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教知識
淨土及其殊勝之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佛法上的修持,歸納來說可分爲小乘及大乘兩種。小乘的修持動機是因見六道之苦,尤其是三惡道之痛苦,而對輪回生出了厭離心,欲求解脫。以這種出離心爲動機,配合上戒、定、慧三學,修至有了無我空性的體悟,而斷取對「我」的執著,便成就了解脫自在的境界了。這便是小乘發心者的修持動機、目標及方法。至於大乘者,則基於上述之出離心,進而推廣延伸至不忍見其它衆生在受六道輪回之苦,而生出欲令他們都脫苦得樂的願。但如何才能有最大的慈悲、智慧及能力來救助衆生呢?行者進而發心要成就最上佛境,來以最大的能力來救助衆生,這便是大乘行者的發心 —— 爲利衆生而欲成佛果之菩提心。大乘的修持方法,包括了小乘部份的所有法門,但是卻以不同的動機修持;在此之上,還要修菩薩六度四攝等,經歷大乘五道的修行果境,積聚功德與智慧智糧。這些衆多的大乘修持法門,又可歸納爲顯與密兩類。依顯乘的道路,須經三大阿僧祗劫,亦即很長很長的時間,廣積福慧資糧,最終成佛;密乘的道路,則有即身成佛之法。
不論是大乘顯部教法的修行,或是大乘密部的修持,都需要有適當的修行條件或助緣。我們現在雖得到了這個暇滿人身得以修行,但我們的壽元是不定的,而且十分短,頂多也不過是百歲左右。在無盡的輪回內,這一百年只如閃電一剎即過,扣取了睡覺、吃飯等時間,我們尚余多少時間修行呢?在一生中,我們即使有理想條件而又有心修行,也沒有太多時間,轉眼間便會失去這個身體了。但是,一旦我們失去了這寶貴的人身,下一輩子便不一定有同等理想有利的條件來修持了,只要我們一天還在六道之中,便不可能保證自己常常有有利的條件以作修持。如果掉入三惡道中,是幾乎完全無可能修持的,甚至連「法」的名字也聽不到!就算生在人間,也不一定得遇正法及名師。在人間世界,又有很多不善知識,他們對修持之不良影響極大,譬如說,我們剛剛對佛法有了一點接觸,損友卻教我們去釣魚殺生,或說世上並無因果定律,或說殺生祭祀便可得天神賜福等等,很容易便影響我們的思想及行爲。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我們身邊的朋友全部心地善良,我們多半也會如此;如果親友及所住社會全都喜殺、不信因果等等,除非我們過去生中的善業習氣十分強烈,否則我們泰半也會變得與他們一樣。又即便我們遇上了正法,由於我們處於末法年代五濁惡世,往往只能作少許善因,但所作之惡因卻多不勝數,以致再下一輩子又是再次地掉入三惡道,百劫不得復出。
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世上示現期間,曾經開示過很多個淨土法門。祂不但講及了這些淨土的個別殊勝特征及與衆生之因緣,也教授了往生於它們之中的方法。這許多的淨土法門,全都屬於佛教的大乘法門范圍。這些淨土是諸佛各別依自己的願力、悲心、神通、智慧及功德所化現出來的。我們西藏和漢人都常常會提到彌陀的西方極樂和觀音的普陀淨土,但在佛經裡,提及的淨土有很多很多個,譬如在有關阿彌陀佛的經典內,本師釋迦牟尼佛就說過:「由這個世界,到西方極樂世界之間,有十萬億個淨土!」到底哪一個淨土是最好的呢?其實任何一個淨土都是好的、理想的往生及修行地點,否則佛陀才不會花唇舌去教我們發願往生在它們裡面了!不過,因應個別衆生之根器及因緣,我們與各淨土之緣份是有深淺之分別的。我們個別會較易往生於某些淨土,較難冀望能成就另一些淨土。這並非淨土或諸佛之分別,只是我們個別與各淨土及各佛之因緣不同而已。我們不能說只有某淨土是最好的,或者說某法門是唯一殊勝的法門。如果有某個淨土是最好的,佛陀當年卻開示了這麽多的其它淨土法門,豈不是說佛陀在說廢話嗎?佛陀既開示了多個不同淨土之法門,其意思當然是說它們都是好的及能成就往生的了,所以我們並不能說某淨土絕對就最殊勝。一般來說,我們都與極樂、普陀、琉璃及兜率淨土有緣,但個別人亦可能與其它佛的淨土有不共的宿緣。大家必須視乎個人因緣、信心及喜好,自己決定發願去哪一個淨土。有人會問:「我又想修這淨土,又想修另一個淨土,怎麽辦呢?」這是不必要的顧慮。佛是不會妒忌你不專一而把你拒於門外的。諸佛也不會爭著要「搶」你去祂的淨土裡。你喜歡修哪個或者哪幾個淨土都可以,這是沒矛盾的。但你自己要想一想,是否專心修好一個法門,會更有把握一點呢?如果你今天修這個法門,明天改修另一個法門,這樣是很難有所成就的!這不是佛無能力,而是行者自己的錯失!不過,如果你同時修彌陀淨土、觀音淨土或度母法門,則不算是在修兩個或三個淨土或法門,這是因爲度母乃觀音之其中一個化身,而觀音與彌陀是分不開的;觀音淨土可說是彌陀淨土的一個分區,並非截然不同的另一個國度。如果你想往生彌陀淨土,但又想兼修藥師佛法門,這也很簡單,你修藥師法時,就祈求藥師佛加持令你易往生於極樂淨土便行了。很多人都這麽做,因爲藥師佛答應過會特別照顧五濁時期的衆生,所以在此五濁年代,求祂加持是特別靈驗的!
淨土可分爲三種層次:法身淨土、報身淨土及應化身淨土。法身淨土是唯獨諸佛能知,能到的境界;報身淨土,例如阿彌陀佛之報身土等,則唯獨很高修持境界之大菩薩能到達,我們一衆凡夫一時之間是不易指望的了;而應化身淨土,則是我們凡夫依照佛陀所教的特定方法及視乎因緣,有可能達到的地方。我們平時提到的淨土,譬如說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觀音的普陀淨土等,大都是在說這第三種淨土 —— 應化身淨土,而並非指法身淨土或彌陀等之報身淨土。有些人會問:「到底是要消盡了業障,才能往生淨土呢?還是尚未消盡業障,便以信念及願力而往生呢?」這個問題,如果我們明白三種淨土之間的分別,便很容易回答了。法身淨土只有在成就佛境時,方能說是達到了。報身淨土也只有大菩薩能到,就連境界較低的菩薩也去不到。而應化身淨土,則是我們? 123;著五力及出離心等,配合上佛陀的悲心,便就能順利往生的,並不限於完全忏淨了罪障的大聖人方能到達。忏罪當然有利於往生淨土,而且還是必需的修持,但卻不能說必須完完全全地淨化了一切的業障,方能往生於極樂等應化身淨土之中!如果我們把三種層次的淨土混淆了,便不容易弄清往生的條件了。現在我們明白了三種淨土之分別,也知道一位佛陀便會有三種層次的淨土了。法身土及報身土這兩種淨土,與我們凡夫的關系不大,我們也就不用去想它們了。對我們而言,若能在今生死後,生於任何一個佛之應化身淨土,就已十分十分足夠了!
在淨土中,是沒有苦的。以彌陀淨土爲例,往生該土的人,都在蓮花中化生,而不經由凡俗的母胎而出。往生該處的心識,先會進入淨土的一朵蓮花之莖中,再上升至花的中心。這朵蓮花並不同與我們凡土中的蓮,而是十分巨大的,連整個香港都可以納在裡面。然後淨土中的主尊阿彌陀佛,便會以悲心發出一道光明射向此朵花;花一打開了,你就已經在淨土世界中誕生了!這是往生彌陀淨土者的誕生過程,以我們世俗有限的觀念很難想象。總之,在淨土中化生,是不經歷生苦的。
在淨土中,人人身放光明,現爲十六歲的少年之健康身相,永無老苦。在那裡,不單不會有胃痛、癌症、頭疼等病,甚至連「病」這個字也不會聽到!在淨土,壽命是沒有時限的,永不會有死亡。在淨土中還有種種美麗得難以思議的景色,令生歡喜快樂。
淨土的另一些特征才是最重要的。我們修持佛法,先要依止明師學習聽聞,然後才在他的指導下作思及修的環節。在淨土中,不愁沒有明師教授我們,譬如在極樂淨土中,就是由阿彌陀佛親自作教授的。在淨土中,我們不單不會有四苦等干擾修行,更完全沒有不善的因緣可挑起煩惱。由於沒有作惡業的外緣條件,就算我們想作不善業,也無法做得到!這些淨土中的一切環境及條件,是只利於修善的。我們常說應當求生於淨土,是爲著那裡有修持成佛的有利條件,包括明師益友、無苦與無煩惱等條件,而並非爲了要享受淨土的福樂。在生於淨土以後,並不是就此休止,而是要繼續修持,在那裡漸次經歷大乘五道之果境,直至成佛。求生淨土的人,應以上述動機作爲發心,也即是說爲了利益衆生而願成佛,而爲了要有利條件來修持而求生淨土。我們隨個人之因緣和喜好,可以發願往生於任何一個應化身淨土,例如文殊大士的淨土等,並不一定限於要求生於極樂之中。在積聚往生業因及資糧時,我們因應不同之願生地點,修持之法門有所不同。但一旦成功往生之後,我們便可以由一個淨土到另一個淨土。它們之間並無疆界,到時只要我們起念便能達到。我們在某個淨土中修至大乘五道中的見道時,便會不經特別修行而成就各種神通能力。至修到大乘五道中之修道時,便有往訪任何應化身佛土之能力,可以到諸佛之剎土向祂們一一學法。在此時,由於行者已有自主的能力,所以可以自主地選擇返回人間世界或六道中的任何一個地方投生,以利益有情衆生。這種行者,外表就像與我們一樣的凡夫,但其實有如污泥中的一朵蓮花。這種境界的投生,並不同於凡夫的輪回轉生。我們凡夫是無法自主的,只因煩惱及業力而無奈地、無選擇地在六道中投生。如果有選擇的話,大概沒太多凡夫會選擇轉生於地獄中吧?但不幸地,凡夫沒有絲毫的自主權。上述境界之有自主生死能力者,在選擇於六道投生時,其投生之因是對衆生的悲心,其投生地點是與他有緣之衆生所處之處。我們這些凡夫,投生並非出於自己選擇,所投生之因是煩惱及業力,所生地點是與業力相應之處。
剛才已經說了淨土之殊勝利益,我們當願發心往生其中。有些人以爲發願往生淨土,是爲了一己一勞永逸地去那裡享福,所以便以爲這是自利的修持或小乘的發心。其實這十分錯,剛才已說過了,發心往生淨土是爲了要成佛來利益衆生,並不把它視爲修持的終點。這一點我們必須弄明白!
想要往生淨土的人,必須依大乘五力之修持。五力是白法種子力、發願力、對治力、串習力及祈禱依止力。爲什麽稱它們爲「力」呢?這是因爲它們是把我們推上淨土的力量。不論我們發願往生於哪一個佛陀的淨土,都必須具備這五種共通的條件,否則斷不可能成功!
白法種子力& 61548;
此即包括了任何能令我們生於淨土之因緣種子,譬如布施、供燈、供香、供花、持戒、放生、造佛像、憶念佛陀和誦念佛名及咒等,而以這些善因全回向予往生淨土之目標。以上所說之善行,便是「白法種子」,但如果不善作回向或發心不正確,它們頂多只是生於天界或人間之因。故此,我們即使在供養一根短短的香時,也要回向予往生淨土此目的,這便能積下一個小小的往生之因。正如一個富有的人,隨時便可以買張機票便出國旅游,但一個窮人則需努力上班,一點一滴地把錢存起來,到錢夠了才可以旅游;同樣的道理,一些大修行人要去淨土是易如反掌的,但凡夫則必須努力積集一個又一個的小小的善因,把它們一一回向,才能有一天到達淨土。我們都是凡夫,大的修行我們是辦不到的,只好努力積集這些小小的因,積集得越多越好!在知道自己快將壽終時,我們更應廣作布施及供養三寶,多積白法種子。
發願力& 61548;
如果我們沒有強烈的心願要去淨土的話,又怎會有動力修持往生之因呢?所以,我們必須在心中努力培養這往生之大願心,經常至心猛力發願要往生於淨土。這種強烈的心願,是策發我們修持的一股動力。
對治力& 61548;
在開示與淨土有關之五力時,對治力主要乃指見六道苦而願出離之心。如果我們有許多白法種子資糧,又有很大的願要往生淨土,甚至連修持也很不錯,但同時卻對六道執戀不捨,是很難指望成功往生的。一邊想要生於淨土,一邊又對六道不願放手,就像兩根繩索,一條由上而扯,一條在下面縛著,人沒可能跑得去哪裡!
出離心並非限於指不想留在六道之中的心,而是一種靠參想六道苦、明白苦之本質、怕苦、厭苦的這種實在的覺受。要生起這種覺受,必須依《菩提道次第廣論》等典著中所教,重復禅參地獄之苦、餓鬼之苦、畜牲之苦乃至三善道之苦等等,而且不是單單想象一下或讀一遍這些眾生之苦,猶如事不關己似的,而是要觀想身歷其境,至生起覺受爲止。這出離心十分十分重要,因爲它對治我們執戀六道的心。我們不能止於對出離心有少許認識便滿意,必須致力於培養出真正的、猛厲的出離心,否則便如縛腳之鳥,徒有羽翼卻飛不起來。在臨終時,我們更必須放下對親友、財産的依戀,否則即使淨土法門修得再好,仍如腳纏鉛球的小鳥,雖本有能力飛,卻始終飛不了多遠!
串習力& 61548;
串習力是指對淨土及其法門之熟習。這是往生淨土的極大助緣,有了它便能不費力地輕易往生。衲舉些例子來說明:如果你十分喜歡某個人,你會在夢中也夢到他,或者清早乍醒,毋需經由任何人提醒,腦海中第一剎那便會想到他的形像;又或者你幾十年來都在工廠裡做同一個崗位,每天一上班你便能自然地工作,不需思索便能完美地做到該做的事,這便是熟習的功用了。在日常的行、住、坐、臥中,我們持讀地思及淨土及所修持的淨土法等,便能在意念中熟習,在死時便能不費力地,因爲長期習慣而自然能運用上平時的修持了。
祈禱依止力& 61548;
這是指對淨土的信心及對上師、佛陀等之依止心。以彌陀法門爲例,此力則主要指對彌陀之悲心及力量有信心、對祂一心依止、祈請祂帶引我們去極樂淨土。這一力在平時必須培習,在臨終時尤爲重要。
五力爲自力。在一個人成功地往生淨土時,其實還有其它的力量因素在內,包括了佛之悲心、佛之攝召力、佛之加持力等等,這些是他力之因素。
以上所說的並非藏傳佛教獨有的理論。不論是哪一個淨土法門,都必須依賴此五力而往生。漢地盛行彌陀淨土信仰,主要依誦念佛號的修持爲具體方法,但始終來說漢地彌陀淨土信仰也離不開依賴這五力。西藏的宗派中,有稱爲「遷識」的一種修持方法,很多漢人迷信它是往生淨土的保證和快捷方式,其實修行哪會有快捷方式可走呢?如缺乏五力,盡管你天天在大叫「吽」、「呸」(注:指西藏遷識法之修持),也絕不可能往生淨土。反過來說,如果我們具足五力,以此作爲往生的資糧盤川,便斷不可能不往生淨土。故此,我們當知道,此五力乃一切淨土法門之最根本要訣。
|
|
|
|
|
|
上一篇:菩提心和六度
下一篇:尋找及依止上師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