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轉載
“惡口”的快意是罪過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佛家講十善,其中之一是說“不惡口”,就是不說粗惡毀辱他人的話,不講咒詛他人的惡毒言語。
惡口,就是指那些出惡語穢言,或罵人,或罵風咒雨、怒罵畜牲等的惡言。這是我們文化傳承中的低劣的基因,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文化“劣根性”。
惡口,絕對不能算是一種評論形式,應當是一種網絡暴力。在網絡陰溝裡或是網絡廣場上潑口大罵,又經成了網絡上的一道風景,有些人把這種漫罵真的當成了一種事情,有事沒事就會找幾個對象來惡罵一通,象“水浒傳”中的“沒毛大蟲” 。面對這種人,你真的無可奈何,你理他不理他,他都很得意。
唉!!!人沒有了靈魂的羞恥,誰又能把他如何呢?我真替宋朝的大俠楊志鳴不值,急了眼,犯下一個低級的錯誤:以一個下三爛的態度決定了自己的態度,把自己等同於一個自己所厭惡的東西。
“惡口”的直接目的地就是以漫罵來打擊他人暢意自己,可中國人是從罵聲中走出來的,怕是都有對“惡口”的免疫力。回擊漫罵是因為尊嚴,而不是因為罵。
當“惡口”成了一種網絡社會現象時,批評某一個人是無趣的,我們有罵人的傳統,也有罵人的文化,當網絡這種開放的媒體出現後,迎來了虛擬的時代,這也給“惡口”提供了非常好的成長條件,於是我們的傳統被放大和發揚了,被嚇了一跳的外國人看我們是一群怪物,直呼“網絡暴民”。
以善意為界,為人出發於善意,這怕是連打家劫捨的山大王都能認同的道理,現實生活中這是象空氣一樣普通的為人之道,可一到網上,空氣就消失了,有些人就失去了善意,成了語言的暴力者。看來真不能以簡單的道德來理解這個問題。
找出網絡語言暴力的深層背景並不難,從古到今,中華文化對宗教態度都是實用主義的,中國並沒有真正地從根本上接受宗教,中國人的靈魂從來都沒有一種絕對的制約力量,一個沒有靈魂制約的民族,發生什麼樣的事都有可能,網上惡罵算不了什麼.
二十多年前讀的泰戈爾的詩,有一首給我的印象很深,原詞都忘光了,意思是一位畫家仇恨一個人,一心想報復,最後他驚奇地發現自已畫的畫全是仇人的肖象,他感歎了:報復回到了自己身上。對於網上“惡口”的人,怕是最後的結果也會是如此。
佛經說:惡口者,將來當受畜生果報。佛家講生命的因果報應,不惡口就是積德,會有善報。 縱使你不信因果,不畏神鬼,恣意妄為,不畏報應。迷途的羔羊也該明白“惡口”無論如何不是什麼好事,損人不利已,惡罵聲中收獲的快意會化成罪過。
一個相互尊重、和平安寧的世界,多好!
地藏王菩薩發大願,要救所有受苦受難的地獄中的眾生,可謂大慈大悲。祈求我佛,救我們於水火之中!
阿彌陀佛!
|
|
|
|
|
|
上一篇:從矛盾的語言裡看禅的世界
下一篇:洞察秋毫的悲心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