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居士文章                                              
:轉載  
                                                                                           
                                                                                            
    | 
	  
	慈悲是無量智慧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  |                                                                                                     
    |  | 佛門講慈悲觀,人生在世經受著生老病死的種種折磨。同情感、慈悲感相互支持,相互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對大家都是有好處的。要有施捨的觀點,不能光為自己謀取一切利益,而是一人有難大家相助,與人為善,善始善終,始終如一為別人多行方便,經常用這樣的心態去想、去做、去感應,保持冷靜、平靜的狀態,才有可能和能量相溝通。
 
 我們以佛家慈悲為懷的善心分析人,那麼生病的原因:其一,是遺傳病。我們看一個人的病因,從功態看,一看就能看好幾代;其二,是傳染病,與當地的環境、氣候、地理位置都有關;其三,是心理作用。這與道德品質修養都有很大關系。就目前社會發展,這種病變很多。
 
 很多功法,無論是道家功還是佛家功都是講慈悲、講慈悲為本的。與人為善,心平氣和,安安然然,進入一種自在境界,大自由狀態。講究“空”、“明”,明心見性。只講耕耘,不講收獲;只講奉獻,不講索取。所有高功都講究這個,這是出高功,得大道,認識世界的一個必然規律。
 
 我們要求的境界就是要進入最空曠、最安然、最安詳的這種感覺裡。發一念的慈悲之心,溝通菩提的信息,溝通菩提的靈感與靈光,才能開發和啟發正常人所不知道的一些事物,最關鍵之處就是心態。
 
 大地沒有耕耘也是荒草,經過人們的耕耘就會有糧食。
 
 我們從真心修煉者來說,不會因你做錯了事我去和你計較,而是希望用我們的善意影響,把你影響得、教育得更加善良,而不是因為你的不善良我們就傷害你。
 
 那麼做好事的本身,也不圖回報,有沒有回報呢?比如說你作為一個農民,你到了耕田的時候,你好好地耕田,到了播種的時候,你就去播種,也不追求收獲。那麼糧食能不能長出來呢?同樣能。因為你確確實實耕耘和播種了,或者收獲的更多。那麼你幫助了別人做了一件好事,沒見到別人回報你,你幫助了很多人之後,你不為自己,最後別人也會幫助你。
 
 心正才能證菩提之道
 心歪則萬事皆空
 寬心待人,人人自能幫相助
 慈悲為懷,天地助你成功
 
 |  |                                                                                                     
    |  |  |  |                                                                                                     
    |  | 
	上一篇:素食:蔬菜沙拉下一篇:大寶法王:內在的喜悅是究竟大樂的因
 |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