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濟群:在日常生活中(座下)如何修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在座下時,我們又應當如何用心、如何保任?凡夫心念如流水一般,連綿不絕。我們的每個念頭和妄想,都不是無緣無故而來,而是源於日常的積累。若希望禅修進展順利,座下功夫亦很重要。擁有健康、如法的生活,座上才有較為安定的心,修行也才能相應。若平日拼命攀緣、執著,想上座就平靜下來,只怕是樹欲靜而風不止。我們最執著的,一定是座上出現最頻繁的妄想。如果擁有平常心,於一切清淡面對,座上自然容易入靜。心念是延續往返、迴流不止的。所以,我們既要重視座上的觀修,更要注意座下的如法生活。

  生活中,我們應注意以下四點:

  首先是守護根門。根、塵相對時,往往會喜順厭逆。凡夫面對順境即生貪著之心,面對逆境即生嗔恨之心。此時應以正念和智慧觀照,不使心粘著於順、逆之境。雖知境界順逆,但了知一切如幻,不隨其動。但應特別注意的是,修行不是對外境沒有感覺,否則即與木石無異,並非修行正道。我們應保持心的靈敏性,保持對境界的高度覺知。同時,了知一切皆如夢幻泡影,不起絲毫貪、嗔之心。

  其次是正知而行,包括兩個不同層面的修行。從基礎層面的修行來說,即此應作,此不應作,如受持戒律。但從更高層面的觀修來說,能對各種境界保持覺知即可,無需再對境界進行判斷,既不執取、亦不生厭,這是回歸生命本原的直接手段,一旦擁有這種力量,就不會被境界傷害。歸根結底,禅修正是要培養不受境界和念頭左右的能力。

  第三是飲食知量。用餐時應避免吃得過多或過少,避免貪著之心,並心存五觀。同時還要有利他心,為更好利益眾生而吃,也為身上八萬四千蟲而吃,若不進食,它們也會感到饑餓。

  最後是勤修悎寤瑜伽。《佛遺教經》雲:“初夜後夜,亦勿有廢。”即初夜、後夜要專心修行,中夜可以稍微睡一下,但不能睡得太深,並以吉祥臥的姿勢入睡,否則容易放逸。養成良好的習慣,於睡眠時也能用心。白天如何用心,也應帶著這種用心方式進入睡眠。若能做到這一點,即使在睡眠中,也不會空過的。

如果做到這幾點,無論是在座上座下,都能貫穿著如法的修行生活。  

上一篇:何為四重恩
下一篇:演照法師:孝順父母 — 世間第一福田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