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新聞

 

世上僅存2顆:佛祖肉身捨利(圖)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按此在新窗口浏覽圖片


 闊別近30年 23日起接受10天觀瞻

  佛祖肉身捨利重回雲居寺

  今天上午,房山區正式對外宣布,世界上最大的石經博覽園——中華石經博覽園奠基儀式將於6月23日在房山舉行。同時,闊別近30年後,被稱為“海內三寶”之一、世界上僅存的兩顆佛祖肉身捨利也將於當日迎請回出土地——雲居寺,並開始為期10天的觀瞻。

  雲居寺開建最大石經博覽園

  記者從雲居寺了解到,世界上最大的石經博覽園——中華石經博覽園將於23日在雲居寺東側奠基。總占地面積30.08公頃的中華石經博覽園,建築面積達5萬多平方米,投資3億多元,計劃在3至5年內建成並向公眾開放。

  中華石經博覽園包括石經博物館、石經碑林、休閒養生中心和餐飲街區共4個區域。其中石經博物館占地40畝,建築面積7357平方米,投資7000多萬元。石經碑林占地120畝,包括文物解讀區、石文化體驗區等。

  此外,園內還特設了可以進行鮮花、薰香沐浴、佛樂欣賞、修身養性、禅定修養的休閒養生中心以及提供素食的餐飲街區。

  雲居寺景區主任雲桂榮告訴記者,目前,雲居寺中珍藏有14728塊石經,分為兩部分存放。其中,一部分在雲居寺的石經地宮中存放,另一部分在石經山的9個洞穴內存放。現在存放在地宮中的石經都疊在一起存放,不便於參觀。石經博物館建成後,館內將陳列出石經復制品、原經拓片及石經的經文解釋。

  佛祖肉身捨利世界僅存2顆

  記者從今天上午房山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闊別近三十年後,23日,1981年出土於雲居寺雷音洞的“國寶”佛祖肉身捨利將重回房山雲居寺。屆時,將舉行隆重的雲居寺佛祖肉身捨利迎請法會,有多位高僧、僧眾、居士參加迎請儀式。

  佛祖肉身捨利1981年出土於房山雲居寺雷音洞內,此前已在雲居寺埋藏了1300年之久,是國家級文物,與北京八大處的佛牙、陝西西安法門寺的佛指並稱“海內三寶”,是世界上僅存的唯一兩粒佛祖肉身捨利,出土後一直珍藏於國家金庫內,後來首都博物館新館建成後,才移至首都博物館保存。

  觀瞻票價初定20元左右

  雲居寺景區主任雲桂榮告訴記者,從6月23日至7月2日,佛祖肉身捨利將供奉在雲居寺最大的殿堂毗盧殿內接受觀瞻。觀瞻可能要另行購票,初步預計票價在20元左右。每天早晨8點半開始,一直到下午5點,民眾及信徒都可在雲居寺內觀瞻拜谒。10天的觀瞻活動結束後,捨利將被送歸首都博物館繼續珍藏。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崔國民稱,作為文物,佛捨利在保管和保存上,與普通文物不同。需要高規格的恆溫、恆濕和密封保存。因此,安放在首都博物館中更利於保存。

  雲桂榮透露,盡管目前雲居寺尚不具備長久保存佛捨利的條件,但是中華石經博覽園在建設過程中,初步規劃將在地下特別修建一個捨利宮殿。用科技手段建造的捨利宮殿完工後,有望將佛祖肉身捨利迎回雲居寺進行長久收藏。

  觀瞻捨利禁止帶包入寺

  雲桂榮表示,由於佛祖肉身捨利是國家級文物,此次觀瞻將采用最高規格的安保措施。從首都博物館至雲居寺的武裝押運途中,將實行全路段戒嚴。而在雲居寺接受觀瞻期間,將采用人防、物防、技防等多重安保手段。

  雲桂榮透露,武警及文物保護單位工作人員將對捨利進行24小時守護,確保國寶在觀瞻期間萬無一失。所有入寺的游客都將首先進行安檢後方可進入。此外,為了保護文物的安全,游客將禁止帶包入寺。一旦人流量超過了平時浴佛節廟會的人數,寺內還將進行客流限制。

  23日上午雲居寺將進行佛祖肉身捨利的迎請儀式,因此會限制游客人數。雲居寺景區工作人員建議,游客最好在24日再前往進行參觀。

  背景鏈接

  -佛捨利

  捨利是古印度梵文名稱,其本義指屍體或靈骨。佛捨利特指釋迦牟尼火葬後遺存的固體物質。佛教捨利的含義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一是生身捨利,也稱真身捨利,即佛陀火化後的遺骨,其又分3種:(1)骨捨利,白色。(2)發捨利,黑色。(3)肉捨利,紅色。二是法身捨利,是指佛教大小乘一切經典。三是全身捨利,最初指多寶佛之捨利。四是碎身捨利,最初指釋迦牟尼佛捨利,釋迦牟尼佛入滅時因火化而使屍骨碎裂,故曰碎身捨利。五是影骨捨利,指用其它材料仿制或代用的捨利,佛教認為影骨捨利與真身捨利具有同等的加持和功德。六是佛弟子的捨利。七是高僧活佛的捨利。

  -雲居寺佛捨利的故事

  1981年11月26日,原房山縣雲居寺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員在清理石經山雷音洞地面時,在拜石(雷音洞四根千佛柱中間位置,一塊方形石板下)發現了明代庋藏佛捨利石函,把石函運到雲居寺之後,打開石函,依次是隋青石函、明漢白玉函、隋銀函、羊脂玉函,在羊脂玉函裡發現了兩粒狀如紅色粟米的佛捨利。

  據史書記載,隋文帝楊堅幼時曾寄養在尼姑智仙家中十多年。智仙說楊堅佛性自通,預言他日後定會登基,並重興佛教。果然,楊堅做了皇帝以後,大興佛事。炀帝即位後對佛教笃信依然。靜琬與被炀帝尊為老師的智者同出一師,炀帝得知靜琬刻經之事後,賜予捨利以為表彰。因當時戰事仍頻,靜琬深怕捨利遭劫,將捨利安放於雷音洞中。

  千年後的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五月十二日,達觀和尚來雲居寺,率侍者整理雷音洞。這時發生了一種奇異的現象:“光燦巖壑,風雷動地”。達觀在墊平洞中拜石時發現下面有地穴,地穴中藏有石函,內有隋大業十二年埋下的佛捨利三粒。佛寶出世,轟動朝野。慈聖太後下旨將捨利迎入宮中供養三日後重新安放在雷音洞內。

  198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羅炤,在石經山施茶亭遺址明代的碑文中,發現雷音洞在明代出土過佛捨利,11月26日,在雷音洞發現了佛捨利。

  本報記者 張楠  

上一篇:淨空法師:落實《弟子規》能化解世間災難
下一篇:謝允華居士往生記實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