師看到鮮花缤紛,聞到清香滿堂,滿心歡喜,於是說道:“你每天清晨趕來,以鮮花供佛,如此虔誠,令人贊歎。根據佛經所說,常以香花供佛,來世當有莊嚴相貌的回報。”這位信徒非常欣喜,向禅師合手施禮,說:“師父啊,這是我應該做的,可是,一回到家中,就沒這麼好了,全家上下都要照顧,家務繁忙,心就煩亂了。我是一個家庭主婦,如何在煩囂的塵市中保持一顆清淨純潔的心呢?”無德禅師微微一笑,反問她:“你以鮮花供佛,在自家的花園裡栽培花草,相信你對園藝多少有所了解。我現在問你,如何才能保持鮮花的新鮮?”這位信徒回答說:“那就每天換水,並且最好還要把腐爛的花梗剪去一段,這樣水分才容易吸收,花朵就不容易凋謝!”無德禅師親切地對她說:“與此類似,保持一顆清淨純潔的心,道理也是一樣的呀。我們唯有不斷淨化自我的心,並且不斷忏悔、檢討,改正陋習和缺點,剪掉腐爛的‘花梗’,才能不斷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糧,使得心靈的花朵純潔開放。”
信徒聽到如此的啟示,滿心清涼,於是歡喜作禮,感謝禅師說:“多謝師父開示,希望以後有機會過一段寺院中的生活,安心修行。在鐘聲和菩提梵唱中享受修禅的寧靜。”
無德禅師哈哈大笑:“你的呼吸是梵唱,脈播跳動是鐘聲,兩耳是菩提,只要心之所在,無處不是寧靜,又何必一定要在寺院中生活中呢?”
這個信眾在於言下大悟,感激的施禮而去。
是呀,一個人不在於在甚麼樣的生活環境中生活,而是在於以什麼樣的心態去生活。只要自己拋開雜念,平息妄念,又何處不是寺院,哪裡不以寧靜呢? 有句很有名的禅語道:“凡夫轉境不轉心,聖人轉心不轉鏡。”心態決定生活,當我們心中有佛時,無處不道場;當我們心中有美時,我們眼中的世界會大不相同;我剃發出家至今已有十四個年頭了,茕茕孑立,踽踽獨行於天地間,形單影只,顧影自憐。但有一天我漫步在繁華的大街上時,突然發現,那紛紛而來的人們都在向我致意;那匆匆離去的人們都在向我告別;只要我們拋開了自己的狹隘,就會發現,這個世界是一個美好的人間!
《華嚴經》雲:“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挑水雲水僧是一位有名的禅師,可以說飽參飽學,曾在好幾個叢林住過,並在各地教過禅人。
他所住持的這一座禅院,吸引了太多的僧信學徒,但這些學生往往不能忍苦耐勞,半途而廢,使她不得不對他們表示,他將辭去教席,並勸他們解散,各奔前程。此後,誰也沒有發現挑水禅師的行蹤。
三年後,他的一位門人發現他在京城的一座橋下,與一群乞丐生活在一起,這位門人立即懇求挑水禅師給他開示。
挑水禅師不客氣地告訴他:“你沒有資格接受我的指導。”
門徒問道:“要怎樣才能有資格呢?”
挑水禅師道:“如果你能像我我一樣在橋下過上三五天的時間,我也許可以教你。”
於是,這位門人弟子扮成乞丐模樣,與挑水禅師共度了一天乞丐的生活。第二天,乞丐群中死了一個人,挑水禅師於午夜時分伙同這位學僧將屍體搬到山邊埋了,事成之後,仍然回到橋下他們的寄身之處。
挑水倒身便睡,一直睡到天亮,但他這位學僧卻始終未能入眠。天明之後,挑水禅師對門人說道:“今天不必出去乞食了,我們那位死了的同伴還剩一些食物在那兒。”然而這位門人看到那骯髒的碗盆,卻是一口也咽不下去。
挑水禅師不客氣地說道:“我曾經說過無法跟我學習,這裡的天堂你無法享受,你還是回到你的人間吧!請不要把我的住處告訴別人,因為天堂淨土的人,不希望有別人打擾!”
門人哭著跪下來,訴說道:“老師!你珍重吧!弟子確實沒有確實沒有資格跟你學習,因為您的天堂,弟子無法領會!”
諸君,會也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