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晉美彭措法王:以妙觀察智解開煩惱與困惑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法王晉美彭措 傳講

索達吉堪布 口譯

身處此六道輪回中,紛繁復雜的痛苦與煩惱圍繞著我們,煩惱之猛火不同尋常般熾盛,在此痛苦的驚濤駭浪中,我們不能就此怯懦,應該鼓起斗志運用佛法的智慧來進行觀察與對治。
在末法時代這劇烈的煩惱和痛苦當中,能夠獲得佛法甘露水的人極其稀有,現在的人們擁有的快樂非常稀少,就是因為他們的心靈沒有受到佛法甘露水的滋潤。
如果我們時時以佛法教言來要求自己,三門行為便不會有過失,相續中也沒有煩惱,那我們就會處於異常安樂的狀態之中,這種生活就像天人和菩薩一樣。但天人的生活和菩薩的行為,實際上就是通過妙觀察智和積累善業資糧而獲得的,而世間眾人的痛苦與煩惱就是前世積累惡業的後果,世人並未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過失,反而怨天尤人,這種作法確實是愚不可及。
如果眾生的苦樂感受是由別人造成的,那麼在地獄中承受千百萬年劇烈痛苦的煎熬,這樣一個悲慘的下場,又是誰令我們得到的呢?實際上任何怨敵對此都無能為力,只是自己前世的惡業所招感,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如臉上有油污,自己只有用鏡子照了以後才能明了;同理,眾生前世所造惡業和善業往往在今生顯現各種苦樂。就像我們臉上如果沒有各種污跡,在鏡子中也不會顯現出來;同樣,如果我們以前沒有造下惡業和善業,那今生當中就不會有苦樂的感受,所以眾生現世的快樂與痛苦就是前生所造善惡業的無欺果報。
我們已經知道,世上一切安樂與痛苦都源自於我們自身。尤其是造下殺生和殺人的重罪,殺生者在即生中肯定會感受痛苦。為此,對於今生中感受的各種痛苦,我們千萬不能埋怨親友和環境,認為這些都是他人造成的,此說法非常愚笨並企圖推卸責任。
作為凡夫,心情不太暢快或經受幾番困苦,這一切的一切都與別人、環境無關,雖然有時生病了遷徙他方可能會有所好轉,但其中並不存在必然的聯系,只與自己這個主要因素有著莫大的關系。
當年我(法王)生病時,不少人以為是著魔了,但我明確知道這是前世的業力所感,故當時即吩咐大家切切不要為我打卦問卜。有些人以為是某些人供養的信財不清淨而造成我身染重病,但我認為這種說法並不究竟。因為我們作為出家人所享用的,全部都是信眾的信財,如果其中一部分不清淨,則所有的信財都不清淨,這種說法沒有任何意義。其實每一個眾生的病因都是前世的業力所招感,對此我們應該勵力忏悔以臻清淨。
從表面上看來,別人及外部環境對於我們的苦樂感受有著非常客觀、直接的影響,顯現上是這樣一種規律,但實際上外部的環境是通過自己的綜合業力所起現,外面的人也是受著業力的差遣,他們是根本沒有自由的。
那麼在往昔業力成熟現前之際,不管擁有何等的辯才也無法分離和驅走這種痛苦的果報,以前所造的罪業必定會成熟受報,到時哪怕是天人的神變也無濟於事。
猶如在夢中感受快樂和痛苦,眾生的一切苦樂感受也就是自心所顯現的。所以乃至心沒有遠離能取所取的執著之前,我們是不能從世間虛假的夢幻中醒來,換句話說,乃至自心清淨之前,我們始終是不能從痛苦中得到解脫。
在日常生活中,這類事情屢見不鮮,如有人說邪魔、外道、怨敵及非人等加害於我,其實這是一種愚人的說法而已,這種做法本不高明且落於愚魯,如果再加上對外境生起貪嗔等煩惱,則更是愚不可耐。
當我們遭遇怨敵傷害時,淺慧之人自然對敵人生起嗔心,乃至采取各種慘絕人倫的報復手段,如此錯誤的後果我們可想而知。釋迦牟尼佛也曾著重指出,所有的痛苦與快樂為眾生自己前世的業力所致,把傷害自己的原因歸咎於外境與別人而不知勵力忏悔業障的這種人,只會增上分別煩惱,而在這個怪圈中無法解脫,今生來世也不能遠離痛苦。
本來世間的一切萬法都是緣起顯現的,其根本是眾生的無明煩惱,若不解於此,而以為外境傷害我,自己所造的罪業果報卻埋怨他人,這並非明智的想法。如身處地獄的業重眾生,不管怎麼對閻羅卒生起嗔心也毫無意義,對有情生起嗔恨心只會毀壞自己的今生後世,尤其在人們患病之時,對病魔和鬼神生起嗔恨心,就會給自己的今生來世帶來無邊的痛苦。
一切禍害的根本就是眾生的心,也可以說是前世所造的罪業,如果我們通達這個道理,則一切的痛苦煩惱自然滅盡,在前面我們已經學過十二緣起,明了從無明到生死整個輪回的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是自己業力現前所感,不應再埋怨其他的人和事物。
一切禍害的根本就是我執,如能斷除我執,自然滅盡一切世間的痛苦與禍害。寂天菩薩如是雲:世間所有的痛苦皆因我執而產生,斷除我執,一切世間的痛苦、禍害自然滅盡。世間人不知道本來就不存在一個實有的自我,反而緊緊地執著自己不肯放開,若能修持無我空性,這樣的人生自然充滿陽光,不會空耗光陰。相對而言,大圓滿、大手印、大中觀在所有的法中遣除我執最為殊勝。
有些人根本不明了疾病的根源為自己本人,反而為表面上的飲食不當而生起嗔恨心,如此又有什麼意義呢?其實疾病的根源是由於自己的五毒煩惱和行為不當所引起的,比如有些人患上了藏傳醫學中所說的三大類疾病中的膽病,而油類食物不利於膽病,但此時不了知自己的身體狀況,而去隨意享受油類食物,隨後病情加重,就只能責怪自己,而不應該怪油食,對於油類食物,你就不要生起很大的嗔恨心。若是一個有智慧的人,知道自己身體不調,而且行為也不慎重,而導致這種病患,於是就會請善巧的醫生對症下藥,病體也會逐漸康復,這是一種有智慧的行為。作為一名膽病患者,遷怒於油食而生起煩惱是徒勞無益。同樣的道理,世間上一切痛苦的根本原因就是眾生自己往昔的業力,在此基礎上添加一些暫時煩惱等外緣,就形成痛苦,如果明白了這個道理,作為一個修行人,就能斷除惡法,修持善法,我們就可以常時安住在快樂中,過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對於煩惱,我們應該詳加觀察它的因、緣、本體以及作用。對於煩惱的本體,我們應以如夢如幻來認識。如果沒有斷除煩惱,依此會造下惡業,所招感的果報就是痛苦,故世間一切痛苦的根本就是煩惱,然而,只要使用妙觀察的智慧就能斷除煩惱——這個令眾生流轉三界輪回最主要的疾病。
眾生無量無邊,煩惱病也有八萬四千種之多,對此也只有以智慧和大悲才能徹底調伏,如龍樹菩薩在《寶鬘論》中指出:唯有大悲空性藏的菩提心,即智悲無二無別的菩提心才能斷除無邊煩惱。顯宗是如此提倡,在無上密乘中也需要著重提出,如在密乘中修持生起次第時,首先要修持三等持。在第一個真如等持時,觀想一切諸法成為空性;然後是顯位等持,即對無量不了達空性的有情生起大悲心;最後是因位等持,就是觀想自身成為本尊身相。同樣,在無上大圓滿中,大悲心與菩提心也是不可或缺的。
煩惱的因實際上就是非理(不合理)的顛倒意識,也即是本來不淨執為清淨、本來無常執為常有、本來無我執為有我、本來是苦而反執為樂,總共有四大類顛倒分別念。如對女人的不淨身體生起貪染心時,首先是執著女人的身體為清淨,從中可以得到快樂,然後就認為她美麗悅意,產生了如此非理執著,則自然滋生煩惱與貪心,因此煩惱的因就是非理作意。
其次是煩惱的緣,即是煩惱所緣之外境,如生嗔恨心時,即對外境的鬼神、怨敵生起嗔恨之心,貪心也是對外面的色、聲、香、味、觸等法生起貪心,故依靠外境而產生的為煩惱的緣。
然後煩惱的本體呢,就猶如夏日的陽焰水。如不用智慧去觀察時,輪回的眾生被相續中猛厲的貪嗔煩惱掌握與控制,而真正運用智慧去觀察其本性時,無論在身體的內中外,還是在外面的地水火風等大種上也無法找到一個煩惱,就像陽焰水一樣,其實就是空性無實有的。
最後,煩惱的作用就是捆縛愚癡的眾生,具有智慧的人就斷然不會為煩惱所困。
如果有人已經通達煩惱的本性,他就可以依靠如理如法的對治來斷除煩惱獲得解脫。這裡所謂的對治,也就是在勝義中一切煩惱猶如虛空,遠離一切戲論;在名言(世俗)中,煩惱如幻如夢,顯現而無有自性。明了以上道理之後,此人便是證悟了煩惱的對治法。如是我們恆時修持煩惱的違品,則煩惱會自然滅盡。
若對外境與自身執著為端嚴美妙,就會生起劇烈的貪心。比如以為女人的身體嬌媚可愛,這種非理作意再三生起後,相續中的貪心就會像大海中的波浪一樣重重無盡,不可抑制。在此世間,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大多仰慕異性的姿容,但當我們用智慧去觀察時,則不管是自認為多麼殊妙的外境,其實都並無任何可愛的地方。
我們所貪執的人身,本來是大便小便、膿血、鼻涕以及各種小蟲等不淨物構成,對於這一點,我們可以現量見到。一旦我們親見這些不淨物排洩出體外時,都不會產生起愉悅的心情。實際上人的身體就是一個裝滿各種污穢不淨物的肉皮口袋,既然當我們見到一塊普通糞便時也不會產生暢快感覺,那我們怎麼會對充滿一大堆不淨物的身體生起貪染之心呢?
對於你所貪愛的人,假如他身體的一部分殘缺以後,你是否還會像原來一樣喜歡他呢?如你所貪執的這個男人或女人的鼻子沒有了,或者是眼睛、耳朵沒有了,我們看見他都是不會生歡喜心的,至於由各種不淨物聚合成為一體的這個人身,我們為什麼還對它產生歡喜心呢?根本就不存在產生歡心的對境。
其實我們所貪執的人身也是由各種體細胞聚集而成的,比如你所貪著的某人的大眼睛,實際上也就是由晶狀體、睫狀肌、角膜等物質所組成的,如此分析之後,人身中也就不存在歡喜心的對境了。
在此我們再回過頭來分析一下能貪執的心,如一個男人愛上某女人而結為夫妻,開始時認為她青春美麗,不可方物,但過一段時間後,他就再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妻子,當初他非常貪愛的妻子現在已經毫無吸引人之處,於是他又開始追求別的女人了。實際上以前他所鐘愛的女人,與今天他所討厭的妻子同為一人,根本就無有任何差別。
因此有貪心的這種人,就如瘋子,那狂亂的分別念就像是風中的棉絮一樣飄忽不定,今天追求甲,明天喜歡乙,以前他喜歡的美人,後來他會認為過於平凡。假如美麗的本性真實存在,那麼你的心情為何前後有如此巨大的變化?不應有任何變化。以前所喜歡的人也應該永遠喜歡,並且你所喜歡的人應該得到全人類的一致認同。但事實並非如此,如某女以為某男的眼睛勾魂攝魄,非常迷人,但另外的女人對此並不表示欣賞。  

上一篇:大悲觀音心咒利益眾生法淺釋
下一篇:巴杜仁波切:婚姻與兩性之間的關系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