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法師開示  
                                                                                                                        
                                                                                                                        
                                                                                          
                                                                                            
    | 
	 
	  
	
	毛淡棉帕奧禅師:無上的布施7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                                                                                     
   
                                                                                                     
     |                       
     
	   在此,我想告訴各位,如果你想從布施中得到善報,你應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1. 你必須有德行;  
  2. 你的布施物必須以正當的方法取得;  
  3. 你必須有清淨無染的心;  
  4. 你必須對業果法則具有充分的信心。  
 
  再者,如果你是受施者,並且對布施者有足夠的慈悲心,那麼你也必須有德行。如果你的德行伴隨著禅那及觀智,那是更好的。為什麼呢?因為這種布施將為布施者帶來極佳的果報。請留意接下來的這種布施(第四種布施的淨化)。  
  四、在以下的情況,布施因布施者與受施者雙方而得以淨化:  
  1. 布施者有德行;  
  2. 所布施之物以正當方法取得;  
  3. 布施者的心清淨無染;  
  4. 布施者對業果法則具有充分的信心;  
  5. 受施者亦有德行。  
 
  對於這種布施,佛陀說「……阿難,我說這種布施將帶來圓滿的果報。」此布施可帶來無可計算、無可衡量的果報。如果受施者的德行伴隨著禅定、觀智或道果智,那麼這種功德是極超勝的。  
  在此,我要舉另一部經,這是《增支部六法集難陀母經NandamataSutta, Chakka Nipata, AvguttaraNikaya》:一時,佛陀住在捨衛城(Savatthi)給孤獨園(Anathapindika’sPark)裡的只園精捨(Jetavana)。難陀(Nanda)的母親是佛陀的一位在家弟子,住在維路堪達迦(Velukandaka)。她布施飲食,此布施具足六項條件,而且受施者是以捨利弗與目犍連尊者為首的比丘僧團。佛陀以他的天眼看見此布施,並告訴比丘們:「諸比丘,維路堪達迦的居士對以捨利弗與目犍連為首的比丘僧團,做了一次具足六項條件的布施。諸比丘,什麼是具足六項條件的布施呢?諸比丘,布施者必須具足三項條件,而受施者也必須具足三項條件。  
  什麼是布施者的三項條件呢?諸比丘,  
  一、 布施前他內心歡喜;  
  二、 布施時他內心滿意;  
  三、 布施後他內心愉快。  
 
  這是布施者的三項條件。什麼是受施者的三項條件?諸比丘,  
  一、受施者已斷除貪愛或正在嘗試斷除貪愛;  
  二、受施者已斷除瞋恨或正在嘗試斷除瞋恨;  
  三、受施者已斷除愚癡或正在嘗試斷除愚癡。  
  這是受施者的三項條件。」  
  總共合起來為六項條件。如果一項布施具足此六項條件,它將產生無量與崇高的果報。  
  佛陀進一步解釋:  
  「諸比丘,這種布施功德之大是難以衡量的。它不是只藉著說:『有這麼多善行的果報、福德的果報,由此積聚了善業,結成福樂的果報,導致投生天界,造成快樂,是眾人所期盼與喜愛的。』就可以測度。此福德善業的廣大程度真的只能以無數、無量來計算。諸比丘,譬如大海中的水難以衡量,我們不能說:『有這麼多桶的水、有幾百桶的水、有幾千桶的水、有幾十萬桶的水。』因為海水的巨量只能以無數、無量來計算。如此,諸比丘,具足六項條件的布施其功德也是難以衡量的;這功德的廣大程度真的要以無數、無量來計算。」  
 
  為什麼呢?布施者具有《布施分別經》所說的四項條件,即:  
  一、 她有德行;  
  二、 她所布施之物以正當的方法取得;  
  三、 她的心清淨無染;  
  四、 她對業果法則具有充分的信心。  
 
  再者,她也具足《難陀母經》中所說的三項條件,即:  
  一、 布施前她內心歡喜;  
  二、 布施時她內心滿意;  
  三、 布施後她內心愉快。  
 
  這些條件對布施者而言非常重要。不論布施者是男或女,如果希望得到無數、無量的善報,那麼他或她應當努力具備這些條件。但是根據《布施分別經》,受施者也必須具有德行。根據《難陀母經》受施者必須是已修行止觀達到阿羅漢果的比丘或比丘尼,或正在修行止觀以便斷除貪愛、瞋恨、愚癡的比丘或比丘尼。 	
    
     |          
     |                                                                                     
    
                                                                                                       
     |                       
      
      
     |          
     |                                                                                     
    
                                                                                                       
     |                       
    
	上一篇:毛淡棉帕奧禅師:無上的布施6 
	下一篇:毛淡棉帕奧禅師:無上的布施8   
      |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